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经济动态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机遇和问题
  郎丽华
80年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和不等价交换,以及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境。除少数国家外,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一些国家还出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同时,国际经济组织也力主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制定的旨在解决债务问题、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政策方案,都要求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扩大出口轻工业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他们提出这种调整的理由是:60年代,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通过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起飞;目前,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把更多的基础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就使工业化水平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有可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向发达国家的市场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上述看法有一定道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各国相互依存及联系不断加强。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分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因素,力争扩大出口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仍然存在机遇。
但是,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成功与否,除了受到内部经济政策、地理位置、生产等条件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处于回升时期,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增加,贸易自由化倾向加强,这为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之当时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和地区不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然而80年代以后,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经济环境已大为改变,远不同于60年代。这些变化包括:
1、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取代贸易自由化倾向,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受到限制。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估计,在70年代,非关税壁垒有850多种,到80年代末,已增至1000多种。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地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和欧洲共同体依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征收高关税。据世界银行估计,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蒙受的损失总共等于它们所得援助的2倍左右。
2、集团化趋势的加强,预示着以经济和贸易集团为基础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增强。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已实施;欧洲共同体决定在1992年成立欧洲大市场……发达国家各种经济贸易集团的成立和发展,虽然扩大了地区内部贸易自由化,但是对于地区外的国家来说,则是扩大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适用范围。集团内部国家之间相互取消限制,也就相对加强了对集团外国家的商品的限制。例如欧洲大市场的统一,有可能使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南欧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向欧共体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竞争者。目前,这些国家就要求欧共体限制给予亚洲纺织品及鞋类产品出口国优惠待遇。今后,发展中国家想进入欧洲市场将是相当困难的。
3、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加剧。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力图通过提供更廉价的劳动力、更优惠的投资条件来竞相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这种竞争,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其处于讨价还价的有利地位,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4、从理论上说,亚洲“四小”应退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较高的层次。但事实上,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它们并未放弃诸如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更新机器设备等手段,力图保持原有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它们的主要创汇产品。
进入90年代,上述国际经济环境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相反,各种不稳定因素,如利率和汇率等还有可能出现变动,增加国际经济交往的风险;在国际市场上,容纳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供给增多,而需求国家又存在着贸易保护的情况下,贸易条件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由此可见,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是有局限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在力争扩大出口的同时,要设法开拓国内市场、鼓励和支持本国产品提高质量,加强竞争,减少进口。与此同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发展中国家还要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继续努力。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一种新的广告术
  陈封
在电影或电视片中不时插入几秒钟的广告在美国已被认为是过时的手段了,因为那往往使观众感到厌烦而达不到推销商品的效果。
80年代以来,由于影片的摄制费用越来越高,制片公司常常感到资金困难,大厂商便来出钱赞助,条件是在电影或电视片的内容中加入有关某商品的对话或在布景方面显示某商品的标志或形象。例如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以35万美元的代价,使《特准杀人》影片的主角在1个镜头中从衣袋取出1盒该公司生产的香烟,并清楚地拍摄了烟盒上的商标。
财大气粗的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则干脆在1982年购买了哥伦比亚制片厂49%的股份,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修改电影脚本。例如在1985年摄制的《莫菲的浪漫史》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画面:
女主角莎莉·费尔德带着小儿子走在德克萨斯州的1个镇市的街道上,她经过1家商店,两个橱窗上都贴着醒目的红底白字“可口可乐”商标,门上也贴了1张。店内是淡红的暖色调。她走进去坐在酒吧的高凳上。一团和气的店主连忙过来殷勤地打招呼,然后是简短的对话:
莎莉:“我要半杯香蕉汁。呵,不。来一罐可口可乐吧!”
店主:“一罐可口可乐吗?”
