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办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孙晓村
在90年代第一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意见》指出:“办好中央和省一级的社会主义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应列为社会主义学院的必修课。政府应从师资和经费上给予切实支持。”《意见》指明了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和任务,肯定了社会主义学院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在《意见》精神指导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办成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在已故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于1956年创办的,它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校。学员主要是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从创办到1965年,共有1800余人参加了学习。学员们经过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程度不同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革”期间,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受到严重破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也被迫停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工作得以拨乱反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根据新时期形势和任务的要求,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恢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现在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较以前有了新的发展。
复校6年来,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研讨班、大专班共20期,培训学员992人。学员对象扩展了。学员中有全国政协和各省、市、自治区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中、上层负责人,也有地方社会主义学院的负责干部和统战系统在职的中、青年干部。学员通过在社院的学习,提高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了做好统战工作的信念。据我们了解,这些学员回到岗位后,大都发挥着骨干作用。尤其在去年春夏之交全国发生动乱及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期间,能够保持稳定,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经受住了考验。
无论在“文革”之前,还是复校以后,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学院在维护安定团结、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随着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将会日益明显地显示出来。我们一定要认真把它办好。
按照《意见》要求,以及几年来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办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当前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赋予我们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任务和学员特点所决定的。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进一步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进行颠覆、渗透,妄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也仍然存在着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就决定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国情教育以及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的教育,是我们社会主义学院的历史使命。作为党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我们的学员大多是民主党派的成员,他们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维护我国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同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社会主义人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学院特点的课程体系。这是最重要的保障。恢复办校几年来,我们根据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任务,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作为主要课程,教育学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大前提下,设立了三大类课程:一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及形势任务教育课;二是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和统战实践教育课;三是民主党派史和党派工作研讨。当前,我们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使学员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提高认识能力。
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刚刚起步,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前进,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向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
在中共中央《意见》的指引下,我们有条件、也有信心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办成名副其实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用之于国 慷慨解囊
——记前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胡德兰
王晖
用之于己,锱铢必较;用之于国,慷慨解囊。这是对前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胡德兰同志的贴切写照。
已是耄耋之年的胡德兰大姐,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解放后曾是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同志的夫人。她每月只领取原行政十级的离休金,无任何其它收入。她的家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就连现时一般城市居民家中不鲜见的彩电、收录机也没有。一台老式单门冰箱,总算给这个家增添了一点现代化气息。
她的饮食是这样的节俭: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她的穿着是那样的朴素:一件涤卡衣服已穿了十多年,至今仍常穿在身上。她最好的一件料子衣服,还是五十年代作为省长夫人,为参加外事活动做的,现在只有在接待客人和外出参加活动时,才舍得拿出来穿。
一些亲朋好友看胡大姐生活如此简朴,提醒她说:“大姐呀,您的生活水平现在连中等人家都赶不上了。”胡大姐听后总是笑一笑:“人家生活超过了我,说明这几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快,我感到高兴。我这个老太婆有吃有穿也就行了。”
当有人对胡大姐这种简朴的生活觉得不可理解时,她说:“想想那些先我们而去的烈士,这个阔,我怎么摆得起来呀!”
胡大姐在担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时,曾重返赣东北老区视察,她看到了老区面貌的改观,农民生活的提高……;然而她也发现,几乎每个村落最差的房子都是学校:泥坯土墙,窗户没有玻璃,桌椅歪歪倒倒。最使她不安的,是老区某地新文盲在增多,许多烈士的后代仍徘徊在学校门外。
这些使这位曾是教师出身,又担任过苏区教育部长和抗大二分校教员的胡德兰大姐心碎了。于是她决定将自己几十年的两万元积蓄全部献给老区教育事业,以了却自己的一点心愿。她以自己的清正和廉洁,在人们的心目中,树起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巍巍雕像。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廉洁正气就是力量
——山东省五莲县廉政建设纪实
伊光彩 徐敏宗 何子安
民意测验,常常能够直接反映党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声望。早在1988年底,山东五莲县的民主测评表明,县委领导班子的得票数都在99%以上。
靠什么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靠廉政,靠一身正气!
“向我看齐!”
