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泰国通讯

  泰国的农村扫盲和教育
本报记者 刘爱成
汽车在崎岖的山道上颠簸缓行,沿途除了茂密的山林难以见到村落。“这个山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极为不便,文化教育更是落后。近年来,在政府扫盲运动的推动下,山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陪同我们访问的泰国教育部官员向我们这样介绍。
我们来到一个山村。该村有30户人家,100多口人,多数人是文盲。1988年在扫盲运动中,村子里建立了一个“扫盲中心”,同时为青少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中心”共两间屋子,室内有简易的桌子、板凳和黑板,墙上挂着煤油灯,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刊物。它不仅作为教室,也作为村民的阅览室。
一位名叫帕叻的“志愿教师”告诉我们,白天主要是村子里的儿童来这里上课。成人白天干活,晚上才来上课。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35岁之间。他们希望能有文化,以便接受外界的新生事物、信息及生产技术。
据介绍,“中心”的教科书及教材是政府拨款买的,其他书刊是教育部旧书捐献中心提供的。每个山村至少有一名“志愿教师”。这个村子稍大些,所以有两名,都是政府派来的。教育部为搞好农村扫盲工作,专门从中学和大学毕业生中招收了大批“志愿教师”。这些教师必须吃、住在山村里,合同一般为一年。期满后,如愿意可再续合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村民读书识字外,还有义务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卫生常识和传播外界的新信息。除此之外,村民们遇到一些费解的问题都要向老师请教。因此,政府在招收教师时进行了严格的考试,进村前再进行一个月的业务培训。
帕叻老师说,他是素可泰大学毕业生,出身于农家,热爱农村扫盲工作,打算长期在这里呆下去。他接着告诉我们,各村的教师每月要去府教育中心汇报教学工作,而府教育中心每月也要派人来村子里检查工作,布置任务,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泰国政府为落实扫盲和全民教育工作,在全国各府建立了非正规教育中心,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我们采访了北碧府非正规教育中心。中心的机构健全,有数十名工作人员。接待我们的班罗先生介绍说,府教育中心由教育部官员及教师组成,主要任务在农村,但也要负责其他方面的扫盲及成人教育。他本人就是每周去附近军营给部队上课的文化教员。
非正规教育中心的另一项任务是协助农村教育。如在府、县、区建立图书馆,在村子里建立阅读中心,使村民们有机会读书看报。对于那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和边境地区,教育中心把大轿车和船只布置成流动“图书馆”,定期开到山村、渔村、水乡,供那里的人们借阅各种图书和刊物。
教育部为发展农村教育,于1972年专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捐献书籍中心,每年开展旧书刊捐献活动,为农村教育提供书刊。去年,共收集各种书刊1000万册,这样既为国家节约了开支,又调动了大家支持农村教育的积极性。
在农村扫盲和成人基础教育工作中,教育部还与国家大众媒介配合,对于没有电、交通不便地区采取广播教学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泰国政府在扫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部非正规教育厅厅长苏叻先生对我们说,30年前,泰国的文盲占70%,多数在农村和山区。如今文盲率已减少到9%。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津巴布韦重新安置计划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 李景卫
津巴布韦独立以来推行了重新安置农民计划,现已初见成效。去年,得到重新安置的农民共生产玉米12.6万吨,棉花1.9万吨,分别占全国玉米、棉花产量的10%。这不仅解决了这些农民自身的生活问题,而且为津巴布韦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0年独立时,津巴布韦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土地分配不均。大片的良田沃土集中在白人农场主手里。全国6000个白人农场主拥有1480万公顷土地,占牧场和可耕地总面积的45%,其中有500万公顷为优质土地。而占全国人口80%的黑人村社农民只有1630万公顷土地,其中优质田地仅为140万公顷。许多村社农民由于没有耕地,生活没有着落。还有许多参加过独立战争的游击战士和难民也无处安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津巴布韦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重新安置计划,为没有耕地的农民购买土地和农用设施,对全国16万多户人家进行重新安置。
在重新安置计划实施的开始阶段,津巴布韦政府遇到一些阻力。同时,还遇到了连年干旱、农业收成不佳和资金等困难,这都影响到重新安置计划的实施。但津巴布韦政府把重新安置计划当作重要战略任务。原土地、农业和乡村安置部长戴维·卡里曼齐拉说,迄今为止,政府共花了50亿津元购买了330万公顷土地,安置了5.2万户农民。
