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科技兴农 农兴科技
 ——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在兴农中求发展
本报记者 蒋涵箴
马年新春,在中央加强农业的指示感召下,科技兴农正如春潮般涌起。记者走访了我国仅有的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所长朱相远介绍说,该所正调整力量,进一步向农业倾斜。他说:“科技能兴农,农也能兴科技。”我国农业从土地资源、水资源条件来看,增产潜力已很有限,唯有靠科技进步来挖潜。国家鼓励农业的发展,使科研所在广阔的田野上、牧场上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课题,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要使兴农的科技成果及产品在市场上看好,这一切使科研所充满了活力。现在营养源研究所正抓紧这个机遇,一面为兴农服务,一面在兴农中发展自己。
该所10多年来坚持立足于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高技术,为农牧业、饲料业、食品业进行各种农药、兽药、饲用与食用添加剂等的研制与开发,同时为深层开发农副产品而研究各项新工艺、新产品,已取得上百项成果,不少已投入生产,进入市场。
据了解,该所在北京科研院所中是技术转让项目最多、转让收入最高的单位。仅去年一年,来该所洽谈业务的客户就有三四千人次。从各地送来分析、化验的样品达上千个。
在设备堪称一流的真菌工程实验室中,一盒盒包装待发的“畜大壮”连同精致的注射枪正源源寄往牧区。这是由林伯荃教授主持并接受联合国资助的一项高技术制品,它能促进牛羊自然生长,价格似黄金。但牛仅需36毫克,羊仅需12毫克,埋植于耳基部的皮下,即可提高增重20—40%,取得近10倍的经济效益。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大壮”的名声越来越大,怪不得各地的订购来信堆满一桌。
在遗传工程实验室中,留美归来的青年专家郭长旺向大家介绍了新研制的生物杀虫剂“包杀敌”。它对蔬菜的蛾类害虫、玉米螟、棉铃虫、烟青虫、粘虫、松毛虫及尺蠖等鳞翅目昆虫有高效的毒杀作用,防治效果可达85—95%,超过化学农药,但费用相仿,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目前正在北京郊区使用。国内不少厂家都来争订合作生产合同。他们正在申报联合国资助,进一步研制更广泛的生物杀虫剂。
在促生长剂合成实验室中,陈列着从1号到10号的一系列动物促生长剂产品及试制品。其中如“快育灵”,每吨饲料仅需添加50克,就可使畜、禽、鱼、虾日增重提高15—20%,并早已投入工业化生产,产品除畅销国内,还进入国际市场。刚获得农业部新兽药证字第4号批准证书的“二氢吡啶”,不仅对畜禽有明显增重作用,还可大幅度提高奶牛情期的受胎率、种鸡的受精率、种蛋的孵化率。他们还在研究专门促进鱼虾生长、防治鱼病、提高蚕丝质量等专用的各项促生长剂。正在做实验的两位高级工程师介绍说,这几年我国畜牧业发展很快,但饲料十分紧张,我们就研究如何少用粮,多出肉,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这仅仅是我们成功的起步,在这方面还大有研究的余地。
在氨基酸合成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荣树新向记者介绍,目前赖氨酸已广泛成为饲料强化剂,而国内赖氨酸缺口上万吨,仅广西一厂年产千吨,采用的是发酵法。发酵法要以种植业产品为原料,而我国耕地极为紧张,不可能提供大量的作物原料。因此,他们选择化学合成法,以丰富的石油和煤化工产品为原料,合成赖氨酸。历经数年的艰辛,终于取得小试成功,并通过鉴定。
在防腐、抗氧剂实验室中,汪锦邦教授等人正在研制各种防霉剂与抗氧剂。有些如“除霉净”、“凯松CG”、“布罗波尔”等,皆已转让给工厂生产,添加在配合饲料之中可防止饲料变质。
农村的饲养场由于传染病流行损失巨大,仅北京地区,在对养鸡场进行保险时,由于传染病流行而赔偿的损失已达上百万元。在消毒剂实验室中,谢京燕工程师向来访者介绍了一种适于饲养场用的新型消毒剂“杀特灵”。目前国内所用的消毒剂只能在空舍中使用,且有效期很短。他们研制成的“杀特灵”对禽畜和人无毒、无刺激,故可随时喷洒,用后可持效7天以上。目前已完成工业化试验。
该所共有20多个实验室,所研究的项目大多同农业有关。
科技兴农,潜力无穷。反过来,农兴科技,适逢时机。但愿国内有更多的研究所也投入兴农的行列。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卢国欣
本报记者 王友恭
1989年初夏的一天,几辆小汽车沿着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驶往河北省河间县离城十几里的卢村。车里坐着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他们一行是专门前来访问在科技兴农方面做出贡献的国欣棉花研究会会长卢国欣的。
卢国欣1962年初中没毕业便中途辍学,先后当过羊倌、牛倌,团支部委员,后来又干过十几年生产队长兼农民技术员。80年代初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他引种优良棉花新品种,当年致富。
1984年秋,许多地方出现卖棉难,国家降低了收购价格,还取消了对种棉花的多种奖励。地处冀中的河间县已有好几百年的种棉历史,在棉花市场新的变化面前,一些种棉大户感到困惑,种棉还有没有出路?
