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中国科学家的光荣使命
——访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本报记者 王友恭
新技术革命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各国正在重新部署科技力量,力图通过科技进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国科技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的历史责任。
中国科学院要在重要前沿领域形成有国际影响的科学中心,取得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成果,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长远、综合性的课题作出贡献,为应用开发和高技术产业输送高水平人才。
                   
在20世纪最后1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刚刚结束了中国科学院1990年度工作会议的周光召院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请他谈谈作为全国最大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科学院对未来10年的构想。他稍加思索后说:中国科学院刚过不惑之年,总结建院40年来的经验教训,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们深深感到前途光明,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幸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科技人员,不仅应该在我国20世纪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我们这一代的印记,也要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振兴以及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这位富有学者风度的领导,用科学家特有的语言描绘了当今的世界。他说:我们面临着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微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大量信息的快速传播,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普遍应用,节能技术与新型能源的推广,空间和海洋的开发,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日趋明显,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各国正在重新部署自己的科技力量,一些国家级或跨国的大型研究计划正部署和实施中,各国力图通过科技进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他说,在国内,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10年的改革开放更为中国的经济振兴与科技发展带来了希望与信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已经基本实现,现在正在实现第二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现在既面临着人口、资源带来的限制,又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要成功地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传统,自尊自信,奋发图强;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把教育、科技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与科学素质,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必须通过改革,认真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吸取国外先进的科技知识与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只有把经济发展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真正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科技兴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说到这里,周光召从案头找出他为纪念中国科学院建院40周年所作的《四十年的追求与探索》长篇报告,接着说:中国科学院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的历史责任。对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说,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负有重要责任。我们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面向全国的方针,通过择优与竞争,加强协调,统一规划,建立更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胆任用青年人才,逐步形成一支以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努力在重要前沿领域形成活跃的、有国际影响的科学中心,取得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成果,并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长远、综合性的科技问题作出贡献,为应用开发和高技术产业不断输送高水平人才。为此,在继续办好研究所的同时,我们要切实办好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大型研究基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高温超导、粒子物理与同步辐射、核反应和聚变、表面与界面科学、日地物理、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全球气候变化、岩石圈演化与成矿规律等方面,做出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工作。要大力促进一些重要的新兴领域,如神经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使之迅速进入国际前沿。在资源环境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各种资源的综合考察,进行灾害性气候中长期预测预报、卫星的应用系统等研究工作,建立资源环境观测实验示范台站网络系统,并形成一支国际研究队伍,随时接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委托,努力完成咨询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对我国的稳定和发展依然具有特殊的紧迫性。中国科学院除继续加强对我国中低产地区的综合开发和治理、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以外,要加强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的研究,为发展农业科学和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做出贡献。
周光召侃侃而谈:今后10年,技术科学的振兴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方向性的中心任务,调整、充实和进一步发展技术科学的研究队伍。今后10年,我院要选择煤与天然气化学工程、新型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环境、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下一代通讯网络、计算机系统及软件、计算数学与方法、综合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我院确有优势而又是工程科学中带有方向性的重要领域,集中力量建设包括研究、开发和小批量生产一条龙的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以加强科研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并推动技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有重要发展前景的边缘学科领域形成综合优势。
周院长说,当然,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类企业的合作,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拟在目前我院已建立的一批技术开发公司中选择若干经营较好、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集中有限目标,继续探索科技人员创办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技术开发公司的发展道路。
采访已经超过约定的时间,临别时周光召又语重心长地说,继续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并使之尽快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和下几代人的肩上,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无法同我们的前辈艰苦创业、建立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的艰难相比拟。我们不应困惑于暂时的困难,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的民族,中国的科学家也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博士、硕士、学士、战士
——记分配到总参工作的大学生的军训生活
孙湛修
一阵集合哨音之后,一队新战士齐刷刷地出现在眼前。英武的军容,挺拔的军姿,令人叫绝。人们想不到的是,他们是来自地方大学的博士、硕士、学士,45天前,还是一群普普通通的青年学生。
这批大学生是在去年结束了院校生活,被分配到总参通信部所属院校、科研单位工作的。为了使他们铸牢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尽快完成由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上级决定:在他们成为我军干部的同时,就要像普通战士一样过艰苦的新兵连生活,接受军事训练,并到基层连队当兵锻炼一年,提高思想、身体素质。
    1
初来乍到,大学生们除对军营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陌生之外,更多的是不理解,不适应。
刚到教导队那天,几位同学下车不久,就不请假外出,逛农贸市场去了!
