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娄底飞出了“金凤凰”
本报记者 万贵生
在一九九○年上半年全国五金交电定货会上,湖南娄底地区八一橡胶制品厂生产的红星牌绝缘胶布力压群芳,定货额达六百多万元,名列全国榜首。
谁能想到,这个一九八四年时不到四十人、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八十万元的厂子,六年后,竟取得如此成绩:昔日的荒山秃岭上,耸立起四栋现代化厂房和一栋综合大楼,固定资产近一千万元。一九八九年,八一橡胶制品厂生产胶布一千八百万盘,产值一千九百万元,实现利润一百九十万元。他们生产的红星牌绝缘胶布以优质、低价行销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八百多个县、市。人们说:娄底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建厂初期,这个厂条件十分艰苦,几十个人睡在地铺上。当时生产的绝缘胶布因为销路没有打开,产品积压,工厂效益很差。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地委书记王焕明来到厂里,当他了解到全国绝缘胶布的市场情况和工厂眼前遇到的困难时,一方面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一方面叮嘱厂长钟选才大胆改革,在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上下功夫。
钟选才从农村实行责任制中受到了启发,首先改革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不论工人、供销人员,还是行政管理干部,一律根据贡献大小,实行浮动工资。他们在厂里组织了强有力的供销队伍,内伸外延,扩大市场,建立销售网点。八一橡胶制品厂出现了勃勃生机,产品质量提高,产量上升,销路大开。一九八七年,这个厂的产值、利润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一倍和一点五倍;一九八八年,产值突破一千万元大关,提前两年实现了计划指标。
然而,产品畅销之后,一些人滋长了“皇帝女儿不愁嫁”、“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思想,一度忽视了产品质量,去年下半年,因绝缘胶布发生短尺问题而受到有关部门的批评。
此事引起了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整改小组,发动群众清仓查库,将没有达到长度的胶布降价处理。厂长带队,奔赴北京、四川、上海、广州各销售点,走访客户,调换产品。同时,干部职工举一反三,对仓库所有的原材料进行盘仓清点,凡是没有达到工艺质量标准要求的原材料能退就退,该停止使用的立即停止使用,严格按工艺要求下料,对橡胶、坯布的质量检测一丝不苟。经过四个多月的整改,这个厂干部职工质量意识大大增强,产品质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胶布内在质量五个主要技术指标都达到了部颁标准,一级品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广州五交化站在这个厂抽样检测时,认定他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如今,八一橡胶制品厂已跨入了湖南省优秀管理企业的先进行列,厂长钟选才也被娄底地委、行署命名为优秀青年企业家。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大有希望的事业
 ——记漳州市的农业综合开发
新华社记者 肖辉家
福建省漳州市近几年兴起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成片的山海资源得到利用。
隆冬季节,漳州大地却热气腾腾,记者随处可以看到农业综合开发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显著的开发效益
漳州市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自1985年始,5年间,全市利用荒山种果58万亩,利用浅海滩涂养殖对虾、贝藻类15万亩,两项相加,等于全市每个农户增加1亩生产面积,全市水果产量增长2倍,水产品产量增长85.7%。龙海、漳浦、东山等县农业综合开发的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0—50%。
显著的开发效益,重新唤起了人们务农的热情。在平和县城记者听说,前一段为栽树种果,全县60万人次上山整地挖坑,县直机关的干部也全部出动,市面上的锄头和解放鞋都脱销了。
漳州的农业综合开发在深化农村改革、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富余的劳力与潜在的农业资源结合了起来。漳州人均只有6分多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但山海资源丰富。1985年以来,全市已有40万劳力转向农业综合开发。劳力剩余矛盾得到缓解,潜在农业资源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开发的兴起,还使农村闲散资金有了正确的流向。农民说这是把手中的闲钱“存到山上的‘银行’里”。南靖县1985年以来利用荒山种果12万亩,投资7200多万元,其中农民个人投入占80%多。钱少的地区,农民就采取“以工换钱”的办法:用工自投,种苗自育,肥料自积,技术自学。
