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12-31

1990-12-3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冰雕龙

第8版(副刊)<br/>专栏: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br/><br/>  冰雕龙<br/> 苗雨泽<br/> 雁行衔走北方秋日的余晖<br/> 严寒塑造北方塑造冰雕龙<br/> 古老的龙从传说中走来<br/> 砰一声撞开封闭的冬之门<br/> 搅醒五千年北方人的魂梦<br/> 昂首 向长空展飞英姿<br/> 回眸 收千里浩荡雄风<br/> 扭曲的身躯作艰难的超越 飞腾<br/> 银色铠甲如誓师出征<br/> 带着信念 带着期冀 带着怒吼<br/> 跃出江中 立起一个美妙的绝伦<br/> 呵呵 北方的冰雕龙<br/>                              <br/>    <br/> 北方 到处都是冰雕龙<br/> 酷寒中 铸造最顽强的生命<br/> 山岗 河流 沃土<br/> 处处掩埋着龙的不朽尸骨<br/> 蕴藏着平民中龙种的神韵<br/> 那是一条长长的黑龙江啊<br/> 凝成的巨浪涛声<br/> 那是蜿蜒千里的兴安岭啊<br/> 澎湃的绿色林涛缩影<br/> 汇合了千万水滴的愿望<br/> 融进了千山万水的柔情<br/> 聚集了北方沃土的血和泪<br/> 来,不为享人间春花秋月<br/> 去,不留叹息弥漫苍穹<br/> 即使有一天默然倒下<br/> 也倒在黑土地的相思梦中<br/> 谈何功过荣辱<br/> 毕竟作了一次艰难的起飞啊<br/> 在最严酷的季节高架生命的彩虹<br/>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解放军某部)

致读者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致读者<br/> “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作品今天全部发完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从两万份征文来稿中,选发了70余篇诗作。这些诗作分别出自诗人和业余诗作者之手,从不同的侧面,抒写了我们的时代的风貌。由于版面有限,仍有一些佳作未能及时刊出,今后我们将考虑陆续发表,但不列入此次征文的评奖范围,谨望读者和有关作者谅解。此次征文的评奖工作随即展开,我们力争将思想内容、艺术质量较好的作品评选出来。<br/> 明天就是1991年元旦。我们衷心感谢各位读者、各位作者对此次征文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并愿借此机会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新年祝贺,希望各位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帮助。<br/>            文艺部<br/>            1990.12.31.