开饭了,不少人一边走一边敲打着碗筷,奏出与军营生活极不协调的“交响乐”。
教导队的同志们多次担负新兵施训任务,却从未训练过像这样学历、文化层次都比自己高出一大截而年龄也较大的博士、硕士、学士!干部战士们聚在一起,学习上级关于大学生军训的文件,分析情况,提出了在思想上高标准、在训练中严要求、在生活中多关心的口号。
    2
紧张的训练生活拉开了帷幕。
整理内务,说起来就是叠被子、搞卫生之类小事,可按兵的要求做起来决非易事。被子要叠得像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洗脸毛巾要摆成一条直线,甚至牙刷、牙缸放置的角度都要一致。上大学时,一些同学早晨连被子都不叠,现在却要受这么严格的约束,感到很不自在。可是,老兵们说,这是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军营特有的美。
大学生们是爱美的,然而美的价值标准是多元的。学英语文学翻译的硕士小张长着一头潇洒的长发,班长却硬要他理成“难看”的小平头。望着镜子里刚刚被理过的“富士山”,他难过了好长时间。
队列训练,立正、稍息、齐步、跑步……这些最初级的军训科目,对于在学校里读了十多年书的大学生们来说,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比起普通的新战士来,大学生们的理解力是非凡的,加上班长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熟练的示范,很快就能理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原理”(大学生们常使用这样的术语)。可是,他们比普通新战士的年龄要大得多,最大的32岁,平均26岁。要达到训练标准,得付出更多的汗水。训练艰苦紧张,而一日三餐,又是粗茶淡饭。
一时间,不少人皱起了眉头,一些原来抱着走走过场的同志甚至对投笔从戎的选择发生了怀疑。
怎么办?放松要求?降低训练标准?不!教导队的干部战士们说:上级领导把大学生交给咱,是要我们把他们训练成合格军人。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就是失职。只要我们讲清严的道理,明确严的标准,做出严的样子,大学生们是能够理解的。
    3
对于这些具有高层次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来说,比大道理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导队队长连诗斌,一年前患过肝炎,至今仍在服药。指导员外出学习,他一人要担两人的担子。每天清晨,他比战士们起得还早;军事训练,他挺起身子和战士们同流汗;菜地里,他和战士们同劳动;饭堂里,他和战士们同就餐;运动场,他和战士们同娱乐……
这一切,大学生们都看在眼里。其实,他们还不知道,这段时间正是队长的家庭遇到种种困难和不幸的时候,他爱人体弱多病,孤身一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结婚5年,几次怀孕,都因操劳过度流产了。不久前,她又临产。此刻,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多么需要丈夫的照料;一个盼子心切的父亲又多想尽快见到自己的亲骨肉!可是,一封又一封加急电报没有把这位深情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催回。当他接到最后一封电报时,这位刚强的山东汉子背着大学生们流泪了:妻难产,子生命垂危……
在牺牲和奉献的天平上,把砝码压在部队与事业一边。这正是人民军队百战不殆的力量源泉!
面对这样一位学历比自己低得多而品格却如此高尚的队干部,大学生们从心底里佩服!成都电子科大毕业的硕士苟炳勇,新婚燕尔便来参训。妻子是他上研究生时的同班同学,与他同一天分到同一个部队的同一个单位,又同时被派往南北两地参加军训。频繁的“两地书”互诉别离的情思、训练的艰苦。当他们得知军营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连队长这样的军人,不仅长期分居两地,而且默默地承担着各种生活的重负时,他们的书信内容变了!苟炳勇说,比起队长,我是最幸福的人!