贫困山区也动起来了。漳州山地占75%,山区经济还比较落后,其优势在资源,如今,人们认识到脱贫的出路在开发。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许多靠种果脱贫致富的乡村和农户。南靖县1984年农民人均收入372元,1988年上升到715元,7100户贫困户中有4200户靠发展果业脱贫。福建省出名的贫困县平和县,89%的贫困户已通过种果种竹为主的农业开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开发还推动了创汇农业的发展。漳州市地处闽南三角开发区,许多农业开发项目就是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汇农业又为山海资源开发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东山县对虾和芦笋出口近两年的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80%。
“多轮转动”带来“万马奔腾”
漳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形势,用当地干部的话来概括是:“多轮滚动、万马奔腾”。国营、集体、农户和联合体四轮并转,推动着漳州市的农业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南靖县近3年种果面积等于过去30多年总和的两倍。记者在南靖放眼望山,只见“头戴帽(造林),腰缠带(种果),脚穿靴(种竹)”,黄灿灿的柑桔挂满枝头,绿油油的竹子环绕房前房后。1986年初,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利用荒山种果实现“四个一”的决策,要求到1990年县办1万亩水果基地,各乡办1000亩果场,各村办1000亩果园,每个农户种100株果树。经过4个冬春的努力,全县水果面积由4.6万亩增加到16万亩,总产量由1万多吨增加到5万吨。目前全县乡、村两级办果场年收入达6000多万元。乡村用这些资金扶持贫困户上山种果、支援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给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集体经济的发展又增强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重视乡、村集体开发的同时,各地积极鼓励农民一家一户的开发经营,创办家庭小果园、小杉园、小竹园、小茶园、小药园。长泰县提出“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允许农民对自留山以外的国营、集体的荒山荒坡承包经营。平和县把功夫用在系列化服务上,通过规划定向、技术指导、择优扶持、提供信息、开拓加工销售渠道等措施,把千家万户的多样化种植逐步纳入了定向有序的发展轨道。
经济、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国营林场、果场和农场同乡村搞合作,开发自然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坡。华安县4个国营林场采用“一带二”的办法,分别与附近8个乡镇联合办农场,共同开发荒山,收益共享。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些专业化生产带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记者先后看到的就有:香蕉带、荔枝带、柑桔带、对虾养殖带、芦笋基地、优质柚子基地。这些基地有的数千亩,有的几万亩或几十万亩,有的连绵一二百公里,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热潮中的冷静思索
在漳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潮中,各级干部没有忘记冷静地思考,他们一边带领群众苦干,一边从历史和现实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既要充分发动群众,又不能重复过去大呼隆的做法。如果片面强调群众声势和开发规模,不对资源、资金、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等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民伤财。1983年,漳浦县总动员,两年时间就开发荒山7.5万亩。由于资金不落实,管理跟不上,种苗质量差,技术不配套,不少地方开发的效益低、见效慢,有些农民一户承包开发上百亩荒山,种下果苗后无力经营,只好再度抛荒。后来,县里改变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并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从1985年底到1989年末,全县虽然只开发荒山3.4万亩,但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实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漳州一些地方在六七十年代也曾搞过开发性生产,但往往把开发当开荒,结果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旱涝灾害频频发生。吸取历史的教训,市委书记童万亨提出“林果竹业一齐上,绿化致富一起抓”的开发方针。市里作出明确规定,禁止顺坡开山种菠萝、茶叶;开山种果要搞水平梯田;挖坑种果要留草地。南靖县三千山上的县办园艺场场长刘天才告诉记者:山上有一半的果树投产一二十年了,亩产柑桔还保持在2500公斤左右,就是因为果园上面的山顶上有800多亩树林作“保护伞”。
