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为了冰城人民的温暖
——记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
徐江善 许守民
每年11月到来年五一节前夕,漫长的冬天笼罩着北国的哈尔滨市。冰雪严寒给冰城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市房产管理局的干部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困难,让人们心里着实感到温暖。
    来信来访无小事
一位老奶奶在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门前徘徊。她叫杨茹萍,家住香坊区安埠街377号。有天早晨,她起床之后,发现房门被邻居用砖封死,盖起了偏房。她一家人只好破窗进出。这件事,房管局能管吗?老人犹豫着迈上了台阶。
主管信访的副局长杜修家热情为老人倒了杯水,请她慢慢讲。杨茹萍说,两家为此发生纠纷,继而动武。杨家的李敬文老汉上访告状,光北京就跑了10多趟。省、市调查组查清后,有关责任者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但是,由于对方在偏房里办起服装店,门被封了。杨家出入后院,只好以窗代门。
10来天后,杜修家主持召开了联合办案会议,当即作出决定:给杨家在住房的主山墙一侧重新开门,使他们出入方便;由香坊区房管处落实决定,在一周之内完工。
过了一星期,杜修家等人来到杨家检查验收,杨奶奶拉着杜修家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谈起这件事,杜修家颇有感触地说,一些群众的来信来访,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对每个家庭,每个人来说,却是大事。我们的责任就是认认真真地对待群众上访中提出的每一件事,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有一次,几名妇女在路边闲谈,一位青年妇女说,家里冷死了,穿棉鞋还冻脚。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市房产局的一位领导恰好由此经过,当即记下街道和门牌号,回到局里通知了有关部门,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几名妇女写了一封表扬信寄到市政府,赞扬房产局的领导是关心群众疾苦的有心人。
人们从一件件小事被圆满解决,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的信念。
    “三不撒手”
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的领导们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时,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三不撒手”:问题不搞清不撒手,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解决不见效果不撒手。二是先调查后决策,凡是较重要的来信来访,局领导都不草率决定,而是首先自己“沉”下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作处理。
春节前夕,河图街7户居民来访,反映室内温度低。局长姜华接待了来访群众,带着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同上访群众一起来到河图街。她一户一户地走访,一家一家地查看。当她推开一家屋门时,只见一位老太太披着棉被坐在床上,怀里抱着8个月的小孙子,身子冻得发抖。一测,室温不到10℃。
看到此情此景,姜华眼里噙满了泪水,她拉着老人的手说:“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您老受苦了。”
姜华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钻地洞,查管道,找到了室温低的原因是管道受冻,暖气片太少造成的。她当即决定,增加50片暖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过了几天,当姜华再次迈进老人的家门,暖融融的热气扑面而来……
工厂街66号居民上访,锅炉噪音太大,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副局长孙启尚立即来到现场,全面查看了锅炉的状况后,又一家一家地走访,第一天没看完,第二天接着看。噪音太大,人们休息不好,电视机被震得直摇晃。
孙启尚召开会议,决定安装消音设备,他们到远离市区的帽儿山消音防震厂请来技术人员,给锅炉更换了部分零部件,使多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得到了解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年轻女局长姜华说:“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没有半点理由不关心人民的冷暖。”
    情暖人心
今年春节前夕,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9℃,为几十年所未见。
有人担心,这样冷的天气,供暖上不去,市房产局的日子不好过啦。是的,哈尔滨市年供暖天数177天,全市350多万平方米房屋供暖的重担压在这个局的肩上。400多台锅炉,只要有一台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成百上千人的生活。过去,每年上访告状的信件有上千封,局办公楼常常被上访者包围。
不过,今年人们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当地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曾在街头调查市民对市政府工作的意见,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今年供暖搞得好。据有关部门抽查,98%的住户室内温度达到17℃以上。一封封表扬信,感谢信飞到市政府、房产局。有位中学教师在信中写道:“你们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作风,使我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我们的政府真是为人民办事的政府。”
群众的赞扬,是对房产局领导的最高奖赏。
36棚是修建中东铁路时遗留下来的居民区。1979年小区改造后,有一部分居民的煤气取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他们多次上访,都因所需资金不足得不到解决。
局领导实地查看后,召开会议决定,勒紧裤腰带也要凑足钱。他们给市政府写了两次报告,跑了10余次,终于凑齐了100万元,在冬季到来之前,安装了煤气管道。当记者来到这里采访,一位居民激动地说:“咱早就说过党和政府不会忘了咱!”
