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篇刚破题的大文章
——苏南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国务院研究室调查组
在江苏省南部,多数地区种田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耕地,有机耕队;要良种,有供种站;要肥料,有肥药站;要排灌,有管水员;要治虫,有植保员……责任田仍由农户分户管理,农业生产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日臻完善。这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最近,我们到苏南,就此作了专题调查。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也必须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
苏南是我国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1983年前后这里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分户经营后出现的一家一户有些事“不好办,办不到,办不好”的情况,1984年起在一些村、乡陆续出现了排灌、机耕、植保等单项服务。初期阶段,多数地区这种服务是自发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连年徘徊,从1986年起,这里开始有意识自觉地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提供资金保证,当年江苏省建立了建农基金(即乡镇企业职工每人每月交纳不超过10元的工资作基金)制度,并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农村工作加以部署。此后,服务体系建设渐渐向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现在,苏南的农业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一个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为主体,乡以上部门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大体成型。从横向看,无锡、苏州一带,60%左右的村已能把该“统”的服务统起来,能搞较完备的常规性统一服务,如统一布局、供种、机耕、排灌、防病、治虫和肥药供应等等;有近20%的村不仅能搞常规服务,还装备了诸如种子库、农机库、燃料库、肥药库和农服人员工作室等设施。当然也还有20%左右的村服务仍较差。从纵向看,又有众多的部门专业服务,如以供销社为主体的产前肥药供应网络和产后服务网络,保证农业急需肥药不脱节,农户买肥药不出村;以水利系统为主体的排灌组织网保证科学管水用水;农机服务网,科技服务网,多种经营服务网,政策、信贷、管理咨询服务网等纵横交错,形成很有生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服务越发达,集体越有凝聚力。江阴市华士镇向阳村服务搞得好,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由于服务日益完善,苏南农业有了新的发展。今年气候条件不利,尤其是15号台风给农业造成损失,但我们所到之处,明显感到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情绪饱满。在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的七年中,苏州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5.6%,但亩产却增长了16.4%,与7年前相比,年总产还增长5%。江苏省农业厅的负责同志认为,90年代,苏南农业将再次成为江苏农业的领头雁。
  努力造成大抓服务的气氛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一些同志认为服务是既费事、又花钱的事情;现在财力紧张,服务很难开展。而苏南的实践表明,只要努力,办法总是有的。
就说资金,苏南除了依靠乡镇企业的补农建农资金外,很注意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和兴办经济实体来壮大服务组织自身的实力。
1986—1989年,江苏全省建农基金共17.7亿元,其中80%左右用于农机等装备建设。而维持服务组织日常运转的经费主要靠收取的服务费。从种到收,现在一般完整的服务费每亩在60—80元上下,但若农户一家一户去做,差不多得多花1倍的钱。服务组织收费是很低的,受到农户的欢迎。
为了增强服务实力,完善服务功能,苏南普遍支持服务组织创办经济实体。服务组织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相当有活力。目前,苏州市有服务实体2000多个,年创产值1.4亿元,创利1500万元,其中约有40%的利润直接用于农业生产。1989年仅无锡市农技服务实体就交税1201万元,其盈利部分使服务组织的力量大大增强。一些服务实体以产后流通、加工为主。如吴江县的多种经营服务体系,负担起全县1/3的农产品流通任务,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服务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1986年起,省、市、县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都倡导服务体系建设。今年省委、省政府还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作为乡村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我们感到,这里自上而下已形成大力发展服务体系的气氛。乡、村基层干部们谈起服务来,大多头头是道。
