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刘白羽与一个农村女青年的通信
像红玛瑙般闪闪发光
编者按:这是著名作家刘白羽同志与一位普通的农村女青年的通信。信中反映出当前农村新一代对格调健康、促人向上的精神食粮的强烈呼唤;而老一辈人民文艺家对青年一代的真正关怀和责任感也充溢字里行间,读后对人当有教益。××同学:
我因身体不大好,这么晚才给你回信,请你原谅。
你的信我读了好几遍,十分感动。在你这样美好的青年时代,吸收力很强,求知欲很强,你热切地盼望读到一点好书,这既是非常高尚的愿望,也应该有的权利。可是,正如你所说:大街小巷里只有琼瑶、岑凯伦和武打的书,你为得不到“适合于高中生的名著”而苦恼、而希求。读到这里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我觉得你的声音代表了千千万万求知向上的青年的心声。你是在以纯真而火热的心灵,在向社会发出一种正义的申诉,我希望这一申诉,能成为响彻长空的警钟,唤起各方面人士的觉悟与关怀,以慈父慈母之心向我们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怎能不给你们阳光雨露让你们滋润生长,而一任污泥浊水噬蚀你们的灵魂呢!写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惭愧,作为比你们年长的人,我们给予你们的太少,太少了,这是作家的责任,出版家的责任,我想也是我们整个国家的责任。
我希望你瞭望前方,你会感到前途无限。你们,只有你们必将走向二十一世纪中叶,在地球上塑造出一个光辉灿烂的现代化强大国家的事情要由你们亲手来办。你们当中必然造就出各个方面领袖群众的人才,你们肩负着崇高而又艰巨的使命。我们无法跟你们到那个年代,但我坚信我们追求的理想,一定会在你们身上闪闪发光。如果说我们年轻时,国破家亡,为了创建一个新中国曾在风雨飘摇中举着火炬前进;那么,今后在建设新中国的日换星移、翻天覆地的征途上,就依靠你们更高地举起火炬前进了。我坚信这来自亚细亚东方的火光,必将为人类文明史展开决定性的一页。望你珍重自己,你要知道,珍重自己的前程,就是珍重祖国的前程呀!
读到你信中这段话:“……现在只有在茫茫的人海中徘徊,去寻找、寻找,心中一片空……”我也是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人,我可以理解年轻人的苦恼。但我想这问题得分析:如果由于读了那些不该读的东西,而感到空虚,我以为你应该坚定地从中自拔出来,选择新的精神寄托;如果为了求知向上,一时找不到道路,我希望你把苦恼转化为进取的力量,推动自己前进。社会主义祖国为你们展开广阔的未来,但是,路就在你脚下,你要知道,人生的道路,总要自己跋涉,不论有多少风雨,有多少坎坷,只有振奋起精神,老老实实,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有所成就,有所作为。我一生寻求黎明、歌唱黎明;而你今天就在黎明之中,只要拨开晨雾,就会看到阳光。你有苦恼,但你是幸福的,因为建设新中国的大潮正在奔腾而起,你努力奋斗,击水中流,你的幸福就在乘风前进之中。是的,只有在艰苦搏斗里面,才能把自己锻炼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造就成祖国的坚强的脊梁。
我寄给你三本书。《中国女兵征文选》,里面写了很多英雄榜样,你可从中汲取力量,走进那一伟大行列,作一个中国的好女儿。《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你可读到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得到美的享受,提高你的精神境界。我还要送一本我自己的散文选给你,因为这里面有一句话:“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明、通红的新世界,那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吧!(见186页)”,这就算我对你的赠言吧!请昂起头来,二十一世纪未来不就像红玛瑙一样在你面前闪闪发光吗?
你还需要什么书?请写信给我。
                   刘白羽
               1990年9月30日
                 
