199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要为祖国忘我忠诚地劳动
——35年前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寄语我国青年
杨永明
在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中学校史馆里,珍藏着一封寄自苏联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的信件和一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照片。这是前不久由该校老教师葛乐然同志向学校提供的。
早在1955年,海州中学开展了“读好书、学保尔”活动,葛乐然老师所带的初三2班同学写信给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向苏联朋友介绍了他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体会。不久,同学们收到了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当时任博物馆馆长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卡娅的回信,信中热情赞扬了我国青年学生认真读书学习英雄的可贵精神,并殷切希望同学们“要为祖国的幸福而忘我地忠诚地劳动,成为真正的柯察金式的劳动者”。她随信还寄赠一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照片,作为对烈士的纪念。现将奥斯特洛夫斯基卡娅回信的译文发表如下:亲爱的朋友们!
我怀着莫大的兴奋读了你们亲切的有趣的来信,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喜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教导着你们:要为祖国的幸福而忘我地忠诚地进行劳动。
我深信,你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柯察金式的出色的劳动者,你们始终会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为人民的幸福事业而斗争,正如你们敬爱的英雄保尔·柯察金所完成的一样。
衷心地祝愿你们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如果你们中谁有机会能到莫斯科来的话,我期望着你们访问我们的博物馆。
我很乐意会见你们并和你们畅谈。
我随信寄送一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相片,以作为对他的纪念。
此致敬礼
           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长
                 奥斯特洛夫斯基卡娅
                    (签名)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一日游三国
管彦忠
这虽是几年前的一件往事,却至今难忘。在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三国交界处,我们在短短的一天里,除领略了名扬世界的伊瓜苏大瀑布和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的雄姿外,还在巴拉圭的边境小城逗留了一会儿。
从地理位置上看,介于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伊瓜苏河穿过莽莽热带雨林,在这里与源于巴西高原的巴拉那河相汇。在注入大河之前,伊瓜苏河宽阔的浅水河道仿佛被利剑斩断,河水跃入深谷,形成一组绵延两千七百米的大瀑布。
我们离开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中的国际旅馆,登上瞭望塔,由二百七十多条飞瀑组成的弧形瀑布群(大部分在阿根廷境内)尽收眼底,从河谷中升起的水雾弥漫在绿林中,瀑布发出的轰鸣声如同雄壮的乐章在空中回荡。我们沿着装有绿色栏杆的小道,穿越密林,一条条自天而降的瀑布便呈现在眼前,犹如一匹匹素绢飘然而至。虽然瀑布的落差只有七八十米,但因有群体的优势,也蔚为壮观。人们为瀑布起了许多有趣的名字,如“两姐妹”、“亚当和夏娃”、“圣马丁”等。阵阵凉气袭来,令人心旷神怡。为使游人从高处观赏瀑布,地方当局在瀑布上游兴建了蜿蜒曲折的小桥。因洪水冲断了桥,我们只能在中途远眺那惊险迷人的魔鬼峡大瀑布。
