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唤起自尊与自豪
——《外国人看中国》一书读后
久林其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研究:我国23年间发生的两次大动乱,都从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林彪、四人帮一伙反革命野心家首先发起“破四旧”,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说成“封资修”,一无是处。
1989年春夏发生在北京的动乱,在其酝酿准备时期,是吹捧“蓝色文明”,鼓吹“全盘西化”,把“黄色文明”贬得一塌胡涂,说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
一个从“左”边攻,一个从右边攻。两种野心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一样,目的一个:用否定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一切,来打掉中国人民的自尊、自豪与是非观念,先乱人心,再乱社会,然后乘乱夺取政权,使中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
两次动乱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我国的文化传统,实事求是地看待我国的历史,以及解放40年来的成就与问题。
分析中国历史当然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但是,听听外国有代表性人物的议论,是有好处的。我推荐大家读一读余心言同志所著的《外国人看中国》一书。
这本书通过各种外国人的眼睛、外国人之口,使我们看到,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都有许许多多光彩夺目的东西。
不能说这些外国人的看法都正确。他们也不能代替我们把中国的情况分析得十分全面、准确和深刻。但是,正如书中前言所说,他们的看法不失为一面镜子。照照这面镜子,我们起码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并非一无是处,中国的月亮与外国的一样圆。对于那些企图全部否定我国文化传统的人,这本书不啻为当头一捧。对于那些老以为“中国样样不如人”,总觉得“低人一等”的同志,这部书又像是一副清醒剂。而对于那些思想混乱,迷惘的同志来讲,此书可以帮助他们廓清迷雾,重新唤起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现代化起飞的关键时刻。在这一发展阶段,妄自尊大是要不得的,而妄自菲薄更属大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尊心,缺乏自豪感,不要说兴旺发达,恐怕连维持自身的存在都很困难。可叹的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前几年竟被一些人完全置之不顾。他们自己丧失了自信心,还写书著文,制造一桶桶冰水泼向国人。余心言在这种情况下,撰写《外国人看中国》显得格外可贵。
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不是简单地说“中国的月亮与外国的月亮一样圆”,而是引用大量国外资料,用事实来说话。充满了知识性。文笔也通俗易懂,没有丝毫的说教气,这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书中援引的外国人言论,从西方哲人伏尔泰、莱布尼茨到现在十几岁的少年,从中国人民的朋友到中国人民的仇敌,都有。文中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如米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日本的《菜根谭》热,强盗头子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对我国劳动群众的评价等等,书中都有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读后很长见识。
由此又想到,如果我们的理想教育、传统教育、道德教育也能像这本书那样,既有鲜明的立场和科学的分析,又有大量材料,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必定会收到更大成效。


第8版(副刊)
专栏:

  强盗的自供
余心言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9年,是中国受屈辱、被奴役、任人宰割的年代。全世界的帝国主义者,都把中国看作一块肥肉,谁都想上来咬一口。本世纪之初——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组成了八国联军,一齐向中国下手,占领了首都北京城,最后逼迫当时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单是赔款就达到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加上每年索要的利息,总数达到9.82亿多两,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现在有些不了解历史的人,错误地说中国的贫穷落后,都是人民起来闹革命闹的。照他们看来,似乎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该不抵抗,当顺民,把中国归入帝国主义的版图,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也就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种错误的观点,简直是白日做梦,说胡话。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难道是来帮助中国富强的?当然不是。他们来,是为了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抢夺我们的财富。
当时八国联军的统帅,德国人瓦德西,于1900年10月23日给德国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可以说是这个强盗头子的自供状。看一看这个自供状,对于认识这些帝国主义者的面目,是大有好处的。
瓦德西先说了一个总的印象:“所有全体市区,多被毁坏”。他说:“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瓦德西在这里写了一个旁注:“正式特许抢劫3日,系自8月16日至18日为止。”抢劫而至于“公开”,而且又是“正式”、“特许”的抢劫,听起来好像是奇闻,但又确实是事实。这样的军队,不叫它们强盗,还能叫什么呢?
瓦德西还说:“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由于是“私人”抢劫,长官们不闻不问,这就没有底了,所以,“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永远不能查出”。就是说抢掠物资之多是永远也查不清的。
下面,瓦德西分别叙述了在这次抢劫“竞赛”中,各国军队的表现:
“在英国方面,关于此类行军特长,都曾被以一种特别方式,即所抢之物均须缴出,一齐堆在使馆大屋之内,加以正式拍卖,如是者累日,由此所得之款,按照官级高低,加以分派。”“由此之故,无一英人对于抢劫之事,视为非法行动。”英国真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抢劫居然成了他们的“行军特长”。当时有一位印度籍的英国兵说:“凡是兵士所需要的……都是通过派出一队一队士兵去抢劫中国人的财产而得来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东西,而中国人稍一迟疑的话,就免不了送命”。
“在日本方面,则对于此种掠夺之物照例归于国家,由此所得之款其数至为不少。据日本某将军之报告,只天津一处抢劫所得者,即有200万两之多。”士兵奉命抢劫,赃物归于国家。这样的国家,不是强盗国家又是什么?
“至于美国方面,对于抢劫之事本来禁止,但美国军队颇具精明巧识,能破此种禁令,为其所欲。”看来,美国这个新帝国主义毕竟比老牌帝国主义“聪明”,他们会用口头上的文明掩盖行动上的野蛮,他们表面上有所谓“禁令”,而士兵又能“为其所欲”——想抢劫什么就抢劫什么。试问,没有长官的默许能做得到吗?
“俄国军队抢劫之方法,似乎颇称粗野,而且同时尽将各物毫无计划的打成粉碎。”“夏宫(指颐和园),宫中宝物,已被俄国掠去”。“至于冬宫(指中南海),则由于俄军两中队驻扎保护。”怎样“保护”呢,“该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戏园仓库等等是搬不走的,怎么办呢?“均被横加劈毁”。
“此外,法国军队对于各国军队,亦复绝对不曾落居人后。”关于德国军队在这方面的“战功”,狡猾的瓦德西竟一字不提。事实上德军当时奉命“在作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
这些强盗不止是抢劫而已,瓦德西说:“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至少当有50万人,变成无屋可居。”
这些帝国主义强盗凭什么到中国来胡作非为呢?凭他们的洋枪洋炮,也因为中国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瓦德西在1901年2月3日给德国皇帝的另一份报告中,叙述了他对中国的观察结论。他说:当时中国的“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出振作有为之人物。”这些人——皇太后、皇帝以及昏庸颟顸(mān hān)的官僚们在帝国主义面前,只能做奴才。瓦德西说:“当联军前进之际,常常发现中国军队与拳队(指义和团的革命群众)相战之遗迹,各个城镇入口之处,多悬已斩拳队领袖之头,以欢迎联军。”清朝政府的军队成了侵略军的开路先锋,清朝政府成了可耻的卖国政府,所以瓦德西得意地说:“现在余已居然自认攻打拳党之中国官军统帅矣!”
但是,瓦德西同时看见了另外一个中国,就是中国的劳动群众。他在报告中说:不应当忘记,“中国的领土之内……共有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的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具备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中国下层阶级……实远较吾国多数工厂区域之下层阶级为健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之内,至少当有10万人数”,参加了义和团的群众运动。正是这样一股革命力量,使占领了北京城的帝国主义分子,好像坐在火山顶上,胆战心惊,不敢一口把中国吞下去。
全世界的帝国主义都扑到我们伟大祖国的身上来,我们的国家居然没有亡国,秘密就在这些手无寸铁的群众身上。这些群众一旦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凝聚成为无敌的革命力量。重温这一段从屈辱然后走向解放的历史,对于我们在新的条件下怎样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难道不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吗?
         (选自《外国人看中国》)


第8版(副刊)
专栏:

  相互理解才能同心协力
 ——电视系列专题节目《同心曲》创作体会
《同心曲》总摄制组
马年伊始,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21集电视系列专题节目——《同心曲》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和好评,人们称赞说:“《同心曲》是形象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在各行各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理解,心心相通的桥梁。”
《同心曲》之所以能够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它选准了衣食住行这个反映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并以“沟通理解,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建设北京”作为贯穿整部系列片的主题。
在我国,立党为公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社会各个行业,只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工协作关系,从本质上讲,它们的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要想了解我们国家、我们居住的城市,哪怕是了解其中最重要、最必要的信息,也相当困难。因此,人际关系就难免出现相对隔膜、疏远的现象,出现若干暂时不理解、不和谐的地方。所以,怎么充分发挥现代新闻、宣传工具的媒介作用,让群众及时、形象地了解社会机体的整体面貌和影响人民衣食住行的种种复杂因素,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协力同心建设社会主义四化的重要环节,是党赋予我们做宣传工作的新任务、新课题。《同心曲》试图把握社会生活现状,运用电视直观、形象、迅捷并且深入千家万户这种现代传播工具的特点,突出沟通理解的主题,铺开群众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衣食住行题材内容,让那些纵使生活在北京却不见得了解北京的人,形象、全面地看到北京,认识北京。建国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来北京发生的巨变。
我们感到,不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把握住成就与不足,忧患与发展之间的“度”,也是《同心曲》赢得民心的重要因素。《同心曲》21集电视节目,选取的都是群众关心、部门费心、领导揪心的热点。在现实生活中,成就与不足,主流与支流常常是联系在一起或混和在一起的。因而,只有全面反映生活,既报喜也报忧,才能使宣传更真实,更可信,因而也更具有说服力。
像《同心曲》这样一部呼唤沟通理解,以心换心的电视系列专题节目,格外需要以情感人。情感,更多地蕴藏在生活中,蕴藏在为祖国巨变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身上。挖掘一批默默的奉献者,捕捉真实典型的人物、事例、细节,把这些在节目中再现出来,是《同心曲》达到沟通理解、获取成功的重要手段。在《同心曲》21集节目里,反映了49位有名有姓的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咱们的菜篮子》里那位一连30个春节大年初一都守着奶牛度过的屈德宝师傅;那位20多个春秋站在污水中翻洗猪肠的女工王秀来;《百年树人》中那些为了教育下一代而英年早逝的教师,那些当青丝被染白的时候,只说了一句“无怨无悔”的教师们,用他们无私的奉献感动观众。《同心曲》试图通过这些奉献者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论日常工作还是改革大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付出的同时,也有大量的获取。在创造新生活的斗争中,付出比获取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建设四化的基石。因而社会前进中的每一次阵痛,都会给我们的承受能力带来痛苦的磨砺,人民必须依靠奋斗和坚忍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党和政府的职责就是要领导人民、帮助人民走向这一境界,人民和政府的困境和希望是共同的,只有结成强大的共同承受体,才能使我们冲出重重困境,驶向希望的彼岸。
沟通理解是党政领导、人民群众、各行各业职工的相互作用,需要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予意识,进行自我教育。《同心曲》作为一部多集电视系列专题节目,充分依靠事实说话,引用了500多个数据,说明北京人衣食住行有关方面的发展变化,采用了大量现场采访、现场抓拍、抢拍。21集节目中,有众多的北京人走上了荧屏,工人、农民、医务工作者、邮递员、教师等倾诉着各自的欢乐和苦恼,理想和情怀,也诉说着对北京和北京人的思索和热爱。他们在银屏上相会,通过多向交流,相互理解和鼓舞。据不完全统计,《同心曲》21集节目有237位市民群众、行业职工、党政领导亮相说话。《走出窄胡同》一集就有45位群众为北京住房问题发表意见。
在《同心曲》的摄制过程中,我们既有探索的艰辛、失败的苦恼,更有广大观众鼓励、支持的欣慰,从而获取了信心和力量。今后,我们将沿着已经闯开的路子走下去,坚信我们也将会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第8版(副刊)
专栏:

花卉 [中国画] 杨瑞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