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迎接亚洲体坛的盛会
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 伍绍祖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亚洲人民的一件大事。
在人类历史上,亚洲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各国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纷纷挣脱殖民统治锁链。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人们用“觉醒的亚洲”、“腾飞的亚洲”等等来形容亚洲的发展。
伴随着亚洲的崛起,亚洲的体育事业也发展起来了。体育作为连接亚洲人民友谊的桥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举办亚洲运动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深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为亚洲的繁荣昌盛,为提高亚洲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951年举办第一届亚洲运动会以来,近40年的发展,亚洲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由中国北京来承办,这是亚洲人民对我们的委托和信任,是中国的光荣,是北京的光荣。自1974年亚奥理事会恢复我国在这一体育组织的合法席位后,我国体育健儿在第九届和第十届亚运会上,连续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在亚洲和世界体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亚洲体育界希望我国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承担举办亚运会的义务。为此,我国于1983年申请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承担我们对亚洲体育发展的义务。1984年亚奥理事会通过决议,由我国北京承办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亚运会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又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这对于展示新中国40年、改革开放10年来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迎接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健儿的到来,为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团结、友谊、进步”的体坛盛会,从1985年开始,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各项筹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为本届亚运会提供的比赛和训练场馆,经过广大建筑工人的艰苦劳动,克服了种种困难,绝大部分已经竣工交付使用;新建的运动员村,将给亚洲体育健儿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清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与竞赛工作有关的规程、技术手册、器材已经亚奥理事会和国际体育组织批准和认可;覆盖亚运会各比赛场馆和各有关部门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新闻报道、电视转播的准备工作,正在逐步落实;交通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安全保卫等项工作都进入落实阶段。最近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确认,中国的兴奋剂检测中心考试合格,使我们在这一高科技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迎接本届亚运会的召开,北京市正在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厂、企业、机关、学校、部队都在开展以迎接亚运会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亚运会召开时,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北京将会给亚洲朋友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非常欣慰地告诉大家,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按照精心制定的计划网络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将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亚运精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让亚洲人民放心,让亚洲人民满意。
我们期待着亚奥理事会的所有成员来北京聚会。去年9月间,我们在北京举行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邀请书发送仪式,38个亚奥理事会成员中,34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派代表接受邀请书,其余4个要求寄去邀请书。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目前,亚奥理事会的成员增加到39个。去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召开的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与会者对我们的筹备工作表示满意,大家都表示要来北京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这说明,第十一届亚运会得到了亚洲各国家和地区人民和体育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现在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报名工作还没有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纷纷表示将选派高水平的运动队伍来北京参加比赛,并已在集训队伍,积极备战,准备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显身手。这些都说明,第十一届亚运会引起了亚洲各国的重视。它必将对推动亚洲体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亚洲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十一届亚运会召开之际,正值北京最好的旅游季节,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市人民将以热诚和兄弟的情谊欢迎各国朋友的到来。让我们为推进亚洲体育运动的发展,增进亚洲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而共同努力!