莎莉:“对,一罐柠檬可口可乐。”
观众看到这个环境的柔和色调,同时一连三次听到“可口可乐”这个名字和看到它的商标,再加上盘子上摆着的红色铝罐,无疑会留下深刻印象,并被诱导去加入饮用可口可乐的行列。可是谁能说那是广告而不是电影情节的一部分呢?可口可乐公司一方面在故事影片或电视片中夹带宣传其饮料的场景和对话,一方面还千方百计地丑化它的劲敌“百事可乐”。例如在一部影片中,一个失业青年到一商店找工作,遭到店主冷冰冰的拒绝,店主身后显示两个巨大的“百事可乐”商标,好像两个瞪着的眼睛。在另一部影片中的凶杀场面,阴暗角落摆着一个绘有“百事可乐”商标的大冰柜。这都能使人看了不舒服和产生恐怖感。当然,百事可乐公司也有足够的财力以同样的手法和对手进行商战。
这种以影片为载体的所谓潜移默化式的广告术近年来已成为美国商界的新潮流。成千上万以至成亿的观众也就往往不知不觉地成为各类商品的忠实消费者了。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法国限制“合法毒品”阻力重重
本报记者 张启华
法国内阁会议3月28日作出一项决定,从明年1月起,烟价调高15%;三年内取消所有直接、间接推销烟、酒广告;严格控制服用镇静药。为配合这一抵制烟、酒运动,几天来,巴黎各大报都刊登了“预防总比死亡好”的广告,它警告人们对每天有300人因过度吸烟、喝酒而死去的现象不要再熟视无睹了。
烟、酒和镇静药在法国被称为“合法毒品”。由几名医学专家起草的以卫生部长名义提出的上述建议,目的就在于消除滥用“合法毒品”的祸害。据1989年官方公布的一项报告,烟、酒每年约夺去7万多人的生命,吸烟使得肺癌的危险增加10倍,得喉咽癌的危险增加7倍,食道癌增4倍,膀胱癌增两倍。此外,由于共同体一些国家已分别采取限制烟酒的措施,各国烟价平均比法国高出30%,因此,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到来,法国提高烟价也是势在必行的。
不过,在讨论和通过这项决定过程中,不同利益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公众舆论和医疗部门认为,减少烟、酒是预防某些疾病的积极措施,这可以使政府每年节省上百亿法郎开支。而财政部门却只注重财政收入。财政部门显然担心香烟提价后会影响它的收入。据统计,提价15%后,香烟的销售量可能下降10%,难怪报道说财长贝雷戈瓦对此持“保留”态度,而香烟厂商和香烟广告商预感到一场冲击即将到来。
既要提价,又要防止通货膨胀,这也是抵制滥用烟、酒的难题。法国1/3的人抽烟,调高烟价,关系到千家万户,也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有关方面。人们知道,控制通货膨胀是法国政府的一大经济方针,然而据统计,烟价上涨10%,就可能带动物价指数向上浮动2%,因此有人建议把香烟列入“指数外”的商品。这样做虽然掩盖了物价指数的上扬,但并无法弥补工资收入者的损失,必然引起工会的抗衡和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眼下内阁会议已通过了这项决定,准备提交议会讨论,最后形成法令条文。巴黎一家报纸评论说,在政府内外尚未取得一致看法的情况下,政府有关消除烟、酒祸害决定的效果是“令人怀疑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纳米比亚为振兴经济而努力
  杨永瑞
经过长期英勇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纳米比亚人民,又在为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经济而奋斗。
纳米比亚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矿业、畜牧业、渔业是其经济的三大支柱。她是非洲大陆第五大矿产国,拥有丰富的钻石、铀、铅、锌、铜和其它稀有金属矿藏。矿产品占全国出口的百分之八十一,矿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钻石年产一百万克拉,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
南非种族主义当局过去一直把纳米比亚看作它的第五省,并在这里推行种族隔离制度,根据种族主义的“区别发展政策”,强行把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二的黑人,有色人种驱赶到贫瘠的“保留地”,组成黑人庄园,耕地面积仅占百分之五。而六千个白人庄园却占据着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肥沃土地。白人同黑人的收入相差十几倍,广大黑人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南非歧视性政策和战争的破坏下,纳米比亚农业生产遭到摧残,无力在市场上同南非的同类农产品竞争,濒于破产,大部分食品需从南非进口。
南非和一些西方国家控制着纳米比亚的主要经济命脉。在纳米比亚流通着的是南非的货币—兰特。南非以各种名义征税,反过来以补助、津贴、贷款等形式来支持纳的预算,直接或间接来自比勒陀利亚的份额占纳预算的百分之七十三。南非把纳作为它的原料、初级产品的供应地。纳进口的百分之六十来自南非,百分之二十的出口输往南非。纳钻石矿百分之百是由南非、英国等国的国际财团德比尔斯矿业公司掌握的。南非国营钢铁公司经营着纳的锌生产。英国罗辛铀矿公司拥有纳最大的露天铀矿。
在纳米比亚独立前夕,南非当局对纳采取了减少援助、停止贷款、削减预算、停止新的基本建设、撤销对纳内外债务提供担保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纳米比亚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住房紧缺,失业增多。
以努乔马总统为首的纳米比亚新政府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提出了振兴国民经济纲领,主张建立多种形式的混合经济,实行国营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的双重市场体制。在现阶段,国家不对矿山、土地及生产部门实行国有化,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矿产的开发和矿产品加工。优先发展农牧渔业。纳新政府将不实行土地改革,不没收私人土地,仅有限度地调整土地拥有不均状况。建立由国家和私人参与的混合农场,保护原有白人农场,鼓励建立农业合作社,对于不在国内的农场主遗弃的土地,国家也不没收,登记后委托代管。在渔业方面,纳政府将确立二百海里领海,制定渔业法规,规定捕捞定额,防止外国拖网渔船队对本国渔业资源的掠夺。纳计划建立一个国营渔业公司,并吸收私人投资,以保护本国的渔业生产。纳新政府将努力尽快改变财政上依赖南非的现状,多方寻求外援,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借助集体力量自力更生。纳已提出加入洛美协定,并将成为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的成员国。
医治战争创伤,以求经济上的独立是纳新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刚刚摆脱殖民枷锁的纳米比亚人民正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妇女要求维护妇女自由堕胎权,在华盛顿举行集会。
新华社记者 韩居策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泰国政府扶助家庭纺织品业,使它成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的一个方面。 本报记者 刘爱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