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广袤富饶的黄河灌区
如果把黄河比作缠绕在祖国大地上的一条玉带,那么,宁夏黄河灌区就是镶嵌在这条玉带上的一颗明珠。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引黄灌溉自秦、汉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灌区大开发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灌区农业新飞跃,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灌区面积的近2/3是解放以后开发的;灌区的粮食单产解放前只有几十公斤,现在提高到400公斤(水稻超过500公斤),总产1949年只有1.585亿公斤,1978年为7.7亿公斤,去年达到12.49亿公斤;农业总产值1949年不到1亿元,1978年为4.23亿元,去年达到13.4亿元。
解放40年来,国家共投资14.2亿元用于宁夏的水利建设,先后新建和改造引水干渠15条,长1470公里;开挖支斗渠4000条,总长9900公里;开掘、整修排水干沟790公里;开挖支斗沟4300公里。另外还建成电力排水站173座,排灌机井8400眼,大中型扬水工程7处及其它设施,使灌区的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青铜峡水利电力枢纽工程的修建,抬高水位20米,结束了青铜峡灌区无坝引水的历史,使青铜峡至石嘴山194公里长、三四十公里宽的灌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排灌系统。目前,引黄灌区以占全区37%的土地面积,生产占全区总产75%左右的粮食。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灌区开发又迈出新步子,先后修建了同心、南山台子、甘城子、扁担沟等中型扬水工程以及几百座小型扬水灌溉泵站,在引黄灌区外围不能自流灌溉的地区拼接了一块又一块的绿洲。1978年开工、1986年竣工的固海扬水工程,通过11级泵站,提水高度达342米,把黄河水送到干旱、贫困的宁夏南部山区,不但解决了沿途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发展灌溉面积44.2万亩,使昔日十年九旱、满目荒凉的宁夏南部山区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绿树掩映的村庄和大片高产良田。过去“种一帽子、拢一抱子、打一包子”的穷地方,如今亩产粮食二三百公斤甚至三四百公斤。农民还种经济作物,植树造林,种草养畜。那些当年用一辆架子车拉着全部家当进入新灌区的农民,现在不但脱了贫,有的还成了万元户。近10年来,宁夏引黄灌溉面积增加了100万亩,主要就是这些扬水工程起了作用。
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潜力很大。今年,由国家扶持、自治区自筹部分资金改造中低产田57万亩,另开发28万亩。从其它渠道筹集资金还可以扩大和配套改善灌溉面积几十万亩。为解决盐池、同心两县和陕西省定边县、甘肃省环县部分地区人畜饮水,综合发展灌溉,盐环定扬水工程于去年动工兴建。这些工程陆续完工后,又可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00多万亩。黄河水利造福宁夏各族人民的前景十分广阔。
(秦 军撰文 陈思禹摄影)
(附图片)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乌金灿灿群星亮
巍峨的贺兰山,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坐落在银川平原的西侧。它象征着宁夏回汉各族儿女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奋勇前进的雄姿。这里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推动宁夏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财富。
入夜,贺兰山东麓星罗棋布的矿点,亮起万盏灯火;远远望去,像串串珍珠汇集成的“银河”。它以形象生动的事实向人们展示:宁夏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宁夏含煤地层分布广泛,煤的蕴藏几乎遍及全区,含煤层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为308亿吨,埋藏浅,地质结构简单,易于开采,而且煤的品种齐全,煤质优良。
40年来,宁夏煤炭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解放初期,全区只有几处简陋的小型煤矿,年生产能力仅2万多吨。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先后开发了石炭井、石嘴山、汝箕沟、呼鲁斯太4大矿区,建成大中型矿井9处。改革的春风,给宁夏煤炭系统各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区煤炭年生产能力已达1200多万吨。
