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国家一级企业风采

  彩练当空舞
——长虹机器厂纪事
田芝兴 羊慧明
90年代第一春,一条喜讯从北京传出:国营长虹机器厂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家一级企业。
“长虹”自有“长虹”的风采——拥有我国目前产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彩电生产线;率先形成全功能遥控彩电生产规模;连续两年实现利税总额、上缴国家税金名列全国电子行业第一;1989年总产值9.52亿元,实现利税1.47亿元,可再建成一个现在规模的长虹厂。
“长虹”自有“长虹”的追求,它走过的,是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争创一流的路,一条勇于拚搏、开拓进取的路。
“航空母舰”何须总掉头
长虹人很早就在做电视梦。
70年代初,原四机部确定,由长虹厂负责组织班子,搞集成电路,上显像管,并由当时长虹厂厂长率团赴国外考察。但后来由于大批“爬行主义”,上显像管告吹。
改革开放,给长虹厂带来生机。1980年,长虹厂与日本松下公司首次技术合作,成为我国第一家以引进技术生产彩电并批量投放市场的工厂。
这是企业“军转民”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次年,长虹厂民品产值比率由20%猛增到86%。
1985年以来,全国掀起引进彩电生产线热,几十家工厂呼呼啦啦一齐上。长虹厂则以走向世界的气魄,与松下公司进行第二次合作,在联合设计、制造新的彩电生产线时,吸收、消化了先进技术,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3年后,长虹厂就建成了一条完全由自己设计制造的、目前国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彩电生产线,单班日产量可达1000台,超过了一些引进线,而所用资金仅为引进线的一半。
1988年也许是长虹人最为惬意的一年。有多少消费者为能弄到一部“长虹”彩电而笑逐颜开!然而就在这一年,厂长倪润峰出人意料地提出:下年度大幅度减少当家的名牌产品47厘米卧式彩电产量,上立式遥控机型。
长虹厂又一次把握住了机会。去年,当彩电市场普遍疲软时,“长虹”的4种全功能遥控彩电却相对比较好销。这4种新型机的产值占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人们常常用“船小掉头快”来比喻小企业的灵活。但倪厂长却另有见解:“如果大企业能敏感地预见到未来市场的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梯次、序列,不断领导新潮流,成为能全方位出击的‘航空母舰’,还用得着总掉头吗?”
长虹人所追求的,就是要达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经得起任何风浪冲击的“航空母舰”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需要能量的聚集,实力的保证。为此,长虹厂一步一个脚印,积累资金,更新设备,培养人才,开发技术……1984年,长虹厂固定资产原值为4000万元,去年底达到1.42亿元;几年前自有资金甚微,去年底已增加到2亿多元!
“冠军队”的启迪
创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管理。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能,首先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近几年,长虹厂拿出几十万元,把中层以上干部轮流送到大专院校学习现代管理科学,培训管理干部,造就了一个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层。
倪厂长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在排球场上,‘明星队’往往打不过‘冠军队’。论其原委,就在于‘冠军队’整体配合优于‘明星队’。”在这个思想启迪下,长虹厂推出了“全目标双馈控制法”这一现代管理方法。这种管理,以全面计划管理为统帅,综合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实现了企业管理整体优化。
先进的企业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长虹厂去年已在计划、生产、财会、销售、服务、物资保管等方面先后实现了微机管理,并完成了计算机联网工作。
长虹的管理,以人为中心。厂领导看到,社会主义企业有两大优势:第一,工人是企业、国家的主人,充分唤起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是资本主义企业不可相比的;第二,社会主义企业有政治工作的优势,能够用先进思想武装人的头脑。这两种优势与现代管理融为一体,就能实现社会主义企业独特的管理效能。
近年来,长虹厂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当企业制定生产经营目标时,当推行各种管理措施时,当开展质量攻关时……都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广大职工意见。工人们也把厂里事当作家里事,自觉为工厂操心、分忧、出力、献策,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把“长虹”推向中国企业界的“冠军”行列。
在困境中磨练
市场风云莫测。
谁能想到彩电行业在1989年会“走麦城”呢?仅几个月时间,“皇帝女儿”几乎成了“叫花子”。日产3000多台电视机的长虹厂,最惨的时候每天只卖出两、三台,产品胀库,积压资金最高时达到2亿多元!一度工厂在银行存款只有1000元!长虹厂别无选择,毅然背水一战,使出自己的“招数”:
第一招,调整产品结构。4种全功能豪华遥控新机型批量投放市场,受到城市消费者特别是新婚夫妇的青睐;大量增产别的厂家不再生产的37厘米彩电,销往牧区、小镇。
第二招,“上山下乡”找市场。抽出200多名干部、工人,分赴24个省、市、自治区推销电视机。维修人员也背着元器件同行,实行销售和服务一条龙。赴新疆推销小组,夏日冒着酷暑,冬天踏着半米深的积雪,跑遍了天山南北的主要城镇,终于感动了“上帝”,“长虹”彩电进了新疆市场。
压力出活力,长虹人真正体味到“质量就是生命”、“顾客就是上帝”这些口头禅的份量。