为了扩大建农基金的来源,省里1989年决定将乡镇企业税后利润的6%—12%划入建农基金。省、市、县还分别制订优惠政策,支持服务组织发展。如苏州市明文规定,对村级农服站办的实体实行“体制不改变,财产不平调,经营利润不上交”的“三不”政策。吴江县规定:村级服务组织购植保机械,县乡补50%的资金;率先建起综合服务站的村,优先安排水利工程建设,并补贴30%资金……
此外,各级政府还给农服人员创造发挥才干的良好社会环境,经常表彰先进,经济上也给予种种优惠。服务人员的工资一般高出在本村企业工人的工资10%左右。与国家某些农技队伍不安心的境况相反,农民自己的农业服务队伍不仅稳定而且在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篇刚刚破题的大文章
苏南地区的服务体系建设,表现出三种明显的趋势:一是物化投入替代农户活劳动投入的趋向明显,苏南农民田间劳动的50%—70%已被服务体系替代。有少数农户,中青年进厂当工人了,家里又没有老人,或者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就把承包田交给服务站直接经营了。二是农机化的要求普遍增长,尤其对插秧、收割等适用农机需求强烈。一些乡村干部说:“卫星能上天,插秧机要下田。”三是农业服务体系向产业化和产后服务方向发展。我们调查的无锡市郊区的河?乡的水产畜牧公司和吴江县八坼镇的农业多种经营服务公司都是很受农户欢迎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体。尤其是河?乡,由于自办销售服务,每斤鱼就让农民增收0.2元,该乡的养鱼业非常兴旺。
苏南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已从单项自发步入了自觉全面发展的大路。这是一篇群众欢迎的大文章。照无锡县后宅乡领导的说法是,“这样干下去,我们有信心。”
就全国来说,苏南的实践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应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纳入农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轨道。
从全国来看,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明显不足的,虽然发展农业的服务体系已成为上下共识,但还是受到乡镇经济力量不足的制约。为了把这一项工作作为持久的制度建设,有必要考虑把其列入农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大盘子。如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平价钢材以支持其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平价柴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通过服务组织运用到千家万户。此外,在信贷上也可考虑向农技和服务组织网开一面,支持其创办为农服务的经济实体。国家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财政的支农资金,也可划出一小部分,专项用于配套的服务体系建设。对服务体系兴办的旨在解决服务费用困难的经济实体,在税收方面应给予优惠。总之,中央和地方,应千方百计设法创造条件、拿出办法,引导和支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二,要有一套区别不同类型地区的支持政策。
对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体系已不是起步而是完善的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要特别注重适用农机的开发和普及。除了国家应集中技术力量搞关键机具的攻关外,还宜倡导社会各方面合力出资发展农机事业。对一些地方采取“私头公尾(即集体配套机具)”和“私有公用(即集体统一调度和收费)”等办法开展农机服务,应予肯定和支持。
欠发达地区,服务起步仍是共同性问题。尤其是没有什么乡镇企业的村,应主要靠服务体系作为集体经济运转来凝聚民心。要从代价小、成本低、群众要求迫切的种子、肥药、植保、排灌等环节抓起,或者从收益较高,能积累资金的产后运销、加工等抓起,开展服务,完善双层经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在这方面,国家的种子、农技、农机、畜牧、生资、粮食、农行、商业、供销、外贸等经济技术职能部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稳住和搞活乡级农技队伍。
当前我国多数乡镇农技站处境困难,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由于基层站性质和编制的限制,无法下到最需要的乡镇一级。看来,将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乡镇农技队伍纳入基层政府的事业单位系列势在必行。应积极地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乡级农技队伍是农技服务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强这支队伍的活力至关重要。应考虑在政策、资金、物资等多方面给予扶持,让其在支农务农和服务中逐步强壮起来。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看得中”与“买得起”
石秋萍
