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松鹤图”不符合自然规律
自古以来,不少画家爱把鹤画成栖立在老松树之上,构成一幅“松鹤图”,以象征长寿和高雅。
其实,鹤是一种生活在湖、沼地带的涉禽,后趾短并且位置高于前趾,在树干上无论如何是站不稳的,这种生理结构决定了它不能树栖。然而自然界中倒有一种名叫鹳的飞禽,外观与鹤相似而又能栖立在树枝上。不知古代的画家是否错把鹳看成鹤? (11月1日《南方日报》蔡勤辉文 春娥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养蚕业传入世界各国
根据专家们近几年对我国古代文物的考证,证明世界各国的蚕业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出去的。学者们考察,殷末周初,中国蚕丝开始外传到朝鲜;战国至秦,又传到日本。在周朝,我国的丝绸在国外已颇有声誉。另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蚕丝是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随军传到朝鲜的。到三国时代蚕丝由朝鲜传到日本。据日本自己的文献记载,当时日本派人到中国来寻求养蚕的技术人员,结果去了四名女子,训练日本人养蚕和从事缫丝纺织。汉武帝通西域时,丝又相继传入印度等地,不过传去的只是丝而不是蚕。蚕后来传入了印度,首先在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地区兴起了养蚕业。汉朝时,罗马、印度跟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辗转运到罗马,当时罗马人认为是极华贵的物品,售价几乎和黄金相等,成为上层社会所喜爱的奢侈品。
南北朝时,有两位久居中国的波斯和尚,将设法弄到的蚕卵,放于竹杖里带回君士坦丁堡。养蚕业在那里发展起来了,产丝绸供应西方,以后逐渐在西方传播。十二世纪(宋朝),意大利人开始养蚕。法国在明朝武宗时,由法兰西一世从意大利取得蚕种,开始在法国养育,后又传入英国。如今养蚕业已遍布世界,为丰富世界物质文明做出了贡献。
 (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引进报》杨大岩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屈指代跪
在广东,主人给客人送茶上菜时,客人往往屈曲两个指头,轻轻磕桌面,这就算谢意。如果给客人倒茶的时候,客人正站着,而且茶壶(杯)又捧在手里,旁边又没有桌、椅等可放茶壶,为了表示谢意,也可以一手拿着茶壶,另一只手屈曲两个指头,向茶壶方向点两下。这种道谢的方法称之“屈指代跪”。
何为“屈指代跪”?相传在清朝时,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南方,他扮作仆人,随从扮作主人。君臣二人来至广东某地一个茶馆中歇息饮茶。两人坐定之后,店小二便送上了热茶和茶杯。按照规矩仆人必须给主人倒茶。于是乾隆皇帝拿起茶壶给随从斟茶。随从看到皇帝给自己倒茶,感到十分不安,但又不便暴露君臣身份,他急中生智,便屈两个指头,在放置茶具的桌子上连连轻磕,以表示臣下向皇上叩头之意。从此“屈指代跪”便在广东一带流行,而后又传至家庭、办公室等,成为表示道谢的一种方式。 (11月28日《中国旅游报》田犁 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代的“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本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可是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曾经建造过一条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道路,这就是秦始皇所建的,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军事设施——秦直道。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快速集结、调动军队、运输粮草物资等,命大将蒙恬修建一条军事直道。这条道路的建造花了4年时间,动用了20万民工服役,全长1800里,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横贯陕甘两省14个县,宽达164米,可由40余辆马车并驱行驶,道路之宽,使现代高速公路望尘莫及。
这条可称之为我国古代的“高速公路”,经2000多年的风雨淋蚀,其泥土夯筑的路面已消失于林海沙丘之中,但至今尚存数十公里平坦的路面供人凭吊。
        (11月27日《新民晚报》吴润元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暮年爱恋山水游