危机,帮助长虹人走向成熟。他们在危机中寻找新的机遇,企业在危机中完善、发展、壮大。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大也有大的好处
辛言
“船小好掉头”,不少人这样说。小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的确令不少大企业的领导佩服,他们常常无可奈何地感慨:“大有大的难处!”
殊不知,凡事都有两面。就适应市场变化而言,大也有大的好处。长虹机器厂厂长倪润峰那番“航空母舰”的高论,不也颇有道理吗?
大企业“吨位”大,与小企业比“掉头”,不免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如果主动全方位出击,利用自己位置高、看得远的长处,选准航向,一往直前,恐怕就绝非小企业能比了。这不就是大有大的好处吗!
适应市场变化,有许多办法。可以捕捉市场信息,迅速确立自己的产品和经营方向;可以预测市场未来,超前确立自己的产品和经营方向;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生产实力,引导市场,开拓新的市场。长虹厂就是选的后两种办法,他们没有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夺风气之先,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目前,大企业在技术上和生产能力上都拥有相当的实力,这些长处,远非小企业所能比。当然,长处归长处,关键还要看主观上是否努力去挖掘,去利用,去发挥。如果没有“能量的聚集”,没有高明的“舰长”,“航空母舰”只是徒有虚名的躯壳,那是无法破浪远航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加强铁路运输为治理整顿服务
李森茂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交通运输业的骨干,铁路货运量占全国运输量的50%,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70%以上。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铁路运输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通过铁路运输可以客观地透视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状况。
从历史上看,各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都直接反映到铁路运输中来。从建国初期,到十年动乱期间,铁路运输几起几落。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铁路运输才出现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局面,在运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铁路货运量平均每年都以5000万吨左右的速度递增。
铁路与国民经济的联系密切,通过铁路运输透视国民经济形势,我认为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和方针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一、治理整顿第一年,铁路运输稳步发展,货运量持续上升。1989年铁路货运量完成14.68亿吨,比治理整顿前的1988年净增6252万吨,增长4.4%。增长的数量和比例都是近年来少有的。
1989年铁路工作经受了各方面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动乱和暴乱,给铁路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6月上旬,全路停在中途、不能正常运行的货物列车多达969列。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铁路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严守纪律,出色地完成了客货运输计划和军事运输任务。在秩序最为混乱的6月份,全路日均装车仍保持在7.3万车以上,比上年同期日均多装1800车,最高日达7.8万车以上,创造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成绩。今年以来,铁路运输继续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一二月份货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
二、运输质量明显提高,主要物资运量增长幅度大于运输总量的增长幅度。1989年,铁路煤炭运量完成60891万吨,比上年增长7.8%。冶炼物资、化肥、化工原料、农副产品运量也都有较大增长。上述重点物资的运输是与国家治理整顿,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和方针相一致的。国家的重点也是铁路运输必保的重点。
铁路运输物资品类运量有升有降,反映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同时,也说明国民经济过热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初步得到了抑制。过去,铁路请求车一直居高不下,日均在14万车左右,最高日达16万辆。目前已经下降到10万辆左右。这种下降是积极的,合理的。国家重点保证的短线产品运输没有下降,国家要控制的长线产品盲目发展追求高速度的现象得到了克服,使各方对铁路运输的需求较之过去有所减弱。
