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修道路建公园解决困难 办实事办好事让人高兴
梅河口市领导时刻为群众着想
本报讯 国庆节前夕,吉林省梅河口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成千上万市民兴高采烈地来到城南大柳河畔,欢庆全市第一座公园诞生。市委书记张育民夹在拥挤的人群中对记者说:“市委、市政府要为群众办实事、办高兴事。今后,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地把群众的事办好!”
近5年来,梅河口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为群众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办了一件件高兴事,受到了全市人民的欢迎。
梅河口市是吉林省确定的贸易区。过去,这里虽是全省铁路枢纽,但市内道路崎岖不平,交通十分不便。为了解决群众的“行路难”,这个市近几年共投资1300多万元,先后打通修建了梅河大街西段、沿河大街、南河路、站前广场等道路,新铺沥青路面149万平方米,建水管线8000多米,新安路灯788盏。
过去,梅河口市的居民用水很困难。市里于去年投资156万元,建成了第二水源工程,日产水由原来的3000吨提高到8000多吨,基本缓解了吃水难。
解决居民住房难,是这个市着力为群众办好的一件大事。全市采取集资统建、联建、单位兴建、个人自建等多种形式,增加住宅面积23万平方米,市区人均使用面积由原来的5.8平方米,提高到6.8平方米。市内还先后翻修、新建标准公厕86座,基本改变了“入厕难”的状况。
梅河口市委、市政府不但为群众办实事,而且千方百计为群众办高兴事。去年8月以来,他们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廉政,取得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524个单位实行了公开办事制度,占计划总数的98%,涌现出4个廉政建设个人标兵,10个先进集体和27名先进个人。全市先后举办廉政建设培训班191期,培训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近两年来,市委还认真查处了120多名党政干部违纪住房案件,狠刹了公款吃喝风,整顿了机关作风。
今年7月以来,这个市针对群众迫切要求稳定、安全的愿望,着手建设长治久安的“小气候区”。他们以红梅镇为突破口,组织了有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等22个职能部门和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参加的工作队,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这个地区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了一批犯罪分子,培养了一批治安骨干,建立、健全了治安组织和规章制度,使这个地区的治安形势有了明显好转。梅河口市依法治市的经验不但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袁建达 谢晓林)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群众办“高兴事”
达文
梅河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为群众办“高兴事”。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但是,不能把办实事理解为只是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还应该包括做那些很难用数字来统计的好事,如改进党风、改进社会风气等等。这些事办好了,群众一样会很高兴。
办群众高兴的事,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这就要求干部必须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最欢迎的是什么,最讨厌的是什么,最痛恨的是什么。修桥铺路、改善环境,群众会高兴;除恶扬善、稳定社会,群众有了安全感,也会高兴;党风好转、干部廉洁,党和政府有极大的凝聚力,群众更会高兴。为群众办“高兴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主要手段。
为群众办“高兴事”,说到底,是要动真格的。如果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或者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标语口号满天飞,不多久便偃旗息鼓了。那么,群众最终还是高兴不起来。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侨乡纪行

  辽河三角洲上的华侨村
本报记者 沈纯
在被称作“辽宁南大荒”的辽河三角洲,如今兴起一座石油化工城市——盘锦市。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报刊上早有不少介绍。然而,读者可知道,当年在这“荒原”的一角,有一个与这座化工城市同时而建的华侨村?
汽车从盘锦市向东北行1小时左右到大洼县。华侨村是大洼县王家农场的一个分场。出了县城,汽车便沿着一条正在修建中的柏油马路一直开进华侨村。
这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街道、房屋整洁。家家门前有一块高高垫起的菜地,有些人家的门前放着拖拉机、摩托车。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文明并已开始走向富裕的村子。
村党支部书记、40岁的归侨丁孟源指着村边一片苇塘说:“我们村的60多户华侨,1967年从国外回来时,这地方全和这苇塘一样,是未开发的盐碱地。”当年国内还处在动乱时期,但由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国家还是拨出了相当数额的款项来安置归侨,帮助他们及时盖上房屋,住进了温暖的家。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归侨中大多是工人、教师和菜农,开荒种水稻是第一次。他们顶着旷野里的大风,忍受蚊虫的叮咬,割除芦草,开垦冻土,却没有叫苦的。
归侨生活真正稳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侨务政策的逐步落实,归侨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技术工人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的人入了党,当了干部。农场实行承包制以后,归侨们的干劲更大了,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一些种田、种菜大户。归侨宋光亭一家就种水田70亩。不少人还从事草编、烧砖等副业生产。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300元。村里建起了小学校,自办了托儿所,不少人家盖了新房,至于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大件,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
现在,归侨的第二代已成长起来。这些年轻人有的进城读大学、中专,有的当工人、干部,也有的留在村里务农、经商。新一代虽然没有老一代那种艰难的经历,但他们的爱国思想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并不逊于他们的父兄。侨眷杨志强原是王家麻纺厂的工人,因工伤致残,按说他可以坐着“吃劳保”了。可他说:“依赖国家,心里总是不安;我应该自食其力!”他承包30亩地,奉养着生病的老母亲,日子过得满不错。他指着门前一辆擦得锃亮的拖拉机笑着说:“我还能开这机器呢!”真是位有志气的青年!
