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创造最佳育人环境
——记海军工程学院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
本报记者 毕全忠
    更要注意廉政建设
位于武汉市区的海军工程学院是一所培养海军工程技术人材的学府。学院现任领导班子是1985年底上任的。一上任,他们就花气力抓廉政建设。当时,相当多的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的精力:“学校是教学单位,本来就是一个清苦的地方。现在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待遇,而不是讲廉政。”学院领导怎么考虑的呢?院长姚树人少将说:“我们掌握着一部分权力、经费。相对来讲,学校管钱不多。但廉政不光是钱的问题。学校的‘政务’主要是招生、毕业分配、干部的进出任用、职称评定以及住房分配等等。这些都是很敏感的问题,是否廉洁、公道,对学校工作影响很大。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我们培养的又是军队干部。学校风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部队和社会,更要注意廉政建设。”
事实的确如此。就说毕业生工作分配,每年刚过阳春三月,便有人(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家长)在私下托人、找关系要求“照顾”了。毕业分配的盖子一直捂到学员离校前夕才揭开。从表面上看,都是服从分配,可是盖子一揭开,便发现有些明显的不公正。于是,意见来了。真心服从分配的大多数学员感到受了愚弄,毕业生带着这种心情离开了学校,尚未毕业的学员心上也投上了阴云。
1986年,新上任的院领导班子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他们提出了新的毕业分配办法:分配指标、分配原则公开;每个学员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学员家庭情况公开;由学员无记名投票推选代表组成考评分配小组,在院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开展分配工作。
当年的毕业分配工作就这么开展起来了。要求“照顾”的电话、条子又来了。有两个学员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分到他们看中的岗位,上下左右地去沟通关系,最后找到姚树人院长。院长说:“这样吧,你们直接到学员分配小组去提出要求,看他们是否同意。”对方退缩了:“这……就不麻烦了。”拉关系、找门路要求照顾的人,谁也没有胆量把他们的要求公开出来,只好偃旗息鼓。这一年的毕业分配工作空前顺利。分到最后,条件艰苦的南海舰队追加了6个名额,谁去?当时出现了争相请命的情景,最后被6名河北省籍的学员争到了。1986年以来,全院毕业学员和研究生2000多名,全部实行公开民主分配,院领导没有点名分过一个,受到上下左右的一致称赞。
    按校规校纪办事
海军工程学院有不少道德高尚、廉洁奉公的人,这无疑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部分人的洁身自好并不能必然带来政务的廉洁。必须建立一套规矩,建立一种机制,来规范全体人员的行为。于是,他们逐渐制定了一系列的办事制度和校规校纪,到目前为止,已颁发实施的就有5大本90余种。任何人都只能享有它规定的权利,都要承担它规定的义务,不能特殊。
高等学府是人们向往的工作场所,人员的进出是个敏感问题,也是容易发生不正之风的领域之一。1988年,校外有两名技术干部同时想调到该校当教员。一个通过熟人的“门子”找到学院领导;另一个“无依无靠”,自己找到学校人事部门提出要求。结果是前者没调成,后者却调入了。还有一个机关干部,不久前调入该院工作。上班后他找一位系主任了解情况。他以为系主任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就先作自我介绍。他刚开口,系主任就说:“我都知道了。”接着他与几位教员座谈,刚要作自我介绍,教员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他又到学员中去调查,想不到学员们也已知道了他的情况。甚至坐车外出,司机一听说他的名字,也冒出一句:“啊,听说你了。”政务信息传播之快,透明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廉政机制在起作用了。学院规定:不论是学院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都有推荐人材的权利。但调不调,用不用,就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了。学院规定调入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调入程序。学院党委还立了个规矩:讨论人事问题一律按程序办,严禁搞“临时动议”,有关部门必须在开会前若干天内将有关议题、材料交与会者事先研究。其他如调级、评定职称等等都如此办理。全校的政务就这样运转着。
    领导者带头自律
制度、规矩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离开它们,廉政就没有准绳。但是它们是人制订的,又要靠人来实施。如不实施,订得再完善,也只是一纸空文。海军工程学院的廉政制度能够得到充分实施,一大原因是领导者带头自律。
