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北南方举行第二次高级会谈
延亨默和姜英勋作基调发言
本报平壤10月17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政务院总理、北方代表团团长延亨默和南朝鲜国务总理、南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姜英勋,今天上午在平壤人民文化宫举行了第二次北南高级会谈的首轮会谈。
延亨默在基调发言中对双方在首次高级会谈时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点和基本差别,指出应努力消除这些差别。他说,把发展国家间关系的一般公式照搬过来用于朝鲜的统一或者想模仿西欧式的建立信赖方案和东西德式的统一过程,是极不现实的。他主张,不应选择以消灭对方为前提的以一个社会制度统一的道路,而要选择保留两种社会制度和两个地区政府,以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实现统一的道路。谈到如何消除互不信任时,延亨默强调说,“我们对消除政治军事对抗状态始终赋予最重大的首要的意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坚持与之相应的促进人道主义问题及相互合作和交流问题的原则。”
在发言中,延亨默建议双方发表一项关于北南互不侵犯的宣言,并提出了包括序言和7项条款的草案。主要内容是:北南方作为一个民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武力反对对方或侵犯对方;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和平解决可能发生的意见分歧和纠纷问题;互不侵犯的界线为1953年7月27日朝鲜军事停战协定规定的军事分界线;停止军备竞赛,分阶段裁军;为防止偶发性的武装冲突,双方军事当局之间架设直通电话。延亨默认为,这才是北南关系的基础文件。他还说,在政治领域也可以就双方都提到的关于停止诽谤中伤的问题达成协议。
延亨默在发言中重申,在达成协议前,任何一方都不首先加入联合国。他还要求南方停止同美国举行“协作精神”军事演习并释放访问北方而被捕的南方人士。
姜英勋在基调发言中提出当前应该解决的三项课题是:一,为尽快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改善南北关系,进入和解和合作的时代,应改变否定和敌视对方体制的政策;二,为早日解除分裂给民族带来的痛苦,应优先实现离散家属互访;三,在和平统一前,形成南北互助关系,实行经济交流和合作。为此,他提出了包括自由通行、通信、经济合作在内的22项具体建议。
会谈结束后,双方分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南方代表团发言人林东源对北方向前看的态度给予肯定,表示要作出最大努力,使会谈获得成果。北方代表团发言人安秉洙认为,本次会谈可能会取得成果。
会谈将于明天继续进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敦促柬各方
尽快解决最高委员会主席人选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6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今天发表一份声明,敦促柬埔寨有关各方尽快解决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的人选问题,以便使该委员在和平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的代表在他们的声明中还呼吁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国际会议两主席印度尼西亚和法国,为在今年底召开部长级会议作准备。
这项声明是这5个国家的代表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磋商后发表的。他们集中讨论了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人选和柬内部军事冲突的问题。
他们在声明中指出,由于在委员会主席人选问题上面临的困难,因而导致该委员会无法组织一个代表团进驻联合国。声明再次强调,如果西哈努克被选举为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五个常任理事国将欢迎这个决定。
由于金边政权方面的阻挠,柬全国最高委员会在9月曼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未能选举出委员会的主席。
在今天的声明中,五个常任理事国敦促柬各方能“尽早”解决委员会的人选问题。
声明呼吁柬各派力量能够在政治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全面合作。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希望在今年底召开的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的部长级会议上,能够就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签署一项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朝副武官杨锡联奋不顾身勇救朝鲜公民
金日成主席签署政令表彰
新华社平壤10月17日电(记者黎能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10月6日签署政令,表彰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副武官杨锡联上校不顾自身安危,勇救朝鲜公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今年9月5日,在朝鲜东海岸的咸兴市麻田里海滨浴场,朝鲜银河贸易总会社指导员俞正南在海中游泳时,因突然事故处于生命危急时刻,正在那儿参加友好活动的中国驻朝鲜使馆副武官杨锡联上校奋不顾身,游入海中将俞正南救上岸,受到了在场的朝鲜同志和外国客人的高度赞扬。
