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国家一级企业风采

45家工业企业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的事实说明,在公有制条件下办好企业的潜力很大。一级企业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架梯子,沿着一级企业的路走下去,就能够促使我国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水平。本报从今日起新辟《国家一级企业风采》专栏,陆续介绍国家一级企业。请看首篇综述:
  我国工业起飞的领头雁
本报记者 李茜
90年代第一春,我国工业战线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全国45家工业企业被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国家一级企业。这是我国企业界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首批国家一级企业的诞生,为我国企业界树立了一批活生生的学习榜样和具体赶超目标。有位厂长说得好:“一级企业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架梯子,用镜子照照,可以发现自己的差距;用尺子量量,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沿着一级企业的梯子,可以攀登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45个荣登“金榜”的企业中,有的早已享誉华夏,名扬四海。也有的企业原来知名度并不很高。但是,这些企业向国际标准看齐,坚持用“硬杠杠”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国家有关部门连续两年的认真考核,证实他们的主要产品质量都达到了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物质消耗和经济效益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企业管理、技术进步都取得突出成绩。国家一级企业的基础打得牢实,对国家的贡献就大。这些企业平均每人每年实现利税2.1万多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8万多元,分别相当于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6.8倍和4.96倍。他们无愧是我国数十万个工业企业的排头兵。假如我国近10万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有1%的企业经济效益能达到一级企业水平,那么,全国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状况就将大大改观。
这45个一级企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产品质量过硬。人们常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些企业正是紧紧抓住了这条生命线,使产品质量真正达到了先进水平。两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考核了这45家一级企业的352种(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的有110种(类),占30.9%;其余242种(类)全部达到或相当于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如大连冷冻机厂设计生产的100、125、170系列制冷压缩机的耗油量、噪声、清洁度等项经济技术指标,都优于被称为“活塞制冷机之王”的丹麦萨布罗公司的同类产品。上钢五厂生产的轴承钢,质量完全可以和瑞典同类名牌产品相媲美,其疲劳寿命比美国同类产品高1.26倍。上海英雄金笔厂生产的50型高级铱金笔的抗漏水性、连续书写和间歇书写等技术性能指标,达到美国派克笔的水平。正是这些优质名牌产品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企业奠定了发展基础,为我国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了希望。
单纯追求速度,原材料与能源消耗高,是我国工业企业的一个通病,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据调查,我国的能源利用率约为30%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国都在5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同样创造一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消耗的能源相当于日本的6.1倍、美国的2.3倍、苏联的1.7倍。据测算,按国际先进水平衡量,达到我国目前的生产总值,我国一年多消耗3亿吨标准煤。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八九百万千瓦,原煤开采能力二三千万吨,原油开采能力一千几百万吨,这在世界各国是少有的。但能源供应仍然持续紧张,四处告急,原因之一,就是能耗太高,大量的煤电在使用过程中白白浪费掉了。
45个一级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它们的各项消耗都显著低于同行业。这次评出的机械行业一级企业,1988年万元净产值综合能耗平均值为3.63吨标准煤,与当年同行业平均值4.25吨标准煤相比,低14.6%。鞍钢、首钢两个一级企业,1988年每吨钢可比能耗为899.5千克标准煤,比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水平低100.5千克。
