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罗干邀请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巡视组负责人座谈
听取对清理整顿公司的意见
各地发展不平衡必须防止拖时间走过场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陈芸)国务院秘书长、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副组长罗干,日前把七个由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代表组成的清理整顿公司巡视组负责人请进中南海,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听取他们对清理整顿公司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共商下一步工作。
以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名义,向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派遣巡视组,是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清理整顿公司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巡视组根据“督促、检查、指导”清理整顿公司工作的六字方针,先后巡视了中央国家机关32个部门和江苏、湖北、陕西、吉林四个省。
尽管各地、各部门的进展还不平衡,但巡视组的同志对清理整顿公司现状总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他们认为,1988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下发后,到1989年8月,可以算作一个阶段,这期间的工作下力量不够,成效不明显。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发出后,这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国务院下了很大的决心,加强了领导力量,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有的部门和省市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具体化的规定。目前,撤了一批公司,查了一批案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真正动起来了。但是,对这一段成绩不能估计得过高,要看到与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巡视组的同志提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清理整顿公司的认识。李学智委员说,现在一些部门和地方,仍然把清理整顿公司工作当成是“你清我”,而不是“我要清”。张挺委员说,重要的问题是防止赶时间走过场,防止拖时间走过场。所谓赶时间,就是3月底完成,草草收兵;所谓拖时间,就是一些单位顶着,拖着,逃避,拖过3月底。这两种情况都要注意。(⑴⑵)
浦通修委员说,对清理整顿公司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有足够认识,复杂性不仅仅在“利益格局”方面,还表现在条条和块块、军队和地方、内部与外部等关系上。更深层的复杂性就是体制改革问题。
撤并公司不要追求指标,要按标准进行,也是巡视组比较一致的看法。陈宇委员说,撤并公司不是按一个比例撤掉多少个的问题,要解决指导思想问题。农业部就清楚,只要不利于发展“农”字,就要撤掉。可有些部门是有利可图的公司舍不得撤,肥肉谁也不肯丢。
案件的查处,特别是抓好大案要案的问题,是巡视组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查处大案要案工作很艰巨,查清一个案子很不容易,一定要下大决心,抓住不放,把违法违纪案件一个一个查清楚。邓家泰委员说,查大案要案,不仅要查事,还要查人,有的公司亏损几百万、上千万元,结果只是罚款了事,这是不行的。浦通修委员说,目前大案要案有些尚未暴露,已经暴露的也未查清,群众发动得不够。发动群众不是靠讲大道理,需要动点真格的。
巡视组的同志还提出了许多政策性建议,并如实反映了各部门和各地方存在的困难。实践证明,派巡视组是个好办法。邓家泰委员说,派巡视组很有必要,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姚峻委员说,民主党派参加巡视组,体现了参政议政精神,下去以后,人家都知道我们手里没权,也没有关系,但能“通天”反映问题,因而敢对我们讲真话,我们能了解不少真实情况。
据介绍,七个巡视组的成员,大多是有资历、年事已高的老同志,他们不辞劳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罗干秘书长代表国务院和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一再对巡视组的全体同志表示感谢。罗干说,大家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我们一定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解决。他通报说,最近国务院做了研究,确定把清理整顿公司工作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抓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重点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能源交通新增一批生产能力
本报北京1月19日讯 记者鲁牧从国家计委获悉: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我国重点建设进度加快,取得新的成绩。由于上下左右各方面同心协力,克服资金紧张、物资短缺等重重困难,去年能源、交通、邮电、主要原材料等行业,新增一批生产能力。
煤炭行业已建成投产包括山东兖州东滩、淮南潘集二号、甘肃魏家地等大型矿井在内的矿井36处,新增原煤开采能力2495万吨,为年计划的102.3%。建成包括大同燕子山、开滦钱家营等大型洗煤厂在内的洗煤厂10个,新增洗煤能力1870万吨,为年计划的145%。
电力行业建成投产包括我国制造的第一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内的大中型机组57台、805万千瓦,为年计划的101.5%。加上小型机组,总共新增发电能力870.83万千瓦。我国第一条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洲坝到上海),已完成单极调试任务。
石油开采能力新增1600万吨,为年计划的133.3%。大庆、胜利、辽河、中原、新疆等骨干油田,去年都超额完成了建设计划。
铁路部门,建成复线332.9公里。河南商丘—安徽阜阳复线、福建福州—南平线改建工程,均已建成通车。贵昆电气化铁路建成235公里,并开通使用。
交通部门,去年建成深水泊位27个,新增吞吐能力4712万吨。其中,包括我国最大的煤炭运输码头秦皇岛港三期工程竣工投产。
民用航空建设取得新成绩。长沙黄花机场已经国家验收,投入使用。重庆江北机场基本竣工,将在近日首航营运。昆明巫家坝机场扩建工程、咸阳机场的建设进度,正在加快。
邮电方面,津、沪、穗3个市话网工程,目前已开通26万门。其中,广州开通8万门,上海开通10万门,天津开通8万门。京沪数字微波工程北段基本建成。