院长姚树人是教授,又是正军级干部,夫人也是教授。夫妻俩工作繁重,身体不好,只有一个儿子在天津工作。学院多次要将他儿子调来武汉,他都不同意。他长期住在低于标准的宿舍里,因别的同志要安排住房,他才住到副军级的宿舍,怎么也不肯住正军级标准的房子。政委黎寿仁少将也是两袖清风。自1985年到学院任职以来,先后有20多人通过各种关系要他帮忙调入本校或得到其他照顾,他都坚持原则予以拒绝。他是正军级,却住在营级干部的宿舍内。副院长阎道彰少将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只身一人在校任职,也住在营级干部宿舍内,每天早晨五时即起床巡察勤务和学员出操。家属来院探亲,在食堂吃饭,他每次都照章交钱交粮票,并把收据保存起来……这样令人钦佩的事例很多很多。
当然,海军工程学院尽管廉政建设下了大功夫,成效显著,仍还会有不廉洁、不大公平的事发生。但是,关键在于一旦这样的事发生,能很快被发觉,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
廉政促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尽管经费不足,该校的教学、科研还是充满朝气。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批批年轻的海军技术军官从这里毕业,带着母校良好的风气走向海防战线。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留学归来

  祖国与我息息相关
——刘胜回国记
徐澄 李渝青
持有J—1签证的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生刘胜,完成了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年半的学业,不顾导师和美国朋友的热情挽留,在妻子作为访问学者已经到达美国洛杉矶的情况下,于去年10月中旬按期回国,受到我国驻美使馆的高度赞扬和母校的热烈欢迎。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动力与热力工程系博士生刘胜,是根据中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于1987年12月由国家教委公派赴美的。
在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宇航系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与航天飞机有关的理论研究。短短一年半时间,刘胜利用国外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将导师设想的航天飞机通过稀薄气体时空气动力方面的理论推进了一大步。他撰写的“高超音速稀薄气体绕钝头体驻点流动的计算”论文,已被今年1月召开的“全美第28届航空宇航科学大会”录用。
近年来,刘胜已有5篇论文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与人合作的航空部某预研项目获得航空部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6月,刘胜在美学习研究期满。当时国内的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刚刚平息。对此事件,美国舆论呈一边倒之势,国会通过了“制裁中国”的法案和议案,其中包括延长中国留学人员J—1签证。同时,美官方和非官方团体个人也纷纷捐款,资助中国留美人员。在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校友捐赠了一笔巨款,声称凡担心回国后受“迫害”的普大中国留学生都可以申请这笔美金。而当时在普大,学业到期仅刘胜一人,这意味着他最有条件申请。无论美国国内气候,还是校方经济资助,对于刘胜留在美国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非但如此,导师对这位来自东方古国的年轻人也非常器重,希望刘胜利用国外优越条件继续开展理论研究,至少要等到全美航空宇航科学大会以后再说。
其间,刘胜的美国朋友也一再挽留,有的表示愿意帮助找工作。
特别凑巧的是,7月,他的爱人、西工大飞机系一位讲师作为访问学者也飞抵洛杉矶。一些同学和好友对刘胜说:正好两人都来了,晚些回国,业务上学更多的东西,生活上也可以积蓄些钱。
面对各方挽留,刘胜认真地想过。他对关心他的导师和美国朋友解释:“虽然国外工作生活条件好得多,但我认为回到祖国作的贡献会更大些。”“中国目前的确面临很多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新中国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才智不比别人差,回国虽然物质条件差一些,但国家为我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作为中国公民,祖国的强盛与我息息相关。”
对于刘胜义无返顾的举动,导师和大多数美国朋友在惋惜之余,表示了理解和敬佩。
之后,刘胜从普林斯顿大学所在地赶到洛杉矶,与分别一年多的爱人见了面。欢聚异国他乡,别有一番情趣,爱人初来乍到,自然希望刘胜留下帮她熟悉异国生活。无奈刘胜归国心切,在与爱人生活一段时间后,于1989年10月中旬毅然登机启程。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小言论

  抓紧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
罗仁容