一个企业要达到产品质量优等,物质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国企业必须下决心摒弃那种以外延扩大为主的旧格局,走以内涵扩大为主的发展工业道路。首批国家一级企业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它们都十分重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沈阳变压器厂每年有40余种新产品投放市场,研制成功的50万伏变压器,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获国家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次评定的一级企业主要产品中,有近1/3是升级以来开发的新产品。这些企业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45个企业全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10个企业已将计算机应用于生产控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
与此相配套的是,这些企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普遍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放到了重要位置。他们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及先进事迹教育群众。同时,各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形成了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精神,从而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企业的凝聚力。广大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生产和改革,纷纷为振兴企业出谋献策,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勇于进取,这是使工厂获得国家一级企业的关键一环。
企业升级是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一种新方式,也是促进企业奋力攀登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一种激励机制。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标准都是硬指标,企业在标准面前一律平等。我国首次评出的45家一级企业,是展翅高飞的第一批领头雁,在他们的带动下,必将有更多的企业紧紧跟上,促使我国工业企业跃上一个新水平。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常东昌重访承包户
吴江宗
1980年7月23日,中共湖北省随县县委书记常东昌走访鼓励承包户的消息在《湖北日报》发表后,曾在全国引起反响。今年3月6日,已离休的常东昌重访了当年走访的大堰坡乡挑水村一组承包户方青善。
阳光下,他们坐在村头拉开了家常。方青善扳起指头,一笔笔地说着:10年前,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几个孩子像一窝老鼠睡在土仓内;终日辛劳,可还欠着队上900元钱;儿子因家穷找不上对象。老方动情地说:“那年你来村上给俺撑腰解难,让我承包零星荒地,帮咱家彻底翻了身。如今两个大儿子娶了媳妇,添了两个孙子,小儿子也对上象啦。全家人收入比没承包时翻了两番。”
方青善讲,他家去年承包7亩土地,产小麦2600公斤、稻谷4500公斤,除出售定购粮1000公斤、定购棉320公斤外,还卖商品粮1000公斤,纯收入5000元。这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
说到这些,老方激动地说:“咱家享了政策的福,可没忘本。我要报答社会主义的恩情。这几年,每年交粮棉定购任务,我总是开头炮。去年我收了新棉就去采购站,采购站连磅秤都没准备好。”老方的话把大家逗笑了。
常东昌问起农民对当前党的政策还有什么新要求。方青善想了想说:“咱农户只怕政策变,又怕红眼病再次传染开。咱盼着党的政策长期稳定,不要再折腾,更不能再走懒人混工分、大呼隆、大锅饭的老路。”
常东昌说:“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说了,农村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长期不变,你放心好了。”方青善听后放了心,告诉老书记:今年,他又定了新目标。一是大田生产,承包的11亩土地力争每亩增产粮食150公斤。二是搞开发。组上招标承包30亩荒山,别人不敢包,他揭了榜,还承包了15亩水面,已放大规格鱼苗3000尾,再增养2头母猪,2头育肥猪。三是让会木工的儿子出外打工。他眉开眼笑地说:“这几项合起来,可增收3500元,总收入可能达到1万元,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哇。”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活力来自农家爱
 ——四川“庄稼医院”小记
本报记者 潘岗
给庄稼设医院,初听新鲜,再看实在。马年早春,记者慕名赴川,亲耳聆听了巴蜀父老对“庄稼医院”的议论。
    (一)
对四川这个以全国1/16的耕地面积养活着1/10人口的大省来说,恐怕没有比解决吃饭问题更大的事了。
