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日德兰半岛随想
士平
我们去日德兰半岛参观。当夜,客寄半岛北部城市奥尔堡南郊一家松林客栈。
去时,远远便望见一片松林,郁郁葱葱、茂盛繁密,绵延数里,覆盖着一座不高的山丘,也挡住了山丘身后的大海。汽车驶近时,忽见林间闪出一豁口,引出条路来。折道而入,一方空地遂呈现在眼前。居中一栋楼房,正门廊檐下悬一横牌,上书:“松林大客栈”。客栈其实并不大,只上下两层。建筑是当地常见的,红瓦白墙,并无奇异的造型,也无华丽的装潢,但因环抱四周的青翠松树显得格外幽雅,别致。
晚餐时,我们坐在餐厅靠窗的桌旁。鸟儿在林间啁啾,声音婉丽动人,清香的空气透过窗户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置身这令人陶醉的环境,我们情不自禁赞美起松林客栈。此时,作东的丹麦农理会总经理艾德勒先生却说起了客栈平淡的却耐人寻味的来历。30多年前,那时旅游业刚刚兴起。这松林附近有一农家,看中了这块宝地,欲在林间建一客栈。他们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请,意外地获得了准许。建成后,因环境独特,吸引许多游客,生意兴隆。不少人为此垂涎,跃跃欲试,想效而仿之。可是,日德兰半岛夹在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之间,古时海风肆虐,沙尘蔽日,无法耕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艰苦努力,植树造林,才挡住风沙,营造出一块块良田,使半岛成为丹麦的粮仓。若任人随意砍伐树木,不仅毁林,更要毁掉土地。当局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便再也没有允许在林中修建客栈。这一家便成了丹麦绝无仅有的松林客栈。
我为丹麦人的明智与远见而赞叹。松林中建客栈诚然很美,然而世界上不是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好的、有益的。人们常常需要在这两者间作出抉择。我想起不久前有份杂志将丹麦列为世界诸国中林地占土地面积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显然,视土地为国家之本、民族之希望的丹麦人在砍树与护林之间作出了正确的抉择,并正是从类似松林客栈这样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的呀!
次日清晨,当汽车驶出松林,再回头看时,已不见了林间那个豁口和那家客栈。松林似乎又还原成一片完整的松林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难忘的卡奈玛之旅
朱满庭 方长平
沿奥里诺科河最大的支流卡罗尼河南下,越过烟波浩渺的古里大水库,在卡拉奥河汇入卡罗尼河的地方,有一个自然景观独特诱人的去处,这就是委内瑞拉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卡奈玛国家公园。这一带河流交错,飞瀑争喧,高山壁立,草原舒展,再加上完好的热带草原与森林,真仿佛造化之功将其神灵秀气都锤聚于此了。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便在这一区内。
安赫尔瀑布高达979米,仅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水流落差即有807米。观其景,不禁想起李白名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原来也曾心存疑虑,这千米之高的山巅上,水从何来?这次卡奈玛之行才解破疑团。卡奈玛国家公园面积达300万公顷,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的圭亚那高原。高原上最具特色的地貌莫过于在大致平缓的草原上分布着大小不等,各自独立的高山台地。这些台地顶部是平的,而四周却是直上直下的峭壁。有些巨大的台地从下面遥望便俨然成为高山峻岭,略小些的,看上去简直就是方方正正的大石块。当地的印第安人称这些台地为“特普伊”。据说每座“特普伊”都有他们崇奉的神。其中奥扬“特普伊”面积最大,也最雄伟壮观,方圆达7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达2580米。台地上有沼泽、有河流,在悬崖绝壁处,就形成了壮美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就是奥扬“特普伊”大台地上的一条小河从绝壁上飞流而下形成的。
要看到安赫尔瀑布的真面目并非易事。旱季水少,而7月至12月的雨季中,瀑布水旺,却又常常为云雾遮盖。我们此行时机适宜,又加之当日天公作美,使我们一饱眼福。我们乘坐的飞机降低了飞行高度,地面的景色一览之余,在满目葱翠的大地上,一条条蜿蜒流动的河流,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峭壁间一条细长的素练飘然而下,在暗褐色的石壁衬托下,格外显眼,使这肃穆幽然的山谷顿生灵气,我们眼前出现了雄壮的安赫尔瀑布。
卡奈玛地区的大小河流几乎都有飞瀑,真可谓瀑布之乡。道道飞瀑各具姿态。那深藏在万仞峡谷中的安赫尔瀑布自是幽远、飘逸,而卡拉奥河上的大瀑布却更为气势磅礴,慑人心魄。
卡拉奥河是卡罗尼河中游的一脉支流。雨季中河水充沛。汇入卡罗尼河之前,河水两度大跌,一在阿恰,一在尤里。其中景致最壮观的当推阿恰大瀑布群。这里地形起伏不平,水流寻道而出,訇然下落,蔚成一组壮丽的瀑布。水流跌落后,渐渐形成一个宽阔的湖泊,当地人名之曰卡奈玛湖。卡奈玛湖,因水深,已成黑褐色的了——其实水质是很清洁的。河水在岸边冲淘出一条沙滩。河岸上,巴蕉摇曳,棕榈婆娑,热带丛林浓郁青翠。青山、飞瀑、平湖、细沙,好一幅山色飞瀑图!