在安置工作的同时,津巴布韦政府还帮助安置农民修建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农业信贷,加强农业技术指导等。在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安置农民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安置农民不仅种植玉米和棉花,还试种小麦、烟草和豆类作物。有些农民还种些收益快的蔬菜,以满足市场需要和补偿由天气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津巴布韦南部的农民还根据雨量少、多干旱、不宜种粮的情况,开始发展畜牧业,以此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向。
以穆加贝总统为首的津巴布韦政府正在抓紧制订新的土地政策,力求使渴望得到土地的农民尽快分到土地。此外,政府新建的灌溉基金会将向农民提供必要的资金。政府还将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区发展畜牧业。在津巴布韦政府的努力下,进一步实施重新安置农民计划将使津巴布韦农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瑞典人家庭观念的变化
本报记者 顾耀铭
到瑞典人家里作客,如事先没搞清楚男女主人的关系,还是直呼其名为好,因为在瑞典约20%的家庭属同居关系。
据官方公布的材料,在18—25岁的瑞典青年中,同居者的比例早在70年代末就已超过成婚者。瑞典的未婚同居率是世界上最高的。瑞典学会曾作过调查,95%的已婚者在婚前都有过一段时间不等的同居经历。目前,瑞典有40%的儿童是同居者所生。
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学家评论不一。如今,瑞典妇女的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在工资待遇等方面还是明显低于男子。由于同居关系不受婚姻法的约束,在双方离异时,常常在财产问题上出现争执,使女方特别是一些有孩子的母亲在经济上面临困境。瑞典报纸时常披露,由于经济原因,一些妇女受到同居男子的虐待。此外,在一部分同居者家庭中,孩子与家长的感情淡薄,难以得到应有的家庭抚爱和教育,这已成为瑞典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近一两年来,在瑞典又呈现一个新的趋向。同居的人数开始减少,结婚的人数增多,原来很低的出生率有所上升,青年人正在将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美满的家庭视为时尚。有人预言,传统的家庭形式有可能恢复。出现这种趋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艾滋病的威胁使人们愿意建立长期稳定的夫妻关系,生活开支的不断上涨也使一部分人考虑尽早建立安定的家庭生活,等等。
去年12月,瑞典各地曾出现了一阵“结婚热”。在教堂前等候举办婚礼的人排成了长队。新郎新娘大多是长期同居者,他们是在子女甚至孙儿的伴同下,披纱戴花步入教堂的。原来,瑞典政府为了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促使人们就业,决定对寡妇鳏夫恤金实行新规定,凡是在1989年年底前未办理结婚手续的不能享受这一待遇。决定公布后,大批同居者赶往教堂举办婚礼。因人数太多,时间紧迫,有的教堂创造了5分钟举行一个婚礼的纪录。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海底英巨舰被盗
沉没在马来西亚附近的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的两个推进器失踪了。英国海军当局认为,这是潜水盗宝能手干的。据调查,各重10吨的推进器已被偷运至新加坡,砸碎后当废钢卖了6万美元。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两天,突袭了停泊在马来西亚海面的英国舰艇,空投鱼雷炸沉了英国最大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巡洋舰“拒敌”号,使两舰上的861名官兵葬身鱼腹,新加坡随即陷入日本侵略军之手。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沉痛地说,那是英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艘巨舰躺在约200英尺深的海底,被英国视为永久性的海底坟墓,不准任何人打捞。英国海军还不定期地在沉舰处的水面上举行悼念仪式。
据英国海军潜水员的探查,“拒敌”号是侧卧的,“威尔士亲王”号是底朝上的,因此它的两个推进器都能被拆走。海盗是在黑夜用炸药将舰尾推进器的主轴炸断,然后利用铁链和气袋将赃物吊出水面。被盗的物品还包括军舰上的一些舷窗,炮弹壳和巨大的舰名铜牌。据认为,这是一帮有经验的潜水海盗分数次干的。海盗只看到推进器的钢料价值,便毫无顾虑地毁掉了有纪念意义的物件。
                 (陈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拉美一些国家毁林严重
拉丁美洲每年摧毁的森林面积多达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哥斯达黎加;由此而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墨西哥。生态学家惊呼,照此下去,拉美将只能收获灰尘。
