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稳定果园承包 依法解决纠纷
编者按:最近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基层读者来信,反映承包合同尤其是果园承包方面的一些纠纷问题。
从各地的情况看,引起纠纷除合同本身不规范外,部分干部、群众对有关政策法规理解的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类问题如不及时妥善解决,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
为此我们特请农业部有关主管部门谈谈读者关心的果园承包问题,以期有助于各类承包纠纷的妥善解决。                   
今年有些地方果园承包纠纷有所增加。引起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当前政策的误解;二是对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认识不清。
部分农村干部和群众认为,以前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是提倡共同致富,因此,果园的大户承包、专业承包已不符合当前的政策精神,应推倒重来,均包到户。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最近党和国家多次重申:在广大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稳定不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稳定不变。因此,认为党的政策变了,所以原有的承包合同就不作数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对果园是实行专业承包还是分户承包,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由群众民主议定。只要能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无论哪种承包方式都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相反,不搞承包,回到“大锅饭”的老路上去,只能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对谁也没有好处。
怎样看待承包合同呢?有人认为,发包方是代表集体的,发包方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承包方就得服从;有人认为,合同一经签订,就有法律约束力,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一个字也不能变动。这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对农业承包合同,我们以为应坚持这两点:
第一、农业承包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当然,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是指有效合同。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农业承包合同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无效合同:(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2)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3)违背本合作组织章程或社员(村民)大会或社员(村民)代表大会决议;(4)“发包方”无权发包;(5)仗权或采取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签订合同。
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归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认定。
第二、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合法的程序。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1)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2)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计划、价格、税收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继续履行将严重影响一方利益;(3)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合同无法履行;(4)承包的生产资料被合法征用;(5)承包者丧失承包经营能力,致使合同约定的生产指标不能完成;(6)一方当事人严重违约,致使合同不能履行。
例如果园承包,有些地方由于承包初期对集体经营时的实际产量估计偏低;有些承包指标当时是合理的,但近几年由于果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果树承包者不增加投入,收入就可提高几倍甚至更高。如有这些情况,应允许对承包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如承包指标合理,承包者通过改进技术、增加投入,获得较高收入,应予保护。