——坚持综合开发,实现从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强烈的商品性,是开发性农业的特点之一。而山区的农业囿于自身的封闭条件,往往按价格作顺向调整,造成“早干的发财,迟干的遭灾”。近年来,漳州市已开始注意把资源开发同产品开发、市场开发连结起来,认真抓加工、保鲜、销售的配套衔接。前些年,龙海县九湖乡经常发生“水果丰收果农愁”的情况。后来果农们自己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办起了干果加工场、罐头厂和蜜饯厂,还有为果品加工提供包装配套的纸箱厂、木箱厂、果汁瓶厂等,形成了一个以果品加工为龙头的系列化企业群体。随后又向流通领域延伸,组建起13个经理部、125个购销站、60多个运销户和联营体,每年经销的农副产品占全乡农副产品总销量的85%。这里出产的荔枝和水仙花,尽管年年增产,在国内外市场却畅销不衰,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的热情因此不减。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市场疲软,北京机床电器厂今年的订货只相当于产值的三分之一。他们在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积极开拓服务领域,职工没有一人回家待工。记者来到这个厂采访,感到——
这里充满早春气息
李培森
北京机床电器厂生产的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等当家产品,1990年的订货目前只有700万元,相当于全年产值的1/3。
面对如此大的困难,厂长严龙决定,职工一个也不能回家待工,要广开门路找活干,确保1990年实现357万元利税和上缴193万元利润的指标。
前不久,记者来到北京机床电器厂采访。严厂长向记者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安置了100多名职工在厂外为企业做贡献。其中有为北京机械局南磨房宿舍小区提供维修服务;为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提供北京地区的投递服务;厂技协接外厂的难活干;为北京空军宿舍烧锅炉;一批技工到国外服务(劳务输出)等。这几项加起来,预计今年可创产值300万元。
记者对这些做法颇感兴趣,便在副厂长宋春立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南磨房小区。
小区维修服务站的副站长曹慧兰介绍说:“我们这个站共有26个人,承担了3栋塔楼、8栋6层楼近千户职工宿舍的日常修缮和电梯服务任务。”
恰在此时,赵永智师傅要去给一户修厕所水箱,记者随他同往。一进门,赵师傅挽起袖子就干了起来。场地太小,大扳手、管钳子用不上,他就一下一下倒换着把旧零件卸下,换上了个新的。修完后,年轻的户主一再致谢。在返回休息室的路上,记者看到,管工阿毛师傅蹬着三轮车给住户通完下水道正往回赶;梁世芳等3名电工带着工具袋去55号楼检修电梯。这些厂里的钳工、电工、车工师傅们,如今正在另一个“战场”上施展他们的技艺。一些在厂内从事冲压等熟练工种的女工,则改行开起电梯来。
机床电器产品供大于求,眼下市场疲软,生产企业广开门路找活干当然是条出路。但严龙厂长认为,更重要的出路还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这个厂从联邦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了3VE1电动机保护开关制造技术。这种产品是国际80年代初的先进产品,国内生产不了,一些主机厂纷纷从国外购买。为了替代进口,该厂决定加快发展这种技术密集型产品。
他们由厂长挂帅,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紧密结合,集中全厂的人力、物力、财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关,终于形成了日产150—160台的生产能力。
云南烟机厂为了及早得到3VE1型产品,派了一名同志在工厂常驻,出一台“ 抢”一台。目前企业间三角债互相拖欠严重,而对这个厂的3VE1、3LB等新产品,许多企业却争先恐后地预付款,或拿着现钱、支票来提货。严厂长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说明,性能先进、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市场还是广阔的。
在生产任务不饱满的情况下,这个厂还放下国营大厂的架子,积极开发小电器产品,如电梯用交流继电器、小型自动空气开关、新型熔断器、机床电器保护开关、数字式延迟继电器等。尽管“芝麻”产品产值低、利润少,却可以集腋成裘。
记者在北京机床电器厂采访的过程中,想起了另一家企业的职工说过的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时下虽是隆冬季节,但记者从这个厂感觉到了早春的气息。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万花筒

  2500枚硬币
詹志林 李杰
瑞雪,把山青水秀的湖北郧县城关镇装点得更加妖娆。雪后初晴,90年代第一个新春佳节在暖融融的阳光中降临。下午,县农行桥头储蓄所门外走来一位手拎两袋沉甸甸东西的中年妇女。一到柜台前,她就嘟囔着:“跑了几家储蓄所,都嫌我的钱小不愿收。大过年的遇到这不顺心的事,真霉气!”
正在埋头算帐的储蓄所承包人王敏闻声抬头,微笑道:“遇到啥不称心的事了?看把您气成这样!”来者姓杜,她把袋子往柜台上一放,边诉苦边试探:“这不,就为这倒霉的两袋子硬币,跑了多少冤枉路!假如你们也不要,可就苦了我了……”小王没再言语,搬来一把椅子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热茶递到她手中,然后招呼另一位营业员:“开始!”