原材料工业方面,炼铁能力新增158万吨,烧结能力新增191万吨,均完成国家计划。有色金属新增生产能力2.5万吨。唐山、潍坊、连云港三大碱厂和年产能力各为24万吨的大连、南京磷铵工程,都已投料试车,产出合格产品。
此外,举世瞩目的北京亚运会工程,业已建成一大批比赛场馆,剩余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顾委中组部总政北京市委联合举行茶话会
在京老同志欢聚迎新春
姚依林李瑞环薄一波等和两千多老同志出席
宋平赞扬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人民的功臣
本报北京1月19日讯 记者尹品端报道: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受党中央的委托,中顾委、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委,今天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在京老同志迎春茶话会》。2000多位老同志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茶话会由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主持。他代表中顾委,代表陈云同志、宋任穷同志向与会的老同志和全国各条战线上已离退休的所有老干部拜年!他告诉大家,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本来也打算出席今天的茶话会,因为中央决定,在春节之前或春节期间,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要尽可能地下到基层,同群众共度春节,所以他们已去外地,不能出席今天的茶话会了。杨尚昆、万里、王震同志也因为有事不能来了。他们要我在这里转达他们对老同志们的节日问候。
参加今天茶话会的领导同志还有: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李铁映、李锡铭、秦基伟、丁关根、刘华清、杨白冰、王平、伍修权、刘澜涛、江华、李德生、杨得志、肖克、陆定一、陈锡联、段君毅、耿飚、黄华、康世恩、程子华、阿沛·阿旺晋美、严济慈、荣毅仁、任建新、屈武、孙晓村、程思远、洪学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在茶话会上讲了话(全文见二版)。宋平说:我们的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民的功臣。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累累硕果,凝结着老同志的血和汗,苦与劳,智慧和才能,拚搏与牺牲。这一切,党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宋平同志说:“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中央希望老同志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运用老同志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斗争艺术,继续发扬历史责任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和帮助年轻一代,为维护好政局的稳定、为做好经济工作、为加强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把我们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宋平同志最后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十分珍视老干部的作用,进一步重视和做好老干部工作。
出席今天茶话会的,有在京的中顾委委员和已退委员,有离退休的副部长、副兵团以上的老干部,有已故老同志的亲属,有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北京市的负责同志,还有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会后为老同志表演了文艺节目。 (附图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茶话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徐帅、聂帅问候海内外黄埔师生
期望发扬爱国革命传统共促祖国统一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徐向前元帅、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聂荣臻元帅,今天接受新华社和《黄埔》杂志记者采访时,向海内外黄埔师生致春节问候。
88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和90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说,值此90年代第一个新春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在台以及旅居海外的黄埔军校师长、同学,谨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
两位老帅深情地回顾说,65年前,吾辈在黄埔济济一堂,聆听中山先生训示,接受国共两党爱国革命教育,志在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几十年来,历经东征、北伐、抗日,广大黄埔师生为达此目的,付出巨大牺牲,做出重大贡献。光复台湾是黄埔师生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他们在谈话中指出,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黄埔师生历史使命。两岸师生及海外同学、同事,当力促国共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千秋功业。如今,台湾当局中有人违背“一个中国”立场,或则假手舆论,蛊惑人心,或则纵横捭阖,以售其奸,图谋将台湾同大陆分离,制造“两个中国”。国家必须统一,民族必须团结。我黄埔师生当发扬爱国、革命传统,团结奋起,反对任何形式的分离活动。
他们说,黄埔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亲爱精诚”矢志不忘。在此台海风云变幻之际,我们关心在台黄埔师生,关心黄埔师生子女和先烈遗属。我们深切期望海峡两岸和旅居海外师生,焕发爱国、革命精神,同心戮力,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恪尽职责。岁月不居,人生苦短。我们已是90老人,深盼两岸黄埔师生早日欢聚,共叙师生之情,同窗之谊。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十一部中外新片 春节期间陆续上映
新华社北京一月十九日电 三十一部中外新故事片正在各地陆续上映,为马年春节增添了热闹和欢乐的气氛。这批影片中有国产片二十部、新译制的外国片九部,还有两部是合拍的影片。
一些新片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天山厂的《快乐世界》通过某文工团年轻人到边远地区为农民演出的故事,展示了进步与落后的较量。作为第二批国庆四十周年献礼片之一的《赌命汉》,由长影和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它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赌博带来的严重危害,被誉为“清除社会上丑恶现象的好教材”。
