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立”的真谛
  苏天生
武汉一军事学院3名大学生,两年多来几乎牺牲所有节假日,无私救助一位在车祸中几乎丢掉生命的工人,激励他以惊人的毅力同死神搏斗,终于变2%活的希望为100%的活的事实,重新健康地站立起来了。
3名大学生的奉献是无私的,而在奉献中他们却认为得到了生活丰厚的馈赠。他们说,在帮助这位工人从伤痛中站立起来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站立起来——人生的站立。
一个人从娘胎落到人间,咿呀学语时大体就会站立走路了。但身体的站立并非就是人生的站立。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这“立”就是人生站立的意思。这么一位大圣人尚且说到了三十才“立”,可见人生站立不是易事。他还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精神支柱,被视为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灵魂和行为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精神上的站立显然比人体站立还重要。
如果不都以孔子的“圣人标准”衡量芸芸众生,古往今来未到三十就“而立”的大有人在。今天的青年成长于开放、改革年代,无论从精神上还是学识、事业上都给人以成熟快的感觉。未到三十就德才兼备、事业有成的不乏其人。像上述3名大学生那样于学生时代就懂得人生真谛,首先在精神上站立的也很多了。但是,由于这些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年思想教育有所削弱,某些青年“慢熟”、“老长不大”的现象也令人忧虑。空有热情,却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自由的ABC懵懵懂懂。
正如人体的站立一样,人生的站立也需脊梁支撑。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人生的脊梁。在今天来讲,具备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理想情操,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民族自信心等等,才能说有了精神支柱。误认为父母的怀抱是终身依靠,以为金钱万能、凭借父辈或求助于他人的权势可以青云直上,如此这般,都是要摔筋斗的。凡是崇拜金钱、权力、洋人、洋货而不顾人格、国格,遇到困难就对前途悲观失望;这些都是软脊病。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风气、周围环境的影响。弘扬雷锋精神,光大爱国主义,转变党风、社会风气,是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春风布雨,红花绿叶,还看今朝。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名副其实的《写心集》
  梅行
最近一位同志来信,告诉我《写心集》经过增补,已送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欣慰之余,决心写篇推荐文字。
早在1987年初夏,我收到惠浴宇同志寄来的《写心集》,在签名下面,还盖着一方大印,大概是他在江苏当省长时用的。当时我觉得,他是革命前辈,身体又很不好,这么一件小事,还那么认真,真是“积习难改”。
受惠老“积习”的影响,我也只好正正经经,等到星期六的晚上,在灯下展读这本作者在年迈又重病的情况下,付出大量心血写成的小册子。读完第一篇悼念陈毅同志的文章,就很感动,放不下手,几乎一口气把书读完。一看时钟,已是翌日凌晨3点。自然是受了文章的感染,心情激动。那年我已接近“古稀”,竟然在思想上感情上引起那么大的波澜,确是没有料到的。
在机关里我曾向好几位同志推荐这本书,并设法从南京找来10本,分送了几位熟人,还想写篇短文以示感受之深,只是因为太忙,不久又生起病来,没有写成,也没有向当时还活着的惠老道歉。现在写一点个人的感受,算是还旧帐。惠老已不在人间,他是不会看到的了。