    4
班长,被誉为军中之母,而新兵班长又会给每一个军人的记忆留下永恒的烙印。四班长小陈年方十九,入伍前刚刚高中毕业。班里最大的硕士李桂洪,已经32岁,班里最小的大学生也比小陈大3岁。初时,有人跟他半开玩笑说:你呀,应该去给红领巾当校外辅导员。
时间不长,大学生们就对这个小班长刮目相看了。他根据大学生们文化水平高、年龄偏大的特点,制定了训练方法“三部曲”。一天的训练时间怎么安排效果好,他胸中有数。一位毕业于师大的同学说:“我们班长还真懂些心理学呢”。最使大学生们感动的是,这个在家里还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的娃娃兵时常半夜里起床,打着手电为大哥哥们掖被子。
    5
部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教导队,大学生们深有体会。
大学生小杨是回族人。临行前,父亲告诫他,到部队后不能像在家里一样,要和战士们同食一样的饭菜。到教导队后,他没有把自己是回族的情况告诉队里。开训会餐那天,当他走到自己餐桌的座位边时,出乎意外地发现自己的饭菜与众不同。原来,队干部和炊事班的同志们早已把他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特地为他准备了可口的回族饭菜,并已把他的情况写进了炊事班的记事簿。
去年9月的一天,五班大学生康伟突然生病。卫生员精心诊治后,又把他送到医院住院。炊事班每天都要做病号饭派人送往医院。同班战友小潘日夜守护在他身旁,其他战友们有空就请假来看望。当时也正在病中的班长小叶得知康伟生病的消息,衣服未穿好就匆匆赶到医院。望着凉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班长,康伟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这是大学生们入伍前难得体会到的最纯洁的人间真情。
    6
谆谆的教诲,榜样的力量,纯洁的友情,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大学生们的心田,给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注入了前进的动力。45天的强化训练,使他们的思想、军事素质明显提高。在上级对他们进行考核时,他们的学习、训练科目全部合格,半数以上同志成绩优异。
博士张观强、硕士苟炳勇、李桂洪还获得了嘉奖。当他们拿到那张白纸打印的嘉奖登记表时,那庄严、激动的神情决不亚于当初获得学位证书,因为那里也浸透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它同样标志着人生道路上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杨光(硕士,陕西机械学院毕业):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一段紧张、严肃、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时光。
我们这些将到部队院校或研究所工作的同志如果对基层生活不了解,对兵没有感情,确实令人很难想象。
何联(学士,南京大学毕业):就我个人而言,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军人的基本素质。我想,今后无论干什么,这种素质都是一种优势。作为军人这种特殊职业,就要有军人的样子、军人的气质、军人的纪律。
张建亚(硕士,天津外语学院毕业):从我们的队长和班长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现代军人应有的品质,学到了在大学里没学到也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军事,还有思想品格等。毫不夸张地讲,队长和班长是把我们领入军营的第一位老师。
康伟(学士,陕西师大毕业):什么是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在教导队我体会到了。感谢各级首长和战友们对我的关心,我要永远铭记这份珍贵的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留学归来

  王建华扎根大西北
牛宏泰
第一个进入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学习的中国人王建华学成载誉归国,最近又回到地处大西北的西北农大担任教学科研等工作,成为该校近几年第三个载誉归国的“洋博士”。
1984年王建华赴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获得了英国大学委员会设立的ORS奖学金,成为该奖学金设立以来皇家兽医学院的第一个得主。在英5年间,他以辛勤和精明能干获得了导师、同学、同事的信赖,被评为赴英优秀留学生。
回国前夕,有人劝他不要急于回国,有传说中国正在“清洗”,而且他完全有条件和可能在第三国找到满意的工作,收入也比国内高出许多倍,何乐而不为呢?他说,祖国的情况到底怎样,应以眼见为实,只听传说是不行的。祖国派我来学习了这么多年,花费了多大的代价?我走后,工作全放在在校的几位老师肩上,我应尽快回去补上这几年耽误的工作任务。再者,我的家庭也需要我。出国这几年,三个孩子全靠爱人一个在家带,这副担子太重,我有责任尽快分担。因而,他一回到学校,最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给我分配工作任务,为老师们分忧”。
他粗略地算过一笔账,在他未拿到那笔奖学金的几年中,国家每年要拿出1万英镑付他的学费。这笔钱每年可以请进30个教授或50个讲师来华讲学;若连同生活费算在一起,国家可以选送2至3人去美国读学位。如果学成了不回来报效祖国,实在有负于自己的良心。只有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祖国、造福于人类,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为了孩子的未来
刘德强
吉林省东部山区的8个自然村,其中有12岁至16岁的少年632人,有368人成了放牛娃或劳动力。
是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儿童无法就读?不是!山村小学校舍整齐,教具齐备,师资充足;
是孩子们不愿上学读书吗?不是,牧童常拿木棍在沙土上写字,校园外常闪出辍学少年渴望加之羡慕的目光;
是因为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家庭急需帮手治富吗?也不尽然。那含辛茹苦供子女上学的父母大有人在;
是学校收费太高父母无力供学生读书吗?也不是。农村小学每年的书费学杂费只有十几元钱。
我终于发现了,那是因为父辈们的偏颇见解:
“再学也没多大出息,考不上大学等于没学,赶紧下来种地算了”,在辍学少年中18%的父母这样认为;
“女孩子家,早晚要嫁人,能认得自己的名字也就行了”,占辍学人数40%的女孩多半都是在父母这样的想法中不得不放下书包,帮助父母操持家务。
山乡变了,变得富足了!可是,几千年的小农意识仍然锢锁着人们。他们没有想到明天,没有想到未来,他们甚至明知其害却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未来。难道要让父辈的“扫盲”运动在我们下一辈重演?难道要让无文化的痛苦再由父辈传给我们,再传给我们的子孙?难道建设新农村只需要一双布满铁茧的手?
