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代表在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上发言
敦促美苏加快化学武器谈判进程
新华社日内瓦4月12日电 中国裁军事务大使侯志通今天在这里敦促美国和苏联在双边化学武器谈判中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实际行动促进多边谈判的进程。
侯志通大使在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关于达成一项禁止使用、生产、储存化学武器的全球性公约的多边谈判究竟能否和何时取得突破,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庞大化学武器库的国家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去切实履行它们的特殊责任。
他认为,只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能无条件地保证不使用化学武器,全部销毁它们现有的化学武器库及其生产设施,并彻底停止生产和发展化学武器,就必将对多边谈判产生最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的目标。
美苏两国是从1982年开始进行双边化学武器谈判的。迄今已举行了14轮谈判。最新一轮谈判目前正在日内瓦举行。
侯志通大使说,美苏两国经过多年谈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双方均表示愿意削减它们的庞大化学武器库,但是除了关于它们要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削减部分化学武器的粗略意向性表示之外,似乎没有看到更多的进展。它们既没有保证停止其化学武器的生产和改进,更没有表现出不使用化学武器的诚意,这与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和整个国际社会的期望还相距甚远。
他还特别批评了两个超级大国为保留其化学武器而提出的一种新论据。根据这个论据,即使参加了全球性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只要某一个缔约国单方面主观地认为任何一个被视为“有化学武器生产能力”的国家未加入公约,它就有权继续保留自己的一部分化学武器储存。
侯志通认为,这种论据是为多边谈判设置了新的障碍。他说,如果按照这种主张行事,允许任何一个拥有化学武器和生产设施的国家以此为借口,继续保留一定数量的化学武器及生产设施,同时却置绝大多数无化学武器国家于永远受其化学武器威胁的地位,那么,其结果可能是,或者排除了缔结公约的可能性,或者搞成一个歧视性的不平等条约。他最后表示,希望这个人为设置的障碍能尽快消除,以便使多边谈判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海部首相会见本报社长高狄
本报东京4月13日电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今天在东京会见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一行,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高狄转达了李鹏总理对海部首相的问候,海部对此表示感谢,并请高狄转达他对李鹏总理的问候。高狄向海部赠送了著名老画家李琼久先生的山水画《青衣别岛》,海部首相对李老的作品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驻日本公使唐家璇会见时在座。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代表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会议上说
中国支持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
本报联合国四月十二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中国代表王光亚今天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第十二届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世界新闻和传播新秩序的要求。
王光亚指出,讨论建立世界新闻和传播新秩序已经有十多年了。从现实来看,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仍然是十分中肯和必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新闻传播能力上的严重失衡不但依然存在,甚至进一步扩大。在全球新闻传播活动中,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依赖地位,也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不少新闻传播能力贫弱的发展中国家都从自身的经历中深切感受到现存秩序的不公正,它们要求建立新的、公正、有效的世界新闻和传播秩序,是完全合理的。
王光亚强调说,当前世界上风云变幻,但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依旧是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现代化的信息生产和越来越强大的传播技术应该被用来加强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进步,以造福于全人类。他说,“这是每个国家所有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团体和个人都应具有的责任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是至关重要的。”
王光亚最后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个别发达国家在对与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的国家的新闻报道中,违反客观和公正原则,甚至不惜造谣,以达到向别国施加压力的目的。这种漠视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不但损害国家间的正常关系,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也与当前各国人民要求世界局势进一步趋向缓和的愿望背道而驰。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欧佩克将采取措施
