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功勋垂青史 楷模昭后人
——怀念向前同志在鄂豫皖的日子里
郭述申
惊闻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徐向前同志与世长辞的噩耗,我深感悲痛,当天上午就赶到医院,向向前遗体告别。此时此刻,思绪万千,那沉痛的心情,难以言状。
向前同志是我的师长、战友和知己。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我们并肩战斗了整整三年。他的为人,正如先念同志在《沉痛悼念徐向前元帅》一文中所说的:“与那些赶浪尖、出风头,把信仰当儿戏或工具的‘时髦’人物截然不同,他对人生是严肃的,确定信仰决不随波逐流,而是执著地追求真理,深思熟虑,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一旦定下决心,就义无返顾,终生不渝。60多年来,他忠诚地履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不论敌人多么强大,环境多么艰险,党内斗争多么复杂,革命道路多么曲折,他都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而为之顽强奋斗,至死不息。”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一生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缅怀向前同志,往事历历在目,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向前同志是1929年6月,受中共中央军委的委派到鄂豫皖担任红三十一师领导工作的。我是1930年4月受党中央的委派到鄂豫皖特委主持工作的。从这时起到1932年初冬红四方面军被迫向外线实行战略转移时止,我和向前同志在一起多次商讨红军的行动方案和作战计划。他那非凡的智勇,善打大仗、恶仗、硬仗的指挥才能和顾全大局,以团结为重的高尚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永远难忘的印象。
智勇非凡的军事家
向前同志到鄂豫皖,可以说是“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当时“黄麻起义”建立起来的红军,力量还比较弱小,处境十分困难。敌人妄图把这株幼苗扼杀在摇篮里,疯狂地发起了“围剿”。向前同志到来之际,正值“罗李会剿”(敌罗霖独立第四旅和李克邦暂编第二旅)即将开始。这时,红三十一师部队大部在外游击,仅两个大队在黄安(今红安)的七里、紫云两区活动。根据此情况,向前同志集中指挥红军两个大队,采取“避强击弱”的方针,对战斗力较弱的敌李克邦部和红枪会,展开了坚决反击。“罗李会剿”被粉碎后,敌又由蒋介石嫡系第一师长刘峙组织鄂、豫两省反动军队,发动了“鄂豫会剿”。接着,驻河南信阳之敌徐源泉的第四十八师和湖北境内之敌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又发动了“徐夏会剿”。当时,敌人虽然先后纠集大于红军数倍或数十倍的兵力,连续进行了三次“会剿”。但是,红军和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向前同志的正确指挥下,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会剿”,不仅歼灭了敌人不少正规部队,尤其重要的是歼灭了大量的反动民团,这对巩固苏区有重要意义。同时,地方武装和红军也进一步壮大起来。到1929年底,各县均组织起一支有数十人到一二百人脱离生产的赤卫队、常备队和大量不脱产的预备队。红三十一师已经发展到700余人,增建了第十一大队,共有长短枪600余支,这对于发动群众,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粉碎这三次“会剿”的武装斗争中,向前同志运筹自如,智勇兼备,显露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敌以强大兵力,疯狂向我根据地“进剿”时,他指挥部队采取“敌进我退,敌东来我西去,与敌人兜圈子”的办法,把敌拖垮;敌人据地固守,他指挥红军和游击队在其周围活动,土炮轰鸣,呐喊四起,昼夜袭扰,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致敌人于死地;敌人分进合击,他指挥红军找空子钻出敌人的包围圈,转到敌军侧后,以突然袭击等手段,大量消灭地方反动民团;敌人进行“搜剿”、“清乡”,他指挥红军掩护群众,带着锅盆碗盏和粮食、衣物、牲畜,向安全地带转移,并在适当地点布置兵力监视、打击敌人,相机歼灭敌人一部或打掉敌人的“尾巴”;敌人行军时,他指挥红军守候在半路上打埋伏,赤卫队乘机去打敌人的行李担子,纠缠住敌人的掩护部队。这样就使“会剿”之敌处处受阻,寸步难行。
向前同志作风民主,特别尊重地方党组织的意见。1929年11月,他与党代表戴克敏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中,就明确提出“高级党委应规定全军党的工作路线”,“红军游击到各地时,其军事行动由党委及各该地党部开联席会议决定之”。1930年夏,他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时,指挥部队在鄂豫边区活动。为了打下杨平口,我代表鄂豫皖特委两次到他的司令部同师党委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作战方案和行动计划,决定积极向京汉路南段出击。会上,向前同志对形势、敌情、我情作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他指出:要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进攻作战;当前敌众我寡,不宜强攻。经过全面分析,反复比较,权衡利弊,决定以“诱伏”的手段消灭敌人。