一方当事人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应及时与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于果园承包纠纷,一定要早发现,及时处理。首先要看合同是否有效,其次是看承包方式是否得当,再次是看承包指标是否合理。当然,调整承包指标,也应通过合法的途径。
我们相信,只要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事,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绝大多数纠纷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纠纷,可通过裁定先恢复生产,然后逐步解决。                  
 农业部农村体改经管司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目标:节约一千万吨煤
——建材工业节能综合工程述评
谢镇江
近年来,建材工业已经悄然成为国民经济中数一数二的耗能大户。全国建材行业现在平均每万元工业产值要消耗掉22.4吨标准煤,这个比例位于各个行业之首。建材行业的耗能总量则位居第二位,一年用掉的能源相当于1.1亿多吨煤。这意味着,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中,每年约有1/10的煤炭被用于建筑材料生产。
我国是一个能源供需矛盾相当紧张的国家,现实与未来决定了建材工业必须走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最近,国家建材局根据这样的战略取向,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建材行业中组织节能综合工程,计划到1995年,在全面完成建材生产任务的同时,实现一年节约1000万吨煤的目标。
节约1000万吨煤,相当于建设10个百万吨级煤矿竖井,可以为国家节约16亿元的投资,同时还能够腾出大量的运力,减少环境污染。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目前,建材工业系统上下已经行动起来。一些专家根据近年来各地建材工业节能工作的发展经验,提出组织节能综合工程,必须迈好前三步。
一是要以政策为先导。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生产所用的能源约占建材工业能耗的一半,全国一年生产粘土实心砖约4300亿块,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毁坏农田。建材工业节能降耗必须在墙体材料改革上打开突破口。目前,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已过关,但是推广使用难度很大。“秦砖汉瓦”用了几千年,一下子改掉也难,必须采用强有力的行政、法律、经济方面的手段,调动建筑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和用户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积极性,使其“利之所在,天下趋之。”
二是要依靠科技先行。建材生产能耗高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技术设备落后。从单位产量来看,目前我国的水泥能耗比日本的高出70—80%,砖瓦的能耗高一倍以上,玻璃的能耗也高一倍。其它建材产品的能耗也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组织建材节能综合工程,实质上就是要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替代落后的工艺,因此要坚持技术改造的道路,把现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如广泛采用微机控制技术、玻璃熔窑节能技术等。
三是从不花钱的节能工程入手。现在一些地方的同志认为“节能工程好是好,就怕没钱搞不了”。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节能工程不花钱或稍花一点钱就可以启动,比如说建材企业节能管理工程和卫生洁具漏水改造工程。目前我国采用同类工艺、设备生产的建材企业,能耗高低之间的差距达50%到1倍,这说明从抓“跑冒滴漏”等老问题入手,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节能效果将是十分明显的。
建材工业节能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以整体的观点来考虑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各项节能降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是建材工业一个行业的事,常常涉及到财政、税务、城建、土地管理和工商、物价等部门,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多部门、多层次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规范合同 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潘岗