春节就要到了,据我得知,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就从长辈那里得到不少的“压岁钱”。广西梧州市中心路小学不久前对学生的一次调查发现,全校学生手中拥有的现钱竟达13万元之巨。孩子们手上有钱,花起来大手大脚,各种问题便滋生出来,诸如抽烟、赌博、随意挥霍浪费等令人生忧的事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培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要从娃娃抓起,这在当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孩子们生长在丰衣足食、充满幸福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倘若放松艰苦奋斗、勤俭朴素教育,就会使孩子们变得娇气十足。苏联教育家马尔库沙说:“昂贵的玩具,阔气的穿戴——这是通向严重后果的最初阶梯。”现实生活中,不是已经出现很多的“小公主”“小皇帝”吗?时下有些青年结婚,大操大办,对父母几乎是敲骨吸髓;更有些青年喜欢摆阔气,吃穿讲高档,生活讲排场,娱乐讲刺激,工作图安逸,这不正是我们近年来忽视艰苦奋斗教育的结果吗?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对今天的孩子来说,20世纪以后将是他们的天下。他们有没有赤诚报国、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有没有苦干实干、辛勤创业的革命干劲,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振兴与衰亡。因此,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对此,当家长的应当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切不可等闲视之。此外,要求孩子艰苦奋斗,家长首先要作表率。大手大脚的父母,很难培养出艰苦奋斗的孩子。
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学校和教师负有特殊的责任。因为学校和教师身教如何,言教如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孩子们的品德、志趣和追求影响极大。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北京来了计划生育医疗队
王局 唐保玲
由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全国政协委员孙柏秋带队的“民主党派计划生育宣教医疗队”,于1989年11月4日至21日赴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展计划生育活动。全队13人,分别由民革、民盟、农工、九三成员组成。
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区1949年人口是241.67万人,1988年底达576.8万人,年均增长22.56%。
医疗队员绝大多数来自北京的一些大医院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业务骨干。
医疗队从贵阳乘汽车经过九个小时的盘山路到达毕节地区。队员们辞掉了当地安排的参观、访问活动,听取地区情况介绍后立即分四路兼程奔赴毕节、黔西、织金、纳雍四县。
纳雍队的队员当天晚上一到,吃过晚饭不顾疲劳马上赶到县计生院了解情况,熟悉环境,为第二天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毕节县的队员不顾严重晕车,头晕,呕吐,水土不服腹泻,坚持一天深入一个区开展手术规范操作和讲课。7天里他们往返路程400多公里。
黔西县的队员在手术、宣传、讲座之余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保健”调查对当地改善妇幼保健工作、解决计划生育工作后顾之忧提供了很好的意见。
纳雍县队员在工作之余,还主动帮助当地计生站建立“病房管理”等项制度。当地干部、群众说:“从你们身上又看到了50年代医疗人员的好作风。”
织金县的队员顾不上吃饭、休息;一次连续手术十几个小时,51例手术全部完成后才下手术台,到住处已是深夜两点了。第二天,孙柏秋克服了停电、缺手术器械等种种困难,非常艰难地完成了一例“阴式小宫全切”手术示范,为当地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
很多群众慕名找到医疗队工作点和住处做手术、看病。黔西县的8名妇女和他们的家属得知医疗队要来这里,提前两天从家中赶到县里等候医疗队做手术。
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副省长在医疗队工作总结会上讲:“民主党派派医疗队到我们省这是第一次,医疗队的到来,不光是帮助我们基层做了手术,更主要的是支持、推动了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养虾人明白了
俊水
去年八月八日,是给黄骅海堡渔民心中留下巨大阴影的日子。从这个时候开始,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渔民们精心饲养的港虾都像得了重感冒,在酱赤色的海水里漂游沉浮,昏昏欲睡。
渔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虾在一天天被这种神秘的绛红色海水杀死而一筹莫展。黄骅市共有精养虾池面积二点六万亩,仅养虾一项与前年相比,减收即达三千九百七十八万元。
是什么造成去年百分之八十的养虾渔民亏损?人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种赤酱色的海水叫“赤潮”,它由一种浓密度的藻类植物生成。这种藻类生物能迅速繁殖,同时排出一种毒素,还能堵住虾的呼吸道,从而使虾慢慢死去。沿海岸形成的赤潮主要是由于受到污染。