在已建成的矿区中,石嘴山矿区的煤是优质动力煤;石炭井矿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炼焦煤基地,生产的主焦煤经大武口洗煤厂洗选后,主要供应酒泉、包头和本区冶炼用;汝箕沟矿区出产的优质无烟煤更是稀世珍宝,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等特点,远销比利时、法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成为煤炭部重点出口产品,被外商誉为“太西乌金”。
1988年,宁夏煤炭工业总产值达5.1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5%;煤炭出口创汇3159万美元,占全区出口创汇额的39.4%。大量的数字说明,煤炭生产在宁夏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煤,就有了电。宁夏已先后建成中宁、石嘴山、大武口火力发电厂,再加上青铜峡水电厂,总装机容量9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49亿千瓦时,人均发电量在全国位居前列。4台每台为30万千瓦机组的大坝火电厂正在建设中。不少人赞叹:“宁夏是能源的富翁。”
以煤炭为依托,以电力为龙头,带动工业全面发展。宁夏根据这个构想,一方面在煤炭深加工上做文章,一方面适当地发展高耗能工业。现在宁夏已拥有洗精煤、型煤、焦化、活性炭、碳素等十多家煤炭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石嘴山碳素厂已生产出碳块、电极糊、碳素过滤剂等7种产品,供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使用,其中碳素过滤剂已小批量出口。由煤炭部拨款的年产10万吨的锻料厂正在筹建。由冶金部投资的3万吨碳素厂已开工建设。在自治区的统一规划下,更多的煤炭转化工厂将出现在宁夏的大地上。为了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宁夏先后建成了炼钢、炼铁、电解铝、电石、氮肥等高耗能企业。特别是铁合金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全区拥有硅铁矿热电炉总容量7万多千伏安,年生产能力5万多吨,成为冶金工业发展的支柱力量。宁夏生产的硅铁还畅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为外贸出口创汇作出贡献。
煤、电工业的发展,给宁夏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以煤炭、电力、机械、冶金、化工和毛纺织业为主要特色的工业体系。真可谓:“乌金灿灿群星亮。”
(朱 英)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塞上回乡行
韦州位于宁夏的干旱山区,原是全国最贫困的地方。可是金秋8月我们到这里采访时,却被眼前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所鼓舞:南滩3000亩昔日的干土地,如今成了平展展的水浇地,糜子、玉米等庄稼长势旺盛;豹子滩、青龙山、十八里塘百万亩天然草场上,滩羊膘肥体壮;牧羊人唱着山歌,正在“抓秋膘”。走进集镇再瞧,康济寺塔下、清真大寺周围那一幢幢宽敞明亮的红砖房鳞次栉比。韦州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州是同心县的一个小镇,3612户人家,80%是回族。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不顾当地客观条件和传统的民族特点,“以粮为纲”,别的都砍光,这里成了有名的“三靠”地区: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韦州镇注意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这里有100万亩天然草场,盛产滩羊,出产的九道弯滩羊二毛裘皮,驰名中外。韦州镇把发展滩羊当作一大优势,家家户户养羊,少则几只、几十只,多则四五百只。现在,韦州镇共有7.44万多只羊。仅回族农民马凤德一家就养羊500多只。他还办了皮毛加工厂,成了10万元户,盖了一院现代式样的新砖房。在党员带领下,镇里出现了一个“皮毛加工专业村”。全镇年产滩羊裘皮褥子2万条,远销国外。
韦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镇上办起了煤矿、白云岩矿、机砖厂、建材厂等9个企业,矿产品源源运往区内外。去年,集体、个体企业总收入达494万元,占全镇总收入的50%。镇上组建的一支建工队远到埃及等国搞劳务输出。
