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
万晓
今年是瞿秋白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观泉著的五十多万字的《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这是对他的一种隆重的纪念。
以往因为极左路线的干扰,瞿秋白研究困难较多。思想解放后,他被重新评定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传记作者才有可能在书中较为翔实、较为客观地叙述瞿秋白的一生。
因为传主是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作者把他放在时代的氛围里,尤其放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力求弄清楚时代给予他的影响;同时也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这些历史时期里的活动,从北京求学到饿乡游历,从主持中央工作到受到排挤打击,从上海的文化活动到留守苏区被俘牺牲等事件的描述,也考察了那个时代的国际国内革命斗争、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情况;既描绘一个从事政治运动和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又勾勒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正如书名所示,作者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做到这种结合,是与作者所掌握的丰富的材料、深厚的学力和高远的识见分不开的。
作者为搜集资料很下功夫,除大量文字资料外,还进行实地考察。
因为作者是在哈尔滨市工作,有地利,作者在该书“自中国至饿乡的路程心程”一章中,依据瞿秋白《饿乡纪程》中“哈尔滨得空气,满洲里得事实,赤塔得理论”的说法,对瞿秋白这段行程以及当时远东地区复杂形势给以较为细密的考察,并据他发现的新材料,提出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否有一条实际通道的问题,以区别于那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文字传述。他把这条通道称为“红色丝绸之路”。这不但对瞿秋白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很好的说明,而且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很有帮助。
又如在写瞿秋白从被捕到牺牲这段史实时,采访与瞿秋白一起战斗过的红军战士、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写得详细生动。
传记还渗透着作者的学术个性。
作者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多年,因此在这本传记中,对瞿秋白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卓越贡献以及运用这种理论分析中国文艺问题和作家作品方面的功绩;对瞿秋白同文化界的联系,特别是同鲁迅、茅盾等人的联系,都有详实的记录和独到的分析。
此外,对瞿秋白在党内斗争的功过是非,作者也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型的政治家,瞿秋白有他的弱点。作者刻画了他自身弱点、他的悲剧性命运以及他的痛苦的心境。作者不掩饰他的错误,指出这些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对于他最后一次披露心迹的《多余的话》,传记作者也给予较为中肯的分析。
这本书无论对熟悉、研究瞿秋白这个人,还是对熟悉研究那个时代,熟悉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我想是不无裨益的。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窗户
——建筑艺术的眼睛
顾孟潮
窗户是住宅的眼睛,它给人多少遐想和诗意,又为人留下多少记忆。有数不尽的古今诗文与窗户结下不解之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从窗户开始的遐思。“开窗面菖蒲,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赏菊花。”描写的是窗子沟通室内外环境为主人增添的生活情趣。连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也孕含着打开通向世界的窗户这一内涵……窗户不仅给艺术家灵感,也给政治家输送新鲜空气。
当我们漫步在颐和园或者别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中,会不断发现丰富多彩的景窗、漏窗、落地窗,形成大小高低远近不同的画框,咫尺天地里有无尽的风光。当您在夜幕中抵达一座城市时,万家窗前的灯火构成您对它难忘的印象。古代的匠师们,像妇人描眉、作眼影一样都把最好的技艺用到窗子上,加窗框,作雕刻,描绘上各种图案,镶上彩色玻璃,作成尖拱形,火焰形,车轮形。现在,窗户已由木窗、钢窗,发展到铝合金加茶色玻璃,而且窗户越开越大,如今变成像水晶宫一样的玻璃幕墙,使人造空间和大自然联成一气。现代的窗户的功能除了通风、日照、观察窗外景致等实际用途的扩展,甚至发生了质变,一幢建筑物的窗户,不仅属于这幢房屋的主人,是他观赏世界的窗户,而且属于城市、属于世界,使建筑成为透明的了;夜晚,人们透过玻璃幕墙,观察人造的另一个世界,出现所谓“人看人”的当代城市景观。
古往今来常把“窗明几净”当作居住环境美好的重要标准。因为窗户是光线、声音、空气的通道,内外空间的桥梁,所以窗户的设计和布置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窗户的形状、位置、作法,对于创造优美的观瞻、舒适的使用环境至关重要,对于建筑艺术形象的创造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窗户到底有多少种?即使高明的建筑师也数不清。窗子按材料和形式分类多得无法计算,况且参予窗户布置艺术创造的人更是以千万计。同是一个窗户,窗台摆上不同的花卉,加上不同的窗帘、百叶窗、空调箱、鸟笼,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体现主人不同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窗户为每个人提供了发挥环境艺术才能的用武之地。不少人埋怨我国现代住宅千篇一律地用火柴盒体型和方窗户,其实并不尽然,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窗户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窗户,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双眼睛。
窗户,无愧于建筑艺术的眼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它那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细微的使用功能。人们更远远没有像爱护眼睛那样来爱护它。比如,我们的窗玻璃往往是破碎的,肮脏的。特别是公共住宅或办公楼的楼梯间的窗户,昏暗破漏,很少完好明净。在窗户的设计上往往出现朝向不对、开启方向不当:在有阳光有美景的方向不开窗户,偏偏在朝北、向隅方向设窗;有的想在房间当中向内开窗,使床柜桌等家具很难布置,甚至房主人想在窗台上摆一盆君子兰也实现不了。国内制造的窗户隔尘、隔音的效果很差,成了人们烦恼的来源之一……人类的眼睛,每天不知要眨多少次,还用睫毛、眉毛和泪水来保证眼睛的晶莹、明亮。愿我们的窗户,多多少少也得到一点类似的关照吧!


