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论坛

  国际债务问题的现状与前景
顾玉清
进入90年代,债务问题仍将是困扰世界许多国家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克服债务危机,已成为世人极为关注的问题。
债务危机自1982年爆发以来,有关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曾先后提出了20多项计划,试图加以消除。然而,债务危机却仍然不断加深。截至1989年底,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已由7年前的7000多亿美元上升到12900亿美元。预计,1990年还将增长2%。
拉美国家所欠外债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40%,达4200多亿美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的后果是:财政赤字增加、投资减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加剧。据统计,1988年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仅比上年增长0.6%。1989年形势也未见明显好转。
非洲国家债务问题也极为严峻。据报道,1988年非洲外债总额已高达2300亿美元,1989年头6个月就又负新债100亿美元。目前,全非负债总额已相当于非洲国家国内一年总产值的85%。非洲1989年到期要还的债务约达300亿美元。这对于本来就很贫困的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是不堪承受的负担。它们实际上几乎丧失了还债能力。
债务危机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除了某些债务国有对外债使用不当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因发达国家长期使用的高利率、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不平等的经济交往手段,转嫁自身的经济危机造成的。基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曾多次强烈要求发达国家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勾销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债务,并给予它们必要的援助,以便促进经济的发展。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多次发出过类似的呼吁。非洲和拉美广大债务国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决心联合起来,与债权国进行必要的对话。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面前,1989年3月,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宣布了美国一项关于减免发展中国家部分外债的新计划,称“布雷迪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鼓励商业银行取消债务国部分债务;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继续向债务国提供新贷款,以促进债务国经济发展,提高还债能力。“布雷迪计划”改变了美国过去坚持逼债的僵硬立场,被国际社会视为继“贝克计划”之后最具建设性的债务解决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债务国的欢迎。
可是,近一年来,“布雷迪计划”的实施遇到了很大困难。除墨西哥、菲律宾和哥斯达黎加等与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了象征性的协定外,几乎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国际社会本来寄希望于19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能够有所作为,使“布雷迪计划”付诸实施。但是由于与会各国政府在如何实施这一计划以及自己承担多少义务等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会议最终只作出了一些空泛的许诺,而缺少实际的行动,甚至连关于建立减缓债务的“国际保证基金”这样的建议都遭到了反对。一些债权国坚持要把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限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一些附属机构中进行,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事实表明,由于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十分沉重,债权国政府如果不实行大幅度的减免,要想在解决债务问题方面有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甚至对“布雷迪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提出了疑问。首先,享受“布雷迪计划”援助是有条件的,即这些国家要强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而符合这种苛刻要求的只有少数国家,广大债务国的状况仍不会有什么改变。其次,从“布雷迪计划”提出到现在,它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钱来执行这项计划。退一步讲,即使按照“布雷迪计划”的设想,能够筹措到几百亿美元的资金,对于负债累累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对此,联合国一些权威人士最近已明确指出,“布雷迪计划”提出的办法“太微不足道”。广大债务国也嫌“布雷迪计划”步子迈得太小,要求重新调整目前的债务战略,扩大减免债务范围、降低利率、增加新贷款等。
从债务危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债权国部分地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合理的。据有关方面统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为4200多亿美元,而1980年至1986年债务国还本付息共支出6500多亿美元,超出1980年债务总额约2300亿美元。可是,到1986年底,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11000多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的高利率造成的。若按合理的固定利率付息,发展中国家所欠的债务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沉重了。
回顾以往,由于债权国不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及债权银行的市场赢利性,各种债务解决方案均无什么结果。那么,未来债务问题的前景又将如何呢?人们看到的一线希望就是,1989年初提出的“布雷迪计划”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不管怎么说,该计划与过去其他债务解决办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首次提出了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和利息的设想,为今后寻求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
现在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债务问题不仅极大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人估算后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每少进口10亿美元的物品,西方国家就要丧失24000个就业机会。据说,与美国经济关系较为密切的拉美国家,因还债而不得不大量削减进口。仅此就使美国在1982年到1988年与拉美国家的贸易中,至少损失了500亿美元。