在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语中,伊瓜苏意为“大水”。传说一位印第安酋长美丽的女儿,在反抗父亲包办婚姻失败后,怀着对恋人的忠贞爱情,悲愤地投河自尽。于是,她的眼泪变成无数条瀑布,让长流不息的“大水”向世人诉说自己的不幸。
接着,我们乘旅行车来到伊瓜苏河渡口。从高处极目远望,两条大河和三国的绿色田野一览无余。导游只用几分钟就为我们办好了出境手续。我们坐渡船穿过一百六十米宽的伊瓜苏河后,又乘车到巴西一侧的伊瓜苏国家公园观看大瀑布。有名的魔鬼峡瀑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的分界处。魔鬼峡瀑布水量最大,其势汹涌,如万马奔腾,咆哮着冲入狭窄的河道,响声震耳欲聋。沿着低处的小桥走到深潭边沿,似蛟龙翻腾的“大水”扑面而来,微风将细柔的水珠洒向游人,衣服被打湿了,人们的欢声笑语淹没在隆隆的瀑布声中。高处树林中停着一架直升机,据说游客花上二十五美元便可从空中俯瞰“大水”六分钟。
伊瓜苏瀑布是一五四一年被卡维萨发现的。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伊瓜苏瀑布为“世界财富”,从此她便名声大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离开伊瓜苏大瀑布,我们沿巴拉那河而上,前往参观正在施工中的伊泰普水电站。这天参观者多达上千人,人们只得先挤在大厅里看介绍水电站建设过程的电影,然后乘大轿车来到大坝跟前。钢筋混泥土主坝长二千多米,高二百二十米,拦腰截断巴拉那河。河水从大坝西侧的十几条溢洪道涌出,扬起的水花高二十多米,组成了一道气势磅礴的弧形人造瀑布。我们来到大坝顶上,新拦成的人工湖被密林覆盖的山峦环抱着,一眼望不到边际。水库最深处达二百五十米,可蓄水二百九十亿立方米。
据介绍,这座由巴西和巴拉圭共同兴建的大水电站将安装十八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一千二百六十万千瓦,年发电量七百五十亿度,它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待全部建成后,它提供的电力约等于巴西全国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巴拉圭则可大量出口电力。伊泰普水电站被视为当代水电建设的空前壮举。在印第安瓜拉尼语里,伊泰普为“唱歌的石头”之意。正是巴西、巴拉圭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辛勤劳动,才让巴拉那河在伊泰普唱出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一曲凯歌。
在巴西福斯德伊瓜苏吃完午饭,我们通过巴拉那河上的“友谊桥”,到了巴拉圭小城“东方城”。这座十多万人的城市商业发达,贸易货栈比比皆是,其中许多是由来自香港或台湾的华人开的,中文店名随处可见,如“九龙商店”、“又一村面馆”等。我们走进一家杂货店,与台湾老板攀谈,他说生意不错,只是税重,治安不大好。在街上,当地摊主向我们兜售编织的彩带和清凉油,用汉语向我们问好。在这里购物通用三国的货币,或直接付以美元,十分方便。边界相互开放,只要出示身份证就能自由出入境。这里外国廉价商品较多,很多巴西人常来采购,早出晚归。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宇航音乐家
美国女音乐家简爱·布鲁姆是全美著名的宇航音乐家——当航天飞机起飞或凯旋时,欢送或迎接它们的不是什么世界名曲,而是她创作的《重新发现》。
为了体验生活,布鲁姆曾深入肯尼迪航天中心与科学家们并肩工作,还多次亲眼目睹了航天飞机的升空和降落。她不仅注意观察现场庄严得催人泪下的情景和气氛,而且还用录音机录下了震人肺腑的声响。她认为航天飞机的升空是人类战胜地球引力的响彻云霄的“一曲凯歌”,因而用铜管乐来表示此“英勇之举”尤为合适。她还感到:当远航归来的航天飞机像飞鸟一般地出现在地平线时,四周一片寂静,人们只听得见各自怦怦的心跳声。“回归”——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奇迹,而且更是一场最优美的艺术表演,于是她大胆地谱写了热烈、深沉的芭蕾舞音乐来讴歌……                   林静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异际风情