惠浴宇这个名字,在国内知道的人不少。他是1928年入党的老同志,后来被捕关在南京中央监狱,坚贞不屈,受尽折磨,国共重新合作抗日后才放出来。他跑到延安上完抗大,又返回江苏。抗战8年和解放战争4年,都在苏北工作。因他善于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保护群众,在当地人民中及党政军各界颇负盛名。全国解放后还在江苏,60年代初期当上了省长,正遇到经济困难,人们说他只当了3年“赈官”,哪里灾情重就往哪里跑,口袋里装着粮本,照样和群众一起吃野菜树叶。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他又得了癌症,动了大手术。接着是10年动乱,他被批斗得奄奄一息。“文革”一过,他再出来做了一段工作,还写了这本《写心集》。早先我和惠老并不相识,直到80年代初,经过一位同乡老友的介绍,才同他有几次书信往来,但始终没有见过面。我原籍江苏,老家来人或在北京遇到同乡,听到不少人说起他,几乎异口同声赞扬他的政绩和为人。当然也有个别人有少许非议,说他对干部太严厉,凡工作出了错的,作风不正的,特别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人,都得挨骂以至受罚。我听到这种议论,反而感到安慰,3800万江苏人民有这样清廉严正的“父母官”,是值得庆幸的。
惠老在《写心集》的后记中开头说:“本书十六篇,记录的都是辞世的师长、挚友和亲人。他们有的英年捐躯,有的积劳早逝,更多的却是惨死在一场‘革革命者的命’的浩劫中。他们对党的贡献、水平、经历虽各个不同,他们的人生旅程也长短不一,但他们都是为灾难深重而又前程辉煌的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中国革命献身的。我写他们,除了寄托我深深的怀念和哀思外,也希望对年轻和不那么年轻的后辈们有所启迪,有所交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献出全部心血的革命前辈的苦心和希望。当我这次重读《写心集》时,惠老和他所写的先烈们的高大形象,鲜明地在我脑中重现。他们无一不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对人民群众的诚挚热爱,激情豪气,直上云霄,慈惠厚谊,普盖大地。记得抗战前,有位朋友告诉我,柳亚子先生为振奋世人爱国抗日,在杭州请人为岳飞、于谦、张苍水、徐锡麟、秋瑾五位英烈的墓地照了相,题了“湖山正气”四字,填了一阕《金缕曲》的词,悲壮热烈,沁人肺腑。我听了以后,精神也为之一振,并久久难以忘怀。我想,读了惠老《写心集》的年轻和不那么年轻的后辈们,必然会被强烈的浩然正气所激励,坚定端正党风和振兴中华的信念的。我以为,书中的若干篇章,即使作为中学教材,作为青年团的政治辅导材料,也是合格的。每篇的文字都不长,在我看来,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出色的。
《写心集》的前两篇,都是写陈毅同志的。作者把陈老总的为人,特别是那种是非分明的原则性,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豁达大度、平易乐观的风格,写得有声有色,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惠老所写的挚友,有曾任东海舰队司令的陶勇同志,还有王治平、俞铭璜、孙振华、王范、徐步、李楚、朱庆云、刘培善、苏进贤、韦一平、周山、张光中等同志;他所写的亲属,有他的长兄和四弟,以及19岁就牺牲在战场的侄子惠小惠;最后还写了壮烈殉职的警卫连十位烈士。每篇文章,都感人至深,有些段落可发人猛省,有些段落会催人泪下。我以为,即使是60开外的人,不管在职还是不在职的同志,也不妨一读。我之所以有这个希望,是因为我们这个党,总体说来是成熟的,但较之过去,纯洁性已大为降低。十年浩劫,不仅劫掉了许多人包括一批老同志的生命,劫掉了大量的国家财富,还劫掉了党的许多好传统好作风。在延安时期和解放初期,不管你有多大功劳,是不准伸手要官、争权、谋利的。少奇同志就常讲,谁伸手就赶快把他抓住。“文革”造成的精神创伤之一,就是把夺权争名当作理所当然。以后的党风不正,实有历史渊源的。改革开放以后,又加上了谋利一条,更为人民群众所深恶。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是无庸讳言的。如果回头看看我们的先烈生前所作所为,大家都奋起端正党风,对取信于民是大有好处的吧。
我在这里要提一下作者怀念俞铭璜同志的那篇文章,因为它颇具特色,通篇用大量篇幅讲俞的缺点,又从中透出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干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惠老在文章的开头,就说铭璜同志是“苏中才子”,有些傲气。随后又说:“他好赌气,更好争气,越是赌气争气,就越是拚命工作,就越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的书生、才子,在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中是大量存在的,但政治运动一来,又往往遭到打击。作者对这种现象,既同情又心痛;言外之意,希望我们党在执行政策上,慎重对待虽有缺点以至错误但本质好又有才的知识分子,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大业。


