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10-08

1990-10-08新闻联播 文字版

亚细亚星河,从北京上空流过——写在亚运会闭幕式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亚细亚星河,从北京上空流过<br/> ——写在亚运会闭幕式<br/> 本报记者 李力 李泓冰 陈昭<br/> 一条波澜壮阔的亚细亚星河,从千年古都的上空倏然流过;一台浸润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壮剧,在磅礴的气势中徐徐落幕。终于,到了咏唱《阳关三叠》的时候,今夜的北京,天上月色朗朗,地上“星光”灿灿。  <br/>  ——题记<br/>     回眸:惊涛一片动地来<br/> 16次难以忘怀的日升日落,人们终于走到分手的今宵。即将成为历史的那一瞬辉煌,变得恍惚却又明晰。晚9时整,伴随着象征奥运五环的五响礼炮,亚运会主火炬在几万双眼睛的留恋中渐渐黯然,终于完全熄灭。此刻,全场先是一刹那的静默,随即便在掌声浪潮中腾起不夜天的火树银花。仿佛一簇簇圣火由地面飞升到空中,撒下一片祝福。<br/> 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场灯在10月7日的暮色中显得分外灿烂,刚刚卸下赛场风尘的亚洲健儿在礼仪小姐引导下,依次步入这个由陌生变得熟悉的场地。在不停地变幻着各国各地区风格的进行曲中,观众的情绪也变得凝重起来。<br/> 赛场的欢欣和苦涩被10月的金风吹落在人们心头,化为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挥之不去。善解人意的文艺节目编导在满场炫目的红色光晕中精心设计了一个骏马奔腾的群舞。号角声急,马蹄声碎,在一阵紧似一阵的热烈激昂的音乐节奏中,120位身披红斗篷的骑手恣意挥洒着雄浑奔放的气魄。亚运盛会恰逢马年,这场舞蹈使人们觉得未散尽的赛场烽烟,仿佛还在那由万名青少年组成的“长城”间缭绕。<br/> “众志成城,我们确实想在演出中体现这个意思。”一位编导如是说。全世界都通过电视、通过各通讯社、报社等各种新闻媒介注视着中国人乃至亚细亚人在亚运会上的众志成城。<br/> 壮士横戈倚天啸,今引天河洗甲兵。直到今天,许多北京人、许多中国人才彻底舒展地把自豪扬上眉尖。特别是当交响合唱《我爱你,中国》在场上流泻出一片深情时,当18名芭蕾舞演员踮起足尖轻盈地舞出“金秋红叶”的意境时,关注亚运的中国人都有理由以微笑面对世界:如果说在开幕之前,还对首次作东北京主持亚运大赛有些惴惴的话,今夜,我们对中国人的智慧与气魄又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自信。<br/> 欢乐今宵,陶醉今宵。中国人民潇潇洒洒地当了一次东道主,浓墨重彩地在90年代第一个金秋里往五环旗上涂抹了一个耀眼的光环。这个光环犹如把中国屈辱、贫弱的历史再一次圈上一个醒目的句号。<br/>     凝视:云帆一别望天涯<br/> “你在海之角,我在天之涯,相会在今朝,正是好年华……亚细亚,亚细亚,美丽的亚细亚;你的家,我的家,我们的家都在亚细亚。”<br/> 乔羽的歌词平白如话,但当850名歌手在650名乐手伴奏下齐声咏唱这首《美丽的亚细亚》时,一片圣洁安祥的气氛便于刹那间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四面看台上的绿衣小号手吹奏出嘹亮而明快的曲调,仿佛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中荡起一股勃勃生机。2200名中学生跳跃着从四个方向舞向场地,1600名大学生则如鲜花般在跑道上绽开,一时间衣袂飘拂、彩帽翻飞,一阵阵“亚细亚,亚细亚”的吼声,春潮般涌出体育场,37面亚奥理事会成员的旗帜微微地在夜空中拂动。<br/> 亚运会历史上空前的大团圆、大聚会像一个壮丽的梦境,终于在北京完美地实现了。对于热爱阳光、热爱和平,却又生长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战火燃烧最烈的土地上的亚细亚人来说,亚运的魅力岂止是体育本身。当运动场馆山呼海啸的助威声不分彼此地送向海峡彼岸同胞手足的时候,当朝鲜选手和南朝鲜选手同声齐唱民歌《阿里郎》的时候,当伊朗女射手轻轻撩开面纱沉静地把枪口对准远处的靶心的时候,体育便已成了和平、友谊、进步等美好追求的载体,成了人们心灵沟通、呼吸与共的精神纽带。<br/> 闭幕式上,下届亚运会东道主日本的运动员格外兴奋,他们在入场时反复表演象征着欢乐的“地中海人浪”,发出了请到广岛的盛情邀请。沙特代表团把中国和沙特国旗联为一体,中间五个大字“谢谢你中国”。孟加拉国运动员打出了“孟中友谊万岁”的横幅。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在场内欢呼雀跃,共度这离别的时刻。<br/>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轻曳孔雀长裙,在一束追光下有节奏地舞着手臂,她的指尖如有灵性,忽而似临风剔翎,忽而似顾盼呼伴。120位少女手执宽大的雀翎,在场上舞成一个孔雀开屏的图案,把吉祥如意的祈愿让健儿们带到天涯海角。<br/> “再见,朋友,让我们紧紧拥抱;再见,朋友,下次相逢在广岛……”佟铁鑫、关牧村和稚气可人的秦燕南一唱三叹地挥手作别,在人们心中唤起一股惆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二队副队长、开幕式行进军乐表演编导之一窦剑波在闭幕式上担任巴松演奏员。在进场前,他说:“亚运闭幕了,真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四个多月了,天天忙亚运,忽然都结束了,还真不是滋味儿。”<br/> 在主新闻中心工作的经贸大学女学生朱倚江在离开新闻中心时说:“真舍不得这儿,好难受。亚运会怎么这么短呢?”<br/> 各路健儿才成知交,便隔天涯。运动员看台上,闪光灯亮成一片,他们纷纷以闭幕式表演为背景留下一幅幅精彩的瞬间。<br/> 天公也自惜君行,特向夜空灿群星。天上月光,场上“星光”。场灯渐渐转暗,无数烛光在演员们手上擎起,渲染出执手相别的依依之情。<br/>     远眺:万里风烟接素秋<br/> 1965年,一个小姑娘参加了全运会的团体操表演。25年后的今天,小姑娘已做了母亲,如今她坐在了看台上,而她的女儿则在场中翩翩起舞。母亲们的回忆是温馨的,对于新的一代来说,未来则永远充满希望。奥林匹克精神正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棒延续下去。<br/> “白鸽衔来橄榄枝新芽,太阳洒下和平的光华。世界瞩目东方,看,五环旗在升腾!”<br/> 运动员们坐在第13和第23看台凝神谛听着亚奥理事会会歌《光荣属于亚细亚》。印度田径名将乌莎此次一枚金牌未获,她离开田径场,带走的不仅是憾然,还包括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中国女杰刘华金则拖着“一条半腿”再创女子100米栏亚洲纪录,她的运动生涯结束在骄傲的成功之中。印尼优秀羽毛球选手王莲香也未能夺冠,但礼花却映出她满面稚气而轻松的微笑。她还年轻,有更多的赛事在等待着她。<br/> 然而,无论怎样,北京亚运会都会成为她们生命中一个难忘而又重要的时刻。对于那些更大多数参加了本届盛会而未获奖牌的选手来说,北京金秋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极其壮丽、永难忘怀的一页篇章。<br/> 运动员的人生正像浩浩荡荡星河中的一颗颗小星,当划过茫茫夜空时,那一道道光芒是他们整个生命的燃烧。<br/> 在我们亚细亚星河中,不是所有的星星都那么明亮耀眼、光芒四射,然而无数颗星星聚集在一起,才使今夜北京的天空如此灿烂。<br/> 熊猫“盼盼”和鸽子“波波”、“咕咕”在绛红色的跑道上相逢,它们相互挥舞着手中的鲜花,把又一个美丽的梦境展现在亚洲人民眼前。<br/> 新德里、汉城、北京、广岛、曼谷……一条超越时空、民族、信仰的友谊桥梁,一道展示亚细亚灿烂文明的星河,渲染出一个温馨的古都之夜。<br/> 四年后,亚细亚星河又将慢慢流过广岛。在闭幕式结束时,看台上的观众打出一条横幅:“2000年北京再会”。也许到了那时,一道更为壮阔的星河将再次流过北京……