卡奈玛旅游营地便坐落在卡奈玛湖畔。这里原是当地的印第安人的一个小村落,现在则建成为一个乡间别墅式旅游村。村内几十间椭圆形的客房错落有致,白色的石墙,棕榈叶铺盖着屋顶。颇类茅舍,掩映在湖边树林里,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餐厅是铺着棕榈叶的大圆凉亭,因地势较高,卡奈玛湖和阿恰瀑布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再加上大瀑布不绝于耳的轰鸣声,人们一到这里,便会产生投入大自然的激情。
我们在卡奈玛渡过的时刻是难忘的。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斯里兰卡的宝石
佳兰
斯里兰卡宝石矿藏丰富,已有两千多年开采历史,素有“宝石王国”之称。
距首都科伦坡东南90公里的拉特纳普拉市是主要集中产区,享有“宝石城”的美称。
斯里兰卡宝石种类繁多,有40多种,著名的蓝宝石、红宝石、金绿宝石、月亮宝石,还有猫眼石、紫翠玉石和石榴石等,其中有些产品是世界闻名的珍品,如藏于纽约历史博物馆的“印度之星”蓝宝石、科伦坡博物馆收藏的世界第三大红宝石“兰卡之星”以及伦敦博物馆内一块名贵的翡翠玉等都产于斯里兰卡。
拉特纳普拉市人口约有5万,其中70%以上的人从事与宝石有关的行业,如采矿,加工和贸易。这里的宝石矿埋藏浅,蕴藏量丰富,易于开采。该市西郊有一个大型矿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被称为亚洲宝石矿区之冠。另外还有大小矿点近400处,宝石加工作坊达70多家,珠宝店鳞次栉比。近几年来,该城生产出口的宝石,年平均收入高达2000多万美元,占全国宝石出口总额的60%以上。
                      (佳兰)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泰国的“开犁节”
许陈联
在泰国,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苏生的时候,当地人举行一年一度的“开犁节”。
节日活动地点,不是在田野,而是在车水马龙的曼谷市区的“绿宝石佛寺”。
据说,这座神圣佛寺是15世纪发现的,历来是泰国人心中的偶像和希望的象征。当地人虔诚地相信,如果在它的佛像面前许下愿望,那就一定会实现。“开犁节”庆祝活动选在这里举行完全符合泰国人心愿。
“开犁节”活动中有一个不可代替的角色——白牛。在泰国,白牛被视为勤劳和幸福的象征,因而格外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参加节日活动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脖上都带着护身符。他们一清早就喜气洋洋地汇集到寺内的一块空地上。
政府部长、国会议员、王室成员也都来参加。活动开始,在一声口令下,带着犁铧的白牛开始行进,一块块被犁铧翻开的黑黄色土地渐渐被抛在白牛身后。
这时站在犁后的司祭人员将一把把稻种洒进翻开的土壤中。另一些司祭人员一边仔细察看深翻的土地,不时又抬头张望天空,一边共同细声商议。
之后,一个主司祭根据司祭人员的仔细观察和共同商议的共同判断开始预言当年的年景。当然,每年的年景是不一样的。如果司祭预言当年雨量充足,人群中立刻情绪高涨起来;如果预言谷物会有好收成,人群就会掌声四起;但如果预言当年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人群中的嘈杂和喧哗声不绝于耳。预言仪式完毕,人们纷纷争相跑到犁沟前,寻觅投在耕地里的稻种。他们认为,如能拾到2—3粒“圣种”,那就会保证当年的庄稼喜获丰收。拾到较多“圣种”的人会慷慨地赠送给别人。
破土第一犁的活动结束后,第二天在远离“绿宝石佛像”的泰国大地上,农民们开始辛勤的春耕播种。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优秀口译人才难得