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解决债务问题上,已采取了较前积极、灵活的态度。据透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准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约200亿美元款项。日本保证以贷款方式提供100亿美元。1989年5月,法国宣布免除了35个非洲国家所欠的23.5亿美元的公共债务。7月份,美国免除了16个非洲国家1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此外,西德、比利时、意大利等西方债权国也应允减免或重新安排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债务。1989年12月,欧洲共同体12国开会决定,在今后5年内向与洛美协定有关的66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19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当然,债务国也在积极配合,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注重科学决策,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工业,扩大出口,提高偿债能力。所有这些都是促进债务问题解决的好迹象。
尽管如此,由于国际债务问题积累的时间较长、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加之西方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财政赤字惊人,这就决定了西方债权国的行动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要想它们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地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要使债务问题得到理想的解决,还有相当艰难的路要走。人们希望债权国和债务国共同努力,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途径,使债务危机得到进一步缓和,加快最终解决问题的进程。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纳米比亚面临经济重建
翟景升
去年十一月,纳米比亚全国欢腾地举行了制宪议会选举,接着,新组成的议会在协商的气氛中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并着手起草宪法和酝酿独立日期的工作。即将获得独立的纳米比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重建任务。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大陆西南角,八十二点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人口一百三十万。全境干旱少雨,农业比较落后。采矿、畜牧和渔业是三个主要的经济部门,其中采矿业尤为重要。纳米比亚地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它生产的非燃料矿物在非洲居第四位。钻石储量仅次于南非和苏联,居世界第三位。铀的产量占世界第四位。
但是,纳米比亚的经济命脉几乎全部掌握在以南非为主的外国资本手里。
南非推行的长达七十四年的殖民统治,造成了纳米比亚经济的畸形发展。纳米比亚自己的加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约百分之五。它的产品(主要是矿产品)百分之九十以上用于出口,而它所需的商品百分之八十五要靠进口,主要来自南非。纳米比亚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来自外国矿业公司,其中三分之二是南非公司的。
在全国人口中,黑人占百分之八十八,白人占不到百分之六。但黑人中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四十。黑人和白人之间生产和收入分配极不平衡,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大约百分之四十的黑人在现代经济部门中工作,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五,而白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却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关于安哥拉和平与纳米比亚独立的和平协议签署以后,南非在关键性的过渡时期里又蓄意卡脖子,加重了纳米比亚的经济困难。南非的财政援助从往年的一点一亿多美元锐减到只有三千多万美元,使面临独立的纳米比亚被迫停止了新的基本建设开支。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简称人组)一位负责人揭露说,南非把大批资金投入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但对失业、住房紧缺以及每年高达百分十六的通货膨胀率却放任不管。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南非拨出大量资金成立了十一个不同部族的行政机关,并相应建立了种族相互分离的医院和学校。
纳米比亚尚未正式宣布独立,已经身负七亿多兰特(约合二点六亿美元)的外债,其中大约一点八五亿美元是从南非借的,进入九十年代后的头两年将有大笔债务到期需要偿还。
在纳米比亚,从汽车等工业产品到食品、蔬菜、衣物等日用品,大小商品几乎都来自南非。一九八八——一九八九年纳米比亚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六来自南非,其中的一半是作为对纳米比亚的财政补助。南非长期的殖民统治,使纳米比亚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几乎没有自己的制造业。
正因如此,连即将卸任的南非行政长官都承认,纳米比亚的独立将是“非常脆弱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在大选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的人组在执政后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莫过于如何重建被殖民统治和战乱破坏了的民族经济。
人组领导人已多次谈及执政后的经济政策。努乔马主席认为,首要的是要发展本国农业生产,从而结束对南非进口食品的依赖。在矿业等主要经济部门,人组计划结束西方和南非公司的垄断地位,鼓励本国公有和私有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措施是:扩大投资,开发矿产;提高营业税、国家矿产租借费和其它税务;把矿业和其它经济部门结合起来,发展以矿产为基础的加工工业、建筑工业、矿产品的筛选、提炼和钻石切割等工艺。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人组准备充分利用被闲置的农牧场,搞国营农场、合作社、农民家庭农场和私人商业农场等。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加蓬大力开发林业资源
于作龙
地处中非的加蓬共和国以生产黑檀木而著称。全国森林覆盖面积达80%、木材是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因此,林业在加蓬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自80年代初以来,由于世界木材市场价格下跌,再加上石油在加蓬的开发,加蓬林业开发因而受到很大影响。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暴跌,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小的成员国加蓬经济损失不小。面对这种情况,加蓬政府决定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加蓬拥有世界第一位的价值很高的黑檀木树,每年木材产量达100万立方米,其中2/3用于出口。加蓬的木材出口由国家木材公司控制。为了更好地搞好木材出口工作,加蓬政府把复苏林业作为国家经济稳定计划的一部分,专门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加蓬出口的木材主要是胶合板、三合板和段木。目前,加蓬出口的木材经过加工的仅占30%,政府计划到90年代中期将比例提高到35%。然而大多数木材加工企业都比较老化,效率极低,需要大量投资扩建和更新设备。为了使林业开发工作现代化,加蓬政府还决定更新采伐工具和设备,为此将减低林业用具的进口税。据林业人士谈称,要全部更新现有老式采伐设备至少耗资7500万美元。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蒙古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80%以上的人从事畜牧业。这是蒙古的一个机械化挤奶场。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总部设在阿比让的非洲开发银行,在1966—1986年向50个非洲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达84亿美元,促进了各国工农业的发展。图为非洲开发银行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毛雪良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