天气凉了,想买件羊毛衫。商店逛了一家又一家,毛衣成片地挂在店里,可要找到称心的却不易。四五百元一件的外套、二百元一件的开衫,质地、色调固然不错,可价格令人咋舌。六七十元一件的套头衫倒是便宜,那款式、颜色却顶多让人瞥上一眼。难怪听到许多人感叹:“如今的商品,看得中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视野的开阔,人们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好了还想好,精了更求精,这原在情理之中。然而,欣赏不等于实际购买。精品屋内“流连忘返”者多,“慷慨解囊”者少。排除文化背景、年龄、性别等差异,决定人们选择的最大因素就是经济实力。正因为如此,“阿迪达斯”、“奈克”固然好,价格之高却非常人所及,二三十元一双的旅游鞋鞋底弹性太糟,于是50—100元一双的“十佳”鞋走俏京城。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占80%。在这种收入状况下,商品一味追求高档次,超豪华,反而会在市场上遭冷落。“短缺”与“积压”并存的现象出现,既有档次不够,消费者看不中的原因,也有“曲高和寡”,消费者可望不可即的问题。
那么,可否说多生产中低档产品就是出路?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模糊认识,即:“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商品质量与价格有关,但是二者之间绝不能划等号。价格便宜的中低档商品可以有好货,价格昂贵的高档商品也可能有次货,这要看一件商品的质量、功能是否与其价格相对应。
面对支付能力有限、需求观念又不断更新的消费者,在“买得起”的产品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是为上策。使“买得起”的商品被消费者“看得中”,市场就会有所改观。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地方民航业发展迅速大有前途
本报讯 地方航空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民用航空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悉,目前经中国民航局批准成立和筹建的地方航空公司有16家,拥有各种飞机、直升机共105架,已开通航线50多条;累计运送旅客81万人次,运送货物3567吨,客运周转量达37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57万吨,公司完成各种专业飞行3.3万小时,进行了大量农业、林业航空、航空物探和摄影海洋监察等通用航空作业。
我国地方航空公司起步于80年代初,目前,地方航空公司已发展到我国民用航空的各个领域,成为骨干航空公司的补充和伙伴。四川省航空公司开通的成都—万县航线,使地面交通两天路程缩短到1小时,架起了川东门户和省会的空中桥梁。武汉航空公司开通的武汉—恩施航线,使偏远的鄂西地区同武汉交通大大改善,受到河北省和鄂西州政府的称赞。 (荣为人)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南双峰县积极发展村级经济
本报长沙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双峰县立足本地资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村级经济,加快了村级经济发展步伐。1990年与1986年相比,全县村办企业由1605个增加到2351个,产值由7050万元增加到1.27亿元,纯收入从600多万元增加到1395万元。
近年来,双峰县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藏资源,大力发展小林场、小果园、小药场、小养殖场等农业企业、糖果、糕点、饮料等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石灰石、大理石等原材料企业。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经营,调动和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发展村级经济。其主要形式有:村级所有,承包经营;村级所有,划归村民小组或村民管理;村、村民小组和村民集资入股,合作经营,按股分红;与国营、集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营。
村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近3年中,村级企业提供资金9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补贴农民的种子、化肥、农药差价;提供资金604万元用于改造学校危房2万多平方米;提供资金帮助农民打井、修建改造公路,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目前,全县50%的村干部补贴、民办教师补贴等10项提留不从村民中收取。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村企业办学
杨军
金秋时节,冀中平原上传出一桩新鲜事:深县农村企业办大学。
深县西景明村经过整整10年的艰苦创业,走上了富裕之路。198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人均占有粮食1000公斤。在农民企业家蔡宗信的带领下,这个村与天津染化五、六、七、八厂横向联合,建成全国农村少有的一家生产二三酸、二萘酚、吐氏酸等化工原材料的重要基地,成为衡水地区闻名的“明星企业”和“小康村”。
富了以后先办教育。西景明村一方面投资80万元,建起一座高标准教学楼,强化从幼儿园到初中“一条龙”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又与河北轻化工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
10月13日,河北轻化工学院、深县乡镇企业局合作教育大专试点班在西景明村举行开学典礼。这个大专班,是经省教委、省计委批准的大专半工半读试点班,由河北轻化工学院选派了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培养目标为具有大专水平的高级有机化工专门应用人才。今年新招收的35名学生列入了国家正式招生计划,按照国家高等院校委托代培生的有关规定,在参加今年全国统一高考学生中择优录取。