刘迪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由于语言不同,各国交往就离不开口头翻译人员。
在日本,当举行多国间谈判时,日方有数名多种语言的口译人员出席。英语译员有时使用民间的翻译,而俄语翻译一律由日外务省职员担任。这是因为日本在北方领土问题上非常敏感,要求译员能表达十分正确的译法。
如果包括一般的观光导游人员,日本民间的口译人员有1000多人。据说,可以胜任国际会议的口译人员只有100多人,其中能够担任政府间谈判口译的,为数更少。横田谦是日本的一名优秀译员,他自1984年担任当时首相中曾根的译员至今,已有6年。他多次担当日美高级谈判的口译。横田谦的本领是:不是机械地英译日、日译英,而是能紧紧抓住说话人想表达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西方政治家都具有一套独特语言表达方式,日本的政治家尤其是这样。因此,把日语生硬地直译成英语很难。横田说,在将日语译成英语时,他常常要补充说话人表达不充分的部分。但是微妙之处则要译得含混一些。他说:“必须注意译得符合日本政府领导人风格的说法。”日本国际同声翻译公司董事长村松增美说,她努力使翻译可以传达出讲话人的感情、余味、幽默,这样口译就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日本创办的民间口译人员企业已超过200家,但能够承接国际会议翻译的,尚不足10家。日本最大的口译公司国际同声翻译公司,一年最忙的日子是4—6月和10—12月,这一期间前来聘请译员的要求每月达300—400件。因此,一些20多岁日本年轻的女译员的收入超过大学教授亦不足为奇。
日本每年有2000多名想成为口译人员的青年进入同声翻译学校的基础班,其中能够进入口译培训班的仅有250人左右,而最后真正成为合格口译人才的仅4—5名!
对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的口译人员来说,星期三是一个繁忙的日子。每周的这一天,欧共体委员会的17名委员要举行会议,议决各种政策。同时,委员会的负责人将对200——300名来自各国的记者阐述委员会会议的内容。在欧共体委员会记者招待会会场上,贴着这样的说明:1号丹麦语、2号荷兰语、3号意大利语……9号葡萄牙语。只要戴上耳机、选择所需语种,就会听到同声传译人员的翻译。会场上,18名译员坐在一所玻璃房内,一种语言配有两名同声传译人员。
现在欧共体委员会共有1.5万名职员,其中8%是口译人员,几乎10人中就有1人是翻译。如果包括欧洲议会等欧共体其他机构的口译人员,其人数就更多了。
在美国国务院二楼的译员部,有一份厚厚的卷宗,译员部的工作人员称它为“圣经”。原来这里面记载着大部分美国口译人员的情况。
现在美国政府感到头疼的是,缺乏足够的财力来吸引优秀的口译人才。里根前政府财政拮据,推行译员“民营化”措施,致使美国国务院所属口译人员近年来日趋减少。这样,美国政府就不得不常常临时雇用民间的口译人员。当然,涉及最重要的问题时,如美苏首脑会谈,则要使用政府的口译人员。美国国务院译员部现有22名译员,其中俄语6名、西班牙语4名、法语3名、德语、汉语和日语各2名。美国没有专门的口译人员培养学校,因而译员履历各不相同,例如一名俄语译员,以前是数学教师。当美国政府有大型外交活动时,仅依靠政府的译员就难以应付,于是,译员部官员就得求助“圣经”,其中载有与美国国务院签有合同的民间译员2000余人的情况,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口译人员。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春天的脚步 苏联版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