韦州历史上是个古商道。“善商贾之道”,是韦州人的优势。韦州镇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许多回族农民西去新疆,南下广州,把韦州的皮毛、发菜、甘草等土特产品运出去,再把绸缎、服装、糖、茶等民族用品运进来,使集市贸易年成交额达500万元左右。回族女能人金凤萍过去大门不出,如今她走天津,跑广州,服装生意做得可红火啦!她富了,盖了新砖房,积蓄上万元。
商品经济的发展,给韦州人带来了幸福生活。现在,农民共有电视机600多台,洗衣机近300台,收录机、收音机2000多台,缝纫机2713台,自行车4430辆。一支由82辆摩托车组成的运输队,奔驰在公路上。过去连架子车都买不起的韦州人,现在买了大中型拖拉机88台,手扶拖拉机381台,卡车、大客车23辆。
在韦州的日子里,我们还不时听到回汉团结的生动故事。1985年4月的一天,这里发生特大沙暴,突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时不辨东西。红家沙窝两户回民的两个女孩在田野里被沙暴刮到十几里外的汉民村田家沙窝。正在放羊的汉民田珍发现两个女孩鼻子、耳朵、嘴里塞满了沙子,奄奄一息。他撂下自家羊群,把两个孩子背到家里将他们救醒,第二天套上小车把两个孩子送回红家沙窝。那两户回族农民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要不是汉族大哥,我们的孩子死了还找不到尸首呢!又一次,韦州的回族农民苏生义在地里拾到10头牛,一时找不到失主,他一面把牛赶回家里喂养,一面打听失主。一直喂了一个月,最后才知道是新庄集乡铁庄子的汉族农民王芳的牛。当王芳看到喂养得滚瓜溜圆的牛时,兴奋得连声称赞:“回族兄弟风格高!”由于民族团结搞得好,去年4月,韦州镇成为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咸兆瑞 李 青)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公路成网 客货畅通
“公路织成网哟,汽车如穿梭;最近10年哟,修路尤其多……”位于祖国西北的宁夏,过去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如今,全区所有市县基本上通沥青路,乡乡镇镇通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流传在宁夏的一句民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地方和交通部门共投资3亿多元,新建沥青路1436公里,新建桥梁522座。1985年前,只有一座叶盛黄河公路大桥。如今,中宁、石嘴山两座黄河公路大桥已建成通车,第四座青铜峡黄河公路大桥已开工兴建。山大沟深的宁夏南部山区,近3年利用粮棉布以工代赈修建和改建公路96条,全长1958公里,为解放以来至1985年修路的总和,使乡乡通公路,86%的乡镇通了班车。过去,海原县双河乡通往县城的30公里路上,沟湾多得数不清,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72道湾,湾湾脚不干。脚干了,上山了。路平了,进城了。”近两年这里建成了新公路,农民不用趟水,个把钟头即可进城。
公路的大发展,有力促进运输市场日趋活跃。到1988年底,全区民用汽车已达25000多辆,国营、集体、个体运力互为补充,承担了全区客运量85%、货运量67%的运输任务。
(杨志荣 苏惠)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市场繁荣连西北
吴忠,这个早在明清时期就“列市数十处,逢集至者骈肩累足,极为繁盛”的著名商埠,解放40年来,特别是1986年集资兴建了全覆盖式“吴忠市场”后,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吴忠市场建筑总面积2.75万平方米,整个天棚为玻璃钢覆盖。俯视场内,由二层楼十字形街道和蔬菜瓜果肉食、轻工产品、生产资料及粮油杂品四个交易大厅组成一巨大莲花状结构。十字形街道四周分布国营、集体、个体经营的针棉织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五金交电、糖酒副食、风味餐馆等近500家商号。除流动小贩外,四个交易大厅内外还有各类固定摊点1500余个,经营的商品多达5000余种。场内还设有储蓄所、邮电所、派出所等管理服务机构,俨然一座小商业城。
3年来,这座市场吸引了全国各省区的360多家商户设点经营。这里平时客流量近6万人次,每逢集日人头攒动,高峰时有10万余人次,日均成交额16万多元,1988年总成交额突破了6000万元,去年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全国文明市场”称号。1986年至今,“吴忠市场”先后接待了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及国际友人、港澳同胞等6500余人。老一辈革命家肖克同志参观后欣然题词赞曰:“市场繁荣连西北,经济腾飞望吴忠。” (蒋森麟)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宁夏教育的一颗明珠