卢国欣搭车上了北京。他先后到了农业部种子公司、中国农科院、商业部和几家棉纺厂。这一趟没有白跑,他了解到了整个棉花市场的形势是劣质棉过剩、优质棉短缺。然而,优质棉种何处寻?需要技术指导,到哪里去请专家?靠一家一户难搞商品生产。爱读报纸的卢国欣看到一些地方的农民成立专业技术研究会的消息,心里一亮,找几个种棉大户合计,大家都赞成。在县科协的支持下,这年冬,河间县国欣棉花研究会成立了,大家一致选他当会长。
为了进一步弄清棉花需求信息,他冒着寒风跑到天津几个棉纺厂了解对棉花的需求。为了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良棉花品种,他南下安阳向中国棉花研究所的专家们求教。他不舍得花钱住旅馆,裹着大衣在候车室里凑合到天亮。这一趟,他自己垫付7000元,搭进700元,为大家购回了1000多公斤良种。这一年,棉研会的棉花平均亩产皮棉70多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一倍。棉研会的优越性初步昭示,百里之外的棉农也来要求入会,到1987年已发展到1300多户,遍及周围四个市县。会员棉田1万多亩,带动辐射面积达5万多亩。
这个研究会十分重视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吸收应用。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科技成果,他们与全国种子总站、北京农大、河北农大、中国棉花研究所等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先后从这些单位聘请了20多位专家、教授当顾问。他们还开辟了好几百亩试验、示范对比田,有60多个品系在这里进行对比试验,一批新品种就从这儿“起飞”。
为专家们竭诚服务也使国欣棉研会得益匪浅。他们从大量的试种中先后筛选出4个适于当地推广的新品种。如1989年荣获全国发明一等奖的“中棉12号”,早在1986年已成为会员们的当家品种并在当地扩散到好几万亩。
在办棉研会的实践中,卢国欣带领会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管理。前两年农用物资涨价、难买,他们就组织专人按农时季节给会员采购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仅1989年就通过多种渠道购进价值30多万元的农用物资,为会员节省资金5万多元。去年春天,会员急需抗病增产效益明显的种衣剂,而近处各农用物资部门无货。经多方联系,他们终于从江苏拉来4吨,满足了会员的需要。
棉研会不仅使1300多个会员户依靠科技致富,还通过引进、扩散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围农村走科技兴农之路。几年来,他们先后向湖北、湖南、山东、辽宁等地调出棉花优良品种80多万斤。棉研会引进硫酸脱绒、种衣剂拌种、低量喷雾、生防化控、简化整枝等十几项新技术,都在当地棉农当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卢国欣由于在科技兴农方面的突出贡献,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调查使工作有了主动权
——复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 萧关根
90年代第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复旦大学又有602名教师下到班级、寝室同学生谈心,了解思想情况,开展形势教育和成才教育。党委负责同志对记者说,我们是根据上学期组织教师下系辅导的经验和学生的要求,组织教师下去的。
上学期开学初,学校党委安排826名教师下系辅导,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反思、稳定情绪、稳定学校秩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下去辅导前,学校经过调查研究,准备好有关材料发给大家,使大家对如何回答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材料系的教师还专门组织了集体备课。经过一段工作,党委办公室又将所了解的情况交给校内的一些专家学者。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和同学们一块,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社会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等系列讲座。在第一个讲座中,著名学者苏步青、谢希德、杨福家和校长华中一等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赤诚之心,勉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第二个讲座中,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作了题为“建国40年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并且指出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这些障碍都是可以消除的。学生们反映,这样的报告有实情分析,又有理论深度,使人信服。