天山哨卡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天山哨卡<br/> 王学孝<br/> 车驰神飞,戈壁延伸,绿洲渐逝,沙漠渺茫。车行个把小时,方见道旁闪过一片绿荫,几户人家。袅袅炊烟和悠远的鸡鸣犬吠,划破沉寂的空间,显示着村舍的存在和生机。<br/> 在久涸的河滩里,来自天山、昆仑山的潺潺细流在吟唱,为戈壁大漠添绿送温馨。<br/> 车在悄悄地爬坡。羊群时而将柏油路充塞。它们不顾喇叭声声,依然慢慢悠悠,浩浩荡荡行进在帕米尔高原。牧羊人鞭声清脆,羊群你推我拥挤向路旁,让开车道。紧随羊大军殿后的是几匹毛驴或骡马,驮着牧羊人的杂用物和食品。世代生息劳作于戈壁高原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如今,草长水沛时上山放牧,秋尽草凋后下山定居。<br/> 到边防哨所吐尔尕特已是正午时分。<br/> 跳下车来,顿觉凉风飕飕,侵肌透肤。头也略感晕眩。战士看我身着短袖衫,脚穿透空皮鞋,大为惊讶,速将我拥进室内。连长魏家荣忙拿出军大衣给我披上。我也不禁惊诧异常:不过四五个小时、200来公里路程,何以有如此大的变化!连长解疑似的:喀什到此,已从海拔1000多米高度升到三千六七百米,这里又是有名的风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你们算是幸运,遇上了今年最好的天气。不过,对我们这些身着凉鞋短衫的人,不啻是从夏又到冬。高度升了2000多米,气温却降了摄氏二十几度,氧气也比平地减少了三分之一。<br/> “就拿昨天来说吧”,魏连长像在给我们讲隔年故事,先是狂风骤起,乌云夹带着枣杏般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脑地倾泻下来。蓦地,冰雹炸裂作桃花似的雪片,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继而又转为凄风冷雨,飘洒一阵子。风搅冰、雪、雨,浓缩在一个时辰内。……很遗憾,我们未能领略天公喜怒无常的凶狠暴虐。<br/> 述者习以为常,听者惊心动魄。虽然我们未能体验风雨冰雪熔于一炉的滋味,但是透过这位年轻带兵人充溢着诗情般的轻松描绘,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在严峻的大自然面前,英雄的戍边战士那旷达乐观的情怀,高尚美好的心灵的跳动,心头油然升起对他们的敬意。<br/> 哨楼坐落在距连部数公里的山头。吉普车盘旋而上,越过一辆载运家什的卡车,直薄山顶。以砖砌墙,两层阁楼式建筑就建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巅。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屋脊”上的楼房。我们登顶瞭望:鸟瞰“国门”,近在咫尺;远眺峰峦,冰雪皑皑。这真是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时当大暑天,戈壁沙漠中热风灼肤,山巅峰峦上却银装素裹。冰雪在炎炎烈日照射下闪着银光,璀璨夺目。<br/> 然而,军区文工团的演员们,却顶风冒雪攀爬到山顶瞭望哨,天山作舞台,观众席地坐,一个10人演出队为4名哨卡战士表演了8个曲艺歌舞节目。风号加入奏鸣曲,雪舞倍增军士情。观众虽少,演员表演却忒认真。能在世界屋脊上观赏这样别具风格的一台戏,国人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br/> 我们只顾登顶瞭望,与国门卫士合影,拖运家什的卡车哼哧哼哧喘着粗气爬上来了。这是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后勤车。身着艳丽袍裙,头扎缤纷彩巾趋近“围观”我们的柯族姑娘,怯生生地提出也要与我们合影,我们欣然应允,与老妪孩童一道留下天山雪峰难忘的镜头。连长风趣地说,他们是我们的好友邻,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br/> 连长用当地独具风味的拉面招待我们。菜蔬从喀什运来。饮用水,夏天靠冰融雪化天山水;严冬,气温骤降到零下摄氏三四十度,“口鼻之气至须眉皆冰”,只好到数十里的山下拖运水。<br/> 哨所战士的文化生活是充实的。篮球、乒乓、棋类,是体育爱好者锻炼身体的场所。天山和首都紧相连,现今的传播媒体可将神州乃至全球的信息同时送达。唯独报纸到得迟些。我顺手抄起邮政刚刚送到的人民日报,还是10天前我离京那天出版的报纸。端的是关山万里啊!<br/> “碧血洒天山,青春献哨卡”。<br/> 连部门口的这副对联,是戍边战士豪情满怀,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献身的精神风貌的最好写照。<br/> 看到通过哨卡的苏联运送化肥的十轮载重卡车飞驰而过,不禁引发我的奇想:当年大唐圣僧玄奘西天取经和丝绸之路,是否也途经这一带出境的呢?千余年前先人开拓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途,虽已今非昔比,但源远流长,今日其流,总还是源于昔日之源吧!