“哗啦”!“哗啦”!硬币堆满一桌子。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混杂一起,令人眼花。“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四六八十……”她俩口快手灵,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分类、整理、清点、封装,总计75元的2500枚硬币才一摞一摞地码放整齐,小王正要填存单,姓杜的顾客伸手一拦说:“慢点!”又微微一笑,“这儿还有哩!”边说边从衣袋里掏出1925元的整票。两项相加恰好2000元,小王乐了,“原来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呀’!”
那位顾客接过存单,透底似地说:“钱我早点过了,我是存心试试你们,哪家储蓄所不嫌麻烦,我这2000元就存在谁家。我要把你们优质服务的事儿告诉给周围的人,让他们都到你们这里来存款!”
“2500枚硬币”的故事果真引来了众多储户,到元月底,这个所拥有储户和存款余额即跃居城关镇22家农行储蓄所之首。
           (原载《经济日报》)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余春华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最大的化纤生产企业——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总经理任传俊理解、关心和爱护职工的一些平凡小事。透过这些小事,可以看到纺织工业部劳动模范任传俊的风采。
(一)
一个初冬的清晨,任传俊家的门被人叩响了。
门外站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女的怀里抱着孩子,一见任经理,她便自我介绍说:“我们是涤纶一厂的职工,有件事想麻烦一下总经理,不知行不行?”
“外面冷,请进屋讲。”任传俊边说边把客人往屋里让。
“我们的孩子进不了幼儿园……”听完女工的诉说,任传俊安慰她说:“请把你工作岗位上的电话号码留下,我了解情况后给你答复。”女工用微微颤抖的手写下了电话号码……
“这类小事,你也要具体管吗?”客人走后,任传俊的爱人不解地问道。任传俊说:“职工来敲我们家的门,一定是迫不得已并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我不能简单一句话,叫他们去找有关部门反映,那样做就会伤了职工的心。”
上班后任传俊和有关方面联系,很快帮助涤纶一厂的那位职工解决了孩子入托问题。随后,他又让有关部门对全公司职工子女的入托情况作一次了解,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使该入托的孩子都进了托儿所或幼儿园。
(二)
去年3月的一天,任传俊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自称“一名工人”的同志在电话中询问总经理:“一线职工是否应该享受优惠待遇?”任传俊当即回答:“你这个问题提得好,最近公司正研究此事,准备制订一项优惠政策。”
仪化公司有18000多名职工,在生产第一线倒班的职工占20%。任传俊的星期天,经常是在车间里度过的。他深切地感到,常年倒班的职工,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白天休息易受干扰,精力消耗比一般人多,理应受到尊重和关心;在分配问题上,一线和二线要有区别。为了提高一线职工的待遇,任传俊深入6个厂、专业公司和28个车间、班组,召开30多次座谈会,听取了上百名职工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公司很快作出了提高一线职工待遇的决定。对常年在四班三运转生产岗位上的职工,包括跟班倒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调度人员,除享受倒班津贴外,上浮一级上岗工资;在分配住房、安排疗养和休假等方面也给予生产一线职工一定的优惠。这项优惠政策的实行,对稳定和调动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
任传俊说:“我经常想,要求职工以厂为家,首先必须把企业办得像个家,处处给人们以温暖,职工才会在企业里勤奋地工作,忘我无私地奉献。”这些年来,任传俊一直重视把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大事来抓。公司认真抓好“菜篮子工程”,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企业的副食品基地,有淡水鱼场、海产品养殖场、肉鸡场、蛋鸡场、养猪场等,解决了职工和家属近5万人的副食品供应问题。1986年和1987年,公司自己的副食品基地共向职工供应了15万只肉鸡和5万公斤鲜鱼;1988年,向职工供应副食品总共达125万公斤;去年又上升到200万公斤。
仪化的职工住宅也令人羡慕。凡是调进的职工和新婚夫妇都能及时分到一套住房,工程师享受三室一厅的待遇。公司为单身青工楼安装了吊扇,配备了彩电。企业利用自备热电厂的余热搞起了采暖工程,职工家家通上了暖气,做饭也用上了液化气。
仪化职工的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公司建起了工人文化宫,其中图书阅览室有全国各种报纸杂志上千种。另外还有影剧院、少年宫、公园和舞厅;有藏书30万册的图书馆和科技馆;还有游泳池、溜冰场、体育馆……公司业余艺术团、管乐队创作和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反映仪化职工生活的文艺节目。由群众自发成立的各种协会,经常举办美术、摄影、书法、花卉展览。