“向我看齐!”这几个字很简单,要真正敢喊出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县检察院检察长尹世荣,52岁了,是部队转业干部。他就敢在全院职工大会上说:“向我看齐!”
下乡搞普法,他自带馒头、咸菜,自背水壶(他去的村庄群众缺水)。一次他的亲舅进城来看他,回家时顺路搭了公家的汽车,他照章纳了7元钱。
县委书记带人去深圳参观考察,吃从家里带去的煎饼、鸡蛋,住宿挑最便宜的旅馆。
80年代了,这似乎有些寒酸。但不管外面人怎么看,作为一个山区县,还不富裕的五莲人民却赞成。他们觉得这样的干部可信可亲,觉得这样的干部值得看齐!
“回避政策”
在五莲,10名县委常委、县长、副县长,他们的子女没有一个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实惠部门工作。他们把这叫“回避政策”。正是主要领导不准亲属进机关大院,才遏制了人事、干部工作中人人痛恨的“走后门”、“裙带风”。
五莲的县级领导没有一个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家属谋好工作的。县委8名常委,有4人的家属至今还是家属工,原县长(现为县委书记)徐善来的家属是站柜台的售货员,临时工。
多年没招干了,一次上面下来61个招干名额。怎么办?公开招考,条件、成绩、录取与否,张榜公布。招干61人,报名389人,政审之后,按考试分数往下割。结果,3个县长、副县长的孩子,11个乡镇党委书记和科局长的孩子,负责招干工作的人事局干部的孩子都因分数不够而刷下来了。整个招干过程,没有一个人说情、递条子。
农转非,弄不好要挤破脑袋。五莲县严格按条件来,几年来没有一封告状信。在中至乡,上报农转非户口时,纪检书记的家属没转,却主动让给了一个年龄比自己大、家庭比自己困难的一般干部。
在县里,提拔谁,不提拔谁,不是书记一人说了算,也不是书记碰头会上定盘子,而是公开推荐,组织考察,常委会上各自发表意见,实行民主、公开的办法选拔干部。县纪委的人说:“五莲这几年选拔的局级干部,没有一个垮了的,也没有一个被说成这是谁的人,那是谁的人!”
“家丑外扬”
1989年6月,县委在“扫黄”斗争中,发现了县城一些单位观看、复制、传播淫秽录像的线索。他们抓住不放,深入调查。结果,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这时有的同志担心,五莲是多少年的老先进,如果这次把事情闹大了,会影响声誉。对此,县委认为,先进单位不一定没有腐败现象,是先进不怕揭丑。经过两个月奋战,共查出观看、传播、复制淫秽录像的398人,其中党员122人,团员52人,干部60人。
在清查淫秽录像过程中,五莲县委发现几个“手眼通天”的人物还有贪污行贿、倒买倒卖的行为。县工业供销公司经理黄培信就是一例。他自恃关系多、门路广,能给县里办事,贪污受贿5万余元。查清他和其他几个人的犯罪事实后,公安、检察部门依法将他们逮捕归案。广大群众拍手称快。县委、县政府又顺藤摸瓜,查出了一批党员干部受贿案件线索,涉及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28人,其中3名科局级干部构成了经济犯罪。县委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将他们逮捕。
五莲的领导不怕“家丑外扬”,敢于把“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县党政机关建立了民主评议干部,政务公开,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检举、举报违纪者,民主协商对话,设专门机关监察等6条监督渠道,鼓励群众给领导提意见,监督党政机关和干部,并奖励那些监督有功者。
来过五莲的人说,这里的党组织和政府有权威,有号召力。原因何在?五莲人回答:廉洁正气就是力量!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点点滴滴见精神
——记京西宾馆公务员程祥凯
本报记者 赖仁琼
他,总参机关学雷锋标兵中唯一的职工代表,人称“活雷锋”、“老黄牛”的京西宾馆供管科公务员程祥凯,几十年来,在平凡岗位上13次立功、1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报答党的恩情、履行着当年的入党誓言!
