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采掘黑色的金子
——读报告文学《希望之海》
刘茵
一位石油战线的业余作者,写出了一部反映石油职工生活的报告文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赞誉。这位作者叫孟可,作品名为《希望之海》(载《当代》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石油战线曾受到作家们的青睐。在石油这奔腾不息的生活之流里,涌流出了《玉门诗抄》、《石油大哥》、《忆铁人》、《柴达木手记》等令人难以忘怀的篇章。这些作品展现了我国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景象,赞颂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风貌,成为轰动文坛的力作。然而,近些年反映石油战线的文学作品却极为鲜见,这使石油战线的职工遗憾,也令文学界的同志不安。正由于此,不久前发表的报告文学《希望之海》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号称“死亡之海”,即进去出不来之意。它是未进行勘探的沙漠。我们的石油勘探工作者用跋涉在“死亡之海”的坚实脚步,用血水和汗水,把“死亡之海”变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希望之海”。孟可的《希望之海》为石油战线谱写了一曲新歌。
《希望之海》带着沙漠的体温,油海的律动,展现了那块神秘奇异的土地上的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它向人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新疆塔克拉玛干的大门:大漠苍茫,连绵的沙丘横贯天际,相当于三个浙江省面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无边无际;狂风呼啸、天昏地暗;大漠上空翻卷着火的浪涛,大地如炙;象征着生命的绿色无影无踪……这样险恶的环境,亘古以来无人闯进。然而,我们的几支石油勘探队,上千名石油勘探职工几进沙漠,顶着狂风、沙暴、严寒、酷暑,忍受着饥饿、干渴、寂寞,出生入死,历尽艰险,终于唤醒了沉寂亿万年的处女地,为国家勘测出丰富的石油资源。作者不仅向读者展现了那个奇异险恶的环境,并且揭示出人与大自然的矛盾:环境的艰苦与人的承受力的矛盾;生活的枯躁寂寞与人精神需要的矛盾;恋妻爱子之情与独身过野外生活的矛盾;死亡与希望的矛盾……叙写了长年生活于茫茫沙海中的石油职工浓烈的情愫,诸如王英豪与妻子的夫妻痴情,谢晓安与女儿的父女亲情,勘探队员之间的同志深情等。正是通过这些真切的描叙,高扬了石油勘探职工奉献、拚搏、开拓的崇高精神,在读者面前矗立起石油职工的英雄群像。
由此,我想到了“歌颂与暴露”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以为扶正祛邪都是报告文学的职能。既要把笔的利剑无情地刺向阻碍社会前进的丑恶事物,更应礼赞光明,讴歌新人。高扬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主要功能。我们的石油职工长年苦战沙漠,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无私的奉献,理应受到尊敬和褒扬。
被誉为“石油诗人”的李季曾动情地说:“我的心一直被一种美妙瑰丽的事业(石油)和从事这一事业的人们吸引着。”愿文学工作者用自己的笔抒写这“美妙瑰丽的事业”,采掘“黑色的金子”,使反映石油战线的佳作像滚滚的原油一样喷涌而出。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文艺的新长城
——电视片《长城向南延伸……》的启示
杜高
《长城向南延伸……》这部洋溢着时代诗情的电视艺术作品,以磅礴的思想力量震荡着广大观众的灵魂,首先是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南极考察队在世界之极建成长城站的历史创举,塑造了具有英雄气概的考察队员们朴实感人的屏幕形象,展现了他们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世界,热情地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但我觉得这部电视片还有着另一方面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我指的是它所体现的艺术思想、艺术精神和艺术道路,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当我流着热泪看到南极考察队的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时,我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的艺术工作者们,在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筑起社会主义文艺的新长城。
我想起了三年前观看四川电视台创作的《长江第一漂》时的情景。当时我所受到的强烈感染和激动,许多同志为这部作品的出现而感到的喜悦和兴奋,都还记忆犹新。也许因为当时已经有一种错误的文艺思潮在侵蚀着我们的文艺创作,所以觉得它特别珍贵吧,那时有人正标榜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诱导艺术家不屑于去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劳动人民的英勇斗争和丰功伟绩。但是《长江第一漂》的创作集体,信奉和实践的却是另一种艺术哲学和美学原则。他们坚信只有在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斗争中,才蕴藏着丰富的素材,只有同现实生活紧密拥抱,才能创作出时代的诗篇,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形象。为着深切地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剧组的艺术工作者不畏艰险,沿着探寻长江源头的勇士的足迹英勇跋涉,登上了6000米高的雪峰,拍摄了一个个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惊险场面,塑造了一个当代青年勇士的动人形象。