去年动乱以后,复旦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的。党委书记林克抓住一切机会了解情况。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互相协调,围绕近10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有热点问题调查、专题调查、动态情况调查,一学期中共写出了68篇调查报告,为党委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党委副书记王荣华在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时说:“本学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有成效,是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从而基本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取得的。”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许多学生痛感对国情的无知是盲目卷入动乱的重要原因,产生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让社会理解大学生的愿望。各系的调研员都向团委、学生会反映了这方面的信息。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团委、学生会决定组织“社会服务日”活动。海报贴出后,全校有3000多名学生报名。1989年11月12日,1200多名学生在人民公园、十六铺码头、五角场等地冒雨维持交通秩序,清扫马路、维修家用电器、开展法律咨询和表演文娱节目。这样的活动受到市民们的称赞。团委副书记、学生会秘书长小杨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联系落实了12个实践基地。不少工厂欢迎复旦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
寒假中,校、院、系的一些负责同志十分注意调查师生的思想情况。党委书记林克同志在春节期间一家一家拜访中青年学者,征求他们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闻系和管理学院的党总支负责人分别走访了二三十位教师,党委有关部门还召开了留校学生座谈会和研究生座谈会,了解大家对东欧形势、毕业分配和出国留学等问题的看法,并就这些问题请专家作报告,进行正面教育。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人间溢真情
 ——重庆大学生为残疾人义演纪实
李珮 余晖
90年代第一个新春,一群大学生带着善良、美好的愿望,和几个扶着盲杖、坐着轮椅、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在重庆的工厂、农村、部队开始了“大学生为残疾人义演”活动。他们的行动犹如早来的春风,吹暖了还在寒意中的山城。
这个义演团来自重庆师范学院、渝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11所院校,他们在20天的时间里共演出了11场,场场在不息的掌声中结束。观众赞为“一台无法替代的节目”,大学生们则感叹“这是假期里最好的社会实践。”

为残疾人组建大学生寒假义演团,这一计划由重庆师范学院学生李国、韩斌、苏钢、周建挑头。重庆许多大学里的文艺爱好者纷纷要求参加,很快组成了精悍的阵容。还有各校文艺骨干放弃佳节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有的还放弃了盼望已久的旅游,各自带上演出服、化妆盒就凑在了一起。
江北县静观镇,大年三十的下午,上千名丰收后的农民扶老携幼,坐在用泥土筑成的舞台前,听着,看着,品味着这群“秀才”和残疾人送来的别开生面的节目。
16岁的杨丽天真、烂漫,这位团里最小的演员翩翩舞起《西游敦煌》,让西南的农民也能领略那西北边陲古朴的民俗。
被称为“轮椅歌手”的陈家渝曾用甜美的歌喉唤醒过许多失足的浪子。她从未进过学堂,却靠自学成为了四川外语学院函授大学生,她的演唱最为感人。
学师范的易开富口才不一般:佯装一个乡长,讲了一段谐剧《打狗的故事》,逗乐了台下的父老乡亲。演出完后,他们一见他就叫“乡长”。
一个接一个,有的唱了又跳,有的跳了又去拉幕,作舞台监督。他们既是演员,又是工作人员。
当大学生怀着一种敬意来到老山英雄团时,与残疾人同台表演反映残疾军人自强不息生活的舞蹈《命运》,赢得了战士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台下的战士激动地喊出“理解万岁!”