(附图片)
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和北京市市长陈希同交谈亚运会情况。本报记者 吴骅摄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拳拳报国心
——记第十一届亚运会集资盛况
本报记者 黄振中
北京街头大型倒数计时彩色显示屏闪动着距亚运会开幕的天数,一颗颗滚烫的爱国心随之而激烈地跳动。伴随着亚运会筹备工作的脚步,捐款、捐物、献画、义演和义务劳动在四处展开,集资工作已成为一个热点。
“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从普通市民到政府部长,从士兵到将军,从学生到教授都在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如组委会副主席张百发所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好主意。”一次捐赠、一次义演都是一首诗,谱写华夏新篇章,这是名噪一时的美国尤伯罗斯当年为第二十三届奥运会集资所不能相比的。
金子般的心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残疾人的行动吧!他们本是受政府和社会照顾和支援的,可是在亚运会的召唤下,这些盲聋哑和肢体不全的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给亚运会捐赠。他们有的拄着拐棍、有的驾着轮椅,有的让人搀着到基金会去表达自己的心意,那情景催人泪下。“我们虽然肢体不全,但心是热的,建设亚运大厦不能没有我们,加不了一块砖,也要添半块瓦。”这就是残疾人的心声。
北京市西城区残协100名残疾人向亚运会捐款1555元6角9分,同时献上一面旗子,上面印着“捐资助亚运,一片爱国心”,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签名。每一个名字,都闪亮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还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信是这样写的:“我们作为一千万北京人中生活最艰难的一部分人,也有一颗爱国心,是人民共和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捐的钱虽然不多,却表达了残疾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基金会的同志接这笔款时,激动得双手发颤,感到沉甸甸的,这确是一笔难以用数目来表示的捐赠。
在集资的行列里,老人们最为活跃,他们深受旧社会东亚病夫之苦,今天当得知亚运会要在自己家门口举办时,怎不欢心鼓舞!无论是退休的老工人,还是解甲归田的老战士,不少人已把蓄存多年的养老金取出来,捐给亚运会,了却自己的心愿。北京91岁的王绪贞老人,给亚运会捐1000元钱。她因行动不便,特委托70岁的邻居参加捐赠仪式。86岁的北京退休工人何占有,孤身一人,每天守着“话匣子”听广播。北京将举行亚运会的消息使他激动不已,一定要捐出积攒多年的3000多元钱。老人生活清苦,既无电冰箱,也无电视机。集资部副部长黄景生劝其留下一点,他执意不肯,说街道对自己很关心,今后有了钱还继续捐。“继续”二字,表达了这个86岁的老人对亚运会支持到底的决心,抒发出对共和国的深厚情感。
战士的情怀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在保卫祖国时,他们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热血甚至生命。在筹备亚运会中,又用另一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共和国的爱。他们从炮舰上,从哨卡里,从阵地前寄出自己省下的生活津贴费,用到亚运会最急需的地方。曾经战斗在老山前线的某营,当得知亚运会资金困难时,全营250名官兵的血再一次沸腾起来。战士们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省下不多的津贴,你一把,我一把,一共凑了450元寄给亚运会。他们说:“老山前线,我们沸腾过,献出自己的满腔热血;军训竞技场上,我们沸腾过,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当一连的一名战士将自己1/4津贴捐出的时候,全营上下顿时形成一股自发的‘为国分忧,振兴体育’的捐款热潮。”这钱浸透着战士的汗水,也体现战士的情操。
将军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大渡河勇士、杨成武老将军把自己3000元书稿费全部捐出。陈毅将军的儿子、广播电视部副部长陈昊苏也捐出书稿费。军队如此,地方亦然。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何振梁、张百发各捐出一个月的工资,集资部部长王志良,动员全家捐赠,并带着一家老小到基金会捐出各人工资收入共400元钱。集资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捐了款。
炎黄子孙的意愿
亚运会的旗帜激荡人们的爱国热情,成为新的强大凝聚力。集资的渠道已由北京辐射到四面八方,西双版纳茶农送香茶进京,天山脚下果农大种瓜果迎盛会;山西种枣大王为亚运会准备又大又甜的蜜枣,长城脚下的农民要让果树结带有亚运会标记的果子。张百发自豪地说,今年亚运会的瓜果肯定超过历届亚运会,汉城亚运会更不能相比。
“我能为亚运会做点什么?”在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话,亚运会已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学校里贴着“我与亚运共呼吸,我与健儿共拚搏”的感人标语。小学生从各式各样的存钱罐里,倒出一把把硬币捐给亚运会,杨浦区10万中小学生捐了22752.83元。职工干部都在捐赠,乘亚运之机,为祖国效力。他们捐的难道仅仅是钱吗?不,是一颗颗炽热的心,是一片片燃烧的情,是理想在升华。亚运会已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