三、从铁路客运量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治理整顿的效果。过去铁路客运买票难乘车难,主要干线列车严重超员,有些热线列车超员率经常达100%以上。去年铁路客运量明显下降,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全年旅客发送量11.28亿人,比上年减少8797万人,下降7.2%。铁路客运量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治理整顿使得外出采购推销、长途贩运、大型会议、农民工和小五匠进城等客流相应减少所致,9月份以后,客票调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铁路运量的增长和品类结构的变化,以及客运量的相对减少,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在增强,并已取得了明显的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路运输在治理整顿中虽取得一定成绩,运输任务完成得比较好,但是面临的困难仍然是很大的。突出的问题是运能严重不足,资金严重短缺,铁路发展没有后劲,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目前运输高度的限制口仍有21个,过口运输物资只能满足需求的56.4%。铁路安全不稳,路风不好,治安秩序恶化。铁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根据中央治理整顿的总体目标和部署,从铁路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出发,我们决定,从1990年至1992年,要用3年时间,进行铁路治理整顿。
一是调整结构,理顺关系。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的,合理调整铁路投资结构,适当增加线路投资比重,抓紧沿海1.6万公里线路技术改造配套投产;调整机车车辆工业配、修、造的关系,增强配件生产能力;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地改善职工福利设施,基本还清铁路沿线缺水缺电的欠帐。二是抓基础,上质量,保安全,正路风。三是整修设备,加快偿还失修欠帐。四是挖潜扩能,提高干线限制口的通过能力。
在搞好铁路自身治理整顿的同时,进一步发挥铁路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为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全局服务,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服务。
(一)坚持眼睛向内,严格运输纪律,整顿运输秩序,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确保国家各项运输计划的完成。在运力分配上,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向重点产业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大中型企业倾斜。对国家重点物资的运输实行优先计划,优先配车,优先装运。对国家指令淘汰和停止生产的产品不予承运,使紧张的铁路运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重点安排好煤炭和支农物资的运输。要继续把煤炭运输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国家煤炭调运计划;确保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农业机具等支农物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需要,作到及时装运,不误农时。对国家确定实行“双保”的234户大中型骨干企业的燃料、原料和产品运输,从运输计划到配车装运,重点掌握,充分保证。切实抓好人民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加速商品流通,活跃经济,搞活市场,安定人民生活。
(三)从严治路,刹歪风整纪律,采取坚决措施狠刹以车谋私、以票谋私、敲诈勒索、利用职务之便长途贩运等损害国家利益、败坏铁路声誉的不正之风,恢复和发扬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良好风尚。
同时要把好铁路运输关口,不给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可乘之机,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发挥铁路的监控作用。
1990年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铁路运输生产、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繁重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路320万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铁路工作,为90年代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做出新的努力。       
    (作者系铁道部部长)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资金问题面面观

  巨额贷款阻滞在哪里?
本报记者 施明慎
北京三里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大楼。每天都有一批批人风尘仆仆,从全国各地赶到这里。来者不管是部长、省长,还是厂长、经理,都心急火燎,一致强烈要求增加贷款。
各路人马无不恳切陈情,强调急需。沿海地区自恃经济发达,多投入可多产出,要求先走一步;贫困地区称长期落后必须加快步伐;少数民族地区要求给予照顾;农业部门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点建设单位说能源、交通要优先发展;大中型企业急呼正在“等米下锅”……
应该承认,方方面面的理由都很充足。然而,银行的同志望着一组组庞大的数字,多数时候只能报以无可奈何的摇头。是银行做事太绝,断然“卡脖子”吗?非也。
倾斜的天平
近年来,在企业界流传着“信贷员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说法。一位鬓发斑白的老厂长对记者说,无论工作多忙,只要一听说信贷员来了,我们丝毫不敢怠慢。为什么这样客气?原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很少,生产经营都得靠银行贷款。一旦银行资金供应不上,企业就可能停工停产,因而争取银行贷款成为第一要事,见了信贷员就像见到“财神”一样,哪能不殷勤?