扭转油价下滑势头
新华社维也纳4月12日电 尽管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上油价剧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仍将坚持每桶18美元的最低参考价。
这一决定是欧佩克大会主席布塞纳在今天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宣布的。
近来,由于季节转换,世界石油需求量相对减少,而作为世界市场最大石油供应者欧佩克的石油产量非但没有削减,反而不断增加,平均日产从2月份的2310万桶上升到3月份的2409万桶,造成短时期内的供过于求,从而导致油价不断下滑。
布塞纳在声明中说,他已同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们进行了紧急磋商,以便采取必要的调整步骤来制止和扭转油价下滑的势头。
他说,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们愿意承担义务,保证欧佩克的最低参考价仍为每桶18美元,并愿意为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将油价恢复到已商定的水平采取认真负责的行动。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侯赛因说东耶路撒冷属阿拉伯领土
阿盟谴责以在耶路撒冷安置犹太移民
据新华社安曼4月12日电 据约旦通讯社今天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指出,东耶路撒冷是阿拉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侯赛因昨晚在会见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罗伯特·多尔时警告说,把耶路撒冷城当作政治赌博筹码的做法,是同中东和平进程背道而驰的。11日,100多名约旦人在多尔下榻的旅馆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参议院关于耶路撒冷问题的决议。
新华社联合国4月12日电 阿拉伯国家联盟今天谴责以色列将苏联犹太移民安置在其占领的耶路撒冷地区,指出这一行动严重违反了国际法。阿盟驻联合国代表马克苏德在一项声明中说,一些苏联犹太移民被安置进耶路撒冷的一所修道院是以色列当局对国际社会的蔑视。据报道,约150名苏联犹太人今天上午搬进了东耶路撒冷基督教区的一所建筑物。
马克苏德说,以色列的行径违背了联合国有关决议和日内瓦公约有关条款。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谈苏美裁军和立陶宛问题
新华社莫斯科4月12日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2日说,目前苏美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中的最主要困难是空基和海基巡航导弹问题,苏联将为此采取一切措施,以使两国首脑在6月会晤中能够草签裁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美国对苏联在这方面的决心不必怀疑。
戈尔巴乔夫是在会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多数派领袖米切尔一行时说这番话的。他说,距离苏美首脑会晤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他表示,在美国国务卿贝克5月访苏之前,苏联将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贝克也不要空手而来。
会见时,美国参议员请戈尔巴乔夫介绍立陶宛问题。戈尔巴乔夫说,现在的立陶宛领导人“采取了挑衅和冒险行为”,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违法决定,这就使采取政治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余地越来越小。他对美国客人说,“不要总是劝说我们最好用政治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并不都是能由我们决定的”。戈尔巴乔夫希望美国参议员和所有美国人理解这一点,不要教训人,否则就会“影响苏美关系”。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伊拉克总统表示愿意发展美伊关系
新华社巴格达4月12日电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今天在这里会见美国参议院代表团时表示,伊拉克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各个领域发展同美国的双边关系。
这个代表团是应伊拉克的邀请今天早些时候抵达这里的。代表团向萨达姆转交布什总统给他的一封信。布什在信中也表示希望改善美伊关系。
伊拉克副总理兼外长阿齐兹在萨达姆同代表团负责人多尔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萨达姆已告知美国代表团,伊拉克准备就关系共同利益的问题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直接和坦率地交换意见。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外长建议统一后的德国拥有“双重身份”
美国英国西德及北约拒绝苏联的建议
新华社伦敦4月12日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认为,统一后的德国应拥有北约和华约成员的“双重身份”,以此作为解决德国统一后地位问题的妥协办法。
谢瓦尔德纳泽在为《北约16国》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方案。他说,这个方案可以克服苏联和美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在德国驻军问题上的分歧。
据伦敦《泰晤士报》11日报道,苏联外长在将于下月发表的这篇文章中还阐述了苏联对未来欧洲的设想。
谢瓦尔德纳泽呼吁为欧洲安全与和平的进程建立一个正式机构,这个机构以北约和华约的联合为基础。
他建议由欧安会35个成员国的首脑组成欧洲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这个委员会下设一个外长委员会、一个书记处和一个常设协调委员会;与此同时,还将设立一个“减少战争危险中心”和一个“核查协调中心”,负责监督“建立相互信任和安全措施”的具体实施。