一位阿拉伯朋友感慨地说:“到中国不到宁夏等于没到东方的‘麦加’;到宁夏不到同心,等于没到麦加的‘天房’!”山大沟深、经济文化落后的同心县为什么对世界穆斯林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1985年3月,拥有23万穆斯林的同心县,艰苦创业,首先办起了我国第一所阿拉伯语学校,现在开设阿拉伯语、汉语、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伊斯兰教宗教常识、阿拉伯简史等课程,聘请了全国著名的阿拉伯语教授、副教授以及多年从事阿语翻译的教师讲课。第一届毕业生中,有17人被国家体委、宁夏伊斯兰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聘用,到埃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科威特等国当翻译。
这座学校为国内外穆斯林所瞩目。世界伊斯兰联盟亚洲部秘书长穆罕默德·济玛长老、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行长特别事务助理赛迪克·陶乌蒂,以及美国、沙特阿拉伯、埃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人士先后来这里考察参观。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赠款79万多美元援建这所学校。国内各界也很关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来信,有的要求上学,有的要求代培阿拉伯语人才,有的要阿拉伯语翻译。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崇礼参观后,称这所学校为“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颗明珠”。(尤苏夫 子 月)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宁夏旅游好去处
沙坡头 沙坡头自然风景区距中卫县城约10公里,以其丰硕的治沙成果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和考察者。50年代修建的包兰铁路,在中卫一带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由于治沙有方,30年来,火车畅通无阻,震惊世界。
沙坡头濒临黄河岸边,沙丘高达80多米,呈月牙状。游人从沙丘上向下坐滑,沙中会发出嗡嗡之声,酷似钟鸣,故有“沙坡鸣钟”之说。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墓区位于银川西部贺兰山东麓的平缓坡地上。在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的宏大陵园中,建造着8座西夏国历代帝王陵园和70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据记载,原来每个陵园均由角楼、碑亭、献殿、塔式灵台等建筑组成。从已发掘的帝陵和陪葬墓中,出土了西夏文和汉文残碑、金饰品、鎏金银饰品、竹雕、铜甲片、珍珠等陪葬品。 (竺 人)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从数字看变化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枸杞宝中宝
宁夏特产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素有红、黄、蓝、白、黑“五宝”之称,枸杞为首。宁夏枸杞皮薄、肉厚、味甘,为全国同类之上品,具有明目、润肺、滋肝、补肾、益气、生精、助阳、抗癌等功能。
近年来,宁夏医药、科研、食品等部门先后研制生产出枸杞系列产品。枸杞药酒
枸杞药酒是在唐代名医邵应节“七宝美髯丹”处方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枸杞为主,还精选何首乌、锁阳、补骨脂等多味中药,置纯高粱酒中浸制而成。饮用枸杞药酒,可壮阳补肾,清心明目,延年益寿。
枸杞巴戟酒
枸杞巴戟酒是一种新型优质保健药酒,以枸杞、巴戟天两味药材为主,配以党参、黄芪,置上等高粱酒中浸泡,渗析溶滤而得,酒液呈棕红色,烈度为30—36度,味道醇厚,浓度适中,主治肾虚、阳萎、筋骨疼痛、腰膝酸软等症,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货。
枸杞晶
枸杞晶、枸杞菊花晶、枸杞黄芪晶等是浓缩冲剂,色棕红,味甘甜,可完全溶于水中,且保持枸杞的全部营养,是受人欢迎的高级保健饮料。
枸杞茶
枸杞茶以鲜叶为主,辅以果、茎、果柄等精制而成,其营养成分与鲜枸杞相同。冲沏枸杞茶,茶水橙黄透明,甘甜清香、饮之心气酣畅,爽口明目,已远销香港地区和日本、东南亚各国。
(李笑)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宁夏化工厂是自治区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设计能力年产合成氨30万吨,加工高效尿素52万吨。去年7月试生产,今年头7个月共生产尿素15.2万多吨。
马卫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