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通过决议
呼吁解决穷国债务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12月12日电 联大第二委员会今天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发达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穷国的债务问题。
决议说,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妨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威胁了它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
决议认为,不设法大量减少发展中国家的负债额,债务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持久的解决。因此,决议呼吁发达国家豁免低收入国家所欠的官方贷款。
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已达1.2万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决定
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
新华社联合国12月12日电 联合国今天通过一项决议,决定于1992年6月1日至1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一次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会议。
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这次会议。举行这一会议的目的在于协调国际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环境问题,诸如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消蚀等,已日益成为跨越国界的大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600万公顷农田变成沙漠。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主席谈恢复生产配额
新华社维也纳12月12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席布塞纳说,一旦海湾危机得到解决,欧佩克成员国将恢复执行今年7月份所确定的生产配额。
布塞纳是12日在欧佩克第88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前对记者说这番话的。他说,届时,欧佩克完全有能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油价下滑。
他说,目前石油市场,特别是石油价格,主要不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是油价几乎每天都在浮动的原因。
在今年8月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了全面制裁措施,从而使世界石油市场陡然失去伊科每天约400万桶的石油供应量。
为稳定石油市场,避免供应短缺,欧佩克决定暂停执行生产配额体制,各成员国可根据市场需要自行调节各自的产量。
此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委内瑞拉、伊朗等成员国相继以较大幅度提高产量。
11月份欧佩克的平均日产已达2290万桶,超过了今年7月份所确定的日产2250万桶的生产限额。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拟对农业政策进行改革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12日电 (记者徐东华)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负责农业事务的委员雷·麦克谢里11日表示,委员会将从下周起着手制定一项对共同体农业政策进行“革命性”改革的计划。
麦克谢里是在共同体12国农业部长举行的理事会会议上作这一表示的。
据悉,共同体委员会的改革计划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如何在削减农业补贴的同时对农业经营者提供补偿;二是如何进一步合理分配对农业的补贴,因为目前状况是,20%的农场,主要是大型农场享受着共同体80%的农业补贴。
12国农业部长讨论共同体今后谈判战略时发生了分歧。
英国、荷兰和丹麦要求在农业问题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使整个乌拉圭回合谈判获得成功;但法国、爱尔兰和卢森堡认为欧共体目前不应改变其关于削减农产品补贴的方案。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加紧制订新能源政策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0日电 美国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正在加紧制订一项新能源政策。
制订美国新能源政策是由能源部长詹姆斯·沃特金斯在1989年3月上任时提出的。海湾危机的爆发使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加速了美国政府制订新能源政策的步伐。据报道,建议内容主要有:增加国内能源生产;每加仑汽油征税50美分;汽车耗油标准由原定的每加仑27.5英里提高到36.5英里,单这一项到2005年每天就可节省200万桶石油;鼓励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包括政府购买6万辆这种车和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建7万家销售替代燃料的商店;对用户、设备和新建住宅建立能源使用标准;对新建核电站和天然气管道简化法规,等等。政府内部对上述意见还存在分歧。
最后草案将在本月提交布什总统批准,并于明年初宣布。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研究动态

