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争当“世界裁缝”
——巴基斯坦服装业一瞥
本报记者 任毓骏
在去年秋季卡拉奇时装展销会上,巴基斯坦服装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追赶国际新潮,争当世界裁缝。”这不仅反映了巴基斯坦人的雄心壮志,而且表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原棉出口国已经认识到:仅仅出口原棉和棉纱太吃亏了,把优质棉花加工成布料,制作成服装出口,才是利国利民之路。
变“白金”为黄金
巴基斯坦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盛产优质棉花,多年来,原棉出口成为国家挣取外汇的主要渠道,平均占出口总额的1/3。棉花被称为巴基斯坦的“白金”。国家依靠输出自己的“白金”,换回宝贵的外汇。
10年前,巴基斯坦以出口原棉为主,纱线只占20%左右,成衣出口更少。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巴基斯坦的成衣出口增长了10倍,创汇金额由原来约5000万美元提高到去年的约5亿美元。尽管如此,巴基斯坦的服装出口只排在世界第26位,在全球成衣市场中占不到1%。
世界上最大的原棉出口国的成衣出口如此落后,眼看着自己的“白金”为别人变成黄金,这使巴基斯坦经济界人士非常痛心。只要通过简单计算,就可看出原料出口对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损失。如果巴基斯坦把全部原棉变成纱线出口,就可多得到15亿美元;如果制成服装出口,则创汇的数字可达百亿美元。因此,巴基斯坦人开始下决心使自己的“白金”换回更多的黄金。
先从国民身上开始
近年来,巴基斯坦中老年服装变化不大,但妇女和青年的穿着却令人瞩目。姑娘们的服装鲜艳,五颜六色,青年男子或穿笔挺的西装,或穿新潮夹克。城市的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服。电视广告中经常推出新纺织品和新设计的服装,服装厂和商店不时举办时装展销会,有的还成立了时装模特队。巴基斯坦朋友说,这在数年前是没有的,这也是政府提倡的“发展服装工业要从国民身上开始”的结果。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政府对棉农优先贷款,除综合贷款外还设有科研贷款,专门用以培养优良品种和科学种田。政府对棉农专门提供化肥补贴,制定了棉花价格政策。目前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已达每公顷580多公斤(世界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12公斤)。
棉纺业向来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工业,纺织工人人数几乎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一半。第三大城市费萨拉巴德是巴基斯坦的纺织业基地,被誉为“纺织城”。在这里有大规模的现代化棉纺厂,先进的无梭织机和自动机械已取代了旧式的梭子以及电动织机。除了国营、私营企业外,巴基斯坦还有大量的家庭纺织厂。这些家庭纺织厂从市场上购买纱锭,自己加工,生产各种花色品种的布匹。
跻身世界服装市场
实际上,巴基斯坦的裁剪和缝纫技术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声誉。到卡拉奇的许多外国人,都喜欢购买那里的各种皮夹克、裘皮服装、床罩、纱巾和花布。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每年都在卡拉奇举办规模盛大的国际时装展销会,向全世界推销各式服装。1988年的时装展销获得巨大成功,来自30多个国家的客商前来洽谈业务,外销订单约2000万美元。世界上许多有名的大服装公司都开始选购巴产服装。1989年9月,卡拉奇国际时装展销更上一层楼,计有50多个国家的150家公司光临,成交额倍增。巴基斯坦棉纺界人士称,这一次展销标志着巴基斯坦正式进入国际服装市场。
为了跻身世界服装市场,巴基斯坦政府成立了纺织品出口促进局。该局在巴黎、罗马、纽约等地设有常驻代表,经常派出技术人员到世界各地的服装市场考察,及时向国内服装业提供最新的信息。该局还在国内经常举办服装设计师进修班,邀请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前来讲授课程。更可喜的是,巴基斯坦目前出现了一批很有才干的女时装设计师,她们有的自办公司,专门生产外销服装。国际服装业界有人预计,进入90年代,巴基斯坦有可能成为世界服装市场上不可忽视的竞争强手。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救救非洲犀牛
