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新发展
孙毅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区域集团化显示出向纵深发展的迹象,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
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今年以来,欧共体成员国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特别就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这两个重要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在今年6月25日和26日的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已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正式生效。随后,在10月27日和28日在罗马举行的特别首脑会议上,又明确规定了经济和货币联盟1994年1月1日向第二阶段过渡和过渡的客观标准,即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设立独立的中央机构,各国执行严格的预算政策,尽可能多的成员国参加欧洲体系汇率机制等。关于欧共体政治联盟问题,在12月15日闭幕的第44届首脑会议上,尽管首脑们在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各机构的权力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在一些大的原则问题,如同意加强欧洲议会的权力及其对欧共体政策的监督权、逐步扩大欧共体在安全政策上的权力等方面取得了共识,并为关于政治联盟的政府间会议提出了进一步磋商的框架。
特别是,英国新首相梅杰也表示出愿意和大家一起“积极参加欧共体的建设”、充分参加政府间进行的磋商引人注目。由于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意味着共同体内部成员国将失去部分主权,因此,在这两个方面各国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对欧共体未来的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近些年来,欧洲大市场的建设,使欧洲共同体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欧共体出现扩大的趋势。继土耳其在1987年和奥地利在1989年正式提出要求加入欧共体之后,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也分别于今年7月正式提出加入欧共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6国同欧共体于今年6月下旬开始正式就建立欧洲经济区的问题举行谈判。今年12月14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举行了两天的部长会议后,再次重申了它们对实现欧洲经济圈的坚定信念。此外,早在1985年,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就先后表示出加入欧共体的意愿。今年春季以来,又有波兰和罗马尼亚等表示要参加1992年欧洲内部大市场。迹象表明,一年多来欧洲事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突破了原先那些设计大师们的构想。
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到“美洲经济圈”
继1989年1月1日美国与加拿大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之后,今年以来,北美洲的经济合作又出现向中南美洲扩展的趋势。人们普遍估计,在今后几年中,整个美洲经济联合的发展势头将会大大加强。
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于今年6月11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他的美国之行,为美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打开了大门。布什总统今年9月已向美国国会提出了正式开始美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要求,随后,布什又于今年11月底出访了墨西哥。双方商定,美墨自由贸易谈判将于1991年年中正式开始,1992年底达成协议。人们估计,如果美墨自由贸易协定如期达成,北美大陆将可能在1993年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并为北美最终实现“经济共同市场”铺平道路。
今年6月27日,布什总统还正式提出了关于地区贸易、减免债务和增加投资的美洲经济合作计划。主要内容有,美国准备同拉美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减免拉美国家所欠美国的部分债务;增加美国对该地区的私人投资;促使有关国家加快私有化进程等。显然,布什总统所提出的关于拉美新经济战略,就是想通过加强美国对拉美的贸易与投资,促进美国同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以便在美洲建立一个新的自由贸易区。9月上旬,拉美经济体系第16次理事会讨论了布什的建议。尽管拉美各国对该建议大都持谨慎态度,有些国家抱保留态度,但人们普遍认为,布什计划为增强美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机会。考虑到加拿大已于今年5月14日正式宣布加入美洲国家组织,可以预计,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加快。
亚太经济合作进入发展新阶段
已经形成和正在发展中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区同欧共体和美加自由贸易区固然有别,但由于该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以及各国和地区为获得经济合作中的比较经济利益,都在争取主动,把握各自参与经济合作的良机。特别是自去年年末以来,区内的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原先基本上属于民间的协商机构开始向官方的协调机构过渡。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召开了第一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后,又于今年7月30—31日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与会各国部长们讨论了由各国草拟的,包括促进贸易、技术转让、地区能源合作以及通信合作等合作项目。参加会议的12国都派了外长或贸易部长参加,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由官方协调的时期。
当然,由于这一会议未吸收中国这样的东亚大国参加而显得不完整,但舆论认为,随着今后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该组织的活动,该会议将作为就地区经济合作进行协调的机构的作用是不应低估的。
近年来,中国民间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已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不少新建议。今年8月,我国总理李鹏在印尼巴厘岛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有的国家建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我们原则上支持这个建议。由于亚太地区国家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照搬其它模式是不适宜的。中国认为,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应建立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协商的基础上”。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们认为,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要求成员国发展水平差距不大。因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消除市场障碍和实行专业化分工而带来的经济利益越均匀,也才能产生共同的经济要求。而属于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国家,经济利益和要求的差距较大,出现的矛盾和分歧不易协调。但今年以来出现的各种现象却突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三大经济圈一年来的发展表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出现了互相合作发展的趋势。这说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正在打破原有的框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未缓解
刘迪
九十年代的头一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并未出现转机,停滞或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并面临更加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已降至一九八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去年的百分之三点四降至今年的约百分之二点五。拉美的经济增长率从去年的百分之一降至今年负百分之零点四,人均产值连续第三年下降,非洲今年增长率可达百分之二点五,与去年持平,但人均产值进一步下降。南亚和东亚虽仍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但也从去年增长的百分之六点三降至今年的百分之五点八。