于是向前同志指挥主力埋伏于杨平口东北地区,安排孝感游击队配合,师属特务大队进逼郑家店诱敌。由于向前同志判断正确,决心果断,战术运用得当,部队动作勇猛,加上做到了红军作战与地方工作密切结合,因而这次战斗仅历时半日,就毙、伤、俘敌1000余人,活捉敌团长,缴枪800余支。1930年秋,红一军光山整编后,占领罗山。当时向前同志任红一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司令部的工作井井有条。为了商量红一军南下作战问题,我同倪志亮一道去罗山军部,当时找到了许继慎、曹大骏、徐向前、熊受喧等军部领导。我介绍了苏区和黄安南部敌人的军事动态,要求一军主力向南行动,肃清鄂东南部地区的敌人。前委随即召开会议决定部队南下,趁敌人进驻新洲立足未稳打它个措手不及。由于决定正确,这次南下,一举占领新洲,歼敌第二混成旅两个团,缴获了大批枪械弹药和军需物资。这一胜仗,大大震动了武汉敌人,给正在组织“围剿”的敌人以迎头痛击,打乱了敌人部署,为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赢得了进行反“围剿”的准备时间。
善打大仗、恶仗、硬仗的统帅
向前同志具有不畏强敌,视险如夷,坚韧不拔,雷霆不移的宏伟气魄和革命胆略。他指挥战斗,总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他常说:“当一个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抓住战机,英勇果断,不顾一切!”他特别强调在战斗进入关键时刻,要“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打”!“坚持最后五分钟”。他说到做到,在这方面一直是部队的好榜样。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向前同志担任总指挥。不久,方面军就发起了黄安战役。当时我负责陂安南县委工作,向前同志让我到他的指挥所去商量地方配合部队作战的问题。我去时,见他正在用毛笔书写作战计划和作战命令。我敬佩他的书法,更为他这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他写完作战命令后,谈了作战部署,并向我提出了地方支援部队的要求。我当时同他谈了陂安南县分得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中央分局的号召,踊跃参军,县苏维埃主席李先念和县委机关干部张广才带领数百名青年参军受到《列宁报》的表扬的情况后,向前同志很满意,要求我们进一步发动群众,把后勤支援工作做好。在这次攻城战斗中,向前同志身先士卒,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情况最紧急,哪里困难最大,他就出现在哪里。当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他亲自带领手枪营赶到嶂山一线阵地指挥作战。他站在山顶上,举着望远镜观察,呼啸的子弹从他身旁穿过,打在石上冒火花,他全然不顾。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已冲到半山腰了,他仍然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敌情。他的右臂负伤了,还若无其事。当敌人冲到快接近山顶时,他才命令集中火力反击,喊着:“同志们,坚决把敌人打下去!”他惊人的沉着和勇敢,极大地鼓舞着广大的指战员,大家打得格外英勇顽强,不仅打退了敌人的冲锋,还一鼓作气追击15里,收复了第一道防御阵地桃花镇。黄安战役历时43天,总计歼敌1.5万余人,其中生俘近万,敌师长赵冠英亦被赤卫军活捉,缴枪7000余支,迫击炮10余门,电台一部。这是红四方面军第一次取得攻下敌人由整师兵力设防之强固据点的重大胜利,也是向前同志指挥的结果。
苏家埠大捷,更体现了向前同志善打大仗、恶仗、硬仗的革命胆略、气魄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向前同志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一心为着党和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无私无畏,所以越是面对险境、逆境,他越是以超凡的耐力和毅力,冷静沉着,运筹帷幄,化险为夷,夺取胜利。长期斗争的实践,使大家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打什么大仗、恶仗、硬仗,只要向前同志指挥,广大指战员就信心百倍。苏家埠战役,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例。红四方面军在向前同志指挥下,夺取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的胜利之后,1932年春,又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当时我正在皖西道委工作。为了配合部队作战,按照向前同志的部署,我们一方面发动群众做送军粮、抬担架等后勤工作,一方面组织地方武装袭扰迷惑敌人。当时,向前同志根据敌人“深沟高垒,凭坚固守”的实际,以少部兵力紧紧围住苏家埠等点上的守敌,以主力张网以待,伺机消灭援敌,结果把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的15个团全部装进了我们的“口袋”,彻底歼灭。点上敌军,待外援无望,也只好束手就降。这次战役历时48天,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厉式鼎及敌旅长5名、团长12名、官兵2万余人。