过快地大量开垦虾池,而排水设备却没有跟上,虾池水深也没有达到标准的三至四米,大部分只有一米左右。急于求富的渔民以为只要饵料能够足供,虾就能个大肉肥。结果是投入饵料过多,排污能力受到限制,饵料腐烂,使海水受到了污染。
人们明白了,大力发展养虾固然是好事,但脱离了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等客观制约因素,一味向大自然索取,一哄而起,违背自然规律,是要吃亏的。勤劳致富离不开科学技术。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难、繁、慢”正得到解决
——中文电脑输入技术的突破
本报记者 卢继传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社会进步的象征。西方表音文字可以很容易地输入计算机,几十种字母和符号与键盘组成了理想的人—机界面。因此,它易学、快速,容易推广开。
但是,汉字比起英文等西方表音复杂得多了。它是包含音、形、义等特征信息的图形文字。据统计,汉字总数近6万个,常用字为6000多字,能否把汉字方便地输入计算机,是我国计算机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约在10年前,西方曾有人预言,由于汉字的复杂,使汉字输入计算机技术难度很大,这只能由西方的计算机专家来解决,然后交给中国人使用。
也就在这个预言的前后,我国数以百计的汉字编码工作者和计算机软件工作者刻苦钻研。他们在汉字编码的基础上,攻克中文电脑输入技术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推出一个又一个的中文输入系统。近10年来,经过汉字编码工作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汉字编码的基础理论研究、输入软件和评测方法等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汉字输入计算机技术不仅已在中国广泛使用,而且输入速度已超过了同样内容文章的外文输入速度。今天,在我国,中文电脑应用正在从专职操作人员向老龄和幼儿方向发展,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用计算机写文章,不少幼儿学会电脑打字。但是,中文电脑输入技术仍然存在“难、繁、慢”问题。据初步统计,当前我国拥有微机100万台左右,由于各微机使用单位所采用的中文系统存在“难、繁、慢”的问题,操作人员极易疲劳,难以长时间地连续工作,因此,人们非常关心能否有一种易学、高效率的输入法。
不久前,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单位举办了中文电脑输入技术东方电脑杯、华天杯竞赛,45个代表队使用29种输入方式进行角逐。这次竞赛显示了我国当前汉字输入技术的水平和发展趋势。这就是中文电脑输入技术正在从单个字输入发展到以词语输入为基础的阶段,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向简繁字共用的方向发展等。大多数参加竞赛的单位使用了第二代输入方式。其中,山东烟台芝罘电脑公司的代表队在关键竞赛项目中,获得了简体字连续文本、繁体字连续文本、录音带听打文本3项团体冠军和连续文本个人冠军。TM声数输入法引起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专家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称“TM声数汉语卡”为“神速汉卡”。
芝罘电脑公司开发的中文输入系统——“TM声数汉语卡”是后来居上的佼佼者。1988年9月,它在采用全国首届汉字键盘输入评测A类方案中唯一的音码方案——“中文声数编码方案”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成功“声数汉语卡”。该公司推出这个新型的中文输入系统后,经国务院机关和山东省政府机关等数十个单位使用,显示了无可争辩的优势,在这次全国中文输入系统大奖赛中又获最高奖。
“TM声数汉语卡”严格遵循了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运用了汉语的语音规律,以汉语拼音或注音符号为基础,使汉字形体与注音工具统一起来。它不是以字为主,而是以词语为主要的输入手段,同时使简、繁体字达到“语同音、键同位”的高层次兼容目标。经社会广泛使用证明,这一中文输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易学、好用、高速,从而比较好地解决了电脑中文输入“难、繁、慢”的问题。
目前,这个中文输入系统已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办公厅采用,并已普及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TM声数汉语卡适配于各种型号的微机,可广泛应用于打字机、电传机、印刷排版系统等。因此,人们不难预料,由于“TM声数汉语卡”解决了中文输入“难、繁、慢”的问题,为操作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对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国推广应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医风医讯

  农民叫她“芦大娘”
——记鹿邑县辛集乡医院院长芦秀岭
金海
她睡着了,三天三夜,滴滴葡萄糖水维持着生命。
“像你这样干,铁人也出毛病。”许多人劝过她,她总不在意地笑笑。去年11月她躺倒了,这还是平生第一次生大病:动手术、输血、输液、昏迷。
她叫芦秀岭,妇产科主治医师,近30年妙手回春上千条生命,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而她自己却患上子宫癌!