分析老年人不同的心态,可把老人旅游划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度假疗养型 这是目前参加人数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是那种条件良好、环境清幽的度假疗养胜地,如普陀山、北戴河、庐山、青岛等。其中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调剂一下生活,换换环境,轻松轻松;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出于养病的需要。
探亲访友型 这种旅游者一般只到有亲朋好友的地方去,既是探亲访友,又能观光旅游,一举两得。
实现夙愿型 年轻时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名山大川去旅游,离退休后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便择时而出,以满足多年的夙愿。
谈情说爱型 这些人大都为知识分子、机关干部。老年人谈情说爱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花前月下,罗曼蒂克,而是希望通过旅游逐步加深了解。
解闷消愁型 这类老人在家庭生活中遇到自己看不惯、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时,借助外出旅游排遣,在大自然中忘却烦恼。 (11月20日《浙江日报》应舍法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生日快乐”的版权有效期
“生日快乐”一曲是由麦尔德利德与帕蒂·希尔两名教师于1893年谱写的。之后,这首歌传遍世界,成为欧美人民生日宴会上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
不过,“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曲却是版权所有品。若在电视、电影或音乐厅由专业歌手演唱此歌必须向词曲作者支付稿酬。这也就是电影或电视的生日宴会上经常听不到或听不全这首歌曲的原因。据说,这首歌的版权有效期要到2010年终止。
但你大可不必担心或遗憾。在生日宴会上你仍然可以高歌此曲。因为只有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表演才必须支付稿酬。 (11月14日《世界科技译报》王宏文译 文伯宣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小王脱岗了 (11月29日《北京日报》张甲学 画)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电脑进入广州家庭
电脑进入家庭,对于今天的广州人来说已不算新鲜事了。据统计,广州私人已有电脑5000台以上。这种高科技的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特别是青少年。
在广州中山四路附近一家商店里,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正怯生生地摸索键盘,在屏幕上做数学题。也许太紧张,孩子算错了,屏幕立即显示一个泪水纵横的面孔,惹得围观者一阵哄笑。“真有意思!”一位家长决定买了。这位母亲说,她已来过6次。实话说,掏1000多元买个电脑,不容易,但她认为,这比游戏机有意思,语文、英语、地理,样样能出题,还能打分,好比请了个家庭教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教育普及率提高,实用而又带有娱乐性的软件更受欢迎。有些软件教人观察星空,可以从中获得天文知识;有的软件通过一个追踪跨国罪犯的故事,让人学到世界地理知识。当“罪犯”逃到世界某座城市时,电脑立即告诉你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建筑及人数……再深一步,就借助软件在屏幕上搞设计,编程序。某出版社一位编辑,玩电脑已多年了,他给读小学的儿子设计了各科习题。自己不在家时,电脑能“监视”着孩子去温习功课。还有的用电脑进行房间摆设的设计、裁剪衣服、贮存亲友地址通讯录、银行存单号码、家庭支出等。一位40多岁的张女士说,她长年身体不好,便把医生开的药方在电脑中用中文存起来,发病时一按键盘,便可以“取”出药方去配药。有心的家长还把孩子的作文输进电脑,以作留念。 (11月29日《羊城晚报》郭婉华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张百发算“亚运账”
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最近摊出了他心里装的那本“亚运账”。
张百发列出几个大数:“当初筹备亚运会,财政预算经核准是25.1亿元人民币。这包括21.8亿的工程建设费和3.3亿的开办费。钱从哪儿来呢?国家财政拨建设款8.5亿,开办费1.97亿;贷款2.2亿;集资预计6亿;其余部分由北京的市、区财政补齐。现在最终审计虽未结束,但大数已经有了:工程和开办费节约了3亿多,集资超额了0.4亿。”
人们难免会问:这样算下来,钱还是花出去20多亿,怎么能说是赚了呢?
