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依法治市 形式多样
——山东省日照市普法工作见闻
范奉东
1989年金秋,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先后派出检查小组,来到山东省日照市考察这里普及法律知识的工作。司法部副部长郭德治说:“这次我们到日照看到你们依法治市的方案、规划,上下形成了网络。通过检查考核,你们普法的思路新、见效快,很值得总结推广。”
早在1985年初春的一项调查摸底表明,日照市百多万人口中就有60%的人是法盲或半法盲。这一惊人的数字对于一个对外开放城市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普法学习被列上了市政府的工作日程。
不到两个月,全市1095个村都办起了普法夜校,工厂、机关、学校也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举办了普法轮训学习班。日照市委、市政府还协同政法部门成立了学法考核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考核制度。
在普法学习中,市政府没有单靠行政命令,而是采取了绘制幻灯,电视录像,编成故事集的活泼形式。全市抽调了一批“秀才”组成普法讲师团,巡回宣讲。市、乡组成了一支支“普法故事员”队伍到集市、农家、工厂讲解法律。他们还搜集了典型案例,编写了《普法教育纲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展开了普法教育。
去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后,曾有一些不法分子到几家较大的国营工厂煽动罢工,都被工人们轰出了厂子。
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市政府对100多家国营宾馆和600余家个体旅馆进行集中整顿,实施普法考核,对社会治安实行目标管理等承包责任制,有效地铲除了卖淫、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同时,市里还对从事商业等经营单位的集体与个体经商者,进行专题法制教育的考核,不合格者不能领取营业执照,先后取消了40余家法盲经营户。
为适应新形势,日照市把普法教育同综合治理社会环境相结合。针对青少年违法等现象上升的情况,对全市1500余所学校的学生增设了法制课和普法夜校。同时,还用公安部门破获的两个犯罪团伙作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根据农村居住分散,集体学习困难等问题,市里采取了分片包干的方法,实行支委包村民组,党员包户的责任制,对农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
通过普法教育人们学会了用法律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汾水镇安东卫北村有两家前后邻居,前边那家盖了一幢高7米的小楼,挡住了后边那家的采光。为此,两家一起到法律服务站通过法律手段愉快地解决了问题。事后,这两家户主说:“要是以前为这事非打得头破血流不可。可现在知道那样干是违法,遇到问题可不能蛮干,我们都要讲法讲文明。”
日照街道办事处村民王世岭去年10月从诸城第三水泥厂买了16吨水泥盖楼。楼盖好后,盖板多处出现裂缝。经市计量局和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查,水泥质量不合格,他便向法院起诉,依法要厂方补偿了自己的3500元钱的经济损失。
村民秦玉玖于1973年当机器房会计时多拿了55.8元钱,已退赔。在机器房被盗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他被以贪污、盗窃罪判刑3年,并开除了党籍。通过学法,他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去年向市法院提出申诉,经法院反复审查,重新判决他无罪。他激动地说:“法律使我恢复了名誉,普法教育真好啊!”
普法学习还改变了人们许多旧的传统观念。过去,这里青年男女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普法学习后全市城乡有43502对青年解除了包办婚姻,有187个寡妇改嫁,有1465对丧偶老人冲破传统的旧观念喜结良缘。近几年来,日照市育龄夫妇自觉执行国家政策,少生优生,计划生育工作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地区。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白衣战士 两袖清风
李成山 伍水清 罗同松
在人民解放军163医院门诊部主任赵云华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一张1000元人民币支票。支票开出的时间是1988年5月。
如今,这张支票既不能取款,也无欣赏价值,但这却是163医院医务人员清廉行医的一个见证。
这张支票是湖南省长沙县一家工厂送来的。原来这家工厂常将病人送往163医院就医;医务人员有求必应,热心诊治,使病人迅速康复,厂里生产发展了,特赠“银票”,以表酬谢。
赵云华主任对厂里来送支票的人连连摆手说:“看病开药,是医生的职责。你们已经付了挂号费和医药费,没有必要另外给别的钱。”
是不是这些医生瞧不起千把块钱?说来无人相信,据了解,163医院的医生护士中,尚有30%的人入不敷出。
1989年6月,湖南省机电公司70岁的李庆华因患膀胱右侧输尿管肿瘤,送163医院3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由科主任苏玉德和两名医师主刀,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手术结束后,精疲力竭的苏玉德等端起一碗面条,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李庆华的大儿子见3人吃的是清水面,将一张50元的现钞塞进苏主任的衣兜里,恳切地说:“我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这是我们病人亲属的一片心意,请一定收下!”