临行前,王家乡农场党委书记冯兴赶来送行。他告诉我们:“柏油路修进村子,这在全农场还是第一次。归侨国外的亲友多,政府拿钱修好了路,回来探亲访友的人进出就方便了。”
汽车向东绕了一段,来到辽河三角洲开发区。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大平原,路北是开发中的辽河油田,路南是大片萋萋芦草。再往前走,是一条将要竣工的拦河大坝。冯兴同志显得很兴奋,他说:“我场归侨侨眷的生活现在还不算富裕,他们真正的致富之路在这里。”他指着那大片油田和万亩滩涂说:“拦住那条任性无定的辽河,这里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发挥人才技术优势 帮助共建点克服困难
某集团军积极支援驻地建设
本报讯 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发挥自身优势,扶持驻地近百家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发展生产,为稳定社会作出了贡献。
今年初,这个集团军领导在走访中了解到,驻地有近百家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思想不太稳定。为此,军里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统一调整军民共建点,决定与86家停产半停产企业建立共建联系。部队选派有政治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企业的政治辅导员,组织军地青年开展联谊活动,帮助职工树立对待暂时困难的正确态度和信心。部队在派车辆、机械帮助困难企业捎运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对缺乏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工厂企业,指派技术人员上门传授指点。莱阳重型机械厂是个中型企业,设备比较齐全,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在制造反应容器、分离容器时仍靠工人凭感觉控制,材料浪费多,效益低。某通信团派出3名技术骨干前去帮助设计制造了“塔器式生产过程微机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生产后,大大提高了成品率和经济效益,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焕发了生机。烟台综合厂需要转产,原有的生产设施急需拆除,地方有关人员要价20多万元,驻在附近的工兵团领导得知后,立即派出4名技术人员和12名战士带着车辆无偿帮助拆运,苦干巧干36天,使该厂顺利转产。辛店炼油厂有500多平方米的设施需要“除旧换新”,安装新的炼油设备,间隔空隙很小,施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某团派出技术人员帮助攻克难关,结果比预定时间提前开工生产,多为国家创利100多万元。
该集团军还积极为产品滞销、原料短缺的企业提供经济信息,着力拓宽产品销售门路。各部队普遍实行“分片联系,多方启动”的办法,发动家住大江南北的官兵搜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编印成资料,为困难企业服务。自去年底以来,共有32个企业通过驻军提供的信息起死回生,打开了产品销路。   (李立同 潘时常)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常庆胜二十多年做好事 放弃可得报酬十多万元
本报讯 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西梁村党员常庆胜,20多年来,为集体和群众义务维修机械两万多台,放弃可得报酬10多万元,人们称他是“心中只有大伙,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党员。
今年40岁的常庆胜现是村办砖瓦厂机械维修员,十里八乡的群众都叫他“机械通”。1984年村办砖瓦厂购买了两台新砖机,由于厂家设计不合理,常出毛病,厂方连续3次派人修理都没修好,常庆胜反复琢磨观察,经过几十次试验,终于将砖机修好,挽回损失4万多元。砖瓦厂要花5000元购买3台柴油机,他觉得太贵,便花1800元买了台旧机器,捣鼓了两天就整好了。近4年来,常庆胜为砖瓦厂节约资金56000多元,却不肯接受一分钱补贴。
集体的事,他责无旁贷地干,左邻右舍熟悉的不熟悉的人找他帮忙,他也从不嫌麻烦。一天夜里,他刚刚躺下,忽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原来外村的一辆正在耕地的拖拉机坏了。他与司机步行10多里路,一起干了3个小时。
常庆胜总是出东家、走西家,日出暮归,辛勤地为各种机械巡诊。20多年来,他带出的20多名徒弟大都成了“万元户”,而他仍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家里全部财产不到300元钱。   (鲁泰东)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当代军人风采

  蓝天排头兵
—─记空军某师师长张建平
新华社记者 孙茂庆
“我太幸运了!”张建平如是说。
的确,他是幸运的!27岁被任命为某歼击航空兵团团长,30岁担任副师长,1989年组织上又在他肩上压了个担子——副师长兼参谋长,现在他已被任命为师长。
职务频频提升,并非幸运之神对他特别偏爱,正如这位年轻人自己写过的一首小诗:“吾辈壮志蓝天里,苦乐自有鹰作伴……”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连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飞行事业,谱写了一曲曲鹰击长空的颂歌。
1979年以来,他曾执行过著名的“802”军事演习、国庆35周年受阅、赴广西驻训等10多项重大任务。
他率领小分队首次创造了某型歼击机冬季入藏的新记录。
他走上师、团领导岗位后,以精湛的飞行技术、娴熟的指挥艺术,为全师连续7年保证飞行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次,张建平带领一个大队和曾经夺得空军轰炸射击第一名的某歼击机部队,进行近似实战的技术、战术、谋略、胆识的对抗空战演练。张建平不停地在现代书刊上觅寻、探索和摄取,根据“敌”我双方的长处和短处,研究了在被动情况下如何摆脱、主动情况下如何攻击的5套新战术。他和飞行员们运用新战术,以7战6捷的好成绩,击败了“敌军”。