癌肿太大了,像婴儿的拳头。深夜,诊治完最后一个产妇,她躺在床上,摸出来了。发现得太晚了!这几天,连值白班加夜班,没安生一会儿,感到腰好疼。太累了吧?休息一天就会好。她心想,可什么也不想吃,万没想到是子宫癌在捣乱。这可是棘手的病,她清楚,弄不好要送命。
睡不着,又是她值班,人手太少了。她1961年卫校毕业,就来这里工作,那时仅是18岁的姑娘。她能在城里当护士或医生,却选择了这里——离县城80里的乡村。这是河南鹿邑县辛集乡,五县交界处,这一带没有一所医院。人们好似要忘掉这偏远、贫穷之地,可疾病死命地缠着这里的农民。
“我去那里,”她向领导请求。有人说她傻,患有少女的天真幼稚病。她什么也没辩解。她是农民的女儿,父亲卖几只鸡送她上大学,不易。她知道最需要她的不是城市而是农村。
那天,她背着药箱,唱着歌儿,沿着弯曲的泥土小路,采着路边的野花,来了。好新奇,毕竟是工作的第一天。
她一到这里就能当上“院长”,只有她是正式工,有文凭,其他人都是“赤脚汉”。
一所破茅屋挂上了新牌子,上面有个鲜红的“十”字。许多老农民高兴得流泪:“咱们有了医院!”
卅载春秋,一所茅屋,一片荒地,变成了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真正医院:病房、门诊部、手术楼、家属区、会议室、活动场全有了。
如今她还当院长,这里的一砖一木都经过她的手,太亲切了。她舍不得离开,这样早,这样匆匆,况且还有许多事没做呢?
一阵打门声。“芦大娘,芦大娘,俺生产来了。”乡下人跟她混熟了,不称她医生或院长。初来时,叫她闺女,当亲骨肉,后来称她嫂子、婶子,现在又叫她大娘,再晚一茬的还有喊她奶奶的。是老了,青春消逝了,中年也在这里熬过,但毕竟亲手迎接过上万条小生命降临人世,诊治好上千名病妇。她还获得一个特殊证书:给万名男女做绝育手术无一差错。
“哎——,就起来。”惯了,不脱衣服睡觉。生孩子可不捡时候,大年初一,饺子刚送到嘴边被喊去是常事。
又是个难产,羊水早破,母子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这对夫妻都喊她大娘,他俩出生时是她接的,也不顺,那时她还是个姑娘。
急救。她喊护士,找医生,奔向手术室。这手术做多了,很熟。麻醉,开刀,取孩子,很快。婴儿好大,不像他父母出生时赶上荒年的瘦弱。婴儿大哭,母亲笑了,可芦医生再也站不住……
“调她到县城来,”县组织部长和卫生局长同她丈夫商量,“该回城了,她在乡下干得太久,太累了!”
多少次了?要调她进城,可是都没成。
病房外,站满了看她的农民,拿着十几个鸡蛋,抱着只母鸡,提着几斤水果,有的还携来她救出的孩子。静悄悄,没有人敢惊醒她,让她睡吧,她需要休息。
第四天,她醒了。守在床边的丈夫4天没合眼,眼红肿。她望着他,很久才说出话:“想同你照张像也没来得及。我怕走了,连个像也没给你和孩子留下。”
她的大照片,县里、地区、省城、首都的光荣榜里都挂过,奖章证书塞满了一大抽屉,却找不到一张同丈夫的合影。
“过几个月,花就毕业了,让她回来帮我干。”花,是她大女儿,在医学院学习。芦医生看到了窗外那么多农民,她再一次感到,女儿应该来接自己的班啊。
芦医生的病奇迹般好得很快,只休息了一个月,又上班了。今年元旦前,笔者见到她,还像个铁人似的忙着,不过,身边多了个帮手:她女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