萨马兰奇致电何振梁称 亚运会组织工作极好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萨马兰奇致电何振梁称<br/> 亚运会组织工作极好<br/>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打电报给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感谢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对他的热情接待。<br/> 萨马兰奇的电报说,“对北京亚运会壮观的开幕式和极好的组织工作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参加这一历史性的盛会,我十分高兴……所有参与组织亚运会的人员的热情的努力,将为人们永志不忘。”<br/> 同时,打来感谢电的还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姆巴伊·庞德,国际奥委会委员特略格尔、玛蒂亚、费拉托斯、尼科拉奥、伯蒙,以及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任米歇尔。

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祝贺中国体育代表团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祝贺中国体育代表团<br/> 新华社北京十月七日电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今天打电报给中国体育代表团,祝贺中国运动员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br/> 电报说:“我国体育健儿在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展雄风,荣登金牌榜首,打破或超过多项亚洲、亚运会和世界纪录。”“值此欢庆之时,我们代表全国亿万青少年向所有参赛的中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br/> “一块块金牌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拚搏和追求,体现了我国运动员精湛的技艺、昂扬的斗志、开阔的胸襟和顽强的毅力,充分显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勃勃生机和与各国运动员的真挚友谊。运动健儿的成功不仅是我国体育界的荣誉和骄傲,也是中国青少年乃至所有中华儿女的荣誉和骄傲。  <br/> “全国各族青少年将像我国体坛健儿那样顽强进取,奋勇当先,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以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谱写新的篇章。”