据联合国环境组织统计,拉美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却拥有全球牧场的17%,淡水资源的31%,热带雨林的46%。但是,这一宝贵资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珍视,在最近30年里,近200多万公顷森林与热带雨林被采伐。中美洲过去几乎完全被森林覆盖,但现在只有40%的面积仍然有树林。65%以上的被毁森林是50年代以后造成的。
拉丁美洲拥有6.93亿公顷可耕地,相当于全世界的34%,但被利用的只有约9%的面积。与此同时,差不多有2亿拉美人,即占拉美总人口的40%,生活在极贫困状态、挨饿与营养不良。预计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加勒比国家将面临粮食问题。此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也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生态学家呼吁拉美各国,要重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郭伟成)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协调行动 制止毒品泛滥
新华社记者 李长久
毒品像强盗一样掠夺亿万人的财富,像瘟疫一样危害人们的健康、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毒品泛滥严重地破坏了许多国家的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因此,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和关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消费各种毒品占世界毒品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五,每年的消费额达一千亿美元。美国历届政府都曾宣布要解决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收效甚微。美国政府认为,反对非法使用毒品的斗争,必须求助于国际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协调行动。
今年以来,国际上已举行过三次反毒品大会,会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毒品的斗争。
限制、禁止毒品生产,切断毒品的生产来源。据联合国统计,一九八八年秘鲁、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三国的古柯叶种植面积达三十五万至三十六点五万公顷,其中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古柯叶(毒品可卡因的原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美国消费可卡因的百分之九十来自这三个国家。今年二月十五日,美国、玻利维亚、秘鲁和哥伦比亚四国总统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的第一次反毒品首脑会议决定,与会四国采取联合行动“全面而彻底地”解决毒品的生产、贩运和消费等问题。美国总统布什同意将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财政年度为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向国会申请一笔经济援助,以补偿这些国家因打击毒品生产和贩运活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狠狠打击“死亡贩子”及其同谋者,切断毒品供应来源。据报道,一公斤海洛因在美国的批发价格为四十万美元,如把其提炼成百分之六的纯度,一公斤价格高达二百二十万美元。五百磅纯度为百分之九十六的可卡因从境外带进美国后的买价为一百万美元,经过加工和包装之后,卖价高达十亿美元。一些“死亡贩子”通过贩卖毒品成了暴发户,这些毒枭不仅挥霍无度,而且豢养大批打手,杀害缉毒官员和拒贿者。据统计,迄今已有一万八千多名哥伦比亚人被毒贩杀害,其中包括二千多名警察和二百多名官员。今年二月下旬举行的禁毒特别联大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禁毒的《政治宣言》认为,非法毒品对世界所有国家都构成严重危险,各国在今后十年内应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与毒品作斗争。这次会议一致通过的《全球行动纲领》中提出,要取缔贩毒、加强缉毒和有关的法律系统。
医治吸毒者,减少直接消除对毒品的需求。美国政府反毒品计划的重点正由过去切断毒品供应转为消灭需求。去年九月五日布什提供的七十九亿美元反毒品计划开支中,大部分用于加强戒毒和治疗。全美可用于戒毒的医疗所已有五千多家,但每年仅能接纳八十万人,而一九八九年美国吸毒者估计达二千三百万。开支和设备不足,美国政府难以医治大批吸毒者。这次伦敦世界反毒品大会通过的《政治宣言》中还强调,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减少毒品需求。只有减少直至消除对毒品的需求,才能彻底解决毒品的非法生产和贩运问题。
               (本报有删节)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一种新型的、试验性高速列车日前在日本装配完工,将行驶于东京和新大阪之间,速度为每小时270公里。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