三年很快过去了。这三年中,错误的文艺思潮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在某些方面愈演愈烈,唯物主义的艺术观,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遭到了某些人的否定,文艺领域中脱离时代和群众的倾向也相当严重。而四川电视台的艺术工作者们也在这三年中更坚定地沿着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勇敢进取,在和时代生活的结合上表现了更大的热诚,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新成果,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部气势更加宏大的《长城向南延伸……》。这个文艺现象本身,不就是十分意味深长,并且带有这个时期文艺思想斗争的显著特点么?
真实地表现南极考察队的英雄业绩,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题材,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艺术任务。艺术创作者不仅要有严肃的创作态度,更需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艺术家的真诚,在这里既包含着对待生活的真诚态度,又包含着反映生活真实的热烈追求。四川电视台的七位艺术家为着使自己的作品无愧于现实生活,怀着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他们首先不是去当演员、旁观者、挎着录相机的采访员,而是全心全意地做一名考察队员,同他们所要描写的对象真正地同呼吸共命运,融合在一起。不仅一道走完了挺进南极的万里征程,而且一道扛钢材、建屋架、拌水泥……一同奋战一同欢笑,参与了建设中山站的全过程。正是在这些艰苦的忘我斗争的日日夜夜,艺术家们才切身感受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伟力,对考察队员们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与尊敬,真正地理解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价值,透过他们平凡的外貌看见了一颗颗闪光的心灵。斗争生活的严峻考验和磨练,使艺术家们在精神上超越了自我,当他们也怀着胜利者的豪情,感到在南极这片没有污染的土地上得到了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时,他们也就有了在艺术中表现生活真实的更大勇气和自信,他们已经感到不是要去模仿生活和表演别人,而是为着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叙述自己亲历的战斗,表现“我们自己”了。艺术创作者和长城站的建设者已经不可分离,他们在思想和感情上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艺术的现实主义也就获得了真正的生命力。切实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受,激动着艺术家们的心,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要把最壮美的生活画面和最崇高的精神境界展现到观众面前,它们激励着艺术家们寻求和创造新的美的艺术形式。
《长城向南延伸……》是一部艺术上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独创性,是生活提示给艺术家的,艺术家的诗情和灵感是真正从生活中获得的。它生动地说明了生活实践对艺术创造的重要,同时也说明,艺术的真实性绝不是生活真实的机械复现,它必然带有艺术创造的主观性,每一个形象和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家对自然形态的生活的提炼和选择,也都融进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他的审美判断。为什么在这部电视剧里,南极风光的每一个画面都显得那么美和动人呢?为什么从冰层上的小帐篷里透射出来的灯光,竟会使观众感到那么光明和温暖呢?为什么那艘破冰航行的万吨轮会成为观众心里一种伟大力量的象征呢?难道不都是因为它们浸透了创作者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英雄们的热爱么?为什么考察队员向天安门广场告别,电话里向亲人问候,入党会上的发言……这些质朴的生活场景,竟饱含着那样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染力,难道不也是由于艺术家对他们的精神品质的深刻理解么?在这部作品里,生活和艺术,纪实性与虚构性、叙事性与形象性、生活场景与戏剧情节、真实人物与演员表演,完美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质朴的又是抒情的,是庄严的又是充满诗意的。我觉得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同样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长城向南延伸……》给文艺创作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给人们以启发,而它体现的艺术思想、艺术精神和艺术道路,将得到广阔的“延伸”,为艺术而献身的金乃千同志也将成为学习的榜样,激励广大艺术工作者,用血肉筑起巍峨壮丽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新长城。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应以正确观点表现军事题材
胡可
一个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想的冲击下,如何看待和如何发展我国的军事题材文学艺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拿表现军人的人性来说,说要描写军人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已显得落后;时兴的说法是,要描写军人作为人的各种原始欲望,表现这种人性在战争和军队纪律生活中受到的压抑和扭曲。是的,军人也是人,因此不应该把他们写成不食人间烟火只知执行任务的木偶,但既然他们也是社会的人,而且在解放军这个革命集体当中经受过或正在经受着锻炼,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不只是简单的求生本能和性意识,而没有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就不能没有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的政治觉悟,尽管觉悟的程度各人有所不同。有过战争和部队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那种为崇高目的而斗争的幸福感,渴望建立功勋的荣誉感,被父老乡亲的嘱托和信赖鼓舞起来的使命感,斗争中鲜血凝成的战友情谊,夺取胜利后的巨大欢乐,这些情感是只有军人才体会得深切的。这是人性的压抑、人性的扭曲么?