苏玉德从兜里掏出钞票严肃地说:“既然当过兵,怎么还来这一套!”
近10年来,163医院党委一直把职业道德作为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医院针对医务人员队伍的变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每年都要提出思想教育的新课题。如今文明行医,清廉服务在163医院已成风气。仅1988年6月到1989年6月,全院拒收病人馈赠100次,人民币上万元。
1989年9月15日下班后,门诊部主任王伯余在审阅当天的医疗收费中,发现多了23元美容手术费。他向收费室同志查询,得知是会计将医院制订的收费标准从当日起改成了地方医疗单位的收费标准。
王伯余严肃地说:“在本院没有修改收费标准之前,不能随便按地方医疗单位收费标准收费。这23元钱,你们必须在一周之内退还给病人!”
得了急病,一时手里没有钱,163医院会不会拒之门外?院长、政委说:我们是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医生,能见死不救吗?仅1988年,全院病人“赊欠”医药费、住院费6万余元。
1989年3月,广西一对新婚夫妇外出旅游,男的被歹徒刺成重伤送进163医院。
163医院立即将手无分文的伤者接收住院,精心治疗,两个月后,病人痊愈出院。回家后,他给163医院来信说:“你们医院在我分文皆无的情况下,发扬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救了我的命,你们医精德高,我终身难忘。”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廉洁奉公的女科长
仲吉宗 晓东
尹淑珍在建设银行担任审查工程预、结算的工作。于是,有些利欲熏心的人,常常把大把的钞票送到尹淑珍的面前,求她在审查预、结算时高抬贵手。然而,面对金钱的诱惑,这位中国建行沈阳和平支行的女科长,却从不动情。
前年冬天的一天晚上,一家建筑公司的人登门来访。将一张填好尹淑珍姓名的5000元存折交给她说:“这一切手续都办好了,留着是你的钱,不留也是你的钱,谁也不知道,那工程预算的事明天您看着办,不会让您为难。”尹淑珍气愤地说:“你们赶快把它拿走,咱们秉公办事,违法乱纪的事决不干。”来人只好拿起5000元存折灰溜溜地走了。近10年来,尹淑珍在工作中严格把关,共为国家节省建设资金2亿多元。
一些想发国家基建财的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有的找到尹淑珍拍桌子、瞪眼睛,有的对她进行人身攻击,有的还大打出手。
一天,尹淑珍下班回家上楼时,突然从黑暗中窜出个人来,狠狠地打了她一闷棍。她被打得头破血流,送进了医院。出院后有人劝她说:“这年头,何必得罪人。”还有的说:“审查工程预、结算的工作可不好干,换个工作算了。”然而,尹淑珍并没有被“好心”的劝告所动摇,更没有被闷棍吓倒,出院后她没等病假期满,就怀揣诊断书上班了,仍然坚强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审查工程预、结算的工作稍有大意,就会给国家或企业造成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损失。因此,她以对企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精益求精地工作着。
沈阳北市百货商店大楼翻建过程中,尹淑珍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修改工程预算,节约资金100多万元。可是她从没在那里吃过一顿饭,从没在商店买过一件紧俏的商品。商店的经理感动地说:“尹淑珍为我们商店大楼的建设操尽了心,费尽了力,却一点好处都不要,真是清政廉洁的好干部。”多年来,许多单位为了感谢尹淑珍无私帮助,送来各式各样的高档礼品,但尹淑珍始终坚持一条:任何礼品,一件不收。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爱库如家
张东风 张亭喻
丁宝良是空军北京某生产基地的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代理仓库主任,他管理仓库10多年,找他办事的人也确实不少,可谁都没有从他那里私自拿走一件公家的东西。
基地有位老领导,想在家门口搭一个小棚子,便找到丁宝良:“小丁,你这些旧门框能不能给我一个。”丁宝良笑着对他说:“老首长,按说这门框不算啥,可我这里都有进库手续。”老领导理解地拍了拍丁宝良的肩膀说:“那就算了。”
