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人民群众心中的“桥”
 ——山西省人民政府征集群众建议工作侧记
  师迅 阎晓明
1988年2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征集人民群众建议制度,并设立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两年来,省人民政府共征集群众建议4000多项,其中20人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建议奖”,500人获“山西省人民政府优秀建议奖”。
四千建议 四千颗心
1988年3月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挂牌办公。当地报纸和电台当即公布了这个办公机构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消息传开,建议信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寄到征集处,建议电话也接连不断,许多人还来到征集处提建议。在这些建议者中,有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家,有现职领导干部,有中外闻名的科学家,有劳动模范,有解放军战士,有普通工人、农民,有大学生,有在海外的留学生、外籍华人,还有残疾人。一封封建议信,一次次的建议电话,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限信赖与热切希望,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1988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征集群众建议制度公布不几天,省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就收到了林业部高级工程师、中国林学会理事詹昭宁关于建立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建议。在建议中,詹昭宁同志阐述了建立此项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第二天,这份建议就送到了王森浩省长的手中,他责成省林业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省林业厅经过一年的认真调查研究,拿出了落实这一制度的实施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现已在全省实施。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绿化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介休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公室的几位同志通过对大量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写出了关于制定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纠纷处理办法的建议。这条建议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后经有关部门修改、制定为地方法规,这一法规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
1989年夏,山西农业大学教师王志亚建议,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常务副省长白清才为这份建议加了很长一段批语。征集处把这份建议印发全省各级政府和省直各部门,推动了双增双节活动的开展。
中顾委委员、吉林省顾委主任王大任也从几千里外的长白山下给家乡寄来了关于处理黄河滩纠纷的建议。
平凡的岗位 神圣的使命
两年来,征集处的全体成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征集处的办公室不足30平方米,8张写字台占满了办公室中间的空地,四周靠墙摆满了存放建议信和公文的简易文件柜,还有电脑、复印机。每天,8个工作人员挤在一起。这里的工作岗位虽然平凡,却肩负着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
征集处的处长郝志远,38岁,中等个头,北方人宽厚的体形,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不爱多说话,有独到的见解。7年前,他给中央写了关于精简会议的建议受到重视,中央办公厅专门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很快,中央下发了减少会议的通知。这件事既对他鼓舞很大,也使他深受启迪。
一个初春的夜晚,郝志远在办公室写下了关于建立征集人民群众建议制度的建议信,并把自己经过反复修改的征集群众建议制度的草案工工整整地抄在稿纸上,当他在建议信的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天也发白了。他整理好文稿,匆匆回家吃了口饭,一上班,就把建议送交王森浩省长。
征集处的同志们深深懂得,他们的工作岗位,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每一个工作人员初来这里时,郝志远都要找他们谈心,问他们是不是真正热爱这项工作,让大家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征集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全处的同志们每天都要加班工作到晚上11点。按照征集群众建议制度规定,每一项建议都要登记、编号、填卡,写出内容摘要,提出拟办意见,报送省政府有关领导或转交有关部门研究办理。转办、催办、落实,将办理结果限期答复建议者。处长郝志远对每一份建议他都要再三阅读研究,重要的还要亲自填写卡片,亲自复信。遇有群众来访,只要他在办公室,都要亲自接待。有时回到家刚端起碗,听到有人敲门,凡是来提建议的,他立刻放下饭碗,拿出笔记本,和来人认真地谈起来。
征集处的同志们常常冒着严寒酷暑骑着自行车走访建议者。年过7旬的老科学家庄国绅,在两年中,就工业、农业、教育、科技、能源基地建设等提出了20多份有价值的建议,荣获省政府颁发的重大建议奖。郝志远和征集处的同志们经常上门去求教。老人和建议处的同志们成了忘年交。今年春节期间,太原大雪纷飞。他们骑着自行车,冒雪走访建议者。