我们的感受恰好相反,这不是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而是心灵的净化,人性的升华。正因为如此,军人被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我国,党直接领导的这支人民军队,因其优良的传统,因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其所担负的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艰苦任务,因其奉献精神和纪律观念,而成为我国人民中的先进部分。因此,在我国,军事题材文学艺术就不只是个一般的题材问题,而是描写怎样一类人的问题。在我国,军事题材文学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与反映我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百花园里有其独特的地位,而十分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近几年来,我有机会读到一些军事题材作品,也听到一些同志对发展军事题材文学艺术的意见。时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要提高军事题材文学艺术的水平,就要从军人的人性上发掘,包括军人的性饥渴等等,而战争(不管什么战争)是违背人性的,军事题材文学艺术要深入描写这“战争和人性的矛盾”。就这样,把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混淆起来,把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反动势力的雇佣军队、帝国主义的侵略军混淆起来,把起而自卫的人民和杀人放火的强盗混淆起来。类似这样的一些看法,已造成一些年轻同志创作思想的混乱。这样发展下去,显然是一条歧路。
看来,要正确地认识时代和更好地反映时代,不但要坚持深入生活,而且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究生活。毛泽东同志早在几十年前就说过: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这话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发展中
李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像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现在,它正处在一个需要而且可以作出重大发展的历史新关头。
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近几年来在文艺领域的许多场合形成了一种“舆论”空气:似乎其他各种文艺理论都是新鲜的,唯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陈旧的;其他各种文艺学都在发展中,唯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凝固不变的。这种看法很不公平,也不符合事实。事实上,就以我国而论,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着多方面的发展与开拓。首先是党中央在领导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进程中,在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双百”方针的内涵、文艺的社会效果、精神生产的两种“效益”及其关系、文化上的对外开放与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关系等许多重大问题上作出了开拓与发展。《邓小平论文艺》就是这种发展的结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有志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许多同志,在对文艺的审美、娱乐特性和教育、认识功能的关系,作家主体能动性的构成、作用和发挥能动性的“二重化”结果,创作方法的相对独立性与多样化趋势,社会主义文艺的特殊本质与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事业的宏观管理,中外文化的比较与交流等许多重大课题的创造性探讨中,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可喜的尝试。对此,我们应当珍视,并应进一步加以提炼和集中。
当然,与实践前进的要求相比,这些开拓和发展还只是初步的,还不能充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天,历史已跨入90年代。在新的十年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我国文艺的指导地位将面临新的更深刻的挑战。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作出更艰巨更有成效的努力。我以为,在已有的开拓的基础上,至少还必须从以下12个方面进行新的开拓与建设:
(1)把马克思关于文艺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的思想深入展开,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本质和功能的理论层次化系统化;
(2)从创作主体与对象的辩证关系上作进一步开掘,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创作主体理论;
(3)对创作、欣赏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作出系统揭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创作过程论;
(4)研究价值理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价值论;
(5)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创作方法论;
(6)对文艺批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7)深化对社会主义文艺特殊本质和规律的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文艺学;
(8)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经济学;
(9)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管理学;
