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拓门路 发挥农村剩余劳力的潜力
——五论争取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评论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劳力从业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据不完全统计,农村改革10年间,全国共有数千万农民脱离土地,转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数量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农村剩余劳力的这种转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在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同时,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从而加快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据估算,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力大约有1.3亿,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劳力1000万以上。广开就业门路,逐步解决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消长,而且会直接影响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务必要有清醒、足够的认识,下大力气把这件大事抓好。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是否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考虑解决目前农村的就业问题。
一是继续做好农业开发的文章。过去,城里缺人,请农民进城,不需要时,让农民回乡。今后,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以损害农村、农民利益为代价的简单做法,下功夫把“蓄水池”建设好,增加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容量。就农业本身来讲,一方面要搞好现有耕地的深度开发,改革耕作制度,加强集约经营,努力精耕细作,发展庭院农业、立体农业,在宝贵的耕地上用更多的活劳动来换取更多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要扩大农业的“空间”,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向荒山、荒水、荒滩、荒坡进军,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耕地以外的资源,发展各种种养业,创造更多财富。应当说,对现有耕地以外资源的开发,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这方面的潜力可观,可容纳相当数量的劳力。用劳动积累的办法,科学、合理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各地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力治山、整地、修路、建筑水利等基础设施,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有所改善。
二是要继续扶持和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农民不能进城,只能就地转移,乡镇企业正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形式。10多年来,它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据统计,目前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从农业转移出的劳动力总数的80%左右。前几年,尽管在过热的经济大环境影响下,乡镇企业也存在发展速度过猛等问题,但是比起它的巨大功绩,那只是前进中的枝节问题。从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景看,乡镇企业属于“朝阳产业”,今后还要大力发展。因此,千万不可忽视了乡镇企业,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并逐步提高乡镇企业的水平。
三是继续大力鼓励和扶持农民从事第三产业。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千百万农民活跃在流通服务领域,为促进农业生产、繁荣城乡市场作出了贡献。但是,比较起来,农村第三产业还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这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说,第三产业是目前农村最迫切需要发展的产业,也是今后能容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各地应充分认识这方面的潜力,制定相应政策,放手让农民从事各种为农业生产、为乡镇工业和群众生活服务的事业。
总之,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既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城市,盯在大工业上,也不能只盯在有限的耕地上。要广开就业门路,首先要开阔视野和思路,着眼于旧耕作制度的改革,着眼于社会资源的整体开发,着眼于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只有这样,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时,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更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四川陕西内蒙古采取切实措施
力争明年农业登上新台阶
增加农业投入 加强科技服务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本报成都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谭德祥、本报记者陈华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四川省今年农业丰收后,采取措施,为明年农业上新台阶早作准备。
四川省今年战胜了西部洪涝、东部干旱灾害,农业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418亿公斤以上,比去年增产10亿公斤以上,是历史最高水平。
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统一思想,部署明年农业生产。四川省委、省政府算了几笔粮食生产帐:四川今年粮食总产量虽然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不及1984年的水平,要实现国家要求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还很艰巨。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又从算帐中使大家看到四川粮食生产的潜力还很大。全省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还有一些县的粮食产量只相当于全省平均产量的1/3;全省小麦单产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8公斤;全省只要提高化肥10%—20%的利用率,仅此一项就可增产粮食几亿公斤,四川农业大有希望。
四川省在继续稳定农村经济政策的同时,正采取切实的措施努力增加对农业的科技、物资和劳动投入,为明年的农业生产早作准备。首先,全省以“丰收计划”为龙头,发展以粮食、棉花、油菜实用增产技术为重点的科技承包,计划明年全省“丰收计划”扩大近2000万亩。其次,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省委、省政府决定明年从省财政中拿出1500万元,用于扶持农村经济,省里还另外安排了1000万元作为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为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川省除增加1000万元用于明年水利建设的投资外,还增加了劳动的投入。省政府要求农村每个劳动力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工由原来每年的20个增加到30个,今冬明春改造200多万亩中低产田。据了解,到10月份全省已有200多万劳力上阵搞农田基本建设,已改造下湿田20万亩。
本报西安电 记者景险峰报道:陕西省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进入高潮,截至11月15日,全省有387.2万农民劳动在农田水利工地上,占乡村总劳力的33.5%,比去年同期多上劳力50多万人。全省多方集资兴农款464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占51%。据称,投入如此规模的劳力和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三秦大地是多年来少见的。
干旱是陕西农业的主要威胁,粮食生产“风调雨顺上一上,遇到灾年降一降”。省委、省政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农业要上新台阶、粮食实现自给,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有新的突破,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必须有大的改变。要在今后10年内,建设好2000万亩能够灌溉的农田和2000万亩无水利设施的基本农田,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的能力。
陕西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日前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入冬以来全省农民已累计投工6794.7万个工日,完成农田水利基建土石方工程量11274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1.4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9万亩;完成除涝、治碱、改造低产田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6平方公里,占冬修计划的80%。坡地改梯田面积32.9万亩,已超额完成冬修计划。还整修河堤317.9公里,整修渠道22335公里,混凝土衬砌渠道857公里,改造机井2936眼,为全面冬灌作好了准备。
本报呼和浩特电 记者傲腾报道:今年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双双获得特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97.3亿公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超出23.8亿公斤,牲畜头数达到4700多万头只,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丰收年景。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农牧业生产问题,寻求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中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组织全区各族干部和农牧民开展“如何看待今年丰收”的讨论,认真总结今年的丰收经验,积极寻求今后农业稳定发展的新路子。自治区几位主要领导还分别到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伊克昭盟、赤峰市、呼伦贝尔盟和各族群众一起总结他们丰产经验,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
经过上下干群一起讨论,形成共识,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今年的农牧丰收,既有“老天”帮忙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政策好、重科技,多投入结果,它虽然不能完全反映目前内蒙古农牧业生产所达到的水平,但它充分显示了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的前景和潜力。
——坚持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农、林、牧协调发展。
——决定全区推广16项增产适用科学,增加农牧业的投入,加强服务体系。
据统计,入秋以来,内蒙古农田水利建设投工达1.6亿工时,每个农牧民投入资金达14元,目前全区日出劳动100多万人,秋翻土地3347万亩,积农家肥280多亿公斤,新打大小机电井1001眼,全区正在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第1版(要闻)
专栏:

  兴办乡镇企业 发展第三产业
赣榆农村剩余劳力有出路
本报讯 人多地少的江苏省赣榆县,在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兴办乡镇村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全县30万农村剩余劳力有了用武之地。
自1985年以来,这个县30个乡镇采取横向联合、中外合资、引进技术人才、吸引外部资金等办法,先后建起了380家乡镇企业和1357家村办企业,使4.5万农民离开土地,有了新的就业门路。全县还建成了34个县乡级建筑公司,3.5万农民组成的建筑大军分别奔赴大庆、吉林、上海、新疆、河南等地,年建筑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他们还本着“稳定政策、稳妥发展”的原则为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开绿灯,在工商、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下,1.2万个体工商户常年活跃在城乡市场。 (李宜庆)


第1版(要闻)
专栏:

  “双保”企业上交利税一百四十六亿
前三季度实现利润占预算内工业企业四成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六日电 (记者吴士深、通讯员童宫)由国家重点支持的二百三十四家“双保”骨干企业尽力为国家作贡献,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占预算内工业企业四成左右,上交利税达一百四十六亿元。
据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介绍,为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今年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二百三十四户重点骨干企业试行“双保”,采取多方面措施支持这些企业发展生产。到九月末,工商银行已投放八十二亿元专项资金落实到“双保”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能源、原材料和运输供应情况较好,使“双保”企业主要生产条件基本得到了保证。前三季度“双保”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二千三百多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二千二百多亿元,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预算内企业。
“双保”企业努力完成国家合同,扩大产品销售,上交利税进度明显加快。第三季度上交利税额相当于上半年的二倍多。一至九月份,列入“双保”统计范围的八十二种产品中,有五十二种产品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原煤、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碳素、铜精矿、烧碱、硫酸、纯碱、成品油、乙烯、棉纱、汽轮发电机组及电站锅炉等四十种产品完成国家合同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九十以上。据反映,部分产品合同完不成的主要原因是用户无款提货或严重拖欠货款而不能履行合同。
据了解,进入下半年以后,由于受市场销售不畅、资金紧缺和用户拖欠货款等因素的影响,“双保”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生产增长速度放慢。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局面较之上半年进一步恶化,企业财力削弱。企业留利下降幅度比上半年扩大十个百分点。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希望各部门、各地区切实采取措施制止“双保”企业生产和效益下滑的势头。各级银行应把“双保”企业列入托收承付的重点户,使按合同发出的统配产品能及时回收货款。同时,“双保”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确保国家合同的完成。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年航空航天成就辉煌
发射人造卫星最多 新型飞机首飞最多
本报北京12月5日讯 记者张国荣、张何平报道:“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五颗人造卫星上天,使今年成为我国航天工业30多年来发射人造卫星最多的一年;多种新型飞机首飞上天,使今年又成为我国航空工业40年来新型飞机首飞上天最多的一年。这是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今年我国发射的卫星有: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广播卫星和亚洲一号卫星;新研制成功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发射的试验卫星;长征四号火箭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
今年我国实现了歼教七P型飞机、运七—200B型飞机等多种新型飞机首飞上天。由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研制的歼教七P型超音速高级歼击教练机,为我国军用飞机又增加了一个出口的新机种。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运七—200B型旅客机,是运七—100型旅客机的最新改型机,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有进一步提高。
此外,航空航天的其他科研生产和对外贸易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国产运十二型多用途飞机取得了英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适航证后,拓宽了出口渠道,在已出口8架的基础上,又签订了14架出口合同。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MD—82150座级干线客机已完成17架,使用情况良好,并首次向麦道公司交付了我国制造的第一副MD—82飞机的水平尾翼。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5个大型民用卫星地面站,15个小型地面站,2万余个卫星电视单收站和2000余个卫星数据站。各类应用卫星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仅已投入使用的三颗通信广播卫星就可节省租用国际通信卫星费用3.8亿元。
航空航天工业贯彻执行军民结合的方针,在民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航空航天外贸出口全年可望突破3亿美元。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党员威信从何而来?
任杏
“党的优秀宣传员”傅显忠去世后,全村男女老幼自愿捐款,为他举办事迹展览。一个普通党员,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威信呢?
我想原因有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是,他有严于律己、勇于奉献的共产主义觉悟。
傅显忠做过保管员、会计,有很多为自己谋利的条件。像村里来客陪着吃几顿饭、抽几支烟这样的事情,在一些人看来是小事,而他却看作大事。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因事小而放松。他为集体节约每一分钱,每一两粮,每一张纸。就连客人抽剩的一支烟,他这有烟瘾的人,也做到公私分明,不沾公家半点便宜。
正是在这些常遇到、却难做到一尘不染的事情上,他做到了一心为公,令人心服口服。为了乡亲们的利益,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却以残疾为由,只肯拿半个劳力的工分。每月给他的45元生活补助,他只要30多元。发给他的奖金,他执意转到了集体账上。他一生仅有5.74元的积蓄,临终还全部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共产党员的威信,只能来自严于律己,勇于奉献。
对照傅显忠,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如何?如果威信不高,原因又是什么?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畜牧业灾年夺丰收
商品肉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新华社拉萨12月5日电 (记者牟丰京、通讯员姚艳萍)藏北去冬今春遭特大雪灾,曾令党中央、国务院焦虑万分;今天,一条喜讯捎给中南海:西藏自治区畜牧业获得丰收,商品肉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奶、毛、绒等的产量与历史最高水平持平。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今年商品肉产量达9300万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1989年300万公斤;绵羊毛850万公斤,山羊绒49.6万公斤,奶产量1.78亿公斤。
去冬今春的藏北大雪灾,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和西藏各级政府的大力救助,整个灾区几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一人因灾冻死饿死,被称为“人间奇迹”。现在,大灾年景下的大丰收更令人鼓舞。