在基地,凡是棘手的事情,只要丁宝良去办,准能办成。这是因为丁宝良办事公道。
基地家属楼,有些住户常常拖欠水电费。只要丁宝良出面,水电费很快收齐了。
“难道你丁宝良就不怕得罪人?”我们问。“可这事总要有人干。都怕得罪人,该干的事不干,国家和集体就要吃亏。”丁宝良不假思索地解释。
丁宝良常说:是共产党员,就要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基地机关一位领导的亲戚,在基地买了一捆旧铝线,付款后没有提货。后来,那位领导的亲戚来提货。丁宝良验过交款单后,却没有让提。那位领导干部打电话给丁宝良:“这是我家乡来的人,钱已经付过了,你看是不是把东西给他。”这位领导干部是丁宝良的“顶头上司”,丁宝良照样解释说:“发货单上开的是一捆,又没写明重量,如果按他所交的款提货,那国家可就吃亏了。”他硬是坚持按制度办事。
丁宝良管理的仓库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废旧物品,要从中捞点“外块”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去年底,有个煤矿在基地仓库订购了一批物资,到货后,对方业务员把丁宝良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你在发票上少开上一些,到时我给你1500元的好处费。”
1500元对丁宝良来说,几乎等于他一年的收入。他看了一下业务员,没说什么。当装完货,业务员从他手中接过发货票时,见一斤也没少开。他埋怨丁宝良:“你太不够意思了。”丁宝良说:“如果我这个党员带头够你的‘意思’,那人们怎么看党的形象!”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百姓安宁我舒坦”
——记全国法院模范何同甫
“古时有个包龙图,现在有个何同甫……”江苏省无锡市郊区人民法院门口,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紧握着市郊区法院民事审判员何同甫的手说。在何同甫的帮助下,她同邻居延续多年的房产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连续七年,何同甫每年审结案件超百件;来法院工作十年,累计审结案件九百五十三件。法院系统的同志都知道,这个纪录在全省是少有的。
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将一枚金光闪闪的“全国法院模范”奖章,佩戴在这位满头白发的法官胸前。与此同时,他还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民事案件尽是些乱麻般的家务事。离婚、赡养、继承、债务、赔偿,要多“肋涩”有多“肋涩”。据统计,每办理一件民事案件,平均要找六个人谈话,每人谈二次,每次作四页纸的记录,平均每三天就审结一桩“肋涩”事,谈何容易!
去年上半年,何同甫受理了一起遗产继承案。原告与被告是翁媳关系,原告的丈夫因公遇难后,双方为价值数百元的一笔遗产争执了七八年。保存遗产的公公因儿媳告状受了处分,发誓一个子儿也不拿出来。按常规,这桩案子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完全可以结案,公公即使不接受也可交执行庭强制执行。
可何同甫却不轻易下判,最后通过联系翁媳双方感情的唯一纽带——死者的遗孤,调解平息了诉讼,填平了双方感情上的沟壑。
法律无情,但执法者却是血肉之躯。在何同甫十年办结的九百五十三起案件中,当事人为他的深情所动,达成调解协议的就有七百一十七件。在他审理的四百三十六件离婚案件中,就有一百三十六对反目夫妻为他的深情所动而破镜重圆。
一九八六年上半年,何同甫受理了一起房产确权案,七、八个有权有势的人物受被告之托来打招呼,原告急得没办法,趁老何起身倒茶之机,朝他半开着的抽屉里扔进一叠用大信封套着的“书证”。
老何打开一看,“书证”竟是几百元人民币。不过到头来,说情的白费口舌,送礼的枉费心机,该有的产权一份未少,不该得的份额丝毫未多。
何同甫把自己的精力和才智都放在工作上,到底图的啥?“图的是百姓安宁,建设顺利。”何同甫动情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天职。我是一名法官,看到诉讼双方解除了法律纠纷,无忧无虑地投身于四化建设,我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吉承广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奉献篇