——从肯尼亚烧犀牛角说起
新华社记者 王金余
在地球上生存了6000万年的非洲犀牛,现在面临着绝种的危险。1月25日下午3时许,肯尼亚总统莫伊在首都内罗毕国家公园里,点燃了焚烧犀牛角的火焰,向全世界发出了救救非洲犀牛的呼声。
这批犀牛角,共620根,重400公斤,在当地价值数十万美元,是在过去5年中,从偷猎者手中缴获来的。与犀牛角一同化为灰烬的还有1.3万张野生动物皮。
去年7月,也是在这里,肯尼亚政府愤怒地烧毁了12吨象牙,以此呼吁世界各国全面禁止象牙交易。肯尼亚的这一举动曾轰动了全世界。
这天,平日冷冷清清的内罗毕国家公园变得熙熙攘攘,数千名群众顶着烈日,争相观看焚烧犀牛角的场面。
犀牛,体态笨重,外貌丑陋,但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原因是它头上的角价值昂贵。犀牛角是一束粘结在一起的坚硬毛发。用它入药,可以退高烧、解剧毒,是一种珍贵药材。在阿拉伯国家,有钱人专用它作匕首的把柄,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富有。
据说,60年代时,肯尼亚境内的犀牛约有8000多头,而现在仅剩下500头左右。20年前,非洲尚有10万头犀牛,目前只有三四千头幸存。动物学家担心,照此下去,到21世纪犀牛将从非洲大陆绝迹。
肯尼亚有位青年,叫迈克尔·沃里基,今年34岁,从80年代初,就为拯救犀牛到处奔走呐喊。他先后在肯尼亚境内和东非各国之间长途跋涉,为拯救犀牛筹集基金。1988年,他又徒步穿行意大利、瑞士、西德、荷兰和英国等5个国家,为拯救犀牛筹集了60多万美元。为表彰沃里基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环境署把他列为世界环境保护标兵。
事实上,肯尼亚政府也早就开始行动,1984年在制订“拯救犀牛计划”以后,克服财政困难,拨款建立了犀牛禁猎区,并且设法捕捉零散犀牛,把它们安置在禁猎区保护起来。到目前为止,肯政府共建立了5个犀牛禁猎区,使大约1/3的犀牛得到了保护。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犀牛角的需求大增,年需要量大约5000公斤,而每头犀牛的两只角只有一公斤左右。现在,犀牛角的价格贵如黄金,在香港等地每公斤的黑市价格高达一、两万美元。昂贵的价格,诱使偷猎者铤而走险,大量猎杀犀牛以牟取暴利。
现在,国际市场已经禁止犀牛角的交易。然而,肯尼亚认为,光有法律保证,还不能完全制止利欲熏心的偷猎者和交易商。
肯尼亚希望通过焚烧犀牛角,进一步唤起世界各国的警觉,以便彻底制止偷猎犀牛的活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东京湾地区的新工程
司徒一凡
东京湾是日本中部重要的海湾,其沿岸有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横滨、千叶、川崎等大中城市和港口。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和一些企业及民间机构在若干年前就开始筹措巨额资金,陆续在东京湾沿岸地区动工兴建一批颇具特色的工程项目,其中大部分将于本世纪结束前建成。在这些项目中,规模较大的有:
——位于横滨市沿海的“未来21世纪海港”。该项目包括在开发后的186公顷土地上兴建一栋名为“陆标塔大厦”的75层商务办公楼,它将成为日本最高的建筑物;此外,还有国际会议大厦、美术馆和住宅等。整个项目预算投资为2万亿日元,计划于2000年建成。
——位于川崎市的“港湾人工岛”。这项耗资939.3亿日元的工程从1972年开工至今,已填海造地443公顷,并在其上兴建了一批工厂。整个工程预计在1995年完成。
——东京羽田机场海上扩建工程。该工程由日本运输省投资8800亿日元,在原羽田机场周围填海造地,把机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100公顷。工程将于1995年完成。
——天王洲办公街工程。这项工程位于连接东京和横滨的品川地区,由三菱商事等4家公司投资建设,其中“海湾城塔楼”将于1992年建成。
——东京信息通讯中心。该工程是在东京湾填海造地448公顷,兴建以通讯中心为核心的智能大楼群。工程费用400亿日元,由东京都政府筹措,计划于21世纪初建成。
——竹芝、日之出、芝浦码头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在原有码头外填海造地36.9公顷,并在其上建立一批现代化的码头设施和商业、办公建筑等。
——位于距东京2公里处墨田川沿岸的“大川端再开发”工程。这里原有一些老旧住宅和工厂遗址,经过重新开发后,将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和高层住宅。工程由东京都政府、住宅都市整备公团和民间开发协会投资。
