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关贸总协定总干事呼吁谈判各方
保护和扩大多边贸易体制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2日电 (记者杨元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2日呼吁参加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各方“承担起政治责任”,以“保护和扩大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谈判顺利结束。
邓克尔是在乌拉圭回合最后一次部长级会议前夕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出这一呼吁的。乌拉圭回合,即第8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是由关贸总协定缔约国于1986年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召开的部长级会议决定发起的,结束这轮谈判的部长级会议定于本月3日至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
邓克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一轮谈判是“全面的谈判,关系到参加国的各种利益,涉及现实世界的问题”,其宗旨是“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强化关贸总协定规则,把谈判协议扩大到诸如农业、劳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范围”。
在谈到有关各方在某些方面仍有严重分歧时,邓克尔说,各方应充分意识到谈判有可能失败的危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他认为,乌拉圭回合谈判“不是程序性和技术性”的谈判,而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事件”,其结局将“取决于部长们在会上作出的政治决定”。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西方国家贫富悬殊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日电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经济学家最近调查表明,过去10年中,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仍然十分严重。
根据政府出版的《收入与财产报告》,目前在美国,各占全国家庭10%的贫富两极的家庭分别拥有总收入的3.4%和22.8%。
专家认为,近来政府实行的政策助长了收入的不均。
此外,在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和原西德,占全国家庭10%的最富裕家庭分别占有全国总收入的18.9%、17.7%、17.4%和18%,而占全国家庭10%的最贫困家庭只分别占有总收入的2.9%、6.3%、3.8%和5.6%。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和沙特讨论战时石油生产
新华社开罗12月2日电 利雅得消息:美国能源部长詹姆斯·沃特金斯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业资源大臣希沙姆·纳泽尔2日在利雅得举行会谈,讨论海湾地区一旦发生战争的石油生产计划。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他们重点讨论了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扩建计划,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战时石油生产计划等。
双方还讨论了如果战争影响到海湾地区的石油生产,美国将动用自己的石油储备以避免油价上涨。沙特将在晚些时候补偿美国的损失。
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企业,目前的日产油量接近850万桶,超过海湾危机前欧佩克规定的每天538万桶的配额。据工业界人士说,耗资150亿美元的扩建计划完成后,阿美石油公司的生产能力在1994年将达到每天1000万桶。
美国能源部长是1日到达沙特的,他还将访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总统命令对食品供应实行监督
列宁格勒市凭证定量供应食品
新华社莫斯科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1月30日颁布命令,要求在10天内选出州、市和市属区的工人监督委员会,以便对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制止隐藏、毁坏和盗窃商品并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这一措施是为了缓解苏联目前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供应十分紧张的状况。据塔斯社报道,工人监督委员会有权对食品生产、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可予以处罚,必要时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总统令还要求苏联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它们的地方组织保证同工人监督委员会协同行动。据此间报道,目前苏联全国各地,尤其是首都莫斯科和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的食品和日用品的供应异常紧张,投机倒把和囤积居奇盛行,经济犯罪团伙活动猖獗。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2日电 据苏联报纸报道,从12月1日起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实行居民食品定量供应。按规定,每人每月可凭证购买1.5公斤肉、0.5公斤奶油、1公斤米和通心粉、1公斤香肠、10个鸡蛋以及其他一些食品。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法海峡隧道接头偏差小于10厘米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日电 (记者王国瑞)连接英国福克斯通和法国桑加特的50公里海峡隧道的服务通道于12月1日钻通。该通道从两头钻洞,中间接头偏差小于10厘米。
服务通道的连接取得如此高的精确度,是因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技术。在两头钻洞相距100米时,先钻一个直径只有45毫米的小孔。把测量装置推入小孔。测量装置安装在一根钢制软管中,由发光二极管、环形反射镜、成像仪和分析器组成。电池提供的能源可用12小时。每隔1米测量一次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绘制立体图,然后按精确的路线逐渐把洞打通。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海湾危机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
海湾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涨一倍多,对世界经济已造成一定影响。现在正值用油旺季,油价看涨,但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考察,近期内如海湾不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一)目前形势不同于第一、二次石油危机。一九七三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正值西方国家依靠廉价石油高速发展经济时期。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亲以色列立场,激起阿拉伯人民的公愤。在西方国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对西方国家采取了禁运、减产、提价等措施,油价暴涨三倍。
