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解正轩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是70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基本结论。但是,近几年来,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以各种形式歪曲、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因此,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和作用,澄清这方面的理论是非,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历史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们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本来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事实。但是,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竟说,马克思主义是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从俄国搬来的,是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误会,等等。如此轻蔑地对待引起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这一重大历史现象,说明他们既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也不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不是什么人强加的,而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我国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把辩证唯物论运用于观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给世界进步人类和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中,第一次发现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即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列宁说:“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强大威力,从一个开始并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学说,而迅速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个重要因素。但内因是根据。“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仅因为它是科学,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冲突的理论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虽然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封建经济占很大比重,但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出现了相当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国际资本和国内的官僚资本控制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残酷地剥削压迫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经济条件。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就了中国一代产业工人。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这个数字虽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还不大,但在中国阶级关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中国工人阶级诞生以后,就不断为反抗剥削和压迫而进行斗争。仅1912年至1919年5月,就发生大小罢工130多次。这些罢工斗争虽然具有自发的性质,但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政治和阶级条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十分落后。一批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主动向西方学习。但是,一方面世界资本主义已经不再处于上升时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腐朽没落的本质;另一方面,国内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帝制复辟,军阀混战,使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从对世界形势和中国现实的分析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樊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决定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必然站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时代条件。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适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它一传入中国,就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已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还能否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讨论清楚。
当今人们所说的现代化,指的是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过程。这在欧美是由资产阶级开始和完成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无产阶级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社会主义社会将建立在资产阶级已经创造的发达的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而无产阶级革命恰恰是在机器大工业生产比较落后甚至很落后的国家里首先取得了成功,这样,完成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才能创造出雄厚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技术基础。在这个时期中,他们要处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或讲得很少的许多复杂问题。如此说来,马克思主义还怎么能够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呢?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不在于它给我们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准备了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普遍适用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最主要的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问题,找出其本质和特有规律,从而创造出新的科学理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有些人不是这样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总库,是一种近似于百科全书或日用大全之类的东西,有解决问题的详尽答案,只要拿过来照办就行了。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作为指导思想,甚至企图寻找别的什么“主义”来代替它。这种非科学的态度,对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危害很大。
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机器大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完成。他们搜集了生产史、科学史、技术史的大量资料,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历史过程,阐明了机器大工业使生产日益科学化的本性,指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被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结果必定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预见到了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方式必然要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前景。同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阐述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和调控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许多普遍原则。在微观上,他探讨了单个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阐明了现代企业的结构和运营机制,分析了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各种形式和环节,说明了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更新问题;在宏观上,他探讨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创立了社会再生产理论,说明了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此外,马克思还研究分析了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其他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一般特征。马克思的这些丰富而宝贵的思想,后来又得到了列宁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刻阐发。它们的科学价值是十分宽广的,远远超出了资本主义界限。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生产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了。当代世界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也有了显著的不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发展的战略、方针、目标和形式上,都必然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但是,它也脱离不了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一般规律的支配。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及其社会运行规律的论述,对于我们组织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我们今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是由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虽然现代化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提出问题的,但是现代化也必然要与具体的社会条件,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准则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社会制度不同,现代化的目标和道路也不同。当今世界上有两种性质的现代化,一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一种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它不仅要造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而且要带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和方向,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根本的政治原则。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作为指南。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关于消灭剥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的巨大提高等基本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这些基本思想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须臾不可离开的。否则,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畸形发展。如果我们只讲现代化,不讲社会主义,不讲马克思主义,就是忘记了中国现代化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在于它是一门开放的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随着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身。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已经开始关注像俄国那样的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见解,即在西方无产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此类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8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直接实践。列宁首先接触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在落后国家单独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如何采取社会主义方式完成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问题。他根据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观点。对于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雄厚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资金的积累、社会化的机器大工业与个体小农经济的结合、重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以及农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革命的重要性、苏维埃俄国与工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政权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等重要的问题,他都有十分深刻的见解,为苏维埃俄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这样一个更加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起,我们走过了几十年曲折的道路。这期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究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还在实践中。其中有过不少失误,有过惨痛的教训,但总的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才能愈来愈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谁要是企图沿着任何其他“学说”、“主义”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失败之外,什么也不会得到。