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表明,随着近年我国经济合同的大量涌现,如何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据国家工商局抽样调查,目前全国经济合同履约率仅为70%,1989年,各级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受理的经济合同纠纷达23.7万件,各地工商局确认处理无效合同、查处违法合同案达3.52万件。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当事人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留有漏洞。天津市去年对2万个企业的142万份购销合同检查发现,有57.3%的书面合同条款不全,还有33万份是“口头合同”;北京市某厂全年共签订经济合同4813份,没有“违约责任”条款的合同就有4254份,占88.5%。
经济合同条款不全,不仅给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也给人民法院、合同仲裁机关处理纠纷增加了难度。如北京市某公司与南宁一家企业签订毛涤纶20万米购销合同,价款320万元,交货地点为“京广沿线火车站”,结果到期供方未交货,却以收货地点不清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需方吃尽苦头也无可奈何。湖南省邵阳市一家企业与广西北海市海银公司签订5万台电子计算器购销合同,由于合同中没有对产品质量、规格和违约责任作出规定,交货后发现质次价高,造成大量积压,结果邵阳市这家企业眼看着80多万元白白损失,而无法向海银公司追究责任。
有关人士指出,近几年全国每年签订的书面经济合同已在7亿份以上,经济合同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正在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经济合同文本实行规范和有效管理迫在眉睫。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0月起在全国逐步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希望各地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不护短与“练内功”
李茜
2月中旬,轻工业部公布去年3季度家用冰箱检测结果,杭州电冰箱厂生产的BCD——212双门电冰箱,在抽样检测中有一台“振动”未达标。电冰箱5个检测大项中,“噪音振动”算一项,噪音达标而振动超标,算半项未达标。虽产品仍属合格,但此事在该厂引起极大震动。
杭州电冰箱厂生产的西泠双门电冰箱,是用引进的国际一流设备和技术,与联邦德国利勃海尔公司联合设计生产的,面世后国内外市场都很俏销,去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今年初该厂又成为全国家电行业首家领取国家商检局颁发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对此,有人感到委屈和不服气。理由是:压缩机是冰箱唯一的振动源,本厂产品按照与国外厂家合作协议,使用世界名牌——阿斯帕拉压缩机,国际标准中对振动无要求,所以振动略有超标不属于本厂质量问题。
杭州电冰箱厂的领导不这样看,因我国居住条件与世界发达国家不同,规定检测振动指标是合理的。本厂要把领导部门检测结果和有关报道当一剂良药喝下去,既要服气,也要改进。他们举一反三,从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找差距和薄弱环节,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共提出287条合理化建议,采纳84条,使振动指标明显降低,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上述事实说明,闻过则喜,必有长进。我们的工作,总是既有成绩,又有缺点。有些人受到表扬便飘飘然,受了批评就火冒三丈,强调客观。持此种态度者,本人难免跌跤,也必将影响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欢迎别人揭短就意味着进步,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练内功”,才能使企业向前迈进。
为了使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希望出现更多的闻过则喜的企业家。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心系群众
——重庆市改造危房见闻
本报记者 陈华 新华社记者 李维平
说起重庆这几年的城市建设,市建委主任概括了8个字:“发展很快,差距很大。”
重庆的变化是巨大的。10年里全市完成建筑总面积1400多万平方米。近5年中,全市新建住宅907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1982年的3.4平方米增加到去年的4.6平方米。
然而,重庆还将偿还巨额的历史欠帐。重庆市现有危房440万平方米,占全市房屋总数的5.5%,“抗战房”、“棚户屋”和“干打垒”房屋大量存在。临江门一带有不少房屋是木头搭的架、竹篾做的墙,像吊脚楼。这些抗战年代修建的房屋,在外国观光者的眼中是难得的历史建筑,可在重庆市委和市政府看来却是急待改变的旧貌。群众更迫切地期待着改善居住条件。有人说:“我们现在是80年代的吃穿用,40年代的住房啊!”