1982年前后,全省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由于许多农户不懂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使用技术,恨虫不死,恨病难除,还造成不少不必要的浪费。作为负有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之责的供销社,不仅常为农资供需缺口忧心,还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向千家万户农民推广而犯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供销社尝试着设立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技术询问处”等服务站、点,及时向农民传播化肥、农药、药械的使用常识,传授农业先进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办法,受到了农民的热情欢迎。他们由衷地把服务站称为“庄稼医院”。
四川省供销社因势利导,决定在全省乡、镇所在地建立起“庄稼医院”,在村建立农资技术服务站。
    (二)
“庄稼医院”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服务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活力。
什邡县欠底乡白连村农民李庭山,耕种承包田3.5亩。大包干后第一年,因不懂水稻治虫技术,使水稻枯心率达30%以上。供销社成立“庄稼医院”后他上门求教。“庄稼医生”耐心讲解,并配售了农药。几天后,他专程来院道谢:“这儿的处方就是灵验,秧子上的黄脚脚(螟虫为害的枯梢)都没有了。”什邡县“庄稼医院”成立当年,就开展类似咨询服务近5万人次。
“庄稼医院”办在农村,天天和农作物“见面”,有条件按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预测预报,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供销社本身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可以“既开方,又卖药”,方便农民。1988年,三台县芦溪镇“庄稼医院”农技人员在一份科技报上看到硅是水稻生长的必需元素,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抗虫抗病能力,便采购5吨硅肥在“庄稼医院”搞田间试用,结果每亩稻谷多收74公斤。次年这个区就推广使用硅肥25吨。1989年7月中旬,这家“医院”在4个村测出水稻三化螟第二代卵盛孵期,即向全区发出测报,组织农民迅速采取防治措施,使全区5万多亩水稻的白穗率低于1%,稻谷产量比上年增加一成。
    (三)
“庄稼医院”,受到了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省委宣传部给遂宁县安居坝供销社“庄稼医院”送去了“农民的良师益友”的匾额;新都县太兴乡的一次无记名民意测验,有80%的农民对“庄稼医院”投了满意票。
有人可能要问:供销社开一个“处方”,只收5分钱,是不是“赔本赚吆喝”?不是的。四川省农资公司经理段永康告诉记者,“庄稼医院”和农资服务站给了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赢得了农民对供销社的信赖,也就赢得了市场。这样,既解决了农民“买难”,当然也解决了供销社的“卖难”。
有例为证。去年初,三台县富顺区“庄稼医院”针对当地农民重氮轻磷倾向,配合区、乡农技站宣传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结果前10个月磷肥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9%。南充地区进行的喹硫磷防止柑桔矢蚧药效示范,将果农紧紧吸引到供销社。1986年推销喹硫磷8吨,1987年增加到30吨,1987、1988年推广面积达258.6万亩。据统计,1988年,全省就因此推广山区玉米地膜栽培面积180万亩,比1987年增加一倍。
    (四)
四川省现有“庄稼医院”1200多所,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站7500多个,从事科技服务的各类技术人员近3万人。但他们并未满足,前不久,省农资公司决定在继续建立“庄稼医院”、改变边远地区服务网点仍然偏少现状的同时,对已经建立的“一院一站”进行整顿巩固,对那些名实不符的,则坚决取消院、站名称,争取使每一所“庄稼医院”都真正称广大农民的心。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杨泓
目前不少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原材料供应和对外销售渠道基本上掌握在外商手里。这在企业举办之初是不可避免的。这叫作“借船出海”。
在“借船出海”期间,中方也不能偷闲等待,而应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本领,学习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推销的手段,逐步掌握外销的诀窍,并不失时机地努力开拓外销渠道。一句话,要加紧锻炼自己“驾船出海”的能力。
福建沿海开放地区传来了好消息:漳州中外合资华福来箱包公司,去年出口了350万美元产品,今年9月以前的订单也已经接满,可谓生意兴隆。更令人高兴的是今年的订单全部由中方经手。中方的本事显然已大大提高了。莆田福祥制鞋合资公司,中方总经理能够约请海外客户到本地来开订货会,与客户面对面直接谈判。还有一位安星藤器公司的中方总经理,每年都要到国外了解市场行情,招商订货,他还是个藤编里手,在国外当场表演,与客户讨价还价,力争提高销售价格。
我们为他们能自己“驾船出海”而叫好。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这是一个可喜的飞跃。但愿出现更多的中方“驾船出海”的企业。
当然,对有关的主管部门来说,应该给这类企业开方便之门,要“促驾”而不是“挡驾”。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咬定青山不放松”
——记吴道平和铜陵市苎麻纺织一厂的思想政治工作
周勇刚 李牌生
1987年初,安徽铜陵苎麻一厂的一件事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这就是带领企业夺取成就的厂长兼党委书记吴道平,辞去厂长职务当专职党委书记。