一九七九年初,伊朗政局动荡,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短缺,西方主要石油消费国争相抬价抢购,加之西方国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石油输出国组织又大幅度提高油价,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次海湾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国际石油市场,欧佩克及时决定启动闲置生产能力,允许各成员国超产,以弥补因危机造成的供应短缺(日约四百万桶)。此外,非欧佩克产油国也有一定增产潜力,这对油价上涨也起着抑制的作用,所以,目前油价上涨幅度远不如第一、二次石油危机那样强烈。
迄今,海湾产油国仍不主张高油价、反对油价暴涨,坚持“限产促价”,使油价缓慢上升。这对产油国、消费国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使它们在西方的资产免遭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的损失。
(二)西方国家经济的应变能力大大增强。
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普遍制订了对付石油危机的能源政策,同时,世界进入了一个以发展替代石油为目标的能源转换新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已从一九七九年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一九八七年的百分之三十九。一九八七年发达国家每生产一千美元产值的石油消费量比一九七三年减少约百分之三十五。
(三)世界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与生活国际化趋势加强,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为提高竞争实力,发达国家的经济正从总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目标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为低通货膨胀下的适度增长,生产技术也从高能耗和高原材料消耗向节约型发展。由于西方经济在调整中低速增长,以及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源弹性系数逐渐下降。因此,近期内世界石油需求量不可能有大的增长。
(四)西方国家为了预防不测事变,从八十年代初就采取了应急措施,储备了大量石油。目前储备量至少可供一百天消费。
海湾危机使国际石油市场结构的变化加快。八十年代初,随着欧佩克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地位的下降,一批新兴产油国相继进入市场,而且都努力扩大自己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国际石油市场从基本上由欧佩克控制逐渐变为由欧佩克、非欧佩克产油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共同控制,这种多极化力量的消长对石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又都不起决定的作用。
现在,欧佩克已度过困难时期,石油周期开始进入上升阶段,石油市场正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力又在逐渐增强。
当然,如果海湾局势进一步恶化,美国和伊拉克兵戎相见,海湾主要产油国的油田和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油价暴涨和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第7版(国际)
专栏:

  自由贸易谈判中的加拿大
本报记者 郭文福
美国总统布什11月下旬在访问墨西哥时宣布,期望最早在1992年就能达成墨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个消息对1989年1月1日已开始同美国实行自由贸易协定的加拿大再次造成冲击。
一年以前,加拿大还没有人认为墨西哥加入加美自由贸易是一件现实的事情。直到今年3月马尔罗尼总理到墨西哥访问的时候还说,一个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可能是10年以后的事情。但是,今年6月墨西哥总统访美时正式宣布,双方将谈判自由贸易协定,这就再度引发了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辩论。
人们知道,加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经过近4年的艰苦谈判才达成的。其间加拿大国内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辩论。
墨西哥要加入刚刚开始建立的加美自由贸易区,这对加拿大将意味着什么?加拿大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再度成了加拿大各方争论的焦点。
加拿大联邦政府最初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十分谨慎。其原因一是思想准备不足;二是加美自由贸易问题的争论已经把政府搞得有些精疲力尽,如今再提出新的问题,不能不三思而后行;三是当时进步保守党政府的威信正在一跌再跌,政府对于如此复杂而重大的问题不能贸然表态。
直到今年9月加拿大联邦议会复会后,加拿大外贸部长克罗斯比才在议会宣布,加拿大将争取作为平等和完全的成员加入美墨自由贸易谈判。其理由十分简单,如果美墨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不可能不影响到加拿大的利益,因此,加拿大必须从一开始就加入这一谈判,维护加拿大自己的利益。
从那以后,加美、加墨以及加美墨三方的代表开始了频繁的接触。依据目前三方的设想,三国的外贸部长就未来谈判的形式和内容的磋商到明年2月结束,正式谈判将于明年6月份开始,美国方面希望在1992年底前最终达成协议。
在政府加紧卷入三方自由贸易谈判的同时,加拿大公众、企业界和工会组织等反对加入这一谈判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工会组织反对声最大,因为他们担心,墨西哥廉价劳动力将夺走加拿大许多人的工作。
最近的一份民间调查显示,53%的加拿大人反对同美国和墨西哥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支持的人仅占35%。加拿大的一些经济专家也怀疑,加美自由贸易协定已实施近两年,在其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尚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又加入另一轮自由贸易谈判是否明智。
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的加快,和加拿大经济逐步陷入衰退,加拿大的许多企业已经采取行动迁往墨西哥和美国。主要原因是,加拿大政府实行高利率政策,由此而引起的加元同美元的比价一直居高不下,加拿大的地价和人工昂贵。这一切使许多企业因为成本太高而缺乏竞争力。而相比之下,墨西哥的经营环境则由于工人工资低而比较优越。可以预见,如果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加拿大的企业南迁风会刮得更盛,结果必然是加拿大的失业率上升。如果不如此行动,加拿大企业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竞争。
因此,墨西哥申请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使加拿大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加拿大不加入其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加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又是加拿大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加入其中又必将受到墨西哥劳务市场的冲击。这是经济已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面临的又一难题。 (本报渥太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中国人看世界摄影作品比赛

德国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图为波恩市矗立在马路中央的一个古堡。  杨志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