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

同中国发展长远互利关系
——访黑格将军
本报记者 张启昕
亚历山大·黑格将军是美国军界和政界的知名人物,他多年来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和本报记者有机会采访了他。
黑格现任环球联合公司董事长,公司设在华盛顿市中心的麦迪逊办公大厦,他亲自把我们引进办公室。黑格将军离开公职从商多年,但仍保持着用战略眼光观察事务的习惯。他同我们谈论中国和世界的变化时,也是以全球形势作为开端的。他说,当今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是变化,但它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认为重要的变化有3点。首先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支配全球事务的局面已告结束,全球战略环境由两极转变为多极,这一进程还刚开始,但势不可当。他说,或许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有重大发展,可能还有巴西或印度。世界变成多极化这一事实,要求采取新的合作和交往方式。他认为,至今中国本身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惊人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另外两个重要变化是,世界更加互相依赖和苏联以往政策的改变。他说,这些变化要求各国重新估价其政策和今后的方向,以适应这些变化提出的挑战。
黑格将军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见证人之一,他亲身经历了这一进程。他风趣地说,当年他是第一个以官方身份前往新中国的美国人,是为尼克松访问作安排的。他说,中国的可信性、一惯性和坚持原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黑格在80年代初担任过国务卿,离职后重任公司董事长,为发展中美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曾多次访问中国。他代表一些美国公司主要是联合工艺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在天津开办了合资企业,并打算在空调设备等方面继续办合资企业。他说,联合工艺公司在中国的经验十分成功,“因为我们理解到在中国从事业务应是为了长远目标,而不是急功近利,或出于短暂的权宜考虑”。他希望,凡愿在中国进行业务的公司,都能同中国建立长远的互利关系。他说这并不是说不会遇到困难,需要的是双方都以极大的耐心加以解决。他相信,只要坚持建立长远的关系而不是为了暂时的机会,这种良好的关系是会发展的。
在谈到发展中美关系的意义时,黑格将军说,他一直认为,20年前开始的美中关系进程必须继续下去。回顾这些年,人们必须得出结论,美中之间的合作,对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他着重指出,他非常欢迎中国领导人最近表示的继续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并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决心。他还说:“我长期从事美中关系,从不认为美国人有权力告诉中国朋友应该如何处理内部事务。同时,我也提醒中国朋友,美国和西方人有一些价值观念是中国人不完全了解的。因此我们都必须谨慎从事,不忘共同的战略利益。”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新中国四十年外交大事记

同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中法建交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西欧国家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为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同更多的西欧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1958年法国成立第五共和国后,重新执政的戴高乐将军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改善法中关系持积极态度。
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为法中关系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1963年10月,戴高乐将军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同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商谈两国关系问题。双方强调了中法之间的共同点,认为两国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后,双方代表在瑞士就建交具体事宜进行了谈判,并最终在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法正式建交。
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这是中国发展同西欧国家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对某些大国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的政策是一个沉重打击。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新中国四十年外交大事记