第1版(要闻)
专栏:

  招远黄金年产量再居全国之首
王震等致信致电祝贺
本报讯 素有“金城天府”之称的山东招远县,黄金生产再传捷报,全县提前45天超额完成了与中国黄金总公司签订的“七五”后三年投入产出承包任务,年产金总量在全国产金县中再居榜首。国家副主席王震闻讯特致贺信,称赞“招远县金矿在地质勘探、科研及选矿生产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坚决贯彻执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际成果。”
12月5日,冶金部、地矿部、国家黄金总公司、山东省在招远县召开了庆功会。国务委员李贵鲜在贺信中说,招远县黄金生产迈上新台阶,“为加快我国黄金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国务院副秘书长刘仲藜等也发去贺信贺电。
招远县有得天独厚的黄金资源优势。他们从本县实际出发,制定了全县黄金生产发展的具体方针和科学规划,使全县黄金生产建立在了方针明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法制严明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黄金生产的管理。 (冷海强 温立平 冯书贵)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十二月六日讯 记者刘鋆报道: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外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作答。
李鹏出访亚洲四国将增进友谊
李肇星在谈到李鹏总理即将出访亚洲四国时说,李鹏总理应亚洲四个邻国领导人的邀请,将很快对四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是为了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进一步加强中国同这四个友好邻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亚洲国家关系的改善不仅对本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利,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也是有利的。
万里将在适宜日期访英
  李肇星在回答万里访问英国何时成行时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身体已基本康复,中国将选择一个对中英双方都适宜的日期实现万里委员长对英国的访问。
李肇星说,万里委员长曾根据医嘱休息过一段时间,现在已基本康复,恢复了公务活动。万里委员长过去一段时间因为身体不适推迟了拟议中对英国的访问。
希望中德关系继续改善和加强  这位发言人说,我们注意到了以科尔总理为首的执政联盟最近在德国大选中获胜。科尔总理曾为发展中德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过积极贡献。我们希望中德关系今后能够继续得到改善和加强。
敦促金边当局采取现实态度
  李肇星说,最近,在巴黎举行的柬埔寨问题工作会议通过了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协定草案,使柬埔寨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洪森近日连续发表讲话,表示不能同意巴黎会议的结果,拒绝接受协定草案中关于联合国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和军事安排等重要内容,实际上是要否定五常任理事国框架文件的关键要素。金边当局违反了自己在雅加达的承诺,从联合声明立场上后退,这种出尔反尔的态度如何能取信于国际社会?我们再次敦促金边方面从柬埔寨民族大义出发,采取现实态度,不要制造困难,使柬埔寨问题无法早日获得全面公正合理的政治解决。
直接对话有利于海湾危机和平解决
  李肇星在评论美国同伊拉克、欧共体同伊拉克进行直接对话时说,中国一贯主张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海湾危机,避免爆发战争。在目前海湾危机正处于战与和的关键时刻,直接对话是有益的,也是值得欢迎的,直接对话有利于危机的和平解决。同时,国际社会应该继续保持对伊拉克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压力,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争取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第1版(要闻)
专栏:

3年前,王毅和外婆、妈妈义务开办了家庭聋哑学校。现在她又成了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所聋哑学校的教师。 姚剑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