附:一个农村女青年的呼吁敬爱的刘爷爷:
我是一位普通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现在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学习紧张,心情郁闷。我是班中的语文科代表,负责取报,我首先看到的第一版就是您接受记者的访问过程。我实在想看到一些名家名著,可是走遍大街小巷只有一些琼瑶、岑凯伦和一些武打书。我曾经怀有好奇心,看过几本,可以说写得“棒极了”的,连上课也冒险看,当然老师也不会对学生那么“关心”了,使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首先感知人间“情”了。看后,脑子很累的。我多想在什么地方来得到一些适合于高中生的名著呀,可我们身居偏僻之地,怎能到别处去买呢,又何况我们又是“女孩”呢!
我自上学以来,就没对语文有过兴趣,只着迷于数学,到现在才知道语文是多重要啊,可老师讲过的我又无法再挽回,现在我们即将分科,我呢,虽说自我感觉脑子不错,可是我们这的升学率太低,去年只有五六人考上大学,所以我只有忍痛割爱把物理、化学舍去,去学文科。可我语文知识贫乏,怎能学好呢?我自小喜爱读书,可是读的也是很少,想在报上,找书买吧,又怕上当。我心也决定学文科,无法更改,现在只有在茫茫的人海中徘徊,去寻找,寻找,心中一片空……
我曾恨过世道不公平,为何市里和农村不一样,包括知识上的不平等,我又不知名人名著收藏在哪一个“宝库”中,又恨自己去年不好好学,要考上个“小中专”也就好了。
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儿,平时不爱在公共场合讲话,我很早就发现了文学的重要。可是,茫茫人世,我何处去寻找帮我的人呢,我只能“冒险”给您写此书信了。我是希望您能帮我的,也许信对您来说太多太多,不只我一个吧。我全心全意地请您帮我,一定呀……
我在翘首企盼
               祝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个农村女高中生
                 于1990年4月21日晚


第8版(副刊)
专栏:

  奇巧精微 出神入化
——观微雕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
尚弓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古代城市生活的优秀风俗画,在中国与世界美术史上皆属罕见的巨制鸿篇。因其蜚声遐迩,影响深广,临摹、仿作或参照、变体的作品颇多。然而,当此伟大画卷传世800多年后的今天,湖北沙市有位工艺师,竟成功地将其移植于微雕艺术。如此匠心艺胆,可就非同寻常了。
月前,有位沙市客人蓦然来访,恰好正是微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王立平先生。想不到,这位曾在敦煌和珠海开过展览,作品已流传到美、日、法等国以及台湾、香港的微雕艺术家,居然是甫届而立的青年。我与他一见如故,便要求翌日到宾馆去观赏他的大作。孰料作品已随身带来,他当即打开提箱,取出许多玲珑多姿作品摆上桌案,顿时满堂生辉。我借助放大镜尽情欣赏:这把鹅毛扇的12支扇骨各贴有米粒大的象牙屑,分别刻着金陵十二钗;那尊翡翠弥勒佛袒腹而坐,肚脐眼里却刻着两位论禅的高僧;还有一只细细的手镯,竟满刻着南唐著名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另有几根头发上刻着唐诗宋词。随后,王立平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具双龙岫玉座,座上置有横23.3厘米、纵1.15厘米、精雕细镂的象牙片。啊,这不就是我神往的珍品吗?据了解,《清明上河图》绢本原作横528厘米、纵24.8厘米,画面寥廓,景物繁富,号称汴京生活的百科全书。现在竟原原本本地缩小了488倍。我想,这件微雕只要能以概括的手法表现原作的全貌和意境,也就无愧为“微雕之最”了。
使我惊讶的是,王立平锋刃所及,简直一丝不苟,他是那么忠实于原作。栉比鳞次的房舍楼台,往来频仍的舟船车轿,均精当有致。连树梢的枝叶,流水的波纹,房顶的瓦片,莫不清晰逼真。550多不同阶层、身份的芸芸众生,尽管都比粟米、针眼还小,用20倍的放大镜也能见其姿容、服饰和举止;而在显微镜下,则须眉、表情毕露。船工搏斗风浪,脚夫负重奔波,商贾、小贩及各业工匠忙碌营生;还有宴饮的绅士,骑马乘轿的达官贵人,游春的男女,看热闹的百姓,都刻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50多匹马、驴、骆驼等牲畜,也嘶鸣欲出。从开卷的郊野到城关街巷,从中段的汴河大桥到汴梁市区的十字街头,起伏变化,情景交融。荒凉处令人忧戚,而繁华处又令人难耐喧嚣。原作的历史气氛、环境特色和艺术构想,在微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相当难能可贵。著名书画家林凡先生审视了此件珍品的显微照片后,欣然题词赞曰:“纳弥须于芥子,容海岳于涓埃”。
王立平自幼爱好绘画、书法,有较深的艺术根底。后来从名师学习微雕技艺,也大有成就。他创作微雕《清明上河图》的过程,既像到中古的汴京旅游了一趟,又像在艺术的炼狱中磨练了一番。
(附图片)
清明上河图(微雕作品)
王立平作 张明贵摄


第8版(副刊)
专栏:

  合其时,得其宜
——《毛泽东诗词鉴赏》的启示
纪常
近三十年来,我读毛泽东诗词选本多种,但却没有今年编选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由臧克家主编,蔡清富、李捷为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选得如此全面,论述得如此得宜,印制得如此大方,与本书内容与诗词作者气度非常谐和。克家同志于耄耋之年主持此项工作,不吝心血,夙夕辛劳,令人感佩。50余位为诗词赏析撰稿的著名学者专家、诗人、评论家各具特色多有风采的有见地的文字,给广大读者以启迪,其功在焉。
发表和出版毛主席诗词,30余年间也有一个起伏疏密的历程。较为年长的读者,当能记得1957年《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毛主席诗词18首排队争买刊物的热烈场面。其心之诚,其情之切,正是那个年代国人政治情绪的真实写照。稍后发表的诗词作品与毛主席诗词单行本,广大爱好者捧读之情状今亦历历在目。“文革”中印制之毛主席诗词多而且频,在当时倾墨泼漆的形势下难有条理。后来一个时期,读到的这方面的书籍不多,人们亦较少注意。直至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受到应有批判的今天,人们终又看到了这本《毛泽东诗词鉴赏》,可谓甚得其时。风为布雨而生,风始为好风;雨为润苗而作,雨方为佳雨。此书所选的诗词虽为多年以前旧作,但对当今许多读者来说,仍会感到新鲜;即使以前多次读过,而今再读,仍可根据自身所悟,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品到过去未品出的意味。
优秀的诗词作品与一切杰出的作品一样,虽历风云变幻雾霜剥蚀而难损其光华,亦不随作者斯人谢世而凋敝。诗词的作者是一位对中国人民作出光辉贡献的伟大人物,其诗词与他的革命活动往往密不可分。本书以相当篇幅叙述了每首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便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诗词作为文学作品自身的思想和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换言之,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杰出诗人也足以自立于中国诗苑之林。他的诗词无疑是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许多重要侧面,但毕竟又是文学作品。“诗史”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如不充分地估价毛泽东同志诗词本身的重大成就,反而掩息了它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经产生的深刻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大诗人一身并具者并不鲜见。譬如唐、宋,几乎凡为著名政治家和杰出将帅,在诗词创作上多有造诣,有的还是承前启后、领一代诗风的开拓者。而决不仅仅是信笔凑趣以增风雅。二者之间不唯没有矛盾冲突,反能相互激发,相互丰富。政治家、军事家的气魄和胆略,有助于诗人自成高格,气度不凡;大诗人的风韵与情愫又滋养了政治家军事家的气质,使之增添了丰厚多姿的性格色彩。
而毛泽东同志集古今之大成,融会发展,并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智慧,将二者结合得更加完美。所谓“合其时,得其宜”,从各方面说都是很好的启示。


第8版(副刊)
专栏:

  捕“狼”者之歌
贺茂之
报载某市公安人员一举破获“人贩子”案的事迹,读后有感。
倾听,用上你的整个爱心,
倾听,用上你特殊的神经。
受难者的声声倾诉
掀起你胸中十二级台风。
自从国徽缀上你的帽端,
你便把祖国镶在心中;
自从你踏上公安的征途,
便时时肩挑人民的安宁。
你没有“衙斋卧听萧萧竹”,
却常念“疑是民间疾苦声”。
你未叹“些小吾曹州县吏”,
却常道“一枝一叶总关情”。
是公安,当负责公众的安乐,
为干警,当警惕野兽的骚动。
人民需要是行动的准则,
群众呼声便是命令。
寻觅狼迹,搜索狼窝,
 迫狼出洞。
多少霜晨月下,
多少雨雪阴晴,
多少节日假日,
多少伤累病痛,
把热腾腾的佳肴留在饭桌,
把温馨的甜梦留给繁星,
把情人的约会留给明月,
把天伦之乐留给大众。
轻爽爽,一辆单车,一只手枪,
尘仆仆,几多坎坷,几多刀丛。
腰粗者笑你们只有一根腰带,
攀高者笑你们不会寻找梯蹬,
也曾有人送你们洋烟、外钞,
还曾有人劝你们补几个丽人梦。
哈哈,付之一笑,付之一笑,
哼哼,眼神未动,其心未动。
一枚国徽闪烁祖国的光辉,
一身橄榄绿染遍丛山峻岭。
一切向钱看只能钻进钱眼里,
只顾自己肚腹那是猪的营生。
铁肩担道义,乃仁人之举,
双手铲不平,乃志士之行。
没有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
岂有今朝的姹紫嫣红?
没有猎人的昼夜巡视,
岂有村寨的欢乐康宁?
任你欲海五光十色,
我自选急流轻舟一横!
擒狼,撒下天罗地网,
捕获,迎来含笑的黎明。
你们为人民历尽千辛万苦,
人民,对你们千倍万倍尊敬。
且看这浩浩疆土、浩浩长天,
你们的战歌搭起了彩虹。
   (作者单位:北京市业余诗歌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