有人比喻亚运会集资如百川归海,这话很能说明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他们无论是在海外经商还是从艺,无论是做工还是求学,心里都装着亚运会。香港霍英东先生捐款1亿元港币,使现代化的游泳、跳水馆在北郊工地上拔地而起。他说:“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望北京亚运会成功。”香港歌星张明敏,一路歌声一路行,行程18000里,历时10个月先后在大陆26个城市演出160多场,为亚运会集资60万人民币。一首《我的中国心》和着亚运节拍在数亿人心中发生共鸣。
再把集资的镜头移向海外学子,他们心中同样燃起亚运会之火,典型代表便是留日学生马燕民。28岁的马燕民原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毕业生,现是国立东京学艺大学日本中世纪美术史的硕士研究生。出国求学时亚运工地刚破土,他身在异国它乡却常惦记工程进展。当得知亚运会资金短缺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勤工俭学和搞画展节省下来的10万日元捐给亚运会。在集资部汇编的六本《集资火花》里,还闪亮着不少同马燕民相似的火花。
亚运火炬更旺
亚运会集资部办公室,悬挂着一块醒目的集资进展告示牌。距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还有257天时,用红笔写的集资完成额已达到4.5亿,也就是说离总目标6亿还差1.5亿,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已进入冲刺阶段。目前有利因素很多,据北京调查,了解亚运会的市民已由过去的30%上升到90%,关心的程度在增加,参与意识在增强。在“一份奖券一份情,一份奖券一份力”的口号下,各地踊跃购买亚运会基金奖券,尤其是上海、广州、新疆、四川等地走在前头。亚运会专用产品、广告等集资方式也在拓宽、伸延。
在地球这个圆形的大跑道上,人类总是你追我赶,进行各种竞赛。只要充满信心,坚持到底,胜利总会和你相伴。全国各族儿女的赤诚爱国心,将点燃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炬,使之成为亚洲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附图片)
中共北京市委和解放军各总部领导在亚运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李石营摄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普通的一天
亚运会基金会办公室,设在石碑胡同一个停建工地的大坑旁。我们8名工作人员就在一间简易的活动房子里办公,尽管这里条件差,但是我们这些自愿为亚运会服务的人却感到很高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每天都受鼓舞和教育。
如果要讲感受,那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我就介绍集资工作中的一天吧。
这是去年12月底的一天,天气很冷,天空飘着雪花。但是在亚运会基金会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丝寒意。电报大楼的钟声刚响过8下,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办事处的主任等人就进了门,代表太平桥路24号家属委员会向亚运会捐款1000元。他们说,“亚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首都人民的光荣,我们岁数大了,不能为亚运会出力,用这点钱,来表达全院居民的一点心意吧。”
刚刚送走他们,石景山农委三建第三工程队队长修德新等六、七人推门进来,这支由退休工人组建的修建队共有56人,主要任务是承担市内的一些土木建筑工程。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消息,使全队职工无比兴奋。他们专门开会作出决定,拿出5万元捐赠给亚运会。这就意味着当年职工的奖金要减少一半。当工作人员向他们表示深深谢意的时候,这些憨厚朴实的老工人握着我们的手连声说“这是应该的,亚运会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我们的心情还未平静,门外又传来少先队嘹亮的歌声,在集资部大院里的亚运会大旗下,西城区东栓小学五二班正在进行向亚运会捐赠主题队会。气温在摄氏零下几度,雪花飘落在孩子们的身上。同学们用冻红的小手,将装有全班同学41元零花钱的小木箱,交给我们的那一刻,如同电流从我们周身通过,使人激动不已。
迎来送往,这一天,接待了14批捐赠者,金额达9万多元。
紧张的一天结束了,大家虽然很累,但是心里痛快,又准备迎接明天的集资者。
成丽香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老区农民盼亚运
元旦前夕,我受山西革命老区原平县屯瓦村全体村民和党员的重托,专门从山西赶到北京,将2151元交给人民日报社体育组,请求他们转给亚运会。
第十一届亚运会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俺老区农民虽然远离北京,但随着盛会一天天临近,常常惦记在心。天天思谋着怎样为亚运会添块砖,加块瓦。前些天大伙商量,决定每个村民拿出1元钱,每名党员拿出5元钱,全村共计集资2151元。钱数虽然不多,但表示我们老区人民对亚运会的一片心意!
现在我们全村人都在盼望亚运会的到来,并祝愿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村委会主任 孙文会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五百吨水泥表心意
北京国际俱乐部里,向亚运会捐赠仪式正在举行。唐山市东矿区曙光水泥厂厂长张春来,从亚运会组委会秘书长手中接过了一个红色烫金字的荣誉证书,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我们唐山市东矿区曙光水泥厂是家私营企业。当我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心全力办好亚运会的消息后,我决定捐赠500吨水泥,就算我厂200名职工为亚运会作的一点贡献吧!”
会后,厂长张春来、厂党支部书记孙彦荣向我谈了捐赠水泥的来龙去脉:
38岁的张春来厂长,是一个立志干一番事业的热血男儿。他听说亚运会资金有困难,吃不香、睡不安。他想:厂子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党的好政策。现在国家有困难,我能做点什么呢?我有水泥,亚运会工程建设需要它。10吨,太少。100吨,还少。500吨……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孙书记一核计,两人分析了厂子的情况:上半年已完成利润12万元,500吨水泥只是5天的产量,是有能力支付的。425号水泥是省优产品,去年又经国家检测中心定为合格产品,本厂也是实力雄厚的。得到党支部的支持,张春来决心已定,马上拿起笔给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工商联主席荣毅仁写了一封信,去年8月12日,亚运会组委会派人来厂考察,经检验,这厂生产的强兴牌水泥合乎工程质量要求。
张春来的良好愿望实现了!