1979年,吴道平来到“一麻”当厂长兼党委书记。她和职工们一道探索改革之路,使工厂迅速发展。7年间,“一麻”的产值增长了近10倍,利税增加了70多倍,一跃成为安徽省最大的苎麻纺织企业。吴道平性格泼辣,敢抓善管,说起话来干脆利落,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为企业的振兴倾注了大量心血。企业获得丰硕经济效益,她没有陶醉其中。她看到由于身兼两任无暇顾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职工中出现了“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现象。吴道平认为,一个企业不抓思想政治工作,光靠发奖金,不可能有美好的前途,像“一麻”这么大的企业,必须有专人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反复考虑,她向上级机关请求辞去厂长,当专职党委书记。
吴道平当了专职书记之后,在对党员状况和职工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摆脱事务、搞好党务、支持政务、精心服务”的工作方针。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厂党委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先把党委一班人配备齐全;再给基层12个支部配齐专职书记;此外在厂级机关还设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党委制订了《苎麻一厂党政干部保持廉洁的规定》等16项制度,行政序列制定了《行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职责》等5项制度。三是抓好阵地建设,办好业余党校和支部活动室。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如今党员讲奉献比贡献的多了。三年来,全厂被评为省、市劳模、厂级先进生产者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党员有近百人。党员作用发挥了,党的凝聚力增强了。3年来共有342名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说到“一麻”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不说厂长和书记的关系。厂长闵生弟自觉维护党委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决策前多听党委的意见,在生产经营中,主动配合党委结合实际思想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吴道平也十分注意维护厂长的中心地位。她常说:党组织要从思想方面保证厂长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决策的实施。在分房、奖金分配等问题上,厂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认真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减轻厂长的压力。特别是在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吴道平、闵生弟更是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
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有很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苎麻纺织一厂党委认定了这一条。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
——从三河县扶持农民养鸡看供销社深化改革
纪郎河
(一)
河北省三河县供销社的改革,是从1982年开始的。起初,改革主要在内部进行,在与农民的关系上,迟迟没有改变单纯的买卖关系。这不仅损害了供销社在农民中的形象,也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198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三种”(棉、菜、果)、“五养”(猪、牛、羊、鸡、鱼)为突破口,振兴三河农业的发展战略。上任不久的县供销社主任李贵山,带领一班人总结几年改革得失,认为供销社要振兴,必须着眼当地的经济发展,把自己摆进去,参与生产,扶持生产,到农民中去,为农民服务,在强化服务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新的指导思想的确立,是供销社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1988年初,他们根据自身摊点多、与农民联系面广的优势,选择了投资少、周期短、宜于家庭作业的养鸡业作为重点项目,对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促进养鸡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饲养400只以上肉鸡的大户就达800家。去年全县农业产值增加3000万元,养鸡业占1/3以上;全县出栏肉鸡104万只,农民养鸡纯收入达156万元,养鸡户平均收入2400元;今年预计出栏肉鸡150万只,农民养鸡纯收入可达255万元,养鸡户平均收入3300元。扶持农民发展养鸡,不仅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繁荣了农村经济,同时也促进了供销社自身的发展。3年间,供销社新增固定资产总额1500万元,相当于建社前30多年固定资产总值的2倍;1989年实现利润261万元,比1987年翻了一番。
    (二)
三河县供销社是如何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养鸡的?