第8版(副刊)
专栏:

  十里青山半入城
  叶公觉
一脉蜿蜒起伏的青山,半入城内,半在城外。它背负苍天,留下灵秀的剪影,像一个身段婀娜的睡美人,侧身静卧在江南原野上。
那苍松翠竹,枫叶梅花,那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雾幔烟雨、旭日晚霞,那山前清朗明净的尚湖碧水,好似她梳妆打扮、顾盼生姿的一面明镜;还有那引人入胜、幽雅奇特的洞涧泉流,那形态各异、气势非凡的奇峰怪石,那珍贵稀有、绚丽多彩的树木花卉,那经风历雨、铁划银勾的摩崖石刻,那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古墓史迹,那翘檐翼然、翩翩欲飞的亭台楼阁,那古树掩映、钟磬声声的古刹名寺,那粉墙黛瓦、秀雅明朗的山村民居……这一切都使这位美人的天生丽质更加奕奕照人,光彩四射。
若问这半入名城的十里青山究竟在哪里?它就在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吴之地;它就在去国让贤、清名卓著的虞仲长眠之地;它就在孔子十大弟子之一“南方夫子”言偃子游的故里;它就在两代帝师、清末名臣翁同和的家乡,它就在名闻遐迩的阳澄湖畔“沙家浜”;它就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它就是阳澄湖畔的一颗翠绿色的宝石,它就是半入古城的十里虞山,它就是国家批准的“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虞山山上有近万亩松林,山腰有6000多亩竹、杉、栗、茶,山脚有千亩桃、梅、梨、桔、杨梅、枇杷,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从美国引进的火炬松、湿地松英姿挺拔地矗立在虞山上。开花时节,红如流云,白如飞雪,香气馥郁,沁人心脾。盛夏,309种植物枝繁叶茂,乔木蓊郁,灌木丛丛,野藤缠绕,花草繁茂,苔藓低伏。深秋时节,枫香树绯红点点,如血如胭,与葱松翠竹红绿相映,形成了江南森林群落的特有风貌。进入虞山森林中,但觉绿意浓浓,空气清新。侧耳细听,山鸟啁啾。人工饲养的长尾尖嘴的灰喜鹊喳喳欢鸣,还有松雀鹰、绿眼鸟、报春鸟、云雀等几十种飞鸟翱翔于山林间。有时还可看到蹦跳如飞的野兔,缓缓爬行的刺猬。登山远眺,北有滚滚长江,如练如带;南见常熟古城风貌;东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西可俯瞰明镜似的尚湖和绿格方阵似的常熟田……
四面八方的旅游者慕名而来,他们漫游虞山,兴意盎然。1988年就有中外游客100万人次前来观光!谁不喜爱虞山美好的山光水色!谁不喜欢“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大自然的本色之美!
虞山人用心灵和行动的刻刀雕刻着这块2.2万多亩的绿色宝石。虞山尽管自古是江南名山,但以前的虞山上除了稀疏的松树、杂木和野生灌木以外,只有荒草坟茔,山头有多处袒胸露腹,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浩劫中更是古寺破坏,名木被毁。在近10年来,虞山人用自己的心智和勤劳,把蓬头垢面的虞山又打扮得溢彩流光,把这颗宝石雕刻得翠绿晶莹,精光四射!
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曾经以诗的语言写道:“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在国营虞山林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不是巧合:虞山林场——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林人——艺人。这是历史前进的步伐,也是中国林人的追求!
虞山自古以来是常熟的象征。常熟离了虞山也就不成其为历史文化名城。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常熟也可视为一颗绿宝石,而百万常熟人民,就是雕刻这块绿宝石的艺术大师。


第8版(副刊)
专栏:

  “金马”人物特写征文启事
为了反映在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我国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多彩多姿先进人物,展现奋发向上的时代风采,在90年代第一年——马年,人民日报文艺部和绍兴市物资经营公司特联合举办“金马”人物特写征文活动。
一、征文内容:描写、歌颂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各种类型的先进人物,撷取他们优秀事迹中最感人、最有代表性的片断,反映他们或热爱党和祖国,勇于奉献;或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或一身正气,抵制歪风;或刻苦钻研,有所发明;或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等等。要求内容真实具体(稿件须经被采写人物所在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形式不拘一格,文字清新活泼,富有艺术感染力,避免简单地记述好人好事。每篇2000字以内。
二、征文办法:来稿请寄人民日报文艺部“金马”人物特写征文组,邮政编码100733。恕不退稿。
征文择优刊出,并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篇,给予奖励。
三、征文时间:1990年4月15日——8月30日(8月15日为截稿时间)。
欢迎文艺工作者、各条战线上的业余作者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这一征文活动。
                 人民日报文艺部
                1990年4月12日


第8版(副刊)
专栏:

  空中舞姿[版画]
  王金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