三季度是高温雨季,是水泥销售的黄金季节,也是水泥生产的困难季节。为了保证亚运会的水泥,厂党支部在全厂开展了“战高温、斗雨季、高质量、保安全、出全勤、夺高产”的劳动竞赛活动。全厂200名职工为他们生产的水泥用来建筑亚运会工程引以光荣和自豪。
他们捐献的500吨水泥,代表了职工们献给祖国的一颗颗心,抒发了大家对亚运会一片情。
张吉彦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亚运会前奏曲

  在亚运会的鼓舞下
本报记者 费伟伟
亚运会在向我们走来,它那巨大的足音仿佛已经隐隐可辨了。奋战在亚运会工地上的三万建筑大军无疑从工程各级指挥员庄重的神情、从工地上“三天任务一天完,干满时间和空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千米”这些标语中,感受到亚运会步步逼近的气息。
令您肃然起敬的建筑工人
中央电视发射塔,设计高度405米,被称为亚运工程“七大难”之一。今年初的一天,工程负责人金学忠对各组头头布置完施工任务,提高了嗓门:“别忘了这个月还有75天!”
各组头头全愣住了。“愣什么!”金学忠发狠地说,“一天三个八小时,就得当3天用!这个月还有75天。今后安排计划一个月全按90天算!”
一等于三,这就是亚运会工程建设者创造的时间概念。
让我们再看一看亚运会工地上三万名建筑工人那风貌、那干劲吧。
马长胜,是从河北招来的合同工。来京前他与未婚妻商定,去年6月结婚。女方的叔叔也为小马在县城找好了工作。结果到5月底,写过一封封催促信的姑娘见小马还是不回,挥泪寄出了断交信。信没看完,小马泪已满面,可他用手掌抹了一下泪,转身就走进了施工突击队。
吕维国,是三次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突击队”的建工总公司材料车库青年突击队队长。妻子怀孕后,他仍一心扑在工地上。爱人住院了,他还是抽不出时间去看望。当刚出世的孩子不幸夭折的噩耗传来,这条刚强的汉子才放下手中的活,痛哭起来。他深深明白,妻子的痛苦有多深,咬咬牙抽身到妻子身旁安慰了一天,第二天又毅然返回了工地。
也许有人怀疑,在挥汗如雨、日夜抢工的建筑工人的身后是否是奖金在支撑?
北京市城建四公司“谢建忠青年突击队”在接受大学生体育馆的施工任务前,正承建中国科学院的两栋楼房,全队每人月均能拿七八十元奖金。然而为了亚运会,他们毅然舍下了这块“肥肉”。基础施工时正值冬季,混凝土工在低温下连续浇注混凝土,一天下来换6双鞋。苦干4个月,任务终于完成了,甚至比计划提前了5天。可青年突击队的工人们却连一分钱的奖金也没拿上。
亚运会工程对于亚运工地上的中国建筑工人不仅是作风、意志的考验,还是提高素质的挑战。
位于昌平县的自行车赛场,工人们凭着一种科学的态度、严细的作风,使跑道测量达到仅四万分之一误差的极高精度,轮胎与跑道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绝对保证为0.608。日本自行车联盟副主席野本诚一参观后赞叹:“这个赛场不论是设计还是工程质量,在世界上都是数得着的。”
全社会各方面的合作
1984年9月2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亚奥理事会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就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张百发收到外国友人送来的一个半辆汽车大的花篮。这个美丽的花篮,与其说是送给北京市副市长的,不如说是赠给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
它意味着什么呢?
“亚运会开幕之日,北京应是花团锦簇、绚丽多彩之时;场(馆)容、市容都应绿茵铺地、满目青翠、处处鲜花,赏心悦目。”北京市对亚运会绿化工作这一总体要求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目前,绿化面积已完成63.98公顷,相当于一个半天安门广场,占总任务的55%。全部绿化工作将于今春完成。
张百发感觉那美丽的花篮还别有一种含义:像鲜花一样的笑容。换言之:北京市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北京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能够接受这一严格的考验么?
竞技场以外的东西却往往流韵长远、历久弥新。人们可能至今还记得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18名运动员因交通问题未能及时赶到赛场而被取消了比赛资格。那是在交通环境堪称世界一流的美国。拥有1000万人口、40多万辆机动车(不包括外地车辆)和800多万辆自行车的北京,在交通方面,能否做到亚奥理事会章程规定要求的那样——“提供迅速、有效、方便、安全、良好的服务”呢?自行车不时向机动车道游击,随便停放的车辆使本来就不宽的道路更窄,十字路口骑车者越线停车甚至抢行,横穿马路的人目中根本没有斑马线……这些情景对于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而亚运会期间,38个比赛场馆的行车路线涉及北京市100条主要街道,这其中又包括多少路口。
国际奥委会人士在总结第10届亚运会经验时曾说,汉城亚运会最成功的一条经验是全社会的密切合作。这条经验在第11届亚运会上将再一次得到证实!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代表组委会接受群众捐赠。 高长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