——浦安住宅区工程。该工程于1985年在距东京中心15公里的浦安市境内动工兴建,占地232.6公顷,预计1995年完工。千叶县政府为此投资621亿日元。
——幕张新城中心。该项目由千叶县政府投资1万亿日元,在东京与成田机场之间的437.7公顷的土地上兴建一座新城,以缓解对首都东京的压力。工程预计于1995年完成,届时将有10万人在此就业。
——东京湾越海公路。这条横跨东京湾连接东西海岸的公路全长15公里,其中10公里为海底隧道,另外5公里为架设在海上的桥梁。该工程建设费用为1.15万亿日元,计划在1996年建成通车。
以上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使过度集中于东京中心地区的经济力量逐步向横滨、千叶等地区分散,缓解东京中心办公用地不足、人口密度过大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适应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届时,东京湾沿岸将成为一个崭新的产业地带。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美国通讯

  美国核电工业初现转机
本报记者 张亮
美国核电工业在经历了一段徘徊不前的困难时期之后,现在似乎开始出现转机。建造核反应堆的公司正加紧设计和研制新一代核反应堆,为所谓“第二个核电时代”的来临积极作准备。
自一九五一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用于发电的增殖反应堆以来,全国共有一百零八座核电站在运行,装机总容量为九万五千二百七十三兆瓦。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中美国核电工业进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原定建造一百多座核电站的计划统统取消,现已运行多年的核电站中,不少已接近“退役”期。因此,有人曾预测,美国核电工业将日趋衰落。究其原因,首先是公众的反对和抵触,因为他们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深感忧虑;二是核电站建造周期长、成本高,竞争不过使用矿物燃料的电力公司;三是处置核废料困难重重。
然而,在与能源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上,人们当前关注的焦点已转向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而造成的温室效应。有人还主张大力发展核电工业,以缓解威胁人类生存的温室效应。这一变化给核电工业带来了复兴的希望。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核能是未来的重要能源。另外,专家们还估计,九十年代美国及其它许多国家将会出现电力短缺,它将为核电工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新一代核反应堆的特点是“更加安全可靠、造价不太昂贵和易于操作管理”。从技术角度讲,科技人员的基本构想是:缩小核反应堆的体积,实行标准化,改进冷却系统和减少焊接口等等。目前,美国建造核反应堆的公司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研制和设计新一代核反应堆。联邦政府也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通用电气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和另外一家小公司已从美国能源部各获得五千万美元的资助,用来从事新一代核反应堆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有关材料,核电工业的优势在于,八磅铀的发电量相当于六千吨石油或八千六百吨煤的发电量。而且,下个世纪美国及世界各国的电力需求将大大增加。如果不重视发展核电工业,电力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但是,美国核电工业在开始出现转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降低成本和处置核废料。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挪威女潜水员在潜艇内,进行驾驶和无线电操作的训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