其实,银行的同志并不轻松。千家万户要钱,数额越来越大,银行一家怎能包得起?
据统计,1988年与1983年相比,国营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增加2266亿元,而银行贷款增加达2455亿元,后者比前者多189亿元。198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500亿元,其中竣工投产交付使用的近2000亿元,起码需要银行新增铺底流动资金几百亿元。1989年粮食、外贸、煤炭、石油系统财政应补未补的政策性亏损不断增加,约400亿元,银行要支持企业维持经营和继续发展,又得垫付大量资金。此外,财政向银行借款和透支以及通过银行购买债券间接透支的数额近年来也有增无减……资金供应天平的过份倾斜,致使银行贷款成倍增长。1988年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比1983年增长1.67倍,去年又比上年增18.3%,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近两年,国家为了抑制过热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方针,贷款规模有所压缩,但是资金供应总量仍然不小。1989年,除各家专业银行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的日常需要外,人民银行几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需要。其中8、9、11月份共安排启动生产资金254亿元。今年2月又拿出80亿元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向经济建设“输血”,银行可谓竭尽全力,甚至动用了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但长期这样超负荷苦撑,后果将会是什么样呢?
巨大的漏斗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银行职工辛辛苦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甚至搞起了“储蓄大战”,而贷款发放下去,许多贷款竟“有去无回”。
一位“老银行”告诉记者,前一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热衷跑步(部)向前(钱),拚命上项目争投资,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有的单位为了使基建项目获准上马,采取化整为零,少报投资的办法,明明需要3000万元投资只报2000万元,留下资金缺口一点一点“钓”银行贷款;有的项目因压缩基建而下马,非但不能产生效益归还贷款,反而将已投入的资金压死了;有的基建或技改项目事先缺乏周密的可行性研究,待资金投入建成后,却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归还银行贷款遥遥无期。上述原因造成了巨额逾期和呆滞贷款。
去年三四季度以来,企业产品滞销,成品资金急剧上升,数百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又被“吃掉”了。据中国工商银行对4万户国营工业生产企业调查统计,1989年9月末流动资金贷款比年初增加273亿元,而企业的产成品资金增加了342亿元。到1989年底,用于国营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增加到491亿元,此时,企业的成品资金已近1000亿元,其中非正常占压的资金近400亿元。不难看出,银行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绝大部分都压在这些库存产品上面了。
据分析,企业成品资金上升,既有政策调整、市场疲软的因素,也有产品不适销对路、企业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据天津市化工、医药、纺织、一轻、二轻5个局1989年底对503种产品销售调查,发现滞销产品有152种,占27.5%,比上半年上升10.5%。
按照常理,企业应迅速停止滞销产品的生产,用削价处理得到的资金,转而生产畅销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但是在现行体制下,一些企业存在为生产而生产的倾向。北京某无线电厂在其产品1988年售价低于成本,已亏损40万元的情况下,1989年又安排生产5000余台,带来潜在亏损69.5万元,至今已占压银行贷款2000余万元。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处理积压产品会影响职工工资收入或戴亏损帽子,宁肯让产品躺在仓库里,而靠银行贷款“输血”过日子。反正利息占成本比例很小,占用银行一套、两套资金没什么了不起。