70年代,三河县就出现过几个养鸡专业户,但后来陆续都垮了。症结何在?关键是服务没跟上。从那以后,一提规模养鸡,农民就摇头。因此,当供销社刚倡导农民养肉鸡时,群众反应冷淡。供销社的干部职工说,群众不信,咱们先做出个样子来。1988年春,他们就利用闲置的棉站场地,在全县范围建了12个养鸡场。齐心庄供销社开养最早,3间旧库房,进雏2000只,50天功夫,每只就长到2.5公斤重。群众奔走相告,前来参观,当下就有几户农民要求饲养。供销社把他们作为重点户,精心扶持,让他们发挥示范作用。虎将庄农民韩振东,饲养500只鸡,不到两个月,收入1100元,轰动全村。半年时间,这个村就有60多户办起家庭养鸡场,成为全县第一个养鸡专业村。
农民养鸡的积极性起来了,接着就是如何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开始养鸡时,遇到很多困难,缺少运输工具,不懂防疫技术,谁管?鸡雏谁供?饲料谁送?成鸡谁收?在扶持农民发展养鸡的实践中,他们逐步摸索,不断完善,每发展一个养鸡户,就建一份档案,实行数据管理。按照档案记载,定时上门服务。农民把这称为“四到家”:一是送雏到家,他们与北京中美泰大发公司签定了供应合同,根据养鸡场和农户预定进雏的时间和数量,及时调运,逐场逐户送上门。二是送料到家,鸡雏进了门,鸡料同时到。依照养多少鸡用多少料和饲料转换时间,定时准点,一号料吃完,二号料准到。三是防疫到家,在每一个饲养周期的不同阶段,实行巡回上门检疫,使鸡的成活率达97%以上。四是收购到家,他们先后与30多家国内用户和外商建立了稳固的供销关系,做到货畅其流。按时上门收购,兑付现款,保护了群众养鸡的积极性。
农民家庭养殖,本小力单,经不起市场波动,想致富大干,又担心赔本。供销社为消除养鸡户的后顾之忧,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垫付生产资金。一年多时间,累计垫付款150万元,帮助135户农民脱贫致富。二、实行保护价。去年,供销社从外地购进的鸡饲料三次涨价,一些大户忧心忡忡,县社就四次上调肉鸡收购价,使养鸡户避免了损失。三、实行“保险”。鸡发生意外损失由供销社酌情予以赔偿。这些措施,给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许多农民纷纷扩大饲养规模。
扶持农民发展养鸡需要有相应的组织、设施作保证,为此,三河县供销社在自身建设上着重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建立专业服务组织。县社组建了畜禽购销服务公司,所属的22个基层社分别成立了服务站。畜禽公司内设供应科、防疫科、销售科等,统筹负责全县养鸡业的雏鸡调剂、饲料供应、防疫灭病、技术指导、成鸡收购、屠宰加工、冷冻储藏、运输销售等项业务。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已形成了一支拥有8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服务队伍,为鸡场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建设成套服务设施。他们采取发展养鸡与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的做法,3年间,各种设施投资达1500万元,先后购置了14部运输车辆和营业设施,上了饲料厂、孵化场、屠宰厂和冷冻厂。这些设施的配套建设,使这个县的养鸡事业初步做到了雏鸡有来源,饲料有保障,屠宰有车间,储藏有库房,运输有车辆。近期他们又兴建了年产400万雏鸡的种鸡场,扩建了饲料加工厂,新建了生猪屠宰线(用鸡粪养猪,提高综合效益)和肉制品加工厂,这将促使三河养鸡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
从三河供销社扶持农民发展养鸡事业的实践,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三河的路子是一条可供借鉴的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即: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据本县农业发展战略,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组建专业公司,提供系列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进而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三河县的实践证明,供销社绝不能只搞供销,只搞流通,必须积极参与生产,引导生产,组织生产。三河县的做法,可以扩展到种植、养殖业的其它领域。
——只有以农为本,强化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过去供销社的形象不好,为什么?就因为它丢掉了以农为本,撇下了农民,去和国营商业争市场去了。扶持农民养鸡致富,搞“四到家”服务,就是坚持了以农为本。他们在强化服务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处理好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坚持让农民得大头,自己得小头,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供销社靠优质服务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去年,要搞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一号召,农民集资300万元,供销社用农民的钱办农民的事,为农民致富服务,加固了与农民的关系。三河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要以农民的利益和与农民的合作为基础,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只有在这个基础和结合中,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在农村,可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这是由一体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供销社与农民的天然联系所决定的。一是由于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组织;二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设施;三是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一头连着农产品生产,一头连着农产品市场,可以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领域,引导生产。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南京装饰工程公司几年来承包国内外200多项工程,取得良好声誉。今年初该公司被定为国家一级装饰施工企业。图为工人在调试特型照明灯。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