走在这山村的土路上,我听到了辍学的少年在呼喊,那千百年缄默不语的山川、沃野在呼喊,它要唤醒父辈的迷惘,它要唤起父母的良知,让子女们上学求知吧!只有知识教育摆脱陈腐摆脱愚昧,才是通向光明之路。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丝绸之路的文化绿洲
新华社记者 屈维英
一向被视为“文化荒漠”的丝绸之路东段,如今建成了200公里的“文化长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正吸引着数十万农民,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穿越丝绸路要塞六盘山并横跨甘肃泾川、平凉、静宁三个县、市的“文化长廊”创建于1983年,到目前已采取民办公助等办法投资上百万元,在沿途15个乡、镇建成7个农村文化中心和8个文化站,共设露天电影院35座、各种文娱活动室600多间。
多数活动场所都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科普室、展览室,以及体育场和露天剧场。
到了夜晚、节日和农闲时间,各活动场所熙熙攘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
过去,这里的农民一年只能看几场古老的皮影戏,或者进城看两场电影,此外几乎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
一些青年农民自嘲地说他们唱的是劳动、吃饭、睡觉“三部曲”,致使巫神乘虚而入,封建迷信和赌博泛滥。
“文化长廊”建成后,这一带群众的兴趣转向了各种文化场所。一旦有了闲暇,数万名渴求知识文化的农民就涌到这里,有的看书看报,有的看戏看电影,有的打篮球、托排球、搞游戏,男女老少乐在其中。
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占领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从而使根深蒂固、屡禁不绝的封建迷信活动为之销声匿迹,赌博、卖淫等丑恶现象也丧失了市场。
泾川县王村乡文化中心开设了15个扫盲班,使全乡2500多文盲、半文盲达到了学会2000个常用字和四则运算的脱盲标准。
在普遍扫盲的基础上,他们办起10所农民联合学校,对全乡中青年农民进行系统的业余教育。
群众文化的普及和提高,为他们学习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因此近年来这个“文化长廊”又成了传递经济科技信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桥梁。
各文化中心和文化站的科普室都订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报刊,供农民阅读、采用。每逢集日和物资交流大会,他们便热情向农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向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和劳动致富的经验,深受农民欢迎。
特别可喜的是,这条“文化长廊”采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时事政策,宣传国家大事,成为向农民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坚强阵地。
地处六盘山东侧的静宁县界石铺,是1935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乡文化中心把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子修葺一新,供人们瞻仰;并调查整理了近两万字的《红军长征经界石铺的情况介绍》,当作向中小学生和青年农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现在,到这里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重温中国革命史的群众已达1万多人。
受这条“文化长廊”的影响,附近的镇原、灵台、华亭、庄浪、崇信等县也在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的乡村相继建成了一批自己的“文化长廊”,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农民,给缺乏文化生活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文化绿洲”。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小言论

  订报与看报
路洪然
据《沧州日报》载,黄骅县某村一高中毕业生于一九八七年参加高考,时隔两年才收到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来,当时的录取通知由邮递员连同报纸一同送到了一村干部家中,该村干部随手将卷着通知书的报纸扔进了抽屉,直到今年他清理抽屉时,才发现报纸里还裹着一张录取通知书。
这件事听起来简直像一则笑话。但这“笑话”使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把订报当成任务来完成,只订不看。
众所周知,我们的报纸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政策、法令以及国内外新闻的重要工具,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提高政策水平、学习先进经验、捕捉各类信息、了解重大事件的重要渠道。要使报纸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订”只是完成了一少半任务,更重要的还在于“读”。
所以,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在踊跃订报的基础上,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读报、学报、用报,千万不能认为钱交上了,订数完成便完事大吉了。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湖北襄阳县黄龙镇第一小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黄龙是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还有许多革命老人健在。学校经常请老人们给学生讲革命故事,教育学生不忘过去。图为16岁就参加游击队的柏守早老人给学生讲保卫红色政权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