遍读名著乐趣多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遍读名著乐趣多 <br/> 陈振丰<br/> 我用3年时间,读完了200部世界文学名著,完成了遍读名著第一阶段的任务。我深深感到,如果人的一生没读上几十部、上百部名著,那真是一大憾事。<br/> 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华,是各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注视和感受人生、尘世的结晶;名著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r/> 为了读这些书,我在床头安了明亮的电灯,晚上做完家务,辅导过小孩,就靠在床头看书,边看边作点笔记。为了安心读书,夏天备有风扇和驱蚊器,冬天则在被窝里放暖脚壶。这是一天最沁心惬意之时,真有浑然已忘我,悠然见南山之乐。<br/> 读名著使我得益匪浅。<br/> 首先是获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名著都是历史的镜子,读名著使我领略到一幅幅历史风情画。从《双城记》中,我看到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画面;从《斯巴达克思》中,我看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的情景;在《战争与和平》中,我了解了俄法战争时期俄国社会的情况;从《红楼梦》中,我认识了中国的封建社会……<br/> 其次,读名著使我认识了社会和人生。契诃夫笔下那位仅仅在上司面前打了个喷嚏就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惊恐而死的小人物,使人看到了等级社会的可憎面目;《项链》中的女主角为了一条借来后又遗失的假项链,几乎倾家荡产,说明了虚荣心的危害;《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因给穷人孩子偷了一块面包,竟服了19年苦役,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反动和司法机关的黑暗;《鲁滨孙飘流记》中的鲁滨孙,放着舒适平稳的小康生活不过,情愿几次出海冒险,因船只失事独自漂流在荒岛,以坚强的毅力和苦干精神改变了荒岛的自然面貌,给人以启示:人只能活一次,不要安于苍白刻板平庸单调的生活,冒险的机会,给人生增添斑斓的色彩……<br/> 几年来,自己写的文章越来越多地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这与经常读名著,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是很有关系的。<br/> 为了遍读名著,我还尝到了购买名著的乐趣。为了按计划读完200部名著,必须要买一部分书。我们是靠工资生活的,如今书价飞涨,买书不可能随心所欲,得找点“窍门”。每次出差,必逛书店,发现涨价前出的或折价的名著,心中就升起一种阿里巴巴式的惊喜。我寻购到了几十部便宜的书:花5角钱买到一本《吉檀迦利》,1元钱买到一本有精美插图的《呼啸山庄》,4元钱买到一套4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3角钱买到一本《欧也妮·葛朗台》,等等。就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下班后买菜善于讨价还价并以此为乐一样,我也常常为自己花很少的钱买到那么好的书而自鸣得意,并常常感到兴奋的困惑:本来1985年前出的名著已够便宜了,为什么书店还要五折出售?今年6月份,我出差桂林,见书店有降价的名著连环画,竟不顾旅途拖累,将几十本一网打尽。<br/> 还有,我每读完一部名著,激动之余,就讲给妻子女儿听,讲一遍,既加深了对名著的记忆,又让妻子女儿受到了熏陶,分享了名著的营养。妻子女儿在我的影响下,也爱上了名著。读名著,议论名著,成了我们家庭的乐趣。

方兴未艾的校园文学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方兴未艾的校园文学<br/> 陈模<br/>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文学社团发展迅猛,据调查,已达到一万多个,有的一校就有几个。其中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最活跃。一个文学社团有二三十人,也有百把人的。大多配备了指导教师,组织比较健全,在党、团组织领导下开展活动,出版了油印刊物以至铅印小报,许多作品已遴选、发表在地方和全国报刊上,不少作品还获奖,令人欢欣鼓舞。<br/> 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生动体现。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阅读、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艺欣赏与鉴别能力。<br/> 远在三十年代,焦菊隐先生担任北京二中校长兼语文教研室主任,他延聘一些文学造诣颇深的教师来校讲授语文课,一时全校文学风气甚浓,文学社团组织绵延不断,学生在学习正课之余,读名著、论文艺,有的写诗歌、散文,有的写小说、剧本,培养了不少进步文艺骨干。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校内有新柳、海浪、红旗等文学社团,造就了好些文学家、剧作家。<br/> 我国中学有十多万所,小学九十多万所,中、小学教师有一千多万人,这是一支肩负着教育祖国下一代重任的宏大队伍。令人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没有一份校园文学杂志,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应运而生。经过去年一年试刊,今年由邮局在全国发行。它反映了丰富多姿的校园生活和校园人物特写,很快赢得了中、小学广大的师生读者。<br/> 我国这份唯一的《中国校园文学》杂志,有着自己办刊的鲜明的特色。首先,它在表现校园生活上有相当的深度。如短篇小说《陶醉》、《老夏》、《寒山事件始末》、《根雕》,或揭示了从爱心出发、教书育人的真谛,从发现学生兴趣、造就天才之路;或批判“左”的教育路线的危害,禁锢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树立了阚书记、老夏、梅老师等一个个真实可信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其次,它以比较大的篇幅,发表中学文学社团成员的佳作,对其中的优秀的作品,还请一些作家专门评点。第三,它指导文学社团的活动,既介绍经验,也批评缺点。因此成为校园文学社团的好伙伴。

得乐图(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得乐图(剪纸) 申沛农

明月别枝?鹊(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明月别枝?鹊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