在征集处办公室的门上贴着“高效、负责”四个字,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要求。
服务于民 任重道远
山西省党政领导对群众的建议十分重视,在400多份建议上都留下了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的批示。领导和群众的心通过一封封建议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人民群众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和政府的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征集处送有关领导阅批的建议,领导不管多忙,批复大多都不过夜。一天早晨,郝志远在院子里碰到省委书记李立功同志,李立功同志热情地握住郝志远的手,高兴地对他说:“你们工作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李立功同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多次阅批群众建议。他看到一位基层工作者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立即批示予以采纳。有一次在乘火车赴北京开会的途中,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庭栋兴致勃勃地同郝志远谈了一个多小时,对征集群众建议制度给予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王茂林同志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放弃午休,阅批了征集处当日上午送给他的几份关于党的工作的重要建议。省委副书记卢功勋和副省长吴达才在一个星期天专门到征集处设在街头的临时工作点接待群众,回答群众的问题。省政府秘书长李振华批办的老干部焦春文关于改进马桶水箱大量节水的建议,现已获得国家专利,正在推广中。
省政协委员、省轻工厅高级工程师陈介德收到他的建议得到采纳的答复后给征集处写信说:“省政府群众建议征集处的同志们:我的建议得到重视和支持,十分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我要把我的知识和才能服务于山西经济。”
重庆市社会福利院一位80岁的老人孙蕴奇收到征集处给他的复信后,十分感动,又接连寄来几份建议。太原解放路394号楼的一位居民来信说:“征集处继承和发扬了我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了服务于人民。”闻喜县南城区新建巷25号院解稳收到征集处的复信后来信说:“真没想到你们能如此重视一个小老百姓的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直言不讳

  举报·错告·诬陷
  于新年
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告》发布以来,数十万封举报信纷纷飞递公安、法院和检察机关。群众举报的汪洋大海,使经济犯罪分子陷入灭顶之灾。然而,也发现有人借举报之名行诬告陷害之实。
这种诬告陷害,是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企图使他人受到法纪处分。
固然,借举报之机,诬告陷害他人者是极个别的,但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却不容忽视。
“一张邮票八分钱,起码恶心你半年”。“白布掉进黑染缸,纵然有理说不清”。这是起码的诬陷效应。有时甚至造成冤假错案,这就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且干扰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
诬告陷害制造冤案的事例,在中外历史上不胜枚举,十年动乱期间,更是登峰造极,危害惨烈。
鉴于沉痛的历史教训,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我国刑法第138条第一款规定:“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国家工作人员犯诬陷罪的,从重处罚。”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进一步把禁止诬陷上升为宪法原则,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这些规定,都为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提供了法律保护。实施诬告陷害行为者,无疑将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目前,要严格区分诬告陷害与正当告发、诬告陷害与错告、检举失实的界限。
方兴未艾的群众举报,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敢于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的生动体现,也是各级司法机关、监察机关查处违法犯罪案件来源的主渠道。对此,必须依法大力保护,对举报有功的,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人和事,必须一查到底,严加惩处。尤其要警惕借查处和防止诬告陷害之名而压制或报复群众举报现象的发生。
在成千上万的举报信件中,出现一些错告或检举失实的情况,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切不可把这种情况与诬告陷害相提并论。对此,我国刑法第138条第二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把诬告陷害与错告或者检举失实在性质上明确区分开来。
诬告陷害与错告或者检举失实在形式上虽有某些相同之处,如都向有关部门告发,告发的事项都与实际情况不符等,但从主观心理上却有质的不同:前者是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害人,是一种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举报人对情况了解得不确实或认识上偏差,向国家机关作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告发和检举,是一种主观过失而发生的一般差错。
