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理论)
专栏: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行业领导是关键
张友民 孙国栋
不久前,李鹏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下半年廉政建设的重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廉政建设采取的又一个重要步骤。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但领导是关键。领导包括两部分,即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本文所说的领导,主要指后者。
各行业、各部门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其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近几年来,由于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行业不正之风,特别是执法监督和公共服务部门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议论最多、意见最大的热点问题,群众称之为“惹不起、离不开、受不了”。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虽然各行业、各部门不尽相同,但基本特征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行业特权,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以权谋私、刁难群众。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仅仅看作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声誉问题,它已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阻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其实质是一种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我们政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政权的得失。作为行业和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提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消除麻痹思想,不要以为吃点喝点、拿点要点没什么了不起,出不了大乱子。不要对眼皮底下的事情熟视无睹,等闲视之。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严重后果,千万不可低估,应该引起深思,警钟长鸣。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如果说有什么“灵丹妙药”的话,那就是领导本身的表率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同志,不仅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的指示精神,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要从自己做起,起带头和表率作用。不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不见行动。一个实际行动,胜过千百句大话。要让人民群众感到,领导确实下了很大决心,并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自觉行动起来,纠正不正之风。否则,尽管喊破了嗓子,群众照样不买账!不仅如此,行业不正之风还可能越刮越猛。
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中,作为一个行业或一个部门的领导,我们觉得至少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首先是抓思想教育。作为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眼睛不能只盯在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上,还要花大力气抓行业队伍建设,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思想教育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基础,要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廉政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行业不正之风的严重危害,从而提高他们抵制不正之风的自觉性。要教育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让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手中掌握的权力、财物,是人民赋予的,不是谁的私有财产,我们要用它为人民谋利益。还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个干部和职工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堤坝,坚决抵制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在金钱物质面前,不弯腰,不伸手,尽职尽责,廉洁奉公。特别要教育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高标准,严要求,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还要抓规章制度建设。思想教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业清廉”还要靠规章制度做保证。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要认真总结和分析本行业、本部门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找出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抓住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行业业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在这方面,应该在“实”、“细”上下功夫。所谓“实”,就是规章制度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本行业的实际,真正抓住本行业、本部门的特点,防止千篇一律,形式主义。所谓“细”,就是细致,规章制度不应是一般原则,泛泛而论,要努力做到范围划得细,岗位订得细,责任分得细。执行好的给予奖励,违反制度的予以处罚,并且做到守有规矩,查有依据。
抓监督检查也很重要。规章制度,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领导要经常检查本行业本部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对重点部门、重点问题的解决情况。这方面要突出两条──公开、严格。公开,就是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许多行业和部门的工作是同广大群众打交道,规章制度应该向群众公开,特别是涉及招干、转干、农转非等一些敏感问题,要公开名额、条件、程序、结果,欢迎群众监督,倾听他们的呼声,支持他们揭露问题,不护短,不怕丢面子,有错必纠。只有这样,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严格,就是严格执法,奖惩分明。特别是领导本人要过好亲朋好友关,对他们的问题要一视同仁,决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在监督检查中,要敢于碰硬,坚决查处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当牵涉到本行业、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时,作为领导要站在党性的高度,耐心说服广大干部、职工,牺牲局部利益,服从大局。作为领导,还要讲究检查艺术,克服定期检查的局限,力戒被“表面文章”所蒙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抓好廉政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态度明确,决心很大。只要我们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领导提高认识,从我做起,认真负责,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这项工作一定会大见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弊绝风清”的局面将能尽快出现。


第7版(理论)
专栏:

  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的暴行
乔文
在北京的西北郊,130年前的10月,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花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化为灰烬。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的一次野蛮暴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永世难忘的奇耻大辱。
圆明园在康熙年间,还只是畅春园北面的一座小园。1709年,康熙将它赐给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并亲自命名和题写了匾额:圆明园。雍正即位以后,决定把圆明园建成“避喧听政”的地方。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采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雍正开始在此办理朝政。从此,圆明园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乾隆在位60年,年年营建圆明园。他先后6下江南,搜罗天下名胜,命人在园内一一仿造。他又下令在圆明园的东面,拓建长春园,以备自己退位后养老之用;在圆明园的东南面,拓建万春园,作为皇太后居住之所。圆明三园的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从康熙至咸丰的6代帝王,用了150年的时间,花费了无数的人力、财力,使圆明园成为清皇室的一座行宫。
圆明三园的总面积约5200亩,比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的周长10多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圆明三园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在山环水抱之中,景色迷人。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斯园胜概疑天造”,这是中国人对它的赞美。外国侵略者也是赞不绝口,说它是“万园之园”,“惟一无二,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和它们比拟”。(《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册,齐思和等编著,第418页)
可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竟被英法侵略者劫掠并焚毁了。
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一进园内,他们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军官们首先分批进去抢掠,随后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进去“自由抢劫”。侵略军争先恐后地“破门而入……其中堆积如矿山似的财宝,和国内所有各种珍奇物品,陈列在法军面前,任其肆意抢劫。一间一间的屋子,充满着价值连城的物品,或系国产,或来自欧洲,一间一间的大厅,置有价值巨昂的瓶缸,还有储藏绸缎绣货的房子,也敞开在他们眼前。乱七八糟,予取予携的抢劫,……都立刻开始了。……当军队既已开始抢劫,再想停止这种举动,就非易事了。在这种时期,训练所造成的通常的约束规范、人性都给打破,脱离樊笼,胡作非为了。”(同上,第430页)“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北京的和平》,《泰晤士报》1861年1月14日。转引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17页)“这人也许喜欢景泰蓝的宫瓶,那人或者贪恋一件绣花的长袍,也许又有人念及将来的时候,就挑选一件皮大衣”。(《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册,齐思和等编著,第407页)英国军官赫里斯,第一次抢到一个镂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一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七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找来七个士兵,才搬回兵营。回到英国后,这个强盗凭着抢来的赃物,大发横财,成为大富翁。
英法联军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拿走,拿不动或来不及拿走的,却以粗暴的态度将它们完全摧毁;“一切不能破碎的物品,极力伤毁,使其变为不值钱的东西”;(同上,第431页)同时由于抢劫的时间很短促,因此不能仔细地抢掠,许多金质东西都被误认做黄铜而摧毁;“有些珍奇的手抄本”当作“废纸”,“用为燃点烟斗的火具”。(同上,第431页)许多精美的时钟和象牙雕刻被他们填进车辙,再用车轮辗轧。从圆明园到军营,沿途都是被践踏得一团糟的丝绸和各种珍品。
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第二天,他们赶着一串满载赃物的大车,得意洋洋地返回了兵营。
英法强盗到底从圆明园抢走了多少宝物,是无法计算的。据不完全计算,仅法国侵略军回国后奉送给法国皇帝的部分“礼物”,就有:两端镶有大块玉石的金杖两根;约400公斤重的鎏金怪物像两尊;皇帝穿的新龙袍一件;做工精细的窗帘两卷;戒指、酒杯、漆器、瓷器难以计数;珍奇古玩近万件。
英法侵略者的疯狂抢劫持续了几天。然而单是抢劫,他们还不满足。为了逼使清政府完全屈服,也为了掩盖抢劫的罪行,他们决定焚烧圆明园。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首先发表声明,无耻地宣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接着,英国首相巴麦尊迅速批准额尔金的计划,对焚毁圆明园感到“衷心高兴”,还叫嚷什么:“如果北京皇宫遭遇同样的命运,我会同样十分高兴。”就这样,一场空前野蛮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活动开始了。
大规模的焚烧共分两次。第一次是10月6日至9日,第二次大焚烧是10月18、19日。侵略者焚烧圆明园三园。侵略者描绘焚烧圆明园的情况时说:“米启耳将军的部队和骑兵的大半部分,都开向圆明园,并且把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架火燃烧起来。”(同上,第394页)“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由树木中蜿蜒曲折,升腾上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一缕的浓烟密雾来……化为劫灰了。”(同上,第418页)“两天两夜,这些遭劫的避暑行宫,火光熊熊的烧着,仿佛一张幔子,罩着当日的行幸处所,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个长期的日蚀。”(同上,第404页)
除焚烧圆明园外,侵略者还焚烧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等处的殿阁建筑。
焚掠圆明园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据《泰晤士报》在北京的记者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转引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17页)侵略者的暴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愤怒申讨,而且受到他们国内广大群众的愤怒申讨。就连参加焚掠圆明园的侵略者中也有人供认不讳:“就毁坏如此许多珍奇罕有、美丽而且有价值的建筑说起来,实在是一件惨酷的举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册,齐思和等编著,第399页)“这是一件不文明的行为”。(同上,第394页)


第7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投资学会理论讨论会综述
中国投资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讨论会不久前在银川市召开。这次会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提高我国投资效益的问题。
在讨论中,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的投资效益长期以来不够理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片面追求高速度,急于求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使我国投资效益得到根本改善,就必须彻底破除重速度、轻效益、急于求成的观念,把指导思想统一到始终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上来。
与会代表认为,在投资总量、投资结构对投资效益的影响问题上,当前至关重要的是控制在建总规模,使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规模相协调。如何使在自身利益支配下的投资行为与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吻合,是投资总量均衡、结构调整的难点所在。解决这个问题,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核心,辅之以其他相关的财税、信贷、价格、外贸等经济政策,还要运用计划、行政、法律等手段。
为了推进提高投资效益,与会代表就深化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谈了许多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系。完善投资决策体系的关键是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二,加强和完善投资的计划管理。对此,与会代表建议:一是提高投资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即要根据全社会财力、物力和技术装备能力(包括引进资金和技术装备)的统筹平衡,确定五年计划的投资规模和分年度的投资规模,避免年度间投资规模的大起大落。在平衡安排全社会投资规模时,既要考虑全局的平衡,又要考虑行业和地区的相对平衡;既要考虑拟建规模的需要,又要考虑在建规模的要求;既要考虑投资经济活动中的财力、物力的平衡,又要考虑工程投产后所需财力、物力的平衡。在投资规模的安排方面,要统筹兼顾,留有余地。二是强化计划的严肃性,即计划的制订、调整和执行等环节须按程序、按规范加强管理。国家应当把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计划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第三,逐步创造条件,建立一个以债券融资为主,辅之以股票融资,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宏观调控得力以及信息手段先进的长期资金市场,并使之健康稳步发展。
第四,加强和发挥建设银行在投资领域的作用。与会代表认为,建设银行作为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行财政职能,深化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管理,发挥传统业务优势,为投资领域各方面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财务制度提供监督、审查和服务。二是由建设银行统管预算外投资,实施必要的监督和审查。三是形成以建设银行为主体的银行长期信用体系。    (钟成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