重要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共性的东西,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则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因此,无产阶级在从事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把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离开本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就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性,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要求。
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都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条根本的原则。坚持这条原则,就胜利,就发展;违背了这条原则,就会犯错误,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有最深切的体验,经验教训也极其深刻、丰富。中国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和活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于俄国,而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现代工业不发达,无产阶级人数较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寻找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多更大。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由于我们党内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教条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经过胜利、失败的反复比较,付出了沉痛代价,才认识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十分艰巨复杂的事业,在探索过程中曲折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党正是总结了建国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我们的失误归结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特别是把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错误指导及其造成的损失,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以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他们在政治上是别有用心的,在思想方法上是形而上学的和非历史的。毋庸讳言,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都有许多失误,造成过重大损失,但每次失误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错误,而恰恰是由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或者结合得不好造成的。相反,每一次对错误的纠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而且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泛的普及,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得到了更好的结合,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这是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谬论的最有力驳斥。
我们党的历史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十分艰巨的创造过程。一方面必须深刻地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使之成为自己内在的思维习惯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不能拘泥于马列著作的个别词句和具体结论,而要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完整、准确和融会贯通的理解,掌握其精神实质。同时,还要有理论勇气,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实践为标准,勇于根据新情况作出新结论、新论断。还要有眼睛向下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抓住本质和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方针和政策。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的关键。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要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我们拿什么去联系实际呢?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全党要普遍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培养一二百个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再三提醒党的新老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但是,回过头来看,近些年,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是加强了,而是大大地削弱了。相当一部分同志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好,是我们事业的一个潜在的危险。
当前,我们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国际国内环境又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具有越来越紧迫的现实意义。去年,在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把它作为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已经和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扎扎实实地读一点书,打牢理论根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注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小平同志的著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著作和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要通过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国际国内所发生的事情,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出版《行政机关行政诉讼应诉丛书》很有意义
张友渔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就要正式施行了,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行政实体法,缺乏行政活动的基本规范,更缺乏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正是一部重要的行政程序法律。随着它的颁布和施行,我国的行政活动将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司法监督,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会被作为被告,与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平等的身份出庭应诉,接受司法审判,并可能承担诸如撤销或者变更行政机关和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甚至作出赔偿等法律后果。
虽然改革10年来,许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有的同志来说,如何正确地贯彻和实行“行政诉讼法”的确是一个新的考验。因此学会在行政诉讼中正确处理好既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行政诉讼法”从颁布到施行的这段时间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要有一个学好法律、转变观念、补充知识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比如说,行政机关在应诉过程中,需要了解和运用哪些法律知识?怎样当好“合格的”被告?在过去的行政诉讼活动中,有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行政机关和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怎样才算合法、适当?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行政机关的正确应诉是不可能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和经验的总结,需要有一些指导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资料。最近,中国卓越出版公司正在出版一套《行政机关行政诉讼应诉丛书》,其中有《行政机关行政诉讼应诉手册》、《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和《败诉的启示》等几本书。丛书的编著者都是一些或有一定行政工作经验、或有一定立法工作经验、或有一定审判工作经验的同志们。他们所做的努力,正是顺应了客观实际的需求,是实践的产物,是一项有益的和必要的工作。
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会为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正确应诉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有价值的参考。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章选编》出版
解放军出版社和《人民日报》理论部编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章选编》,本月中旬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为配合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该书收录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人民日报》发表和转载的部分文章共二十六篇,二十三万多字。其中,有的文章阐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基本论述;有的科学地论述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必然性;有的从理论上回答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挑战;有的揭露和批驳了动乱“精英”们的反动谬论和行径。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简讯
▲范恒山撰著的《社会主义理想经济模式》已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到历史和现实的生产关系的深层,以“双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考察了经济模式的内核、主体要素、附体要素及其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规定,提出了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构想。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探讨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基本规范的著作,具有参考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