苏家埠战役的胜利,是向前同志指挥红四方面军进一步发挥“围点打援”,调动敌人于运动之中加以消灭的作战指导思想的胜利,也是向前同志在准确掌握敌情的条件下,在优势的敌人援兵面前,以逸待劳,利用天时地利,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和红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硬着头皮打”的坚强毅力的结果。苏家埠空前大捷,苏区群众欣喜若狂,有力地推动了皖西北苏区的迅猛发展,许多被敌人统治地区的人民得到了解放。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致电祝贺这次大捷,对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表示亲切的慰问。电文指出:“你们的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以无限兴奋”。号召继续英勇战斗,争取新的胜利。
以团结为重的楷模
向前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广阔,作风正派,表里如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贯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委曲求全。他常说,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胜利。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没有党的领导便没有个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便没有革命事业的胜利。在红四方面军,向前同志是以团结为重的楷模。1929年,他到鄂豫皖之后,不像有的人以“救世主”自居,而是对当地干部戴克敏、曹学楷等同志很尊重,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支持他们的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经常虚心求教,工作上主动配合,团结得很好。
1931年张国焘来鄂豫皖后,向前同志尽管心情不舒畅,但他顾全大局,以团结为重。红四方面军老同志都知道,与张国焘共事不容易,既要讲斗争,又要讲团结;既要坚持原则性的意见,又不能越权行事。在这方面向前同志做得很好。该做争取团结的工作积极做,该坚持的原则毫不含糊。在苏家埠战役中,敌众我寡,张国焘要撤退,向前同志全面分析,权衡利弊,说明“只有硬着头皮打”,别无它路,说服了张国焘。当红四军南下执行“攻打安庆,威胁南京”计划时,攻克英山后,向前同志遂与曾中生同志详细研究和比较了潜山、太湖、安庆地区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情况,认为进攻安庆要通过近400里的国民党统治区,作战条件困难,胜利把握不大。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原为根据地,有地方党组织和较好的群众基础,且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红军既可乘虚而入先争主动,调动敌人加以歼灭,又可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据此,他们向中央分局报告了情况,改变了张国焘原定的冒险计划,从而在一个月内取得了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四城,歼敌7个多团的重大胜利。同时,牵制了敌原拟定派往江西的部分兵力,有效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在鄂豫皖我和向前同志是在燕子河分手的。那是1932年9月,张国焘在这里召开中央分局会议,陈昌浩、沈泽民、周纯全和我参加了会议,向前同志也出席了。当时形势非常严峻,大家心情都非常沉重,我和向前同志匆匆分别,他率领大部队向黄麻地区转移,我留在皖西坚持斗争。
在鄂豫皖三年艰苦奋战的日子里,我和向前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战斗友谊。对他在红四方面军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革命团结,以及严肃认真的作风,英勇的胆略,善战的指挥才能,至为敬佩。他离开鄂豫皖苏区转战川陕后,我十分关注,对他指挥红四方面军所取得的战功,我都无比激动,并与之分享胜利的喜悦。向前同志在红四方面军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大批智勇兼备的将领,带出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守无不坚的钢铁般的队伍。怀念向前同志,就要学习他那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学习他那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作风;学习他那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严守纪律的坚强党性;学习他那好学不倦,谦虚谨慎,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品德;学习他那心里只有人民群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襟怀。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两个文明建设好,把我军建设成钢铁长城。
党中央对向前同志光辉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伟大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为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他那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将长留天地,永驻人间!