群众的呼声促使决策者们下定决心:必须把城市住房的解危解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从1985年起,重庆市对人民村、校场口、牛角沱、临江路等32个点片的旧危房进行了改造,总投资1.8亿元,使近万户居民住进了新居。在白象街片区危房改造点,我们目睹了工程进展情景。工地负责人告诉我们,明年这里将为900户居民提供新房。
重庆市对解除危房还有个目标,到1992年末基本实现解危率与危房自然增长率持平,危房不欠新帐。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政府投资改造而外还要依靠群众集资。
我们来到南纪门房管所管辖的厚慈街184号。这里有18户人家,房子是土墙木质结构,经不住风吹雨淋。住这儿的群众早就渴望改造了。房管所决定采用政府和住户共同投资的办法来改造危房。住户们开始还不太理解:“改造危房是国家的事,怎么让住户出钱呢?”房管所的同志耐心说明国家的困难,解开了大家的思想扣子。住户们纷纷集资,房管所也投资近10万元。去年4月动工,5个月后18户人家迁进了新居。
住户范正权很满意地对记者说:“政府关心我们这些危房户,大家又有改造危房的愿望,两心合一心,事情就好办了。”他还介绍说,这里18户人家共集资5.3万元,但不是每户均摊,像住户李正明,老两口都是退休工人,没有孩子,政府关心他的困难,让他免交建房费,住户也理解。在李正明的新居中,这位退休老工人激动地告诉记者:“市里很关心危房户,肖秧书记还来这里看过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周蜀尧是集资最多的一户。她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对集资想不通,后来房子盖起来,大家想通了。新房落成时,住户给政府送了面锦旗,上写“房改创新路,新房暖人心”。这位妇女接着讲道:“为了修好房,房管所同志一趟一趟往这儿跑,征求住户意见不下30次。”陪同我们的市房管局副局长赵兴俊是这儿住户的熟人,厚慈街184号改造时,他常来这儿盯着,有什么技术难题,用户有什么要求,他都及时帮助解决,他说:“群众出了钱,要让群众满意。”
厚慈街184号危房改造成功产生了很大反响。人们从这个大院看到了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诚意和行动。市建委主任丁道三告诉记者,1985年来重庆已完成旧城改造53万平方米,今年旧城改造实际开工面积可达101万平方米。他说:“为了人民安居乐业,政府在想一切办法加快改造速度。比起修大厦、建宾馆这类锦上添花的事来,群众更欢迎雪中送炭啊!”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市场漫步

  市场上的市长
李世璞 康维佳
今年元宵节前的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太原市桃园饭店的元宵摊前,拿起一盒元宵,用手掂了掂,打开数了数,对售货员说:“同志,这元宵份量不够吧?请你称一称。”售货员接过元宵一称,果然份量不够。这位顾客就是专管全市财贸工作的副市长翟秀英。她转身来到饭店后边生产元宵的车间进行抽查。发现元宵有不少没达到规定的重量,于是她责成饭店全部返工。
翟秀英上任一年零八个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站柜台、跑市场、下基层,而且一般事先不打招呼。
去年十月的一天下午,翟秀英把市供销社、一商局的负责人和供销社向阳门市部的经理等几位同志叫到向阳门市部办公室,拿出一盒滞销烟放在茶几上,说:“请你们几位品尝品尝这盒烟。”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莫名其妙。原来,翟秀英检查市场时,听群众议论向阳门市部有乱搭配问题,就径直来到向阳门市部排队买了半公斤碱面,果然商店非要搭配一盒烟不可。门市部负责人向市长作了检查。翟秀英说:“你们检查是小事,影响了群众生活可是大事。”随即和他们一起查看碱面库存情况,制定销售措施,狠煞这股乱搭配歪风。
太原市有近一百五十万城市人口,每天消耗相当于十五个火车皮的蔬菜。蔬菜供应情况一直是翟秀英关注的大事。去年五、六月,市场上元白菜供不应求。一天上午,翟秀英带着财委有关负责同志和蔬菜公司经理来到太原市某县订了合同的蔬菜产地,先到地头和菜农们交谈一阵,然后一块地一块地地查看,发现地里没有元白菜。回到村里,他们找到村干部,村干部开始支支吾吾不愿说出真情,后在翟秀英再三追问下,才说了实话:合同订了,但菜根本没种。于是翟秀英语重心长地对蔬菜公司和县里负责同志说:“你们的蔬菜产量是怎么报的?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一级哄一级可不行,不能订了合同就了事,要紧的是经常检查、监督合同的完成情况!”蔬菜公司通报了这件事,并逐一检查了合同执行情况。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如意”双保险
聂伟
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生产的电视机,每台荧光屏的右上角都贴着一张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徽记。
“电视机怎么贴上了保险徽记?”我问该厂的一位领导同志。
“这是因为我厂办理了如意牌彩电双保险。”他回答后,进一步作了解释:所谓双保险,即质量保险和财产保险。凡购买如意牌彩电的用户,在保险期内,如因彩电质量问题造成产品损坏或造成人身伤害、家庭财产损失,均可得到相应的补偿。
另外,保险期内如彩电被盗丢失,用户也可得到相应的赔偿。
“如意”厂家想得多周到!