当仪化18000多名职工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暖与友情的企业里时,他们不再为生活上的琐事而烦恼,乐于为建设仪化贡献全部聪明才智。自1985年投产到1989年底,仪化公司共生产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80多万吨;已归还外债12亿元;两大主产品已作为国内检测样品;涤纶短纤维已成功试销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从而结束了我国化纤原料长期以来有进无出的历史。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胡同口的利税大户
本报记者 颜世贵
坐落在东四5条胡同口的北京日化三厂,虽说占地只有3300平方米,生产、办公都挤在一幢楼里,但在全国2000个同行企业中,却人均创利税第一,年产值位居第三。
厂长吕实璟,是位从身背产品包走街串户的推销员成长起来的精明人。在他狭小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访问。
日化三厂原是北京日化一厂的一个车间,1975年划出扩建成今天这个规模。现有职工400余人,固定资产1100多万元。产品分五大类近200个品种,形成奥琪、素馨、宝贝、华姿四大系列。其中有7种产品获部级、市级名优称号,有8种产品获国家经委“金龙奖”。
然而在1983年之前,这个厂还处于濒临破产的困境,是改革给它带来了生机。从1984年到1988年,总产值由1499万元猛增至8052万元,5年翻了两番半。
“1988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大关,实现利税2450万元,1989年在这个水平上又有提高,利税达到2600万元,成为北京市的利税大户。”吕厂长拿出报表给我看,“尽管遇到了一些不利因素,但都被克服了。现在,我们的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覆盖率已达95%,还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及香港地区。”
回顾日化三厂的成功之道,吕厂长颇有感触。
化妆品的时代感是很强的,其竞争也异常激烈。可是日化三厂过去缺少这个观念,都是按照下达的指标生产的,产品由百货公司包销,厂里没有经营活动,只设一名开票员。技术人员研制产品也是闭门造车,不问市场。因而产值一直徘徊在1000万元左右。到了1982年,百货公司改变了方针,适销的才要。这年一季度的订货额仅5万元,尚不足日化三厂一天的产值。企业的出路何在?是接受改革的挑战,还是放员回家?厂领导不得不开始新的思考。在发动全厂充分讨论之后,他们抽调出十多人,成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兵分数路,深入到全国15个省市200多个商场和批发部,边调查边推销,历时一个月。他们从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找到了企业生存的希望。于是,对产品逐个进行了分析取舍,并从此“转轨变型”,决定从研制潮流产品上、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上、从为市场服务保证供应上下功夫。当年他们就推出了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受到顾客启发而研制出来的“奥琪”抗皱美容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产品克服了以前化妆品缺乏考虑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和不同需要的特点,走在了化妆品向专业化、营养化发展的前面,至今风靡市场,长盛不衰。
化妆品林立,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物美价廉至关紧要。日化三厂坚持采用国际80年代先进标准,不惜投资60万元,对包装车间进行净化改造,以最高分获得北京市卫生许可证第一名。生产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办法。严格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到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使消费者有一种放心感。产品出厂后实行三包,有专人负责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答复。与此同时,还进口了皮肤测试仪和头发测试仪,并请日本资生堂帮助培训美容人才,组建了自己的美容队,在各地巡回服务,以科学技术指导消费,促进销售。
“当然这还不够。”吕厂长说,产品开发要不断推陈出新,经营战略同样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为此,他每年有几个月时间在外了解市场,收集信息。他对我说:“我是承包上来的厂长,我要珍惜这个机遇。”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铁道部14工程局副总工程师刘任宝,常年深入工地为基层解决施工难题,他在兖南铁路施工中,仅组织编制网络图、应用立体施工方案一项就为国家节约开支100万余元。图为他(右二)在顶桥工地和项目负责人检查土质,及时修正开挖方案。张阳灿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谁说我有才不用? 孟宝生
原载《今晚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