部队首长告诉大家,在驻守老山主峰的两年中,这个团就有14名年轻的战士失掉了15条腿。
渴求理解,把这些涌流着同样滚烫血液的军人、大学生、残疾人联在了一起。

然而,这群大学生在接受观众阵阵掌声时,也在接受走向社会时的酸甜苦辣。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每宿只住两元一张的床,魁梧的小伙子还是两人挤在一起。
在20多天的演出中,大学生们懂得了助人、为人、爱人。台上,他们小心翼翼地推着、搀扶着残疾人进场;台下,他们又牵着盲人上厕所,为盲人化妆、盛饭,背着肢残人上坡下坎。
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兄弟姐妹情。在这里融进的是宽容、爱和真挚的友情。残疾人感动了,流着热泪说:“大学生的眼睛就是盲人的眼睛,大学生的四肢就是肢残人的双手、双腿和半身之躯。”
大学生们则庆幸结识了这么多坚强有为的残疾人。他们中有诗人、作曲家、吉他手、个体户和舞厅歌手,他们都用自己健全的部分竭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大学生最敬佩他们笑对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
有的大学生开始自责:过去太多的消沉,太多的无病呻吟,在这群残疾人的精神境界面前,自己是何等的渺小。

他们的演出得到社会的承认。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在献上理解和鼓励之后,开始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为了加强节目的感染力,重庆群众艺术馆的老师们加班加点为他们赶编新舞。重庆剧场免费为大学生义演提供了一次正规舞台,重庆市精神文明服务队还派车接送他们。
学生家长们则反映,“孩子们干这种好事,我们支持,我们也放心。”
为此,一位残疾人在他自己所写的歌曲中唱道:“在最痛苦的土壤里,也能生出最幸福的希望。”
充当报幕员的大学生深情地说:“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用自己的拳拳之心向社会昭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我们是青年中幸运的一群,愿为残疾人回归社会尽自己菲薄之力。我们也呼唤社会的每个人,为了残疾人,伸出友爱的手。”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留学归来

  “祖国是我的理想之本”
——记北京大学副教授闵维方
赵学文
1988年6月26日午夜,他走下飞机的舷梯,从太平洋彼岸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这就是闵维方,一个矿工出身的博士。
1968年,闵维方刚刚中学毕业,就被分到京西煤矿当上一名采掘工,一干就是5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从团市委考进北师大教育系。1982年,经过公开考试,他又有幸获得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的机会。在斯坦福的4年,他读书争分夺秒,一般人选修3门课,他选修6门。4年中,他没有好好过过一个星期天。付出艰辛的劳动,总会收获丰硕的果实。4年期间,他获得高等教育学硕士、组织社会学硕士、管理与决策分析哲学博士3个学位。而这在正常情况下需要7—8年时间。接着,他又到得克萨斯大学,用12个月完成了常人需18个月才能完成的博士后工作,同时兼任这所大学的校长助理,从理论到实践了解美国高等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美国一些学者对闵维方勤奋学习的精神和优异的学习成绩给予了很高评价。担任他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的4位教授都给北大高教研究所所长汪永铨教授写来推荐信,对他倍加赞赏。其中一位教授写道:“在我指导和参加答辩的100名博士中,他是数第一的。”得克萨斯大学执行副校长也给汪教授来信推荐,称赞闵维方:“他的智慧和知识,以及他对于他的祖国的深深的责任感,对于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定将作出重大的贡献。”
以如此出众的才华和学业,要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是不困难的。事实上,许多大学都表示愿意聘请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祖国是我的理想之本,祖国是我的事业所在。”“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祖国。”他在写给使馆的学习小结中这样写道。他还说:“正直的美国人对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是更尊重的。一对教授夫妇就曾对我说过,一个对祖国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得克萨斯大学总校校长也说,一个人学成之后回到祖国去,学术交流才更有意义。”
闵维方没有直接阐述回国的动机,却用这些话表露了心迹。从这坦诚的话语中,可以看见一个炎黄子孙搏动的爱国之心。
还在美国学习期间,闵维方就十分关心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暑假,他都自费回国,带回大批图书资料送给有关学校,还多次介绍美国一些学者来华讲学。
回国后,闵维方到北大工作,更把一腔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举。祖国也给他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一年半以来,他3次到香港或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承担了5个研究课题。还应聘担任了世界银行教育投资研究方面的咨询人员。他承担的课题中,《省级教育综合发展项目的研究》是世界银行第一次委托一所中国的大学进行投资方向的研究,《高等院校与社区发展研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研究项目,还有国家教委下达的《高教决策支持系统》、《高等教育适度规模研究》和七五计划项目《高教投资决策分析》。这些项目的一些成果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此外,他每学期还要为研究生开课。
如今,闵维方已经受聘为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的副教授。他的事业,他的生命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沃土之中。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呼声

  学生“拜把子”令人担忧
近两年,在农村一些中小学生中出现了一股“拜把子”歪风,情况堪忧!