从目的上看,诬告陷害者尽管其动机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即使无辜之人受到法纪处分,而错告或者检举失实显然不具有这种蓄意害人的目的。
可见,是否具有诬告陷害的意图,是否具有以诬告陷害的手段以及使他人受法纪处分的目的,这是区分诬告陷害与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关键。
在群众举报中,有时泛起一两片枯枝败叶,并不稀奇。发现蓄意诬告陷害他人者,依法惩处就是。只要依法行事,就无碍于人民群众与腐败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健康开展。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县委书记与岳桥村民
  徐光明
河南省固始县是个有130万人口的大县,岳桥村是该县县委书记张守印的联系点之一。
张守印经常到岳桥村。有一次,他就从3万元存款中发现了问题。这笔钱是上任支书留下的,现任支书怕花光了人家说是“败家子”,钱一直“死”在存折上。村里没啥工副业,干部想创业又怕担风险。这种思想在固始带有普遍性。于是,他在这个村抓试点,开群众会,走访农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意义,帮助村干部挑选十几名文化素质较好的中青年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这样做,干部开阔了眼界,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劲也鼓起来了。村里相继开发高产渔塘,兴建砖瓦厂和粮食加工厂,办豆腐坊,农业生产方面着重推广杂交稻。3年过去,全村收入增加到3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到400多元。
去年春天,张守印与岳桥村农民拉家常时,有人说:“包村的乡干部快晌午骑个车来了,吃顿饭抹抹嘴就回去了。”这件事反映了一些乡干部的作风,老张为了让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他建议县委实行包村干部招聘制。有5名乡干部因工作作风不好,哪个村也不愿聘请。这个办法很灵,从那以后下村包点的乡干部都认真多了,扎实多了。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如何深化改革?老张带着这个问题广泛听取了岳桥村群众的意见。农民抱怨说:县、乡干部给我们下任务,村干部向我们要提留,可是买种子、化肥没人管,奖售的柴油、农药一时不能兑现;村队干部却说,联产后有的农民不听号令,外出农民比过去多,开个会也要到家请。
针对这种状况,张守印提出,能不能让村干部与农户直接签个目标合同呢?在岳桥村讨论,争论很热烈。村里的农民说,签合同不能光是管我们,政府的干部也要帮助我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张守印带领县目标考核办公室的同志和乡干部认真研究了群众意见,推出了“农户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草案。草案中把农户的生产经营按承包土地、人口等分解成若干项目,承包产量和定购任务等,由农民按时兑现;另一方面,需要乡、村干部解决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问题,技术指导问题,由乡、村负责。双方商定好一切事宜后签字生效。
这种责任制去年在城郊乡试行后,过去那种松散型管理变得规范化、制度化,村干部感到工作轻松了,农民拿到了“责任书”红本本,变担心为放心。
作为一个大县的县委书记,也可以说“日理万机”,但张守印再忙,每月都抽空骑上他的自行车,往岳桥村里跑。他觉得,岳桥村在帮助他当好县委书记,岳桥人给他说的都是真心话,岳桥人给他出了好主意。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北京站前护街队
  赵宝玉
北京站,全国铁路最大的客运站,每天有10多万人的客流量。为维护首都的社会秩序,去年3月,由民警来飞带领的10多名待业青年组成的护街队应运而生。护街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和打击那些混藏于客流之中的各种流窜犯和其他违法犯罪分子。
护街队成立不久,就赶上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然而,队员们不听谣、不信谣,坚持天天上岗。动乱步步升级的那十来天,队员们昼夜不回家,他们与公安干警一道,连续作战,保证了北京站前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提起护街队的队员们,可谓个个精明强干。人称“老干探”的队员曹建华,更是一名“打扒猎手”。自从他来到护街队后,短短一个半月,他一人就抓获了各类流窜作案人员24名。在护街队,有一位年纪最小的队员,名叫杨雪樵,年仅16岁,识别、捉拿不法分子却有一套过硬的本领。前不久,他配合其他队员,一举抓获了预谋到内蒙古卓资县抢夺黄金犯罪团伙的4名成员。
护街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在队长来飞的率领下,他们个个练就了一套快速反应、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硬本领。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就擒获各类犯罪分子700多名,为维护首都安全贡献了力量。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匿名信“告出”的清廉官
  王功民 路正明 王兆华
去年秋季的一天,一封状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眉村税务所所长孙聚通接受纳税户贿赂的匿名信,飘飘落落飞到区税务局局长手中。局长双眉紧锁:全区税务干部刚刚进行了反腐败的自查自纠活动,难道孙聚通果真如此吗?
接到举报信后,坊子区检察院迅速派出两名办案人员依法侦查。办案人员多次找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终于查清了事情的真相。
其一,匿名信告发孙聚通1988年春节前,先后二次接受一个体户1500元贿赂。调查的结果是:一个体户在经商中有5万元现金被人骗去,在绝望中,求孙聚通给予帮助。孙聚通和区法庭一名干部经过多方调查,帮其追回了被骗的钱。此人出于感激,来到孙聚通家,找了个借口将装有1000元的信封交给了老孙的爱人。老孙回家拆信后,才发现信封内的钱。他当即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本所司机王尊恒。没过几天,他同司机一起将1000元钱退给了那个个体户。