在天气最冷的日子里,局领导们不分昼夜和节假日,深入到各锅炉房和居民区检查供暖情况。临近春节的一天夜里,局长姜华来到道里大桥西区查访,她一连走了六七户,居民们都赞扬今年锅炉烧得好,她才放心。一位退休老工人说:“这么晚了,你们还冒着风雪来看咱们,咱心里过不去呀!”
南岗区西大桥附近有一位青年工人对房产局领导热心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事有怀疑,他想试试看。于是,小伙子写了一封信:“室温极低,难以过冬。”
杜修家接到信后,第二天便带人来到青年工人的家,只见铁锁把门,无法入室测温。杜修家连续三天都扑了空,一直等到晚上才等到这位青年工人。
青年工人十分尴尬地把杜修家等人让进暖乎乎的屋里,一个劲地道歉,不好意思地说,原以为信发出后会石沉大海,没想到你们真的会来。
在冰城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去冬以来,他们收到群众表扬信300多封,锦旗120面,群众打来的表扬、感谢电话300余人次。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办实事者得民心
本报评论员
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转变作风,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广大群众从他们的工作中看到党和政府是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从而更加坚定了同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体现在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中,要通过党和政府的各级职能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加以实现。在我国,党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一些直接为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职能部门,像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那样,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之忧而忧,为群众之乐而乐,认真办实事,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哈尔滨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姜华同志说得好:“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没有半点理由不关心人民的冷暖。”然而,也有个别职能部门不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一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是尽职尽责地去做,而是左推右卸。因而,群众批评他们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必然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损害党的事业。
今年是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关键性的一年,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从各方面加强这一工作。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动乱告诉人们:没有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四化建设乃至一切工作都无法进行。在维护稳定的工作中,党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多为群众办实事,这本身就是为稳定出了力,为推进改革立了功;这样的全局观念是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具备的。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朱伯儒
雷锋,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崇高思想和品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雷锋精神,是伟大的时代精神,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前几年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有的人认为时代变了,雷锋精神不合时宜了。有的人把雷锋精神和发展商品经济看成是完全对立的东西。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还要不要大力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年代不同了,但雷锋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的精神力量。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发展商品经济,目的是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状态,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也就是说,我们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我们发展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改变;我们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的奋斗目标没有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然是我们的战略方针之一。也就是说,雷锋精神正是根植于这种基本国情和由此产生的历史任务之中的,它同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雷锋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仅60年代需要,90年代仍然需要。