(10)建设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文艺学;
(1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开展对文艺的人类学研究;
(1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规律与发展趋势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系统论述。
挑战也是机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总是要对实践的新发展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的。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90年代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大推向前进,使之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文艺现象
陆贵山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有这样一段话:“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这段话明确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文艺现象问题。据我个人的理解,用历史唯物论观察文艺现象,应当坚持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突出强调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血肉联系,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文艺之花同长青的生活之树一样永远鲜活艳美,蓬勃着无限的生命力。用辩证唯物论或唯物辩证法观察文艺现象,应当着重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文艺实践、文艺思潮、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中出现的新内容,及时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总结和概括;同时善于全面地完整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文艺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所包含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开展反倾向斗争,力避在矛盾的两极中左右摇摆,从一种倾向滑向另一种倾向。除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外,从认识论角度看,可以肯定地说,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也是和这种思潮的头面人物和少数思想偏激的青年作家和评论家们的“一点论”、“片面性”、“走极端”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和“对着干”的思想方法紧密相关的。诸如:我们主张文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辩证统一,有人片面强调客体性,他们却以反对“直观反映论”为借口,宣扬文艺“淡化生活”、“向内转”、“回到自身”,鼓吹“自我表现”;我们主张文艺的社会本质和审美本质的辩证统一,有人片面强调社会本质,他们则以破除“庸俗社会学”的名义,宣扬“纯审美”;我们主张文艺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的辩证统一,他们便打出“反内容决定论”的旗号,宣扬“纯形式”,夸大语言符号的功能;我们主张文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他们则以消除“理性禁锢”为理由,倡导反文明反道德的非理性主义,宣扬原始文化主义,鼓吹潜意识、本能冲动,引发出“性大潮”文学的泛滥……如此等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总是以反对“极左”和“僵死”为口实,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我们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文艺现象,必须坚持有重点的“两点论”。没有重点的“两点论”会导致折衷主义;没有“两点论”的“重点论”又可能造成事实上的“一点论”。我们应当看到,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有互异互激的一面,又有互渗互补的方面,所谓“相反相成”。如果脱离与对方的辩证联系,过头地夸大和推崇己方,非但不能否定对方,甚至往往会走向反面,这无异于用肯定的方式否定己方,帮助己方所反对的对方。反倾向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看似对立的两极,但有时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往返回流,彼此走向。人们总是喜欢说:“矫枉过正”。但“过正”则变成“新枉”,矫这个“新枉”,又要“过正”,造成恶性循环,永无终期。偏激的学者们追求“片面的深刻的真理”。然而真理总是全面的,“片面的深刻”固然可以吸收,但“片面的深刻”也意味着全面的肤浅。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页)“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同上,第482页)一切思想理论工作者应当引以为戒。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简讯
▲谢望新的《落潮之后是涨潮》最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评论文章32篇,其中大多是广东作家作品的评论。此书系正在编纂的《岭南文学评论丛书》之一种。         
 (边)
▲由朱先树等主编的《诗歌美学辞典》已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辞典共收集了古今中外主要诗歌理论、流派、技巧、名词术语等一千余条。   (黄勤)
▲山东老散文作家许评七本散文集的精选本《秋丛集》由明天出版社出版。此书所收作品文笔清晰,不乏佳作。  (文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