其二,匿名信说,孙聚通以税谋私,接受纳税户赠送的高档家具一套。调查结果是:做家具的三合板是孙聚通自己购买的,木头是侄子的。
经过这次调查,不仅没有发现孙聚通有什么受贿行为,反倒了解到他的许多感人的事迹。
孙聚通1985年任眉村税务所长。一上任,他就围绕税收抓廉政。为加强税务所的廉政工作,他从社会上聘请了10名老党员、老干部、老财务,作为税务所党风税风义务监督员,所内部设立了兼职监察员,形成监督体系。同时还从税收征管等方面堵塞漏洞。实行征、查两条线的征管制度,做到征查分离,改变过去一人进厂,既征又查,无人监督的做法。为加强全所工作人员的税收责任心,孙聚通还代表全所干部与区税务局、乡镇党委签订了党风税风责任书,立下了争做廉洁所、廉洁人的军令状。
5年中,孙聚通带领全所职工两袖清风执法,含辛茹苦收税,仅他个人拒收的礼物和现金就合人民币8000多元。他被市税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区政府记大功二次。全所连续5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
10天后,区检察院结案认为:那封匿名信纯系诬告。区税务局长那颗悬着的心落地了。但他没想到,一封匿名信却“告出”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好税官。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好管家李连起
  檀风海 年维佳 许厚祥
济南军区某部指导员王平接过战士送来的工资袋,刚一打开,就发现有“因欠两个鸡蛋钱,扣工资3角,”的纸条。王平沉思一阵后会心地笑了,他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个铁面无私的好管家。”
原来,王平因感冒发烧,司务长李连起给他做了碗鸡蛋面条。发工资时,李连起将两个鸡蛋的钱从王平的工资中扣除了。
李连起是济南军区某分部司训队司务长。在既管钱又管物的岗位上,他的确是位铁面无私的好管家。
一年冬天,李连起的同乡小王的家属来到部队。一唠家常,小王和李连起还是亲戚。小王想趁爱人来队之机自己做饭,要求李连起在伙房为他买1公斤油,李连起皱了皱眉头没表态。小王不高兴地说:“花钱买两斤花生油都不给办,这也太无情了吧。”李连起想,虽说司训队每月都节余10多公斤花生油,可那是一滴一滴省出来的。如果今天卖给你,明天卖给他,岂不乱了章法?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李连起给小王送来了1公斤花生油。事后小王才知道那是李连起到驻地粮所按市场价买来的。
司训队队长的爱人因在司训队菜园里拔了两棵大葱,被李连起发现了。为此,李连起让队长付两角钱。队长回家批评了爱人。他爱人不解地说:“不就是两棵葱吗!”不久,队长外出执行任务时,他的妻子生病卧床不起。李连起送她住医院,还每天到医院照顾她。队长的爱人感激地说:“你真是个好管家。”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子弟兵母亲的情怀
——记模范军属肖官秀
  李骏峰 唐俊平 郜南海
在四川省射洪县,有位令人钦佩的普通农村妇女,她就是被四川省授予“模范军属”称号、优秀义务兵杨国武的母亲——肖官秀。
七年前,家里生活还十分困难的肖官秀送儿子入伍时说:“家里有困难,但天大的困难我也顶得住。”她的话使在场的村干部和征兵的部队干部感动了。部队的同志当即表示:“凭肖妈妈的一片深情,杨国武这个兵我们收了。”
杨国武参军刚两个月,灾难便接连降临在肖官秀这位善良的母亲身上。婆母病危!丈夫病重!肖官秀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又忙家务,还要给两位病人请医熬药,洗脸喂饭。见此情景,丈夫、婆母心疼她,也更加思念在部队的杨国武。他们多次叫肖官秀写封信让孩子回家一趟。但肖官秀想:“儿子参军才两个多月,让他知道了家中的境况,他能安心服役吗!”
为了减少婆母、丈夫和儿子的后顾之忧,她一面写信教育儿子安心部队工作,一面百般体贴婆母,精心伺候丈夫,用她那贤惠、勤劳的双手和纯朴的心,抚慰着两位亲人垂危的生命。
不久,肖官秀的婆母去世了。第二年春上,丈夫也离开了人世。在料理丧事时,亲朋们劝她:发电报让国武回来帮帮忙。肖官秀强忍悲痛地说:“让国武回来,会影响部队的工作。”
杨国武从同乡处得知父亲和奶奶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写信埋怨母亲。母亲在回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你爸的病你是知道的,你要记住爸爸的嘱托,安心部队服役。”
杨国武不负母亲的希望,工作勤恳、吃苦耐劳。入伍七年来,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数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团员,先后八次受到上级嘉奖,并被评为“不为小家分心,一心为大家”的先进个人。
见到肖官秀家的不幸遭遇,不少乡亲都摇头叹息。但肖官秀却以惊人的意志支撑着危难的家庭,从没有把家中的困难告诉杨国武。
肖官秀的三儿子摔断了腿,卧床四个多月,请医买药,她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了。但肖官秀没有向政府申请过救济。
肖官秀支持儿子献身国防的事迹传开后,当地领导到她家慰问,当谈到家庭的生活时,肖官秀说:“家里打的粮食有余,每年镇上还发给军属一百二十元的优抚金,再养些猪、鸡,日子还过得去。”繁重的生活重担压在肖官秀的肩上,但没有压垮她坚强的意志,没有动摇她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信念。
今年二月七日,射洪县太乙镇换届选举,肖官秀当选为镇人民代表,今年三月,后又当选为遂宁市政协委员,肖官秀先后被授予“模范军属”、“爱国拥军模范”和“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不久前,我们登上拱北海关海上查私大队查私艇,同队员们一起出海巡航(上左)。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伴着海浪渡过的36岁的船长陈树华(上右),因劳累患了腰疾。陈树华查私经验丰富,人称“火眼金睛”(下左)。如今,走私者越来越狡猾。出海的第三天晚上,查私队员们查获走私洋烟123箱的飞艇。队员们当即把走私货搬到大艇上(下右)。 冯和平、王辉、蒋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