目前,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资金匮乏等仍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海湾危机导致油价上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又为这些国家的发展造成新的不利因素。自一九八二年发生债务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已从当年的八千三百九十亿美元增加到一九八九年的一万二千九百亿美元。据估计,今年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又有所增加,预计将达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亿美元,比一九八二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以上。今年发展中国家的还本付息额将达一千七百五十亿美元,比一九八○年增加近一倍。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也在减少。由于发达国家实行的高利率政策,还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内部资金的严重外流,据德国《商报》报道,一九八九年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工业国家的资金净额为五百亿美元,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在五百至六百亿美元之间。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收入约占其出口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汇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初级产品。近十年来,国际市场上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以每年平均百分之四点一的速度上涨,而原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却不断下跌,如棉花、茶叶、咖啡、可可和水稻等,一九八八年的价格分别比一九八一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三至百分之五十五。制成品同初级产品之间不断扩大的“剪刀差”,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严重损害了它们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据统计,一九八八年与一九八○年相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一比十扩大到一比二十。
今年八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猛涨。目前在一百五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中,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因此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受到原油涨价的不利影响。随着海湾危机的持续,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将更加恶化。据估计,今年依赖石油进口的一百一十二个发展中国家的经常收支逆差将比去年翻一番,由去年的九十亿美元增至今年的一百八十亿美元。
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或下降虽然有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增长过快等内部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发达国家利用现行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它们的经济优势控制世界贸易和金融等领域,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并给发展中国家经济设置种种障碍,使这些国家陷入严重困境。
九十年代的国际经济环境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此外,初级产品价格和债务问题的前景也不甚乐观。
总之,九十年代的国际经济形势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仍是十分严峻的。南北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南北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将继续展开和加剧。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缩小南北差距,是九十年代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第7版(国际)
专栏:

  1990年国际大事回顾
▲8月2日凌晨2时,伊拉克出动10万军队进攻科威特北部边界。当天,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并迅速控制了科威特的其他地区。伊拉克入侵后,科威特埃米尔及科威特王室和政府成员进入沙特避难,科威特抗击伊拉克入侵的抵抗活动仍在继续。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而强烈的反应。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谴责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呼吁伊科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决定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要求伊拉克允许外国公民自由离境;限定明年1月15日为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否则国际社会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军,等等。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海湾合作委员会、阿盟部长理事会、伊斯兰会议组织、非统、欧共体等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也纷纷发表声明或通过决议,谴责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科伊争端。
从8月7日开始,美国应沙特阿拉伯的要求决定执行“沙漠盾牌”行动,向沙特阿拉伯大举运兵。随后,一些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也相继向沙特和海湾地区派遣陆海空部队,与此同时,伊拉克也向科威特增派军队。目前,几十万多国部队与伊拉克部队在科沙边界地区紧张对峙。几个月来,国际社会的和平调解努力尚未成功,海湾危机战与和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切。
              (朱梦魁)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当日,布什总统强烈谴责伊拉克的入侵行动并警告说,“占领科威特是不能接受的”。他声称,美国将不排除采取任何手段的可能。
8月6日,布什下令派F15战斗机中队到沙特,同时到达的有第82空降师。8月8日,布什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向中东派兵。到11月上旬,美国在海湾兵力已增至23万。此外,美国还向海湾地区调运了大批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海湾海域已集中了大批军舰。
约20多西方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向海湾地区派遣了军队或舰艇。
9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决定向海湾地区增派军队。舆论透露,海湾地区目前已集结了以美国为主的外国兵力已有几十万,飞机2000多架,战舰100多艘。
美国这一名为“沙漠盾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自侵越战争以来在海外最大的军事集结。       
                  (张允文)
▲今年8月6日,巴基斯坦总统伊沙克·汗以“贝·布托政府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不再受到公众信任”为由,解散了国民议会和政府,解除了贝·布托总理职务。随后,他任命联合反对党主席穆斯塔法·贾托伊为看守政府总理,并宣布将于10月24日举行全国大选。
贝·布托被解职后,巴基斯坦临时政府受伊沙克·汗总统之命设立了特别法庭,对贝·布托及其丈夫和前内阁主要部长的“腐化行为”进行清查。贝·布托本人被指控有6项罪名,曾两次在特别法庭出庭作证。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人民党指责伊沙克·汗解散议会是“非法的”,并向高等法院提出起诉。另一方面,贝·布托整肃人民党内部,制订了新的策略,力争在总理竞选中再次获胜。
10月24日,巴基斯坦举行了两年之内的第二次大选。全国设立了3.3万多个投票站,大约有4860多万选民参加了投票。来自世界约20个国家的近百名观察员到投票现场监督大选。
10月25日,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以贝·布托的人民党为主的人民民主联盟遭到惨败,在217个席位的国民议会中只获得45席。以穆斯林为主的伊斯兰民主联盟获得105席而取胜。11月6日,新当选的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选举伊斯兰民主联盟主席纳瓦兹·谢里夫为巴基斯坦政府新总理。
                   (顾玉清)
(附图片)
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