其次,在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更需要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发扬雷锋精神不仅能带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极大的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社会上出现的金钱至上、奢侈浪费、以权谋私、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不良倾向,从反面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丢不得。坚持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坑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保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需要发扬、倡导雷锋精神。
第三,发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深刻吸取近几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在努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按理说,社会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准也应当相应地提高。然而,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淡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一些人的社会道德水准却下降了,连一些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早已绝迹的丑恶事物也重新泛滥起来。这种状况,严重地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在,我们重新提出弘扬雷锋精神,既不是赶时髦,也不是图形式,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培养更多的“四有”新人,可以提高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如果我们连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也不讲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也不提了,学习雷锋也不要了,那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三读《雷锋》
张明旺 罗振武
在武警北京总队十支队战士谭超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帮助他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激励他迈出坚实的步伐。
1986年冬,谭超迈入了绿色警营,当了电话兵。望着那一闪一闪的红绿灯、插塞、扳键……也真惬意,但好景不长,组织上又分配他去养猪。
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走向猪圈的时候,再也没有那种崇高神圣的使命感,随之而来的是整日消沉。也就在这时,南国的女友,得知他当了“猪司令”与他吹灯了。这当头的闷棍,差点使他失去生活的勇气。
一天,指导员拿着《雷锋》这本书对谭超说:“好好读读吧,一定会对你有帮助。雷锋不是你的家乡人吗?”谭超想,既然工作不顺心,从书中去寻找慰藉也好。他读着读着,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他,雷锋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他敬仰。他掩卷沉思,心情激荡。雷锋的事迹鼓起他奋进的勇气。从此,猪圈里常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刻苦学习《猪的科学育肥》等10多种书刊,钻研养猪技术,这一年他立了三等功。
1988年警校招考的消息,又唤起谭超当军官的愿望。军官梦的破灭,又使他心灰意冷,此时,他又一次捧起了《雷锋》一书。雷锋是读毛主席的书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谭超读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进一步懂得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决心在小小的猪圈实现自身的价值。当谭超获得第三枚立功奖章时,他已向国家上交肥猪100多头,盈利3万余元。他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十佳”战士、“优秀共产党员”,还被北京总队评为“雷锋式青年标兵”。