去年,部队要进行以“支援某地区作战”为背景的跨区应急机动训练,其机群之大,航程之远,起降机场之复杂,训练课目之难,是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所罕见的。
谁来啃这块“硬骨头”?师党委成员们又不约而同地向张建平投来信任的目光。
这次,张建平带领24架战机紧急启动,历时37小时,昼夜兼程,跨越9个省(区),起降5个陌生机场,航程3650公里。首次胜利完成了某型歼击机黄昏起飞、夜间双机编队航行和标志灯着陆等高难度战术课目训练,使部队的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属于张建平的天空,并非都是晴朗的,同样有惊雷闪电。在他飞行和指挥的时刻,曾多次遇到“空中停车”、“飞机空中倒杆”等重大险情,但他都能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超群的胆识和娴熟的指挥艺术,正确处置,化险为夷。15年来,他飞行1300多小时,一直保持着没有发生过一个错、忘、漏动作的记录,指挥200多个飞行场次,次次干净、利索。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社会齐抓共管 调处民间纠纷
烟台各类案件下降
本报讯 最近,山东省烟台市用50天时间开展了一次民间纠纷排查调处“会战”,排查调处各类纠纷5486件,解决了824件长期遗留的纠纷和上访案件,疏导了易激化纠纷771件,全市出现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间纠纷和信访案件“四个下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烟台市在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中,把排查疏导民间纠纷工作列为总体目标之一,从而使该市排查民间纠纷的工作实现了党政统一领导、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烟台市的婚姻家庭、生产经营和干群矛盾三类纠纷占纠纷总数的70%,他们运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集中精力,认真排查调处。他们还坚持对重点街道、重点村等重点部位,市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工作组进行重点帮助,各街道、各村则抓住重点组、重点户。对一些多年遗留和上访的重点纠纷案件,做到敢管、敢碰、敢处理。   (郝海轮)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孟津开展民事调解达标活动
本报讯 河南省孟津县在民事调解工作组织、人员、任务、报酬“四落实”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县开展了民事调解达标活动,对减少诉讼、预防犯罪和理顺干群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孟津县民事调解工作的达标条件是:有健全的组织;有必要的办公用房;有完善的制度;受理纠纷案件有登记,询问有笔录,查证有材料,调处较大纠纷有协议书,上转有处理建议。今年以来,全县调解成功的民事纠纷近2000起。马屯乡庙护村谢建升与谢建朝打架,谢建朝被打伤住进医院,他父亲听说后,带着4个儿子准备报复,谢建升得知后也纠集一些人准备殴斗。乡政法书记闻讯后,立即派司法所长、派出所长进村,和村民事调解委员会一道,宣传法律,耐心调解,经过一天工作,平息了这起将要激化为流血事件的纠纷。
煤窑乡卞家庄村曾经出现过有的村民不交提留款,或抗交征购粮,甚至侵吞公物的情况。开展达标活动,对干部群众进行了政策、法律的教育,有效地解决了突出的矛盾,该村群众很快补交提留款4000多元,补交征购粮1万余公斤。
  (郑世刚)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遵化解决一批“老大难”纠纷
本报讯 河北省遵化县采用行政手段处理民间纠纷,使一大批长期积压的“老大难”纠纷得到解决,取得了良好效果。到目前,已对80起屡调不决的民间纠纷实行了行政处理,其中,已有73起执行了处理决定,有4起对处理不服提起诉讼。
久调不决的民间纠纷长期积压,容易导致当事人之间关系恶化,酿成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遵化马兰峪镇两个村民因损害赔偿问题发生纠纷,经多次调解也未能达成协议,一方拒不让步,另一方扬言报复,矛盾继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镇政府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使这起濒临激化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贯彻《民间纠纷处理办法》以来,遵化县各级政府依法行使职能,采用行政手段处理民间纠纷,增强了政府权威,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调解工作。
                     (杨志稳 张翠荣)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编后

  发展人民调解工作
多年来,活跃在我国城市、乡村的数百万人民调解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排解纠纷,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但是,民事纠纷多种多样,情况十分复杂。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这就要求当事双方在维护各自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发扬互谅互让的团结友爱精神。“让人一着,天高地阔”。否则,纠纷就会久拖不决。民间纠纷如果长期积压,往往酿成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安定。
山东烟台市、河北遵化县、河南孟津县对完善和发展人民调解制度作了有益尝试。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土专家陈维民(左)当上了县农业局局长,指导全县引进推广果树新品种工作。图为陈维民正在东乡族农民包进才(右)家了解早酥梨的生产情况。
新华社记者 敏钟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