这些小学生六七个或八九个结成一伙“拜把子”弟兄,以有钱或“武力”为资本当头头。他们放学后经常出入公共场所,结伙偷盗,打架斗殴,扰乱社会治安。去年12月份,某校一个班长放学后骑自行车路过一家个体饭店,吃过饭后不但不付款,还要将店内的一杆新秤拿走,店主将其自行车扣下。第二天,他纠集几个“把兄弟”带着木棍、铁铲等器械来向店主寻衅闹事,声称“不给老子车子,就收拾你”。店主怕把事闹大,只好将车子还给他。一些女生也结成“拜把子”小姐妹,聚在一起说话粗野下流,一个受欺负几个一起上,在学校和当地造成恶劣的影响。
学生“拜把子”的原因,一是电视、电影、录相、小说、杂志中的“江湖豪杰”、“色情”腐蚀了他们的心灵;二是一些学校放松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导致学生放任自流;三是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忽视了家庭教育。这股歪风如不刹住,很容易使少年儿童走上犯罪的道路。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河南省唐河县桐河乡政府 金少庚 刘永林 常晓堂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
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医院(原朝阳区关厢医院)院长种连进医师经过刻苦钻研,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取得良好效果。他研制出一种纯中药制剂“8804愈消散”。经临床无选择近八万例的治疗观察,初中期糖尿病患者经过2—3个服药疗程,病情即可控制,有效率达85%以上。针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需要,种连进又研制出“8805”、“8806愈消散”,病人服用一个月,大多数患者都可减量或免去注射胰岛素。
北京朝阳区红十字会医院在天津、郑州、西安、兰州、青岛、沈阳、大连、蛇口等地医院建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或住院部。
                     (杜长义)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治疗老年痴呆病有新药
老年痴呆导致老年人记忆、智能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丧失,是老年期常见的、致残最重的疾病之一。
著名精神卫生学专家、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渔村教授应用弟哥静治疗不同类型的老年痴呆,临床效果好,经8周疗程后,对脑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较好,患者情绪及行为障碍方面好转较为明显,总有效率达89%。
                      (申文江)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医风医讯

  追寻病人
邰陆毅
今年1月17日上午,南京内燃机配件厂聋哑人张登春在阳台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跌下,当即胸闷、呼吸困难,来到海军414医院急诊室检查。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张祖艮对他作了精心的诊断,发现病情严重,可能是血气胸,即让病人去放射科拍胸片检查。
由于片子要等数小时后才能有结果,张副院长要求病人先办住院手续。张登春打打手势:“身上没钱。”“钱不急,先住院治病要紧”,张副院长告诉他。张登春执意不愿住院,在场的其他医护人员也反复劝他:“你的病情很重,不住院有生命危险。”张登春脸露不悦,抢过笔在纸上写着:“我以前身体很好,跌一下没关系。”写完把笔一扔走开了。
数分钟后,张副院长感到很可能病人不辞而别了,他找遍了整个门诊大楼也不见踪影。张副院长跑到放射科,提前看了张登春的胸片确是多发性肋骨骨折,外伤性血气胸,肺压缩达70%,证实了自己的诊断。如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张登春的病历上没有详细的住址,只标明住在南京市镇江路。急诊室护士长姚阿玲主动要求去找,虽然离下班仅剩一刻钟,上学的孩子还等着她去接。医教处知道后,立即破例派了救护车。护士辛桂兰、吴玉萍火速赶到了镇江路,她们和驾驶员杨雪飞一起分头寻找。到居委会查,见人就打听,叩响了一家又一家的门,终于找到了躺在床上的张登春。在护士们上门接他的时候,生命垂危的他仍不肯去住院,说家中没钱,治不起病。“命要紧”,辛桂兰来了“火”,把病人强行扶到车上。救护车呼啸着开进医院。这时张副院长等已做好了手术准备,医生王国辉立即给他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又守护在病人的床边,直到张登春呼吸平稳。当兜里装着“病假条”的张副院长离开病人时,已是次日凌晨。
经过20多天的治疗,张登春身体很快康复。出院这一天,张登春单位的领导说:医院彻底负责的精神是对残疾人心灵上的慰藉,你们是雷锋的传人啊!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辽宁省锦州市站五小学涌现了63个科技兴趣小组,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00多人,有150多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区获奖。图为三年一班兴趣小组在开展活动。 晨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