据报道,谢瓦尔德纳泽10日在同英国外交大臣赫德举行的会谈中曾谈到上述方案,但赫德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新华社华盛顿4月12日电 美国政府11日拒绝了苏联提出的统一后的德国同时加入北约和华约的建议。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苏联的建议是想使统一后的德国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中立化,美国反对德国中立化。
菲茨沃特说,北约防御体系的继续存在和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对于实现欧洲持久和平与稳定,加强军备控制,改善东西方关系是最好的保证。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上周在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贝克的会谈中提出了苏联的新建议,他还在为《北约16国》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这一建议。
新华社波恩4月11日电 西德外长根舍今天在这里表示,西德政府反对统一后的德国同时留在北约和华约内。
根舍的上述表示是对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最近提出两德统一后可同时参加华约和北约问题的答复。
另据来自布鲁塞尔的消息,北约今天也拒绝了谢瓦尔德纳泽的建议。北约发言人说,北约盟国不会考虑统一后的德国拥有北约和华约双重身份的可能性。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对印度总理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讲话
巴基斯坦表示遗憾和失望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12日电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11日在此间说,当巴基斯坦正在寻求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之际,“印度高级领导人再次发出战争威胁”,巴基斯坦对此“深感遗憾和失望”。
据来自新德里的报道说,辛格总理4月10日在人民院谈到克什米尔局势时,指责巴基斯坦正在克什米尔煽起暴动并可能对印度进行“有限的干预”。辛格号召印度人民要从“心理上”作好战争“准备”。他说,印度有能力“使巴基斯坦为领土目标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如果战争临头,印度将不达目的不收兵。 
巴基斯坦发言人说:“很遗憾,巴基斯坦要求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声明,竟得到印度政府如此好战的回答,这只能加剧两国关系的紧张,从而在拥有世界1/5人口的印巴地区引起深切的担忧。”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国防部外事局局长访苏
新华社莫斯科4月12日电 中国国防部外事局局长宋文中少将一行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12日乘飞机离开莫斯科回国。
访问期间,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长莫伊谢耶夫大将会见了宋文中局长。
宋文中局长一行还到列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进行了参观访问。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述评

  难产中的以色列内阁
本报记者 林皎明
以色列政坛眼下如一团乱麻。工党与利库德集团争夺组阁,斗得难解难分。
日前,工党领袖佩雷斯经过3周时间的纵横捭阖,“颇有信心”凑够议会61票支持的微弱多数,问鼎执政。岂料,在即将进行议会特别会议表决的最后一刻,杀出程咬金。与工党已达成协议的以色列正教党的两名议员临阵倒戈,一个反叛到利库德集团,另一个索性宣称要退出议会。由于这两票之差,使佩雷斯第一次组阁尝试失败。
66岁的佩雷斯不甘心,要赫尔佐克总统再给他两周时间,非要拿下这120张选票中的61张。总统答应了。然而,这位两鬓斑白的政坛老手能否如愿以偿,还属未定之天。
新闻界报道了昨天以色列议会内外乱哄哄的场面。会内,“声音嘈杂”,“乱作一团”,“议长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会外,“数千名警察加强保卫,右翼游行喊声震天”。议员投诉,他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赫尔佐克总统呼吁公民尊重议会工作程序,“不要反对民主进程”,可老百姓对“民主政治”却早已怒火中烧。4天前,以色列爆发历史上最大的政治游行,25万人上街抗议“民主”背后的政治腐败,要求立即改变“大党必须依靠小党和个别议员支持”才能组阁的不合理选举制度。
目前,以色列政治舞台上工党和利库德集团力量大体相当,4个宗教小党倒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工党或利库德集团谁想独自组阁,都要付出政治代价换取宗教小党支持,加重自己在议会天平上的砝码,才能上台。此类幕后交易司空见惯。工党挖利库德集团的墙角,利库德集团也变本加厉拆工党的台。据悉,佩雷斯昨天组阁难产,“犹太变革运动”随即跳槽,投向利库德集团麾下,“东犹古经卫士党”也有改换门庭的准备。政党私利将政客堂皇的口头声明淹没在污浊的政治交易中。
据佩雷斯说,他如果上台,就“迅速采取行动,响应贝克计划,很快与巴勒斯坦代表团谈判”。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接受巴勒斯坦代表团中包括东耶路撒冷和西岸、加沙被驱逐者的代表。这显然与利库德集团中的右翼派别有很大差异。埃及舆论评价,“这可能有助于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却遭到犹太社团右翼的激烈反对。与东耶路撒冷代表对话,“有损于以色列并吞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法律”;与西岸、加沙代表谈判,“意味着放弃这些土地”,这便加重了工党自1977年梦想排除利库德集团单独组阁的困难。