旧的贷款没有偿还,继续生产又要投入资金,再向银行伸手,这样的企业在全国有多少?如此循环反复,投入多少,占压多少,有借无还,使银行信贷资金中长期资金占用逐年上升,发放贷款由过去主要运用稳定的财政、企业存款,变为主要运用流动性较强的储蓄存款和增发货币。截至1989年底,全国银行、信用社系统贷款大于存款3400多亿元。表面上,对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以及低下的资金使用效益影响银行一家的利益,实质上长期超负荷运转只能迫使银行超经济发行货币来填补亏空,最终导致货币贬值,再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于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是极为有害的。
走出困境
大量事实证明,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不能再单纯依靠银行增加资金投入,而要把缓解资金紧张的立足点,放在挖掘潜力,搞活现有资金上。
究竟怎样才能使死滞的资金流动起来?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企业界、银行界的同志。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多在扩大销售、疏通渠道上作文章。今年春节前夕,陕西省工商银行联合13家国营批发企业送工业品下乡,并且规定,凡基层零售企业和三级批发企业选购商品所需的资金,银行在贷款利率、资金结算上给予优惠和方便。结果仅3天时间就成交了1800万元商品,商业部门和农村顾客皆大欢喜。这个信息令人振奋,表明农村消费品市场仍然有待开拓,商业部门在改进服务、促进销售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当然,改变产成品资金严重占压的状况不是商业部门一家的任务。普通彩电、大型冰箱销售疲软,而北京两家电视机厂推出的平面直角遥控彩电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国华商场一天就卖出180台,广州南方大厦百货商店试销小型高档冰箱,顾客闻讯排队购买,一天就售出150台。这说明只要产品符合需要,就不愁没有销路。工业生产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为市场提供品种繁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最终救活自己。
一些经济界人士提出,从根本上防止资金死滞,还必须改革投资体制,完善投资计划。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建、技改项目,要拨足资金,并将配套流动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否则不能立项开工。
从长远打算,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自我积累能力。
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靠人不如靠自己,开始下决心从财政、企业留利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据了解,江苏、江西、柳州等地已补充了几亿元,数目虽然不够多,但是,迈出了这一步,终究是可喜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小镇来了“大篷车”
朱明海 王国英
三月十二日,春光明媚,和风轻拂。江苏省射阳县鲍墩乡逢集。
一辆又一辆汽车满载着货物,接踵来到鲍墩小镇上,插旗摆摊。
顿时,偏僻的鲍墩乡小镇喧闹起来,街上车水马龙,彩旗招展,各家摊点由东向西,在街道两侧平行摆开。货摊上大件有洗衣机、电视机,小件有胭脂、花粉、泡泡糖,商品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男女售货员满面春风,伴着录音机里轻柔的广告声、悠扬的歌声,笑迎四方农民顾客。
这是射阳县商业局组织的工业品下乡“大篷车”队。
参加这个“大篷车”队的有县百货、五交化、副食品、蔬菜、综合批发公司和射阳人民商场、望鹤楼商场等单位的干部职工一百三十多人,他们用十五辆各种型号的车拖来了七千多种商品。县商业局副局长刘必荣向我们介绍,组织“大篷车”队下乡,是开拓农村市场,为农民服务,搞活销售的一个好招。
这天,鲍墩集市上赶集的人超过平常近一倍,邻近的滨海县五泛镇、北坍乡的乡民也纷纷闻讯赶来,客流量达两万多人次。三个多小时里,“大篷车”队零售、批发货额达四点一万元。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走出“关”门 热情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蓬勃发展,外向型企业星罗棋布。为促使外向型经济的更加繁荣,海关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受到人们称赞。
左:海关派工作组常驻一些镇,关员下乡下厂,货车随到随办手续。这是海关南海县官窑镇工作组关员在中美玩具厂监装出口货物。
左下:顺德县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海关工作的发展。设在顺德县的容奇海关关员(右)耐心回答外商关于办理进口物品手续的问题。
下:佛山海关副关长李明生(左)来到南海县官窑镇合资企业华昌鞋厂,征求外商意见。
冯和平 王辉 蒋铎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