亚运期间首都社会秩序好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亚运期间首都社会秩序好<br/> 本报讯 7日,第11届亚运会胜利闭幕。整个闭幕式安全顺利,秩序良好。<br/> 工人体育场、亚运村、龙潭湖、先农坛、中关村、石景山、丰台、昌平、平谷等9处施放了焰火,观众达80万人。天安门广场全部开灯,5万余人观灯赏花,全城各项活动井然有序。<br/> 在整个亚运会期间,首都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广大公安干警和武警指战员为亚运会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和良好的交通服务,保证了各体育代表团成员吃、住、行、赛等各方面的安全,没有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刑事案件、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龚轩)

朝鲜将举办下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朝鲜将举办下届亚洲冬季运动会<br/> 本报讯 首次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承办的大型亚洲体育比赛──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1995年初在三池渊举行。前不久,亚奥理事会批准了这次运动会选定的吉祥物白头山虎和会徽。  

最后一个捐款者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最后一个捐款者<br/> 第11届亚运会胜利闭幕前的最后一位捐款者是谁?是85岁高龄的吕正操同志。<br/> 7日晚,亚运会闭幕式开始前,吕正操同志兴致勃勃来到主席台上。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同志迎上去向吕老问好,吕老高兴地祝贺亚运会成功,并表示亲切的慰问。<br/> 吕正操同志是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一贯热心发展体育事业,一直关心和支持亚运会。他当场拿出一个装有1000元人民币的信封对张百发说:我还要向亚运会捐款,表示祝贺,表示心意。张百发同志由衷感谢革命老前辈的支持和鼓励,表示一定要把欢送客人以及亚运会收尾工作做好,并积极准备将来举办奥运会。吕老高兴地说:再过10年,我还要来参加奥运会的开、闭幕式。   辛言

再见,北京!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再见,北京!<br/> 本报记者 王谨 魏猛<br/> 北京为亚洲奉献了一个辉煌的秋天。这个城市将她孕育了1400天的温情、美丽捧给了亚细亚的朋友。<br/>     在秋色里收获了友谊之果<br/> “北京,太漂亮了!”北京是靠千万颗火热的心和东方文化的底蕴,折服了她的崇拜者。<br/> 北京,现在已不只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她代表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1亿中国人民。她所保存的古老文化,她所展示的现代风姿,使她产生了特有的魅力。<br/> 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在秋色里领略了北京的魅力,并收获了友谊的果子。<br/> 10月6日上午9时,在亚运村G楼前响起一阵激情的尼泊尔歌声,即将回国的尼泊尔运动员和官员一边唱着集体谱写的歌曲,一边深情地同中国服务员握手道别。<br/> “再见,北京的朋友们。我们还会再来中国!”这声音中带着几分留恋,也带着几分伤感。<br/> 上一批尼泊尔运动员回国时,还特地给中国服务员送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腕带。“这象征着友谊,给你们留下。”中国服务员立即系着腕带欢送尼泊尔朋友。<br/> 十多天来,在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以及一些比赛场馆,各国各地区选手拍了一个又一个胶卷。北京对于他们来说,留下的记忆太美好了。<br/>    金牌在超越国界<br/> 在这里,国家、地区、宗教、种族、肤色、语言的差别逝去了,只有友谊与参与是最伟大的。<br/> 10月2日,亚运村一号楼的一幕,令人难忘。蒙古运动员苏赫巴特在82公斤级自由式摔跤比赛中夺得金牌。午夜时分,苏赫巴特回来了,不仅蒙古、缅甸、尼泊尔的运动员齐来祝贺,该楼的管理员、服务员也到楼前列队迎接。因为这是这座公寓的房客所获得的第一块金牌。此时,金牌早已超越国界,不为一家独有,而成为全楼人享受的荣誉。<br/> 记者翻开各体育代表团在下榻处的留言簿,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选手以不同的文字、不同的书写风格,表达了对北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斯里兰卡体育代表团团长离京前赠言:“中国组织了一届最好的比赛。你们获得了最好的一枚奖牌,这就是赢得了我们的心。我希望中国能主办2000年奥运会。”

图片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在第11届亚运会闭幕式上,载歌载舞的人们,期待着下次在广岛再见。<br/> 会场上火树银花、欢声笑语汇成一片欢腾的海洋。<br/>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图片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本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和下届广岛亚运会吉祥物鸽子“波波”、“咕咕”在闭幕式上交接友谊团结的使命。<br/>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接力棒(图片)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接力棒 朱根华绘

图片

第2版(亚运会专版)<br/>专栏:<br/><br/> 亚运会闭幕式,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接亚运会会旗和火炬。<br/>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