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一些新片的特色。峨影厂的《生活在歌唱》用轻喜剧的手法,反映了群众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渴求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日合拍的《神州小剑侠》表达了孩子们的正义感和中日人民的友谊。新上映的这批影片中还有北影的系列故事片《红楼梦》第三、四部,以及一定数量的武打片。
春节期间上映的外国片有苏联讽喻性轻喜剧片《危楼风波》、美国西部片《金钱与仇恨》、法国阿兰·德隆编导和主演的《孤胆警探》、罗马尼亚喜剧片《一夜富翁》等。
为使农民欢畅热烈地度过传统佳节,电影发行放映部门为农村提供了三十三部影片、约一万六千个拷贝。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协举行迎春招待会
钱伟长向外国使节及夫人表示祝贺
本报北京1月19日讯 记者王谨报道:外国驻华使节及其夫人140多人,今天作为全国政协的客人,出席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迎春招待会。中外嘉宾欢聚一堂,畅叙友谊。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在迎春招待会上致祝酒辞。他首先代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祝光临招待会的各位大使阁下及夫人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钱伟长在回顾全国政协四十年的历程后说,人民政协还致力于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协外事委员会同各国的友好交往活动,得到了有关国家驻华使馆和大使阁下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钱正英,全国政协代秘书长宋德敏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招待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四川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实现当年收支基本平衡
据新华社成都1月19日电 (记者成建)在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趋缓,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四川省去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据统计,全省去年财政收入完成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实现当年收支基本平衡。
去年四川工业生产增长率仅为4.24%。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在治理整顿上下了功夫。四川省委、省政府从年初就采取了一系列增收节支措施。不少近几年来收支难以平衡的县,通过大力增收节支,做到了当年收支平衡,有的还卸掉了历年的赤字包袱。
去年各级财税部门加强征收管理工作,全省工商税收完成69.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同时,突出抓了对个体工商户税收、私营企业税收、个人收入调节税,以及乡镇企业税收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减少了收入流失。全省对承包上交基数明显偏低的企业,调整了包干基数,适当提高了上交比例。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为什么没定居美国
无锡市缝纫机二厂副厂长 马镇中
1989年国庆前后,我参加了中共无锡市委党校首届党外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一些同志希望我说说前几年赴美国探亲后为什么不在那里定居。
我是1982年11月被批准赴美国探亲的。在美国,我见到了离别32年的父母和5个弟妹。全家重又团聚,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父母和弟妹一致要求我在美国考察谋生之道,并进外国人语言学校读书,准备在美国定居。
1983年3月,我的妹妹又准备买一家冰淇淋店给我经营。亲人们多次写信、甚至打近两个小时的长途电话,想了许多办法,说了许多理由,劝我留居美国。  
我当时的思想比较乱。经过一个多月激烈的思想斗争,慢慢地理出一些头绪。
留居美国,生活优裕,这对我确实是有吸引力的。在过去的年代里,我的生活多次陷入令人伤感、辛酸的境地。我是1950年底从香港私自离家进入大陆的。1951年,我参加了志愿军,1955年从朝鲜战场复员回来后考取南京电力学校,但因家人搬迁台湾一事而未能被批准入学。1956年,我有幸被青海工业学校录取。尽管我成绩出色,又被评为“好团员”,还是被错误处理,遣送到祁连山劳动教养,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开荒种地,度过了3个春秋。 
1963年甄别时,我虽被撤销劳教,却仍被开除了团籍和学籍。同一年,我返迁无锡,因背着“黑锅”,无法找到一个固定工作。以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制作模具的技术工作,并作出了成绩,但结果还是被下放到苏北。1979年青海省财经委为我平反,并恢复了名誉和工作,在我45岁那一年,我个人的生活才出现了根本的好转。
优裕的生活,是我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现在,这一切很快可以变成现实,我怎么会不动心呢?但是人的生活总有个目的。我已经担任工厂的技术负责人,在工作中有失败的苦恼,也有成功的欢乐,但无论如何我是在用自己的专长、才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不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吗?而如果在美国定居,那就要在冰淇淋店里干一辈子。赚钱就成了唯一的人生价值。这不是我的理想。我少年时回国参加革命,所追求的理想就是要为建设富裕、强盛的祖国而奋斗!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多次挣扎的时刻,我曾经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谢觉哉同志的话“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党和人民对你信任”。我相信:只要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必将会被社会所承认;是渣滓,则终究要被淘汰。时间将会给予我公正的评价。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理想作为精神支柱,我早就堕落了。现在,在我年近半百的时候,在我的理想和追求逐步变为现实的时候,在我的人生价值逐步得到社会承认的时候,我怎么能忍受以贬低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代价去换取优越的生活呢?