向前同志永垂不朽!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纪念杨开慧烈士牺牲60周年
毛岸青 邵华
60年过去了,60年一个甲子,60年老了一代人。但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在亿万人民心目中,您好年轻啊!您依然是满头秀发,白衫黑裙,一双明眸,秀丽而刚毅,您依然是那么端庄而亲切,勇武而高雅。
60年前,罪恶的反动派一声枪响,残酷地中止了妈妈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从此,爸爸过早地痛失了“骄杨”,孩子们过早地痛失了母亲,党过早地痛失了自己的战士,人民过早地痛失了亲爱的霞姑娘!
爸爸因“失”之痛,才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样沉重的句子,才留下“女子革命丧其元,焉得不骄”的赞语,才谱下《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千古绝唱。在中国,及至世界,谁都知道,“骄杨”就是您!60年代初,我们请求爸爸把《蝶恋花》写给我们的时候,爸爸提笔把“我失骄杨”写成了“我失杨花”,我们以为是他老人家的笔误,可爸爸缓缓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原来,爸爸并非无意写成。当时,我们从爸爸凝望着窗外的眼神里,似乎看到杨花似雪,纷纷扬扬于春天的绿海之上,弥漫于无限江山之间……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那么早,当鲁迅先生用阿Q为时代写真之际,亲爱的妈妈,您,一个有名望的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教养良好的少女,勇敢地与一位最清醒、最睿智的农民的儿子,一个革命的先驱者同步,结成“人间知己”。在那魑魅横行浓云低垂的湘江、黄浦江、珠江、长江边,永远留下了您与爸爸作为战友并肩前行的足迹。亲爱的妈妈,想起您,就很自然地想到灯火,在清水塘,在都府堤,在望麓园……总是您为父亲点燃那通宵不灭的灯火,从渐渐明亮的光晕中您轻轻退出,让父亲伏案疾书。您悄悄地沏茶,悄悄地一次次热好饭菜,悄悄地缝补衣服,悄悄地烧红炭火,悄悄地在窗外门内倾听着深更半夜里任何一点可疑的响动。在东方欲晓的时候,父亲得以搁笔,您又悄悄把父亲写有“定稿”字样的文章,逐字逐句地誊清……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中就凝结了妈妈的心血!无论是在上海、长沙、韶山,或是广州、武汉,多少个日日夜夜,窗前灯光明明灭灭,亲爱的妈妈,您都在父亲身边盼望和迎接黎明,一直到您在板仓与父亲分别。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您和爸爸的永诀,再也没能够“重比翼,和云翥”!那是“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的日子,您在《偶感》一诗中,“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牵挂的是“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您突然发现曾经是稔熟的一切忽然生疏了,隔绝了!父亲的足疾本应由您侍候、治疗,寒衣本应由您来置备、缝补,多么可怕!您从此再也无法事必躬亲了。留给您的只有欲哭无声的痛苦思恋和一日三秋的无尽忧心!从新近发现的您牺牲那年密藏在墙壁里的手稿中,我们才真切地体味出您对爸爸的挚爱是怎样地催人泪下!最后,在昏惨惨的大牢里,敌人在您身上试过他们的皮鞭、压杠、老虎凳、竹签子的威力,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想起来都不寒而栗,但您柔弱的女儿身都挺过来了。敌人又对您进行利诱:“只要你声明与毛泽东离婚,就可以获得自由。”但这个“只要”所及,却是您节操和信念的全部!在生与死、灵与肉最惊心动魄的抗争中,您又胜利了。“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就是您的响亮回答!亲爱的妈妈,您用鲜血写出了一首远胜于《上邪》的诗章,用最后的生命,高歌出了一首对爸爸忠贞不渝的爱情绝唱!敌人在妈妈面前,以彻底失败告终。我们的爸爸却失去了他亲爱的夫人、有力的助手和忠诚的战友。“我失骄杨”的悲哀和缅怀之情,也笼罩了他的一生。爸爸一生以事业为重,他酷爱写诗,但由于工作繁忙,所写的诗词数量有限,且大都是有关革命斗争重大事件或重大主题的,涉及个人生活事件的极少。但据我们所知,为您留下的词章就不下3首之多。爸爸对您的爱,对您的怀念之情,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妈妈,您正值英年走了,孩子们却失去了慈爱的母亲,失去了温暖的家庭。曾记得,妈妈追随爸爸,奔走革命,孩子们几岁里便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也没有哪一刻离开过妈妈怀抱的温馨。