张百发解释道:“大家往往习惯于按外国举办奥运会的算法论赔赚。要知道,他们是不计算工程建设投资,或者计算了工程建设投资再将场馆设施卖掉收回资金。这同中国的国情不一样。老实说,现在拿出20多个亿毫不费力。为什么?筹办亚运会花钱的大头儿是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场馆,就是说我们把钱变成了固定资产。现在有人找上门来,愿意出2亿美金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9000万美金买丰台体育中心。若收回这些钱,合15亿人民币还要多。还国家的拨款、贷款后还能剩二三亿。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投资不足5个亿,却可以卖10.4亿,你说赚不赚?当然,这些设施哪一个我们也不能卖,这是在算亚运会的财政账。”
张百发讲:“亚运会究竟是赔是赚,绝不能只算钱。亚运会这本大账,必须政治账、经济账、社会效益账,甚至子孙后代账绑在一起算,才能算得清,算得准。”             (11月23日《北京晚报》宫异娟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检验记忆力的圆周率
对于圆周率,一般人只能记住小数点后10位数。为了检验和提高自己记忆力,人们总想记住更多的位数。传说从前有个私塾先生,要求学生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0位,他自己却上山喝酒去了。学生们苦恼万分,其中一位情急生智,根据圆周率数字的谐音,编出了这样一句话:山顶一寺(3.14),一壶酒(159),尔乐(26),苦煞吾(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而乐(626)!大家照此办法,很快就背出了这22位小数。
多少年来,人们背诵圆周率的兴趣丝毫未减,且记忆圆周率的小数位直线上升。
到目前为止,记忆圆周率的世界纪录是一位日本人创造的。1987年3月9日至10日,友良荻秋在筑波大学里用17小时21分钟(其中包括4小时15分钟的休息)把圆周率背到了第4万位小数!他的这一纪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一书。 (11月9日《中国职工技术导报》王万田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四川认定“桃花源”在酉阳
自晋代诗人陶渊明写出《桃花源记》后,游人一直在寻踪觅迹,“桃花源”在哪里?近年争议者全国有数家,但最激烈的莫过于四川的酉阳县和湖南的桃源县。最近,四川省建委及有关专家进行一番考察后,确认酉阳就是“桃花源”。
从原著“武陵人捕鱼为业”,“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可知“桃花源”在太守管辖的武陵郡。上述争议的两地均在这个辖区。然而只要仔细对照,不难发现桃源真伪。如再看原著“忽逢桃花林”一段,就像是酉阳大酉洞的景物之细描: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酉阳州志》也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谓桃花源者,毫厘不爽。”而湖南的桃花源则无此,更不符合原著“忘路之远近”的情况。若从历史的角度看,原著有“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酉阳州志》也有“秦有儒生数人,为避焚坑之祸……辗转入酉,驻扎‘藏书洞’之记载。在酉阳大酉洞内,有一小洞距地高数丈,相传为“藏书洞”,内有石桌石凳,洞壁上州牧罗升悟手书“太古藏书”的崖刻犹存。这些皆与原著记述相吻合,尤为重要的是酉阳县与“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大环境相符。秦在公元前200年间,晋在公元300年至400年间,前后五六百年“与外人间隔”,是荒山野岭,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处。当时的酉阳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九溪十八洞,“汉不入境,蛮不出洞”,正处于上述状态。而湖南桃源县是府郡邻地,人烟稠密,生产、交通发达。故四川酉阳县更符合原著“来此绝境”的大环境。 (1990年第6期《风景名胜》吴雁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
日前,在湖北省随州市召开的“炎帝文化暨炎帝故里研讨会”上,史学家、古文献专家取得共识: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
据《史记》、《左传》、《山海经》、《荆州记》、《汉书》、《帝王世纪》等数十种文献资料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湖北省随州市北厉山镇的“烈山石室”。当地也有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的遗址、碑刻、传说和祭祀活动。
参加研讨会的30多名专家及学者认为炎帝是神化了的新石器时代南方氏族的优秀代表人物。炎帝神农诞生于汉水中游厉山,有丰富的文献、文物依据,是可以成立的。炎帝神农“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实现了从采集、渔猎时代到农耕时代的人类史上的重大转变。炎帝文化蕴涵丰富,其精髓是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炎帝和黄帝一样,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北有黄帝,南有炎帝,他们分别代表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两个祖先,两面旗帜。 (11月26日《文汇报》刘永国
 徐长生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恐龙是什么肤色
不久前,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家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些制作十分逼真的恐龙模型,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恐龙模型的外表都非常鲜艳,色彩斑斓。于是引起一场争论。
主办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罗伯特·巴卡尔博士认为,恐龙与鸟类一样,为了准确地辨认异性,必须有明显的体征,而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鸟类的冠毛、羽翼等色彩大都绚丽,恐龙身上也有相当于冠毛和羽翼的部分,这些部分的色彩也应当是十分鲜艳的。他的另一个论点是,恐龙的眼睛有识别色彩的能力,能分辨范围广泛的色彩。正由于视力相当发达才使恐龙在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肤色。
另一些学者不赞成巴卡尔博士的见解。他们认为,色彩斑斓的大都为小型鸟类,而大型动物只要看看对方头上是否长角就足以辨别雌雄了。还有,爬虫类动物多为单色,所以恐龙也应当是单色的。这种色彩花哨的恐龙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应送到迪斯尼乐园去。 (11月29日《科技日报》吕雁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