  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
本报讯 记者孙毅报道: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华工商时报》联合举办的“1990年世界经济形势讨论会”最近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部分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有关部委的70余名从事世界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在3天的会期里,与会者回顾了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与会代表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增长低速,发展不平衡。自1982年世界经济开始回升以来,今年增长率是最低的一年,只能达到1%左右。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率都普遍下降,这是战后以来很少发生的现象。此外,伴随着经济低速增长,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又重新抬头。部分学者预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将再次进入“滞胀”。
大家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了,而且西方主要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增长速度也都分别出现了快慢不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去年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在3%左右,而今年日本、德国的增长率尽管有所降低,但仍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加拿大已经进入衰退,美国、英国也已处于衰退的边缘。这表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拉美地区、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则无大的起色。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估计,这些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甚至低于人口增长率。另有专家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恶化滞后于发达国家约一年,而此次则先于发达国家首先恶化,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金融领域。汇率剧烈波动,美元继续疲软,特别是在海湾危机之后,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下降是少有的,这反映了美元地位的进一步下降。今年以来,西方股票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其特点是今年股市下跌不是首先发生在美国,而是在东京,这也反映了世界金融形势的动向。此外,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除资本流向进一步集中在发达国家之外,在西方国家中资本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采用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使之逐步成为国际资本主要的净流入国。但今年以来美国却成为资本净流出国。
与会代表认为,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放慢,特别是西方国家经济即将进入衰退,受害最深的将是发展中国家。这是由于在危机期间,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将大幅度削减,保护主义加强,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大大减少,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重债务国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关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大部分专家认为形势不容乐观。西方部分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可能继续保持增长,但难以挽救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恶化的趋势。关于苏联东欧经济,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这些国家政治形势动荡,宏观调控手段难以实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形势难以有所改观。
与会代表还就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为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迎接新挑战的设想和建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领导人强调
维持企业间经济联系
本报莫斯科电 记者周象光报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2月7日在全苏国营企业领导人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维持企业间现有的经济联系”,否则,破坏性进程将迫使改革中断。
他说,要稳定经济,必须在加盟共和国之间以及共和国与中央之间签署经济关系契约,稳定财政体制,削减国家预算和国防预算,提高居民存款利率,对奢侈品实行自由价格和提供土地经营果菜园。他还说,离开了行政权力机关的有效职能,经济稳定是不可能的。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同一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尚未建立之前就匆忙地取消原有的管理体制,“显然是太过分了”。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苏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胡锡进
长期以来,苏联被认为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鼓励生育曾是苏联政府长期奉行的一项政策。然而近几年来,苏联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剩余的劳动力,失业开始成为人们关心和谈论的话题。
在苏联报刊有关失业问题的讨论中,由于人们对失业的概念存在分歧,因此对目前失业人数的估计也有很大出入。苏联共有劳动力1.6亿左右,苏联《共产党人》杂志分析,目前失业人口约500—600万,其中有150—200万人属“临时失业者”;《公开性》杂志则认为,苏联目前的失业人数已逾800万;有的材料甚至认为更多。不过,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认为,苏联目前的失业人口在200万左右,其统计的标准是,失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1、正当就业年龄;2、有劳动能力;3、有从事劳动的愿望;4、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苏联的有关统计部门比较倾向于这种解释和估计。
苏联劳动力市场近年来的变化还不能完全用失业人数来衡量。因为上面数字容易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苏联劳动力市场已从短缺变成了过剩。而事实上,从宏观角度看,全苏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完全饱和,一些行业和地区劳动力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依然短缺。农业部门由于年轻人大量流入城市,非常缺人;远东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些自由经济区的建立,招募劳动力成为当务之急。在目前的国际劳务合作中,苏联仍然是一个净劳务进口国。据报道,1990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劳工有20万左右。此外,苏联的数千万退休职工中,大约1500万仍在继续工作,而且受到政府的鼓励。因此,苏联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特征是:北缺南盈,东紧西松;农业紧、工业松,轻工业缺、重工业盈。但像目前这样一些部门劳动力过剩,以至出现失业,却是苏联经济遇到的新挑战。
造成目前苏联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综述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苏联目前正处于战后最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工业和基本建设规模受到压缩,大批军工企业停产转产,许多危害环境的企业被关闭。与此同时,轻工业和农业开始受到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劳动力结构迅速作出相应的调整,但后一点需要时间和大量培训经费,一时难以做到;2、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一些亏损企业正在倒闭;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社会不稳定不能开工;3、近年来民族矛盾和冲突频仍,造成部分人口的异常迁徙。据报道,全苏目前有因民族冲突而离乡背井的“难民”50万;4、压缩行政管理机构和裁减军队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定压力;5、疆域辽阔,许多缺少劳动力的地区气候环境恶劣,给劳动力的流动造成困难。
劳动力市场失衡和由此引起的失业已引起苏联领导人和有关方面的重视,苏联正准备采取措施,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据报道,即将采取的直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对失业者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加快调整劳动力结构的进程,鼓励劳动力流动;开办能吸收闲散人员就业的小型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个体劳动;更多地吸引外资等。


第7版(国际)
专栏:中国人看世界

一位日本残疾老人以两天时间蹒跚地登上了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之巅。
兰红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