中美关系打破僵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不断强大,美国逐步认识到其对华政策非改变不可。中美两国都认为,走向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自70年代初开始,僵持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开始缓解。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通过各种方式一再表示要同中国和好。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
1971年4月6日,中国邀请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是中国为恢复中美接触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被国际舆论称为“乒乓外交”。此后不久,在中美双方的安排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就中美关系,特别是台湾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访问期间,他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联合公报》在列举了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不同观点、肯定了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之后,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今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联合国恢复我国席位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新中国成立后,她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却长期被剥夺。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斗争,并始终坚信: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和发展的事实;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不断提高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加入联合国,美国等企图排斥和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错误政策终于彻底失败。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
第二十六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和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最终失败。
(附图片)
1971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黄华第一次出席了安理会会议。图为黄华在安理会上发言。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意大利梦”的破灭
8月25日,在意大利南部小镇利得诺,数百人为一个普通的南非难民举行追悼会,电视台向全国作了实况转播。
这个难民叫吉里·艾山·马斯罗,今年29岁,曾在南非参加过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去年3月,他移居意大利。起初,他生活很愉快,在难民社团中交了不少朋友,还积极学习意大利语。最使他兴奋的是,能与白人一起在餐馆里用餐而不受任何歧视。
然而,马斯罗的“意大利梦”很快就不如人意了。作为政治难民,他无法找到合法的工作,只得像大多数移民一样干“黑工”。问题也就从此开始了。他在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名叫
“红色天堂”的西红柿种植园劳动。这里劳动时间长,活又累又脏,不过,一天能挣三四十美元。所以他虽经常受欺凌,却不敢申诉,因为一旦暴露身份,他将被立即押送出境。
意大利南部是较穷的地区,白人劳动者认为移民在抢他们的饭碗,种族关系十分紧张。去年冬天,马斯罗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曾希望不要在意大利重复在南非的遭遇,但事与愿违,我亲眼看到了不该在意大利发生的事情。”他还说:“对我来说,在意大利生活已没有什么希望。南非黑人不会忘记什么叫种族主义,在这里我也看到了,实在受不了!”
不久,马斯罗被杀害,他的积蓄被抢走。尽管还没有查明凶手的动机是否出于种族主义,但他的死象征着许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意大利梦”的破灭。他被害的消息被报刊登在头版,围绕他的死,人们议论纷纷。
近年来,意大利的外国移民急剧增加。据统计,3年前才30万,而目前已达130万,其中只有10%的人有合法手续。单是来自非洲的移民每年就有5万之多。据报道,种族主义事件在这个南欧国家有增无减:不久前在那不勒斯,一群青年喊着种族主义的口号,威胁要杀死一个黑人,这个黑人被逼得从三楼窗口跳了下来。
最近,意大利政府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本世纪末,意大利的外来移民将增到500万,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0%。有的人联想到1973年上演的影片《面包和巧克力》。该片描写的是意大利人当年移居瑞士时的遭遇。他们感叹说,真想不到该片主人公的经历今天在意大利重演。 (世绍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弄巧成拙 戒指惹祸
9月6日,法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达妮厄勒·吉尔伯尔因以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作假广告,被拘于尼斯监狱。
据报道,去年以来,她的照片出现在一则推销戒指的邮购广告中。该广告称:这只人身鹰面图案的戒指具有魔力,能避邪迎吉。戴上它,不出30天就会遇到幸运的事,其价值至少百倍于戒指的价格。若30天内没有应验,可把戒指退给邮购公司,钱将如数归还。广告还称,达妮厄勒·吉尔伯尔凭借这种戒指,躲过了一次险些丧命的意外事件。这则广告使许多人上了当。不少邮购者购买了戒指却未获佳音,退回了戒指又收不到退款。他们最后决定诉诸法律。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法国,不法商人不择手段牟取暴利。据司法部门调查,这种戒指成本仅3法郎,售价却高达189法郎,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共售出40多万只,获利8000多万法郎。
事情败露后,广告发明者锒铛入狱,上面那位女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可能因此被判3个月到1年的徒刑和最高达3万法郎的罚款。  (魏玉琴)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海底探宝与考古
近年来,从沉船中捞取金银珠宝,成了一种发大财的行当。由于潜水机器人、声纳系统、高灵敏度摄影机等先进设备的广泛使用,从深海沉船探宝比以前容易多了。
今年四月,美国海鹰打捞公司,在距佛罗里达州一百一十公里的海底发现一艘古代西班牙帆船,估计船上载有价值千百万美元的钱币、银锭和宝石。该公司准备再去发一次财。
这引起一些人特别是考古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类做法应予禁止,因为它和盗掘古墓无异。例如:一九一二年触冰山沉没的英国巨型豪华客轮在一九八五年被发现后,船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此事受到舆论的谴责。当年的那次海难有一千五百一十三名乘客与轮船一同葬身海底,人们把那艘船视为一座海底集体坟墓,不宜触动,更不应盗取死难者的财物。
在考古学家看来,古代沉船和埋在地下的古代城市或坟墓一样,其残骸和现场不应破坏,而应由考古学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便对历史有更准确的了解。美国历史保护信托所主任杰克逊·瓦尔特说,海鹰公司的发财计划将不可弥补地破坏掉历史资料。
现在的问题是:考古学团体和个人目前都无力承担探查沉船的庞大费用,而有财力和设备的打捞公司则只认得“发亮的东西是黄金”,不懂得其历史价值。所以,一些考古学家主张制订法律,在一定期限内,任何人不许触动沉船中的东西。另一些人则主张,古物市场应禁止买卖这类非法文物。
(陈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