  反扒能手翁培林
潘长旭
反扒能手翁培林,前不久被昆明市授予特等劳模光荣称号,同时他还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翁培林因工作成绩突出,新近担任了昆明市公共交通公安分局三队副队长。提起他反扒手的故事,他的战友能一串接一串地讲。
一天下午,翁培林和他的战友唐少陵在昆明市邮电大楼前分别从5路公共汽车的前门和中门上车。汽车在行驶,翁培林发现一男一女行迹可疑。
女青年手中不停地摆弄着一支水笔,一会儿,她用水笔指着一老大爷衣兜,男青年随即靠近老大爷,用右手挡住老人的视线,他的左手便悄悄地伸进了老人的衣兜。
眨眼功夫,男青年行窃得手。此时,翁培林腾地用右手抓住扒手的左手腕,只见男青年手中盗来的钱物一一落地。这时,汽车行至市艺术剧院车站,穷凶极恶的扒手企图报复翁培林,在车门打开的瞬间,行窃的男青年冷不防将小翁推下车。趁翁培林立足未稳,那盗贼一拳打在小翁的左面颊上。
翁培林当即挥起双拳,没等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子回过神来,翁培林在战友的配合下,已将对方制服。
翁培林在部队服役时,是神枪手,复员到地方后从事反扒工作,为此,他付出的学费和代价也是巨大的。他深有体会地说:“当一名反扒侦察员,比当一名神枪手更难啊!”
在反扒斗争中,翁培林右手肘关节、腕关节被犯罪分子扭脱过3次,而且他的右手食指在一次正当防卫中造成粉碎性骨折。
一天晚上,翁培林和战友从昆明市南窑火车站挤上23路汽车后,发现一小青年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不一会儿,翁培林发现小青年用刀片划乘客的皮包。
他立即扭住扒手拿赃的右手。却不料那扒手的同伙从身后把他紧紧抱住。当时,他感到右手腕疼痛难忍。幸好这时他的战友挤过来,制服了歹徒,保护了乘客财产的安全。接着翁培林顺藤摸瓜,很快将另4名长期在电车上行窃的不法分子抓获归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乡里有他就太平
——记甘肃省秦安县刘坪乡司法助理员魏鸿贤
白水
甘肃省秦安县刘坪乡,有个年近花甲的老汉叫魏鸿贤。还是在1979年的9月,刘坪乡党委选中了他担任这个乡的司法助理员。从那时起,魏鸿贤接过了这个被许多人看作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纠纷的调解。
乡政府的第二办公室
在刘坪乡,婚姻、邻里等各类民间纠纷时有发生。这些小磨擦、小矛盾往往因为得不到及时解决酿成大祸,着实成了乡里工作的“老大难”。
魏鸿贤上任伊始,就盯住了这些“老大难”。他想:“这些小事解决不好,既影响了大家平平安安过日子,又缠得乡领导脱不了身,作为司法助理员,妥善处理好这些纠纷是自己的职责。
魏鸿贤碰到的第一起纠纷就是件难缠的。一个大雨天的傍晚,老魏在家正准备吃晚饭,乡里突然来人,说杨家大湾村有20几户人家正在为院房的排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住坡上的8户人家院子里的水排到坡下时冲了坡下住户的房子,坡下的住户不让坡上的住户排水,这又势必泡了坡上的房子。老魏赶到现场时,坡上坡下已成两军对阵之势,一触即发。老魏大喊一声:千万不能动手,政府一定会为你们解决问题。接着,老魏在雨中仔细观察了地形,想好了主意。第二天,他向纠纷双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双方都觉得很满意。一个闹了3年的纠纷圆满解决了。
第一炮打响了,老魏在群众中有了些名气,来找他的人也多了起来。他自己也发现,只要办事出以公心,不惜气力,很多难事还是可以办好的。他更加满腔热情地做好每一件纠纷的调解工作。
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天下着大雪,地上的积雪有近一尺厚。魏鸿贤正和家人团聚,邻村的一位妇女推开了老魏家的门。她和婆家闹矛盾,被赶了出来。而按当地的习俗,出了嫁的女儿是无论如何不能在娘家过年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想到了老魏。老魏问明情况,立即拿起手电,一步一滑地把妇女送到婆家,并耐心做了调解工作。等到回家时,新的一年早已来到了。
还有一次,因为下暴雨,洪水冲到了魏鸿贤家的院子里。正在老魏忙着排水的时候,一位妇女跑来哭着说她家和邻居闹翻了,要老魏去解决。正在帮着老魏清理泥水的乡亲们对这位妇女说:“老魏家遭了这么大的水,你没看见吗?你就不能等一等。”可是老魏却怕事情闹大,当即放下手中的活计,直奔出事地点。