为了表彰杨锡联同志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颁发政令,决定授予杨锡联同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友谊勋章”。
授勋仪式今天上午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举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秘书长池昌益将二级友谊勋章授予杨锡联同志。
由金日成主席签署的政令说,杨锡联同志高度发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营救了处于生命危险的朝鲜公民,为巩固和发展朝中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作出了贡献。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王大惠参加了授勋仪式。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法大使离任回国
法国方面希望恢复和加强法中关系
本报巴黎10月17日电 中国驻法大使周觉在任职4年以后于10月17日离开巴黎回国。
法国外交部部长级代表阿维斯夫人在周大使离任前曾设宴饯行,双方就当前海湾局势、柬埔寨问题和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周大使感谢法外交部对其工作给予的协助。阿维斯夫人赞扬周大使在任期间为发展两国关系所作的努力,并表示希望法中关系进一步得到恢复和加强。
周大使离任前还拜会了前总理、巴黎市长希拉克,前总统蓬皮杜的夫人等人士。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表示
决不向伊拉克割让领土
新华社吉达10月16日电 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16日在吉达说,科威特决不会向伊拉克割让一寸国土并拒绝任何违反开罗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决议的倡议。
萨阿德在记者招待会重申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决不能使科威特作出任何让步,科将全力坚持斗争直至赶出侵略者。他呼吁全世界所有国家加紧实施联合国和阿盟作出的要求萨达姆无条件撤出科威特的决议。
他说,科威特政府愿意在作出下一步决定之前给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以足够的时间,并希望通过撤军达到和平。
他强调说,科威特武装力量正在重建和训练,一些部队已进驻阵地同阿拉伯多国部队一道准备迎击伊拉克的入侵,并将在解放科威特的战斗中充当前锋。
萨阿德虽然批评某些巴勒斯坦人站在伊拉克一边,但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为收复被占领土而进行的斗争。
据新华社吉达10月14日电 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14日说,该组织将反对阻挠解放科威特的任何企图。
比沙拉是科威特人。他出席了13日在吉达开幕的为期3天的科威特人民会议。这次会议将讨论伊拉克占领下的科威特的前途问题,数百名科威特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比沙拉说,海湾合作委员会将“在全世界进行联合外交努力,抵制阻挠解放科威特的任何企图”。他说,“解放科威特是我们的使命。”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统派代表团解决卢旺达内部冲突
肯尼亚卢旺达两国总统讨论双边关系问题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0月16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副秘书长伊尔马·塔德塞今天呼吁立即解决卢旺达内部冲突,以维持中非和东非的和平。
伊尔马·塔德塞是在率领一个旨在寻求解决卢旺达内部冲突的非统代表团赴卢旺达的基加利之前发表上述讲话的。
他说,他将同卢旺达政府官员讨论迅速、和平解决卢内部冲突的办法。
非统代表团将访问乌干达,与乌干达官员探讨同一问题。
据非统组织15日发表的一份新闻公告,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是要表明非统组织对卢旺达局势“深为关注”,帮助卢旺达政府解决内部冲突,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民族和解。
据新华社内罗毕10月16日电 肯尼亚总统莫伊15日在内罗毕同正在这里访问的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举行了会谈。
哈比亚利马纳向莫伊介绍了卢旺达国内的局势。两位总统还讨论了双边关系问题。
卢旺达发生内战后,肯尼亚政府宣布坚决支持卢旺达政府军对反政府武装的反击。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上周发表声明,称哈比亚利马纳总统领导的卢旺达是“肯尼亚的坚定朋友”。


第6版(国际)
专栏:

  芬兰总理会见我经贸部长
新华社赫尔辛基10月16日电 芬兰总理哈里·霍尔克里今天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经贸部长郑拓彬,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郑拓彬是应芬兰外贸部长佩尔蒂·萨洛莱宁邀请于14日抵达赫尔辛基访问的。