    一
1963年,组织上把程祥凯从军委四所调到京西宾馆。当时,全国全军正在轰轰烈烈地学雷锋。在苦水里泡了24年的程祥凯与雷锋的身世颇为相似,“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声也同样表达了他的心声:“是党哺育我成长,共产党胜过亲爹娘。党号召学雷锋,我也要做雷锋那样的人。”
程祥凯原来做过餐厅摆台员,来“京西”后,他又当过给养员、采购员、饲养员、公务员。不管干什么,他都干得十分出色。当采购员时,为了省汽油,程祥凯主动将汽车运米面改为三轮车拉运。为了买到新鲜价廉的蔬菜,他骑着三轮车满城跑,四处挑选。节假日前夕,城区菜市场人多菜贵,他便蹬车往郊区跑。虽然往返百十来里路,但程祥凯认为,既能让同志们吃好,又能为公家节省一点,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最让大家敬佩的是,程祥凯在食堂工作多年,从未白吃过一口食堂的东西,也不在为公家买菜时给自家捎带买。同志们夸他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难怪每年评功评奖,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投票选他。
    二
在宾馆,程祥凯是个有名的节约模范。走路时哪怕见地上有颗钉子、有根铁丝也要捡起来,有的送到营房科,有的则留在他的“百宝箱”里以备修补之用。程祥凯认为,国家这么大,又不富裕,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掉可不行!
宾馆给职工配发的工作服,程祥凯有好几次放弃领取上好的毛料服。理由是旧的能穿干嘛领新的?不领,就给国家省下了。
有人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程祥凯对此最厌恶,只要发现有人想占公家的便宜,他总是敢说敢管。一次,有个人拿块木板走出宾馆后院大门,程祥凯见了,立即追上去,让其将木板放回原处。在食堂工作时,发现有人把公用的碗碟拿回家,他骑着三轮提着筐挨家挨户去收。有一次,他发现一位干部家里用的几乎都是公家的碗碟,他毫不客气地批评对方后,硬是把碗碟全部要了回来。当然,程祥凯因此得罪了一些人,还有人说他“多管闲事”,但他认准一个理:不管什么人,谁拿公家的东西都不成!”
    三
来到程祥凯的家,我们不免暗暗吃惊:他与老伴的住房里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床上叠放着两床洗旧了的军被,床单已打了十几个补丁,床头还有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衣。环顾四周,唯一显出时代气息的只有三屉桌上那台30厘米黑白电视机。
程祥凯一家何以如此节俭?是收入低、负担重?
看看程祥凯的复员费怎样处理就明白了。
程祥凯复员时,拿到5000余元复员费。没过多久,正赶上国家第一次发行国库券。当时,大儿子筹办婚事已花了一些钱,程祥凯决定把未动的3000元用来买国库券。老伴想不通:紧日子过了这么多年,再说,小儿子结婚还得花些钱。当晚,程祥凯召开了家庭会。他说:“以前我常讲共产党就是我亲爹娘,如今爹娘有困难,当儿子的岂能袖手旁观?你们可都要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一家。眼下国家建设急需资金,咱老百姓过日子、办婚事都可以节俭一点嘛!”
老伴想通了,连未过门的儿媳也同意程祥凯的决定,尽管他当时月工资只有60元。到去年为止,月工资也才105元的程祥凯,已买国库券8000余元。
    四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来宾馆27年,程祥凯竟从未休过星期天。就连春节放假,领导不安排他值班,他也照样来宾馆,见活儿就抢着干。有人粗略地算过,多年不休星期天、节假日的程祥凯,工作已经干到了1995年!
前几年,领导见他年纪大了,便让他到公务班管煤气。以前,管煤气罐的同志总是等收齐50个机动罐后,再用汽车拉到煤气站,这样,用户难免发生“断气”现象。程祥凯接手后,改蹬三轮车,收回几个空瓶就去换几个。从此,再没发生过用户“断气”的情况。有位领导心疼地说:“夏天蹬车,老程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若碰上用户年龄大、身体不好,他就把煤气罐扛上楼送到家,感动得人家不知说什么好。毕竟老程也是60多岁的人呀!”