如果所有的商品生产厂家和经营单位,都能这样注意顾客的消费心理,不仅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提高服务质量,何愁产品不受欢迎,打不开销路呢?可惜的是,至今仍有一些企业,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工作上下真功夫,只动脑子想“巧”办法应付顾客。
他们自以为“精明”,实际是断了自己的后路,不改弦易辙,迟早要尝到苦果。
明智的企业经营者,应该既重视产品的质量,又重视售后服务,坚持两手一齐抓。
这就是“如意”双保险给人的启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开源养源 渠水长清
——记无锡市优秀经理吴惠明
本报记者 费伟伟
1989年,江苏无锡地区上百家纺织品批发企业在跌宕变化的市场形势冲击下,经营状况普遍不景气。
然而,无锡纺织品采购供应批发站却一花独秀,创利税额比上年增3.97%,达1358万元,销售额达4.16亿元。销售额、利润在国内同行业位居榜首。率领无锡纺站干部职工在困难之年又传捷报的,就是荣获无锡市1989年度优秀厂长(经理)称号的吴惠明。
    开源清淤 冲出困境
吴惠明1987年8月主管无锡纺站工作;上任伊始,就面临货源短缺、利息负担日剧的严峻局面。许多人主张固守阵地等待时机。
吴惠明却另有主张:“纺站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一刻不能萎缩。”他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决定“立足无锡,辐射全国”,广开货源。在巩固与112家本地厂家经营业务的基础上,到1988年底,他们先后与174家外地工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货源2/3来自外地的新格局。
与“开源”同步,吴惠明采取了一系列清理内部的措施:
——把经理承包改为全员承包,划小核算单位,奖金与效益挂钩。
——实行“内部银行”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处理呆滞积压商品,调整库存结构。到1988年底,库存积压商品由年初的30%降至1.23%。
开源清渠活水来。1988年,是吴惠明3年任期目标管理的第一年,无锡纺站人均创利税就比1987年增长72%,达2.25万元,一举挤进国内同行业经济效益的前三名。
    养源蓄水 渠水长流
去年8月,苏州丝绸公司一位推销员拿着一种可代替进口仿真丝织物的新产品到无锡纺站求助。其时正值这类进口产品充斥市场之际,按经营习惯已该转向秋冬季厚织物。吴惠明得知这一情况后果断决策,指示有关部门给工厂提供了一批市场适销的花型,首次即定购20多万米,使一直犹豫观望的工厂开足马力投入了大批量生产。
对吴惠明这一决策,许多人不解。吴惠明笑着说:“国家已开始紧缩外汇,纺织品进口势必要受影响。我们国营流通企业既要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保障市场供给,唯一的办法就是支持工厂开发这种新产品。”
果然,随着用汇减少,这类进口织物不久即断档,无锡纺站推出的国产仿真丝织品大受消费者欢迎,一次供货会就赚了12万多元。
吴惠明经常向全体职工讲,抓企业经济效益不能忘记支持生产这条固本之道,既要学会开源,更要学会养源、蓄水。
前几年毛巾热销,生产厂竞起。无锡纺站未雨绸缪,帮助无锡毛巾厂做好滞销应变准备,将品种从原来的30种增加到150种。1988年底的供货会上果然出现了毛巾滞销局面,而无锡纺站由于展样新颖,当场签订供货合同200万条,相当于无锡毛巾厂年产量的20%。
无锡纺站近几年还经常帮助工厂组织原材料,解决资金紧张等难题。仅1989年就为工厂解决救急资金2000多万元。还采取向工厂让利、吃进工厂库存等措施帮工厂渡过难关,去年下半年仅收购无锡本地工厂纺织品就达1000万米,比1988年增加1.5倍。
    开闸放水 平抑物价
1988年,抢购风刮到无锡。有人把外地已将白布、毛线等提价20%的消息告诉吴惠明,劝他莫失良机。吴惠明斩钉截铁地回答:“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有本事的应开闸放水调节市场,怎么能钻进铜钱眼里推波助澜呢?”吴惠明带领纺站全体人员全力组织货源,全部按原价向市场投放,使无锡市场上的白布、被单布等始终没有断档脱销,稳定了市场和民心。
无锡传统纺织产品精元布是云、贵等地少数民族喜爱的商品,但由于经济效益差,有的厂停止了生产。吴惠明1987年10月上任后,当年年底就扶持一家乡镇企业恢复精元布生产,每年垫支40万元给该厂作流动资金,还帮助工厂组织坯布。去年因市场疲软精元布滞销时,纺站大量购进,最多一次达180万米,相当于工厂两个月的产量,帮助工厂渡过难关,从而保证了这一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产品的正常供应。
由于吴惠明经常对职工进行增强服务观念、增强社会效益观念的教育,近几年无锡纺站经营的微利甚至无利而深受群众欢迎的各种小商品,如松紧带、鞋带、纱带等常年保持在230种以上。无锡纺站连续4年被评为市先进企业,去年9月又进入“国家二级企业”的行列。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我国最大的微机出口企业——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在4月28日闭幕的全国计算机京交会上,完成经营额上千万元,获本届交易会特等奖。图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荣毅仁在会上参观联想集团的产品。
徐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