今年初,中央军委发出了青年官兵要开展读雷锋书的活动的号召,谭超再次捧读《雷锋》,心情更加激昂。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市长办实事
 ——承德市长范文彬二三事
海兰
群众盼的市长办了
八十年代最后一个冬季虽然来得迟,但却冷得出奇。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正值数九隆冬,在河北省承德市回族同胞聚居的潘家沟街道,男女老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来水了,快回家接水呀!”“政府为咱办了件大好事。”
一个月前,有人向范文彬市长面陈了潘家沟街道三百户居民没水吃的老大难问题。范市长在仔细询问了原因和实情之后,当即决定:此事由城乡局办,不管困难多大,也要马上解决,越快越好,让群众在新年前吃上水。
城乡局接到市长指示后,主管副局长马上带领有关人员到现场勘察,制定方案。疏通管道、接通水源要横跨一条铁路专用线。要保证铁路路基不动、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让自来水管道从路基下安然通过。技术复杂,施工困难。可再难也要办!为此,自来水公司、市政处的有关技术人员多次赴该线所属的承德钢铁厂商谈施工的技术问题,跑外地求援施工用的顶进设备。工人们顶风雪战严寒,靠着顽强的拚搏精神,用了短短的二十天就安装了七十多米管道,接通了水源,结束了当地居民吃水难的历史。
    修复吊桥 方便群众
在承德市营子区的柳河上,有一座横贯东西的百米吊桥。这是六十年代该区的胜利煤矿为方便职工上下班投资十二万元而修建的。因年久失修,桥上的木板腐烂,近几年先后有六人从桥上掉下摔伤。当地群众多次反映到有关部门,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范市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责成秘书长杨中英亲自督办修复吊桥。杨中英立即与该区政府取得联系,要求尽快解决,为群众排忧解难。经该区的积极努力,最后由附近的涝洼滩煤矿出面修复。几天之内新桥修好了,过往行人赞不绝口地说,市长为人民办实事,方便了群众,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体察民情 排忧解难
承德钢铁厂部分职工买保健油难,当地粮店凭票不卖油,而且服务态度不好。范市长得知后要求粮食部门尽快调查解决。市粮食局长亲自带队到该地粮店解决问题,做出规定,职工持油票可就近买油,并对个别服务态度差的售货员进行了调整。自此,承钢职工再也不用为买油而奔波或发愁。
北方居民素有冬储白菜的传统习惯。去年入秋后,双滦区个别菜农借机抬高菜价,当地居民意见纷纷。市长范文彬了解到此事后,为了保证群众买菜,控制菜农抬高菜价,市里拿出八十多万元补贴,让各家各户买上称心如意的大白菜。范市长还要求商业局领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就秋菜供应问题发安民告示、让群众放心。在市长的关怀下,商业部门采取了积极果断措施,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住宅楼房设信报箱,国家有关部门早有规定,但因资金和材料困难,承德市部分居民小区的信报箱久拖未决。旱河沿、小溪沟两个小区居民的报刊、邮件无处投递,邮递员为难,居民有意见。为此,邮局和居民群众曾多次找到有关单位要求解决,均未能实现。有关部门将群众的呼声带给市长后,范市长当场拍板,责成产权单位尽快安装信报箱,解决居民的看报难、接收邮件难的问题。市长拍板后短短的几天,两个小区八栋居民楼的二十三个信报箱就安装完毕。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功归战士高云洲
黄海生 周文彬
短短的4天时间,6起贩卖文物案被一举破获,截获商周、唐、宋、明、清时代的珍贵文物281件,价值达100多万元。负责侦破案件的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察处郑处长却说:“功劳要归战士高云洲。”
去年12月底,厦门市公安局为他颁发了500元奖金。今年1月22日,厦门警备区某团团长在庆功会上宣布:给高云洲记三等功一次。
去年11月10日,厦门市1号码头熙熙攘攘。候船室内,身着军服的年轻战士高云洲正忙得不亦乐乎:替服务员打扫卫生,扶老携幼……他的一举一动深受旅客的敬佩。当他看到一水果摊前,两名穿着朴素的女青年正与卖主争吵时,忙上前劝解,才使得她们得以脱身。这两位女青年对他非常感激。交谈中,高云洲得知这两位女青年来自福州,都是理发学徒。临别时,他们各自给对方留下通信地址。就这样,高云洲的通信录上多了两位新结识的朋友——吴梅青、李英。
去年12月1日晚,高云洲突然接到吴梅青从厦门市内打来的电话:“有要事相求,望速来接洽。”高云洲原以为她们在厦门遇到困难或麻烦事,决定要去看个究竟。
12月2日上午,高云洲准时来到事先约定的地点——厦门市禾太旅社。
走进两位女青年的房间,高云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往日穿着朴实的吴梅青、李英,今日穿着时髦,好像老练的商人,只见吴梅青手捧一个沉沉的陶瓷大罐,七八个人紧围着她们俩讨价还价。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指着吴梅青手中的罐子说:“7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吴梅青回答说:“7万元不够本,非8万不卖。”他们的讨价还价当即引起了高云洲的猜疑:一个罐子竟值价七八万元,这是啥宝贝?经询问,他们是在做文物生意。不一会,双方没有谈妥价格,四男两女姗姗而去。