郑拓彬日前同萨洛莱宁就两国经贸关系进行了会谈。会谈后由双方代表签署了芬兰向中国天津电缆厂和吉林造纸厂提供贷款的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拜会澳参众两院议长
新华社堪培拉电(记者陶志彭)中国新任驻澳大利亚大使石春来最近在议会大厦分别拜会了澳大利亚参议院议长克里·西布拉、众议院议长利奥·麦克利和反对党领袖约翰·休森。
石春来大使简要地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日趋好转的经济形势以及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西布拉和麦克利两位议长都表示希望澳大利亚议会与中国人大之间的友好往来不久将恢复。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孟建交15周年
新华社达卡电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陈嵩禄最近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孟建交15周年。孟青年和体育国务部长尼塔伊·罗伊·乔杜里、文化国务部长赛义德·迪达尔·巴克特以及三军参谋长和其它政府和军界高级官员出席了招待会。
孟加拉国外交部秘书(相当于常务副部长)阿布勒·阿赫桑在招待会上说,孟中两国建交15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得到令人满意的全面发展,两国人民更加友好亲密。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朝野政党就向海外派兵展开争论
社会党认为向海外派兵违反日本宪法
据新华社东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大军)日本朝野政党今天在国会就日本向海外派兵问题展开争论。社会党委员长土井多贺子说,海部内阁准备向海外派遣自卫队“是违反宪法精神的行为”。
本次临时国会12日开幕后,海部首相即在其政见演说中表明了政府准备在本次国会通过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法案的打算。但是,由于法案中载有将自卫队员派往海外这一涉及日本宪法精神和日本国家特殊历史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多数在野党的警觉和反对。
土井在国会向海部提出质询时说,政府给自卫队穿上和平合作队的外衣,这就是向海外派兵。
公明党委员长石田幸四郎也向海部提出质询。
海部在回答质询时说,关于宪法不允许行使集团性自卫权问题,他的政府不想改变历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关于向海外派自卫队和向海外派兵的联系,他说,派自卫队员去海外是根据联合国决议决定的,是以不属武力威胁和不行使武力为前提的,因此不属于向海外派兵,即不违反宪法。海部表示拒绝撤回法案。
据新华社东京10月17日电 (记者王大军)日本社会党参议员滨本万三今天在国会质询中指出,政府决定向海外派遣自卫队是对日本和平宪法发动的“政治性政变”。
滨本指出,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多国部队是美国等国根据自己判断出动的军队,而非联合国本身要求派遣的,日本对此派自卫队予以合作是没有道理的。
执政党自民党代表佐佐木满今天在参院发言时指出,日本政府提出的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法案使亚洲各国产生了对日本是否走向军事大国的担心。对此,海部重申,日本“决心遵循不当给他国造成威胁的军事大国这一基本路线”。
共产党委员长不破哲三今天在众院说,首相对任何质问都宣读事先写好的文稿,一味说派自卫队不是“派兵”,摆不出任何论据,缺乏论战能力。
民社党委员长大内启伍在发言中也指出,首相答辩令人不得要领,“枯燥无味”。


第6版(国际)
专栏:

  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是1980年新独立的大洋洲的一个岛国,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之间。“瓦努阿图”在当地的比斯拉马语中,意为“赖以生存的土地”。它原名为新赫布里底,独立后即改称现名。这充分表达了瓦努阿图人民对自己美丽国土的热爱。
瓦努阿图由约80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群岛呈不规则的“Y”字型排列,南北绵延800公里。全国人口为14万多,其中95%的居民属美拉尼西亚人种的瓦努阿图人,其他为法裔、英裔、华裔、波利尼西亚移民以及其他一些附近岛国人。80%的人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和比斯拉马语。首都维拉港位于中部埃法特岛的迈利湾畔。
过去,瓦努阿图在英、法两国共管下被称之为“新赫布里底”。经过长期不屈的斗争,1980年7月30日瓦努阿图终于摆脱了英、法两国长达70年之久的统治而获得独立,使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回到了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主人手中。