自从魏鸿贤当上了司法助理员之后,乡里乡亲有事来找他,不论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过年过节还是吃饭睡觉,他总是把自己的事放在一边,先去忙乡亲的事,时间一长,他们家就成了乡政府的“第二办公室”。
“这正是我的光荣”
在调解工作中魏鸿贤发现光凭热情不够,还必须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这是工作中最有力的武器。为此,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魏鸿贤,年过50自学起了法律知识。他自费订购了多种法律刊物和书籍,边工作边学习。现在,调解中经常用到的法律条文他能脱口而出。他搞调解工作的原则是:遇到问题,国家有法律的按法律办,没有法律的按政策办,法律和政策都没有的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办。这个原则,对谁都一样。
魏鸿贤有个侄子是个痴呆,由父母包办订下了一桩婚事。女方发现后,坚决要求退婚。老魏的弟弟想借大哥的面子和工作之便保住这门亲事。当时,老魏79岁的老母及30多位亲朋都来找他说情,有人说:“咱们家的孩子虽说是个残废,可咱们为了订这门亲事已花了2000多块钱,你总不忍心看他打一辈子光棍吧。”可是老魏没理这个茬,他按照《婚姻法》中的规定,依法解除了侄子的婚约。弟弟说他“六亲不认”,而老魏则说:“这正是我的光荣。”
其实,魏鸿贤在工作中并不是一点情面都不讲,不过要看这个情怎个讲法。刘坪乡杜寨村有个外号叫“长毛队长”的青年,偷摸嫖赌在全乡出了名。一次,他从外乡带回一个因为不同意父亲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的女青年在家中同居,群众反映很大。老魏就多次调查反复给他俩做工作,在老魏的说服教育下,他们不但到乡政府补办了结婚手续,还表示要把女方的父亲接来赡养。老魏喜上心头,又发动村里的干部群众帮助他们盖了3间瓦房,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长毛队长”从此走上了正道。群众都说老魏是积了大德,这个情面讲得好。
调防结合 以防为主
多年工作实践使老魏认识到:要避免和减少纠纷的发生,不能光当一个平息矛盾的“消防队长”,而要真正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防字上狠下功夫,大力宣传法制,推行法制。
在刘坪乡,每年两次由民间主办的“二爷庙戏会”是全乡最大的社会活动。每次戏会都有近两万人前来观看,这也是矛盾纠纷和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案件集中发生的时候。老魏利用这个机会,在戏前戏后宣讲“十法一例”,效果明显。
针对乡村各种形式的承包合同、经济合同不断增多的现象和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魏鸿贤主持兴办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和调解主任参加的经济合同法学习班。干部们学习后高兴地说:怎样签订和执行合同,这一学心里就有底了。
乡里的中学开学了,也总是把魏鸿贤找去,请他给学生们上一堂法制课。老魏把给孩子们上法制课这事看得很重,上课前不但认真备课,还要换件衣服,把头梳整齐。他讲的法制课联系实际,形象生动,教育效果好。有一次,他讲完法制课后,有10多个学生主动找到老魏交待自己犯过的偷摸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
刘坪乡的面貌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现象大大减少,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显著成绩。不可否认,这里也有魏鸿贤的心血。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解放军驻吉林延边某部队五年来,热情照顾军烈属、五保户、孤寡老人。新春佳节,团员们带着年画、糖果上门慰问。图为团总支书记曲道范给朝鲜族烈属李光玉阿妈妮敬酒。
刘俊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