除了分内事,程祥凯又把送牛奶、发晚报、扫院子等分外活儿全都揽了过来。清晨5点多,正是京城早起的老人打拳、遛鸟、跳迪斯科的时分,而程祥凯却在宾馆后院挥动大扫帚清扫草坪、路面。夏天,晚报常在下班后才来,他天天等到发完报纸才离开……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走向新岸 重做新人
韦锋
在广西梧州市万秀区桂北路,有个小有名气的“万秀五金机械维修部”,这个维修部以加工零配件为主要经营项目。由于该部维修质量好,讲究信誉,不仅在梧州市和毗邻的玉林地区赢得了客户,而且连广东韶关地区的客户也纷纷上门加工零件。可有谁能想到,这个维修部的主人和13名从业人员都是因为触犯了国家法律而被判过刑的人呢?
把刑期当学期
在维修部里,主人李汝英和他的伙计们向我们谈了他们的感受:“犯了法,被判刑劳改,就要认真改造,千万不要虚度时光。”
原来,这个维修部的14人都在广西第10劳改支队服过刑。李汝英回忆说:“当时我想,10年刑期这么长,何不在这10年里学一两门技术?在劳改机关大力组织犯人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的工余时间,节假日的空余时间,正是学技术的好机会。”服刑中,他边学边干,不懂就问,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掌握了各种车床、钻床的操作技术和修理技术,学会了机械制图,掌握了机械基础理论,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两年前,他获减刑半年,提前回到梧州市。
靠勤劳致富
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刑满释放人员广开了就业和致富门路。李汝英回到家后,发现他学到的机械加工技术,是一条很实在的致富路子。1987年上半年,他为一些厂家修理车床、钻床,半年时间,他的收入达2000多元。昔日一起服刑改造的罗运梧、于信封等13人闻讯赶来,加入了靠劳动致富的行列。
他们一开始就信守质量第一、薄利加工、合法经营的宗旨,很多客户都愿意到这里加工零件。开业第一个月,维修部就盈利6000元,第二个月盈利9000多元,以后每月达到1万多元。
守法赢得了信任
作为刑满释放人员,李汝英和维修部里的成员在开办维修部之初,也有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有人说:十几个刑释人员在一起,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再犯罪?但是,他们决心遵纪守法,靠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服务消除人们的偏见。他们14人中,没有一人再干违法的事。维修部不但从不偷漏税款,而且还用自己的收入积极购买国库券,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街道居委会干部和派出所干警都称赞他们是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高原“活雷锋”
——记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个人李兰栓
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挺拔苍翠的沙柳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更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还是栽培这些沙柳的人。李兰栓便是其中的一个。他二十年如一日带领家乡人民艰苦奋斗摆脱贫困,成为国防部通报表彰的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个人,被人们誉为“活雷锋”。
李兰栓的家乡是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中一个叫新民渠的贫困落后村子。一九七五年,李兰栓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他见全村几十户人家没有几个能识文断字,就主动担任了村民办小学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他还经常带领学生给群众做好事。有一年,村民边巨才不幸遭车祸,大腿粉碎性骨折。李兰栓来到边巨才床前说:“大哥放心,家里的营生我包了。”十多年来,边巨才家耕种锄耧,收拉碾打等重体力活,李兰栓从没耽误。
李兰栓的行动赢得了新民渠村百姓的心,他被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任职近十年,李兰栓好事做遍全村五百多户人家,他所在的民兵连先后受到自治区、盟、旗、乡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他光荣地出席了内蒙古军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座谈会,并在内蒙古第七届团代会上被选为团委候补委员。
李兰栓的家乡水土流失、农田沙化严重,方圆几十里都是光秃秃的山,人均收入没有上过百元。他就组织全村民兵上山植树造林。几年来,他们造林三千七百多亩,使昔日的荒山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荒山绿了,李兰栓又组织民兵盖起了“青年之家”,青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天地。
                包国俊 阎广华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连日来,兰州军区部分离休老红军、老八路,自觉学雷锋树新风,带头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活动。图为几位一生从医的老八路在兰州街头为群众义诊。
郭土改摄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曾多次获奖的江苏省中年书画家素石,深入到北海舰队驻守在黄海前哨高山、海岛的舰艇部队,为战士们写字作画,表达对子弟兵的一片深情。图为他在某扫雷舰上给战士们写字。 查春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