  猎鹰——阿联酋人之友
侯其侠
我在阿布扎比时,曾听到一个美好的传说:很久以前,艾因地区有一位名叫哈利斯·本苏尔的阿拉伯猎人,他在莽莽的大漠里张网捕鸟时,巧遇一只雄鹰的友好协作,收获很大,于是彼此结为朋友,并把它带回家中饲养。那只矫健的雄鹰凭仗着自己敏锐的眼睛和锋利的脚爪,夜以继日地帮哈利斯抓获鹌鹑、田鼠、野兔……,生活过得很富裕。从此以后,艾因地区的人们都养起鹰来,逐渐形成亚斯族部落的爱好。
阿联酋自大量开发和利用石油资源以后,尽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家庭养鹰之风至今未衰,可是在城镇公共场所里,能看到家鹰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我在半年内,只幸运地看到过两次。一次是在西北部的扎耶德小镇上,见到一位青年军人,他左前臂的花套袖上架着一只体形挺秀、羽毛丰润的雏鹰。小小灵物的头部被套上一个黑色的皮盔,它时而急得像捉迷藏似的脑袋乱转,时而又侧耳伫立,像在静听海涛和暴风的声音。另一次是在由卡拉奇飞回阿布扎比的客机上,遇到三位身着白袍、头束红白花巾的阿联酋皇室人员,他们端坐在前舱的首排,左臂上各架一只猛悍的猎鹰。这3只非凡的飞禽,每只体长半米有余,袒胸昂首,苍黑油润的双翅紧抱体侧,细长有劲的双脚伫立在主人的绣花套袖上,它们凝聚着全身的神威,注视着主人的表情,像在等候出击猎物的命令。
阿联酋人民酷爱猎鹰的悍猛性格和武士雄风,在这个友好的国度里,飞机、轮船、报刊、邮票和巨大的建筑物上都标印着金黄色的猎鹰形象。
最引人瞩目的是阿联酋各级政府和重要机关的大门前,都并排插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红、绿、紫三色条块组成的国旗,另一面便是中部绣有猎鹰的金黄色旗帜。开始我认为后者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国旗,后来我在迪拜、沙迦、阿治曼、乌姆盖万、哈伊马角等酋长国也同样看到那两面旗帜,才明白在阿联酋金黄色鹰旗和国旗一样深受全国人民的敬仰和喜爱。
阿联酋航空公司的图案标志是:在红、绿、紫三色国旗的下角翱翔着一只金黄色猎鹰。不仅机票、入关卡、登机证上和飞机的尾部有,就连空中小姐的头巾上也有这一图案。只要你看到这一精制的图案,无需再问就知道它是阿联酋海湾航空公司的航班。
阿联酋的整套邮票,不论底衬是何颜色,面额是大是小,其中部全印有一只陡立双翅、袒胸昂首、窥视远方的金黄色猎鹰。乍看去似乎有些单调,但细看起来,从那红、黄、橙、绿、青、蓝、紫七色底衬中却可引起人们很多美丽的遐想:那只可爱的金黄色猎鹰,像翱翔在高空的淡青处,像信步在莽莽的大漠中,像轻飞在绿油油的椰枣林间。至今我仍珍藏着7枚底色各异的阿联酋邮票,每次拿出看时,都有些令人爱不释手。
阿联酋人民爱养鹰,更爱猎鹰的聪慧、敏捷、悍猛的性格。猎鹰善于识别自然风云的变幻,猎鹰具有飞越高山的毅力,猎鹰敢与狂飚飞石搏斗!我衷心祝愿阿联酋猎鹰的雄风常存。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咖啡之乡”哥伦比亚
假如你有机会去位于南美洲西北角苏马帕斯高原谷地上的波哥大旅行,也许给你印象最深的第一件物品,便是放在机场大厅服务台上的一杯咖啡,它被称为“哥伦比亚迎客咖啡”,能使你蓦然想起已经到了“咖啡之乡”。
哥伦比亚是位居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咖啡是主要经济支柱,年产量达八亿公斤,其中六亿公斤行销国外,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的百分之十五。哥伦比亚所产咖啡素以温和醇香而称誉四方,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园大都分布在海拔八百至二千米的安第斯山脉的山坡上,那里气温适宜,雨量丰沛,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排水畅通,特别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咖啡树龄要三四年始开花,五年后才长出碧绿的豆荚。当豆荚完全成熟、颜色由绿变红、其状似串串樱桃时,咖啡种植者们用手轻轻把它们摘下,然后从豆荚中取出咖啡豆,用清凉的溪水洗净,在烈日下晒干,即可上市。
哥伦比亚的生咖啡豆以纯度、豆形规格和外观分为极级、特级、高级和普通级四种,其中只有前两级咖啡豆被选作出口。       
   水鸣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