买主离去后,吴梅青、李英的脸上流露出焦急表情。高云洲也明白了她们到底有何相求。原来,她们从外地贩来一批文物,这次来厦门是想让他寻找买主。高云洲立即认识到,贩卖文物是违法行为,保护国家珍贵的文物,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急中生智,对两位女青年说:“这事全包在我身上,我一个朋友的叔叔专与港商打交道,专搞这行买卖。”欣喜之余,吴梅青对高云洲说:“事成之后,至少给你一万元的报酬。”
离开禾太旅社,高云洲立即向厦门市公安局举报了这一个案情。按公安局的安排,高云洲当日下午又赶回禾太旅社对女青年说:“买主已找到,定于第三天下午带买主前来面谈。”
12月5日下午2时许,高云洲带着打扮成“港商”的厦门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察处郑处长和侦察员来到了禾太旅社。一见买主上门,两名女青年满脸笑容。她们一边把陶瓷罐递给“港商”看货,一边直唠叨:“这可是商周时期的文物,转到海外保能挣大钱。”不一会,她们又拿出了7件大小文物,和一大叠样品照片。就在这时,两位“港商”宣布吴梅青、李英等人落入了法网。
经审问,吴梅青、李英等4人原是贩卖文物团伙的成员。根据他们的口供,厦门市公安局一举破获6起与此有关的贩卖文物案,管华忠、苏远来、钟长辉、戴维良、吴玉兴、林惠珠等6名案犯也被捉拿归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女兵们的假日
新华社记者 陈焱
假日,是生活的“调色板”。
驻天山北麓某部通信维护营一连的女兵们的假日为她们的军旅生活调上了绚丽的色彩。她们的假日是在17位各族孤寡老人身边度过的。
一连女兵们照顾孤寡老人迄今有17年了。17年前的一个冬日,团员杨妙喜外出办事归队路上,见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娘拎着一个水桶,十分吃力。小杨主动上前从老大娘手里接过水桶,把大娘送到了家。进屋后小杨才知道大娘叫苏帕汗,是位孤寡老人。
小杨将此事向团支部做了汇报。从此,姑娘们利用节假日轮流到苏帕汗大娘家,为老人挑水、劈柴、打扫卫生。日子长了,姑娘与苏帕汗大娘感情也深了。每年退伍前夕,女兵们都要为老人做一件好事,与大娘合影留念。新入伍的女兵到连后,团支部就带着她们去看望大娘,交好班。只要姑娘一来,苏帕汗大娘眉头脸上都是笑,仿佛不曾有过孤独和苦闷,她从箱子底拿出珍藏多年的已经发黄的照片,指着照片上簇拥在自己身边的女兵,用生硬的汉语告诉新来的女兵们:“这个是小王,这个是小李……”这种美好的异族母女般的感情一直伴随着苏帕汗大娘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7年来,一连女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照顾孤寡老人,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一直没中断。
一年冬天,姑娘们去阿米拉汗大娘家帮助清除积雪,发现大娘的炕是凉的,火墙也没有热气。两位姑娘冒着大雪,返回连队,用架子车给大娘拉了一车煤炭,帮助她生着了炉子,直到炕热了,房子暖和了,姑娘们才离去。女兵们还定期为老人们拆洗被褥,检查身体,为老人送医送药,喂水喂饭。退伍的老战士给留队的姐妹们来信,也忘不了询问老人的近况。
1988年5月,阿米拉汗大娘的住房漏水,一连团支部组织30名团员青年,利用星期天为老人上房泥,还给房子安上了玻璃天窗。群众说:“阿米拉汗一生没儿没女,可她有一群解放军女儿,比我们这些有儿有女的还幸福!”
前两年,部队帮助驻地乌苏县84户乡建起了军民共建敬老院,有12位各族孤寡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一连的姑娘们又负责照顾这12位孤寡老人。每逢星期天或团员活动日,姑娘们都要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衣、送粮、拉煤、扫院子,陪老人聊天,还为老人表演节目。
敬老院有位90高龄的维吾尔族老大爷,他叫肉孜·尤素甫,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有一次,肉孜·尤素甫大爷生病,大小便失禁,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都嫌脏,姑娘们就轮流照顾他,为老人送药,端屎倒尿,拆洗被褥,换洗衣服。老人病好后,逢人就说:“解放军亚克西!”
这个敬老院里还有一位汉族老大爷,叫王玉正,今年101岁了,祖籍陕西,早年曾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部队当过兵,亲身经历过西安事变。老人虽年事甚高,却很是健谈。只要姑娘们一来,他便给她们讲起西安事变的故事。有时兴致来了,还给姑娘们来一段秦腔或陕西地方戏。在王玉正大爷百岁生日那天,姑娘们带着专门订做的有老寿星图案的生日大蛋糕,登门看望大爷,为他祝寿。王大爷感动得泣不成声:“我这老头子没啥亲人,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啊!”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北京工程公司把学雷锋、讲奉献作为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来抓,使职工加强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上图为该公司领导、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走上街头开展的为民利民服务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共修自行车757台、电器19台、钟表62件、理发154人次。该公司在利民服务活动中还举办了家用电器使用、计划生育、医疗、房屋装饰等咨询服务,深受市民的欢迎。王新良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