即使妈妈白天黑夜协助爸爸抄写文稿,孩子们也在妈妈用脚踏动的摇篮里酣睡,睡梦也荡漾在母爱的小河中……即使在大牢中死去活来的间隙里,妈妈也承担着母亲的天职,在那黑暗中给岸英哥哥讲光明的故事,用血肉模糊的手把着他的小手教他写字……若不是失去了亲爱的妈妈,三弟兄怎会在上海滩流浪?若不是失去了亲爱的妈妈,岸龙怎会早夭,岸青怎会落个用终身痛苦也弥合不了的创伤?难怪爸爸曾对我们说:你们的妈妈是有小孩子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啊!爸爸完全能想象到革命者和母亲集于一身的您,在最后的日子里的极度艰难和精神上的无比强大。您是那么坚定地跨进了永生之门。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就在妈妈获得永生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却失去了自己的女儿。您是板仓的红霞,在您的生前身后,乡亲们都称您为霞姑娘,在深情地讲述着您的娴静、高雅、端庄、善良。您从小热爱劳动,洗衣做饭,挑水砍柴,样样都能做。农忙时节,还经常帮助乡亲邻里晒谷晒草。板仓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您勤劳的足迹和身影。您生前的日子是那么短暂,但您一直都在奉献。您救助过多少孤寡老人,东家送粮、西家送衣。在黄鹤楼下,您领头凑钱为一位老婆婆安葬早夭的儿子。在清水塘边,您和外婆熬夜灯下,给两个女青年的夹衣里絮上了温暖的棉花。毫无疑问,您给予爸爸的最多,因为您知道爸爸奋斗和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拯救一时一地的饥寒交迫,而将是泽披华夏!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妈妈以鲜血和生命为党赢得了光荣,我们的党却失去了自己的英雄战士。早在五四运动刚过的长沙,妈妈您——一个毅然剪去长发的少女,蔑视着封建卫道士们“男不男,女不女”的嘲讽,昂首挺胸走进了帝国主义开办的教会学校,拒绝礼拜上帝而率队冲决校门,走上街头向旧世界示威。在《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中,您把自己的革命思考像火炬一样掷向黑暗。早在爸爸从事建党活动而经费奇缺的时候,您不顾家庭经济困难,毅然动员外婆,把外公去世时亲友送的一笔奠仪费,捐作了建党活动经费。这年您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湖南发展的第一批团员,次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您就成了最早的党员之一。随后,您长期担任党的机要工作和交通联络工作,无论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中,从未出过半点差错。直到您在板仓坚持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您仍在杨柳坡、象牙山等地秘密召开会议,商讨赤手空拳夺取敌人枪支的计划,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解放后,爸爸在接见您的堂妹杨开英的时候,曾高度赞许说:“你霞姐那时是赞成武装斗争的。”在牢狱里,亲爱的妈妈,那时历史赋予您的使命就是在酷刑中守口如瓶。每当您从昏迷中醒来,回答敌人的还是那么一句话:“要打就打,要杀就杀,我什么都不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您留下的遗言仍是:“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要作俗人之举。”“牺牲我小,成功我大。”任何人都会面临“我小”、“我大”的抉择,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哪怕29岁就牺牲了所钟爱的一切,也要使党的事业分毫无损!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今年初春,老家长沙县的乡亲们首倡捐资修建您的汉白玉雕像,这一义举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多少事例,令我们感奋不已。从老红军到工人、农民,从书画家到中小学生,大家怀着对您的深切崇敬与缅怀之情,集腋成裘,为您建造塑像和整修陵园。这一活动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及中央的大力支持。当然,您的儿女和乡亲们都知道,您的丰碑早在60年前已用您的壮举,在千千万万人民心目中竖立起来了。我们也知道,无论我们怎么精心雕塑都无法完全再现您的奕奕神采。我们还知道,也许这与您60年前的初衷相悖。但我们实在想看见您啊!这是我们的一桩心愿。一桩既神圣又亲切的心愿。妈妈,亲爱的妈妈,塑像将永远矗立在板仓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矗立在乡亲们中间,与乡亲们朝夕与共……
您仍然是满头秀发,白衫黑裙,一双明眸秀丽而刚毅,您依然是那么端庄而亲切,勇武而高雅。青春与朝气与您同在,青山与绿水与您共存……
亲爱的妈妈,29岁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