改革开放后,我们往往只了解了美国技术先进、收入高、生活比较富裕的一面,实际上,美国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残酷竞争、种族歧视等等。
在美国的亲人担心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来变去,以后我还要吃苦。的确,我的坎坷是这种“变来变去”所造成的。但这是政策的偏差和执行者的偏差所造成的,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错,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共产党不伟大。我的平反就是共产党执行了正确路线、政策的结果;只要政策对头,中国就有希望。当然,社会风气和党风不尽如人愿。但中国这么大,任何事物都不会是清一色的。我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而国家的命运又是和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变祖国的面貌,我个人在生活上作一点牺牲是应该的。
正是出于上述种种考虑,我慎重地决定回到中国。时隔6年多,我仍然认为当初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原载《工人日报》)


第1版(要闻)
专栏:

  丢掉您的偏见吧
甘为
接到署名中国康华发展公司发展部易家言的信,对人民日报1月13日刊登本人写的《还是老实些好》一文提出意见。易家言写过批判《河殇》的文章,此易家言能是彼易家言吗?假如有人用别人的名字,提自己的意见,那就太不讲道德了。前些时,叛逃国外的极少数民族败类,伪造人民日报海外版散布反动言论,只能说是黔驴技穷,实在无能、无耻、无聊。
来信说,“据我所知《革命家谱》中90%是准确的”。还说:“用100个家谱中一个不准确来证明另外99个也是假的,是何等荒谬。”
《革命家谱》?我未看到。我看到的和在文中写到的是《革命关系图》。我敢说,这个《革命关系图》点的29个人的名字,多数是“胡编乱造”(借用来信的话),因而从根本上说就失去了真实。其中提到何竹康是何长工之子,看看人民日报去年12月29日《我是佃农的儿子》一文就清楚了。恕我不再举出更多的事例,因为不能替那些别有用心者所制造的谣言作义务宣传员。
有没有确有其事的呢?有。比如,《革命关系图》说,广东省长叶选平是叶剑英之子。但这能说明什么呢?叶选平同志现年六十几岁,是抗战期间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有他这样经历和资历比他浅的,如今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多了,难道就因为叶选平是叶剑英的儿子,就注定他不能当省长?至于叶选平当广东省长是否称职,只能由广东省人民以及人民选出的权力机关——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判断。
问题还在于,《革命关系图》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还记得电影《流浪者》里法官的那句话吧!‘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贼的儿子还是贼’,当今中国……”。很明显,关系图的制造者似乎是反对血统论的。既然如此,为什么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一定不能做领导工作呢?这不是在明明白白地贩卖反动的血统论吗?领导干部的子女必定要做领导工作,当然不对,但也不能说,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一律不许做领导工作。关键看他是否德才兼备。
不能否认,党内有不正之风,有任人唯亲的现象,党要纠正,也欢迎大家举报。但举报不能只说谁是谁的儿子,而是看他到底称不称职,该不该任用,有无违法乱纪行为。只讲谁是谁的儿子,说明不了多少问题。
问题更严重的,是《革命关系图》开头一段煽动性很强的话:“您想进入当今中国政坛吗?别作梦了,除非你有当官的父亲或甘心当‘领导’的驸马或义子。不信,请看当今中国最新的‘关系网’”。这符合事实吗?难道“当今中国政坛”上都是“领导”的子女、女婿或义子吗?稍有一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不过,由于此类宣传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确实一时蒙蔽、欺骗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尤其一些天真无邪的青年学生。
事实胜于雄辩。现在被蒙蔽的多数人已经觉醒,认识到受骗上了当。但是这位来信人,仍然坚持己见。不知者不怪,说清楚了,还坚持自己的偏见,就太不应该了。我看还是丢掉您的偏颇之见吧,不记得谁讲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第1版(要闻)
专栏:

  《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一书即将出版
本报讯 本报编辑部1月15日向读者推荐的好文章《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作者是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闻迪)和好报道《希望,就在这代青年人身上》(作者为北京日报记者纪涛、通讯员鞠红)在本报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应读者要求,人民日报出版社已将这篇文章和报道,连同另外两篇本报发表过的文章,即《怎样看待中国的“穷”》(作者高狄)和《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者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汇集成册,书名为《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将于2月初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