瓦努阿图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锰、镍、铁、铜等矿产。土地肥沃,盛产椰子、可可、香蕉、咖啡、面包果等。森林密布,椰林、胶林、檀木林如海。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约占其国土面积的70%。牛群遍野,十几万人口的国家,牛的存栏数达十余万头。此外,瓦努阿图还盛产金枪鱼和鲣鱼,年出口量可达8000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瓦努阿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自独立之后,瓦努阿图为发展经济,从1982年开始实行为期15年的发展国民经济计划,其中第一个5年计划为过渡时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此后,瓦努阿图又颁布了保护民族经济的10项措施。为了改变长期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落后状况,政府因地制宜,强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投资,致力于兴办椰子、咖啡、可可小农场。与此同时,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改善旅游设施,培养旅游人才,使旅游收入逐年增加。由于政策对头,措施得当,独立以来,瓦努阿图经济获得了稳步的发展。目前,瓦努阿图全国耕地、牧场和被开发的林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1/10左右,其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前景是极为乐观的。
瓦努阿图政府在努力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重视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重申奉行维护民族独立的不结盟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大国控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中、瓦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有着亲密的友好关系。1982年3月26日,中、瓦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合作关系的加深,1983年5月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议定书。这次弗雷德·蒂马卡塔总统应邀来华访问,必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揭开新的一页。 顾玉清
(附图片)
图为瓦努阿图共和国首都维拉港街景。新华社记者 叶志雄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危地马拉民盟总书记被暗杀
危地马拉民主革命联盟总书记温贝托·冈萨雷斯·加马拉十五日晚在首都危地马拉城遭到不明身份者枪杀。
冈萨雷斯是危地马拉左翼政治领导人,他曾在墨西哥流亡多年,直到危地马拉现总统塞雷索执政时才返回国内。
这一暗杀事件加剧了危地马拉大选前的紧张气氛。危地马拉将于十一月十一日举行大选。近四个月来已有八名政界领导人遭到暗杀。(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总统特使访问突尼斯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特使、伊拉克第一副总理拉马丹十四日上午抵达突尼斯进行了几小时的短暂访问。
拉马丹向突尼斯总统本·阿里转交了萨达姆的一封信,这封信涉及“海湾局势的最新发展”。突尼斯总理卡鲁伊会见了拉马丹,双方就海湾危机举行了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军在海湾人数已超过二十万
美国两支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已抵达沙特阿拉伯,从而使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人数超过二十万人。
据十二日的《纽约时报》报道,这两支刚抵达沙特的部队是原驻扎在得克萨斯州的第三机械化装甲团和第一机械化师。这两支部队共计一万五千多人。他们将同已部署在沙特的美国第八十二空降师、第一百零一空降师和第二十四机械化步兵师等部队一起进入战斗状态。
外国舆论认为,美军在海湾地区已大体部署就绪。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拒绝伊拉克解决海湾危机方案
美国国务卿贝克表示反对伊拉克方面所建议的以允许其在海湾保留数个战略岛屿换取它从科威特撤军的方案,认为这是个“不公正的解决方案”。
这一解决方案是萨达姆上星期在会见苏联总统特使普里马科夫时提出来的。
在十六日举行的国务院记者招待会上,贝克表示,应当全面执行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决议,而不是去寻找什么不公正的解决方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侯赛尼再次当选黎巴嫩议长
侯赛因·侯赛尼十六日在贝鲁特举行的议会会议上再次当选为黎巴嫩议会议长。
黎巴嫩议会有九十九个议席。侯赛尼在这次选举中获得了六十八张有效选票中的四十八张赞成票。
根据去年黎巴嫩问题塔伊夫会议提出的宪法改革方案,议长的任期为四年。黎巴嫩总统赫拉维上个月已签署了上述改革法案。该法案旨在给占黎巴嫩人口大多数的穆斯林和传统上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徒以平等的政治权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华约首脑会议将在布达佩斯举行
华沙条约成员国首脑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在布达佩斯举行,这将是关系到华约前途的一次重要会议。据报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将出席会议。
正在美国访问的匈牙利政府总理安托尔说,布达佩斯华约首脑会议对华约的前途来说可能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他认为,如果华约继续存在下去,最多只能起协商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