第2版(经济)
专栏:

  提前二十七天
全国钢生产完成计划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从冶金部获悉,我国钢的生产已于12月4日提前27天完成国家计划,产量达到6100万吨。
今年以来,国家对原材料工业实行倾斜政策,对重点企业采取“双保”方针,使钢铁生产的外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改变了去年生产严重滑坡的被动局面,进入比较正常的发展轨道。
钢铁行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生产国家急需的短线钢材,使11种主要短线品种产量比上年增长约23%,减少钢材进口55%,节约外汇约25亿元。这是我国钢铁行业迈上年产6000万吨钢的台阶后,作出的新贡献。


第2版(经济)
专栏:

  玉米直接法生产二代高果糖浆研制成功
本报讯 记者李安达报道:“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玉米直接法生产二代高果糖浆”近日通过国家级鉴定。
以玉米为原料的二代高果糖浆,已成为世界第二糖源。二代高果糖浆果糖含量达55%以上,甜味纯正,属于高甜度低热值的新型糖源,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儿童龋齿有良好作用。由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研所为主与中试协作单位吉林省抚松县果糖厂通力合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使这一新技术获得成功,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采用玉米直接法生产二代高果糖浆较之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玉米湿磨淀粉法工艺,具有投资少、建厂周期短、能耗低、污染少、副产物综合利用好等优点,适合我国发展。生产二代高果糖浆可使玉米增值3倍左右。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德宝地区危房改造开工
本报北京十二月五日讯 北京市西城区德宝地区危房改造今天拉开序幕。一大早陈希同、张百发等市区领导就兴致勃勃来到工地,挥锹填土奠基。
德宝地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北京展览馆东侧,有居民一千二百六十四户,破旧危房一千七百余间,自建简易房棚连成一片,十分拥挤又破旧不堪,成了京城有名的危房片之一。
今年四月,市政府根据危房改造与新区开发、住房制度改革、房屋经营和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原则,讨论通过了西城区德宝地区破旧危房改造方案,并列为改造示范区。西城区仅用一个月时间顺利地完成了居民的搬迁工作,实现了三通一平的开工条件。
近十年,北京市新区开发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房源,在危房改造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上,采取国家集体住户三方投资的办法。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建筑规划方案和市政配套措施的落实,保证了危房改造的顺利进行,德宝改造方案与群众一见面,立即得到了支持和拥护。
一九九二年五月,德宝地区居民将迁回新居。那时这里将变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 (卢正宜 李源石 鲁来顺)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个屋檐下
——首都国贸中心见闻之二
本报记者 计泓赓
一个屋檐下,可办好多事。这是国贸中心的一大特色。
不管是常住客户或小住客户,不用走出中心,办公、展览、社交、餐饮、娱乐、购物等需要,这里可以基本满足。
日本9大商社中的7大商社驻京机构,都在这里办公,最多有租近二层楼面共4171平方米的。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就是家大户。它在全世界设有220个事务所,在中国有11个。北京的事务所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不久前三井新社长率首脑访华代表团来北京,下榻中国大饭店。这位新社长到写字楼34层35层事务所各处都转了转,对这里提供的办公条件非常满意。他在这里的大宴会厅举行了盛大招待会。三井北京事务所副所长津村幸勇说:日本宴会厅很少有这么大的,700多客人都能坐着进餐。
“我下班只要5分钟就可见到家人,真方便。”
过去不少外商的办公、住宿分在两处,搬进国贸中心后,公寓就在办公楼的北面,一日三餐都可在家吃饭,天伦之乐乐陶陶,几乎使他们忘记了身处异国他乡。夫人们更是满意。日绵商社一位年轻的董事夫人,带我到她住的北公寓双层三间一套单元去参观。两个可爱的小宝宝一个由中国保姆抱着,一个正在房内雀跃玩耍,一见妈妈回来,张开小胳膊迎接妈妈。可以想见,小宝宝每天不也是这样迎接爸爸回来的吗?这里有全套不锈钢的厨房设备加洗碗机、洗衣机和烘干设备,房间设计新颖,采光充足,舒适、淡雅家具一应俱全,梳妆台后约5米长的全镜面衣柜,足可挂几十件衣服。那位夫人说:“很多人都说住在这儿好,多方便。在日本,能找到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这样好地方不容易。我们当妈妈的妇女都愿在中国带孩子。在日本,保姆每小时的工资合人民币100元,我们哪能请得起,只好自己带,整天忙于家务,累得很。在这里,我们轻松多了。我们真有点乐不思归了。”
现在,北公寓一半以上都是日本客商的住家。今年10月,南公寓已开始接待住户。两个公寓共有448套住房。公寓配有健身设施,旁边有儿童游乐场。
条条道路通北京。我国已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我们有联系的商社、金融机构数以万计。被中方伙伴称为“老哥”的市场销售部总监、美国人思旺克说:“外国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看到世界发展成果,办各种展览会是必不可少的。客户看中这里,是因为一下子可解决很多问题,这在世界也是少有的。”他谈到了世界榨油协会,我国是其主要成员,准备明年在北京开会并举办世界榨油设备及其应用展览会。参加会议的中外方人士将有1200人,一时苦于找不到又能开会、又能办展览、又能住宿的地方,后来他们奔国贸中心来了。
深夜,静悄悄,酒吧客盈门。具有德国乡村气息的布诺斯酒吧黄金时间来到了。习惯夜生活的外国朋友在迪斯科舞厅、在别的酒吧关门后,往往转移到这里来。营业时间说是最晚到半夜两点,可这家酒吧从不撵客,要等最后一位客人走了才关门。客人除国贸中心的住户外,还有附近大使馆、外国驻京机构来的人,其中很多是回头客。有时酒吧最后收摊时,黎明已在向他们招手了。
一叶而知秋,一斑窥全豹。这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上所展示的,不正是我国对外开放决心和力量的象征吗?不正是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的象征吗?(附图片)
图为国贸中心酒吧。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太钢治理污染成效显著
本报讯 太原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企业,也是太原市的污染大户。1983年开始,太钢累计投资上亿元,对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厂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同时制定了10项制度,强化环保工作和环保设施的管理。太钢以产值翻番、污染减半的成绩,证明钢铁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完全做到减少污染。 (张可兴)