此外,一些阿拉伯舆论分析,佩雷斯宣称组织一届“和平政府”,却“不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和资本”。其原由是,工党即使上台,也受到与之联合的其它小党的牵制,没有重大决策的共识,佩雷斯难越雷池一步;佩雷斯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反对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权、反对从被占领土全部撤军,与利库德集团的政策并无根本不同,很难想象他会有惊人之举。
昨天会议后,见诸报端的两张并列照片:佩雷斯双眉紧锁,沙米尔咧着嘴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两派的心态。但是,正像利库德集团等右翼极力阻止工党上台一样,工党也不会让利库德集团顺利取得议会多数。
工党与利库德集团排斥对方组阁的票数之差都在一两张内,许多因素足够影响如此接近的力量对比。因此,组阁前景更加复杂和难以逆料。
              (本报开罗12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民德人民议院各议会党团
签署一项有关德国统一的文件
新华社柏林4月12日电 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各议会党团12日签署的一项文件说,必须无条件地承认战后形成的德国同所有邻国的边界,并重申同波兰共和国的奥得—尼斯边界的不可侵犯性。
文件说,人民议院要把同东欧人民的传统关系纳入欧洲统一进程中去。文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主义侮辱、驱逐和屠杀犹太人的行径表示“悲痛,羞愧”,并“承认这一历史”,认为德国对此负有责任,并请求世界各地犹太人给予原谅。文件说,将记住苏联人民在二次大战中遭受的巨大损失,并愿同他们为和平和国际合作推行建设性政策。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德梅齐埃当选民德部长会议主席
据新华社柏林4月12日电 在今天于这里召开的民主德国人民议院第十届二次会议上,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洛塔尔·德梅齐埃当选为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德梅齐埃1956年加入民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1989年11月当选为基民盟主席。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一杀家人之徒将被终身监禁
新华社华盛顿4月12日电 (记者黄泳)一位因担心破产贫困而将全家杀死的美国会计师,今天被新泽西州的法庭裁决犯有蓄意谋杀罪。他将受到终身监禁的惩罚。
此人名叫约翰·利斯特,今年64岁。他曾在新泽西州开办一会计事务所,祖孙三代同住一幢有18个房间的漂亮别墅,被称为是“家庭和睦,事业成功”的美国人。1971年12月7日,他用手枪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三个孩子和84岁的老母,随后逃之夭夭。
利斯特在留给他所在教区牧师的一封信里说明了他杀害自己家人的原因。他说,“我并不能赚到足够的钱来养活全家。我所有的尝试全失败了。我们真有可能破产而去吃社会救济。”他还说,他不能想象破产后他的家庭搬进贫民区和贫穷给家人带来的痛苦。
为了躲避司法当局的追捕,利斯特隐名埋姓,逃到弗吉尼亚州定居了下来。去年6月美国电视节目里播放了这一案件,并展示了联邦调查局绘制的利斯特的大概容貌。有位观众看后向警方提供了线索,使利斯特终于被抓拿归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巴勒斯坦人同以警察发生冲突
由于犹太移民十一日定居在基督教区中心,巴勒斯坦基督教徒同以色列警察十二日在东耶路撒冷(旧城)发生了激烈冲突。巴勒斯坦基督教徒揭露,有二十来户犹太人(共约一百人)非法占领了一家联合企业。
东耶路撒冷于一九六七年被以色列吞并,拥有居民约二万人,其中穆斯林一万二千人,基督教徒五千人,犹太教徒三千人。犹太教徒绝大多数居住在旧城西南部的犹太人区。在十一日以前,还没有一户犹太人在基督教区定居。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伊拉克核设施
据一位伊拉克官员十一日在巴格达说,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两名检查员目前正在对伊拉克的核设施进行例行检查。
伊拉克通讯社援引伊拉克核能机构官员阿卜杜勒·瓦西德·萨吉的话说,这两名检查员正在对伊拉克所有核设施及核材料进行周期性检查。报道说,这两名检查员已检查了位于巴格达南郊的一座原子反应堆。这座反应堆曾在一九八一年被以色列飞机炸毁。西方世界最近指责伊拉克正在生产核武器,伊拉克予以否认。伊拉克是一九六八年防止核扩散国际条约签字国,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定期到伊拉克检查核设施情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根廷外长重申对马岛的主权
阿根廷外长卡瓦略九日重申,阿根廷对争取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坚定不移。
卡瓦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阿根廷不急于讨论马岛主权问题,目前重要的问题是在英国人和阿根廷人之间重新建立相互信任。只有在平静的气氛中,才能讨论像马岛主权这样有争议的问题,这种讨论也才能取得成果。阿根廷和英国在一九八二年因马岛主权归属问题发生战争,并随之断交。梅内姆新政府执政以来,与英国的关系有所缓和,今年二月恢复了中断八年之久的外交关系。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同意转送菲一批军事装备
菲律宾国防部长拉莫斯最近透露,美国已原则上同意将其在欧洲的部分多余军事装备转送菲律宾。
拉莫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说,他收到了美国国防部长理查德·切尼的一封信。信中说,美国国防部正在认真考虑拉莫斯提出的关于将美国在欧洲的部分多余的军事装备转交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建议,以补偿因美国国会最近决定削减九千六百万美元对菲援助的不足。     
         (据新华社)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右一)4月13日在东京会见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左二)一行。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