第2版(经济)
专栏:

  济南工商行实行倾斜政策效果好
本报讯 山东省济南市工商银行积极支持企业着力搞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从去年4月到今年10月底,共发放科技贷款3.5亿元,帮助100余家企业搞技术改造项目35个,研制开发新产品51项,新增产值7亿元,新增利税1.85亿元。 (宋学春 李伟强)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投资对37个县进行技术装备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最近国家又投资1000万元用于县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将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安排37个县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项目。这次安排的重点,是过去国家投资少、工作起步晚、粮棉油重点产区及地方配套投资积极性高的地方,仍然采取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但中央投资主要用于仪器装备配套、改善服务手段,省、地(市)、县负责基建。 (谢建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乌市首次向外商出让土地使用权
本报讯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最近首次以协议方式公开向日本中达株式会社在新疆举办的独资企业——中达针织品有限公司出让一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总面积为10270平方米,出让期为15年。土地用途为该公司兴建厂房及附属设施用地。使用期满后,乌鲁木齐市政府可将土地使用权连同地面附着物无偿收归国有。  (刘稀栋 李建国)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外企业家在京举行联谊洽谈会
本报讯 “欢聚在今宵”中外企业家联谊洽谈会12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都经济信息界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家企业家及英、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联谊洽谈会。洽谈会旨在为中外企业家架起友谊、合作的桥梁,帮助企业寻找海内外投资、合作伙伴,扩大对外贸易,开阔企业领导的眼界。 (任之)


第2版(经济)
专栏:

  城市有机物质垃圾处理有新法
本报讯 一种将城市有机物质垃圾作为资源开发的系统处理工程最近在成都研究试验成功。数据表明,经过这套系统工程处理后的垃圾,蛔虫卵死亡率达100%,细菌、大肠杆菌均低于国家规定指标,粉尘浓度均未超过车间空气中粉尘最高允许浓度;农田试验结果也比对照组有较大幅度增产,其中蔬菜的增产幅度尤为显著。 (欧阳惠筠)


第2版(经济)
专栏:

  崔学先摘取“新红星”苹果单产桂冠
本报讯 山东省莱西县店埠乡店埠村农民崔学先,精心栽培的1.24亩4年生美国“新红星”苹果,经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6个单位的7名专家教授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361.52公斤,打破了波兰创造的同龄树单产2665公斤的世界纪录。 (刘延山 张树建)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型双气囊自动充气式救生衣制成
本报讯 一种理想的水上救生设备CE—1型双气囊自动充气式救生衣已由凯利实业有限公司秦皇岛救生设备器材厂研制成功。该救生衣体积小,穿着它掉入水中时,不需任何自救动作,气囊即会在2—4秒钟内完全充满气,使落水人员安全飘浮在水面上。这项研究成果1987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银牌奖,今年又获发明专利权和国家发明奖。 (陈燕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