第8版(副刊)
专栏:

银光闪闪的螺钉
张永枚
太阳挂在宝塔上,西江似流动的彩虹。江边肇庆市阅江路一座厂房的楼上,有位眉清目秀的壮年人,正凭栏眺望:江水云天,现出透明、红、黄、绿、蓝、黑、白、灰、金、棕10种光色,像他的工厂生产的粉末涂料。
粉末涂料是世界新兴工艺,人称:涂装界明天的星辰。目前我国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油漆涂料,容易产生“化学毒雾”,造成环境污染。粉末涂料不仅基本没有“化学毒雾”,而且使用方便,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劳动效率。经过喷涂粉末涂料的汽车、家电、管道、电机、园艺设施、航天机械等,耐用而美观。从前,广东省出口大洋彼岸的金属家具,由于大多采用传统油漆工艺,经不住赤道高温高热,大海盐雾的侵蚀,常被退货;采用他们厂生产的羚羊牌粉末涂料后,有30万件产品出口,无损运抵大洋彼岸,为国家赚取了外汇。这项工艺,是国家“七五”规划中重点发展项目。
此时,那壮年人紧锁双眉,愁绪难消。原因是从瑞士等国引进的生产粉末涂料的成套设备,有一颗螺钉损坏了!它叫:尼阻钉。在机器中起搅拌作用。比起成套设备,它是缈小的,长不过5英寸,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产品达不到应有质量。形似微末的东西,往往决定庞然大物的命运。这螺钉只有瑞士能制造,一颗价值10美元。发电报购置,从遥远的国度运到肇庆,路程辗转,少说也得两个月。工厂停产一天,就要损失5万多元,少向国家上交税利1.2万元。而且不能按期向订购单位发货,影响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声誉。
这发愁的人名叫陈光球。他出身缝纫工人家庭,肇庆化工学院毕业,任过政工组干事、副厂长等职。参加过半导体、硅片及一些化工产品的研制。现任羚羊粉末涂料厂厂长。他回到办公室,拿起螺钉分析自己的实力。第一,经过多年锻炼,厂里有一支过得硬的科技队伍;第二,为了掌握引进的成套设备,市经委曾派他和厂里的一位科技人员到英国学习过,他俩已熟识了设备的每一个部件。
陈光球把自己制造尼阻钉的想法,拿到科技人员、工人中去。群山的回声,总是比发声者的声音更响亮。
西江水,冲出羚羊峡,怒吼澎湃,涛声似天外滚来惊雷。有觉悟有科学实力的人,就像一往无前的西江,曲折不怕,峡崖不怕;他们经过实干苦干,埋着的头昂扬起来:尼阻钉造出来了!而且一次成功!
尼阻钉装上了机器,像美妙大自然色彩一样的粉末涂料,向全国各地飞去。
小小螺钉,像一把钥匙,把束缚人们思想的铁锁打开了!既然能自己造出尼阻钉,同样也能造出大的配件以至机器!
眺望西江水,仿佛唱着一曲螺钉之歌,奔向远方……


第8版(副刊)
专栏:

写在麦新墓前
肖彦德 赵凌敏
走一千里路
涉一万条河
你的歌声
是长长的纤
我们被你的歌声牵引来
你的歌声
宛如那节燃烧的
历史
我们的心
又一次被燃烧
我们被你的歌声
牵引来
重温北方留着你
山花般足迹的荒野
炎热书写的晴空
正是你最初的设计
我们的面孔
变得严峻了
如果你还在为我们写歌
可还是进行曲?
又唱起你的歌了
他们或许
就是麦新的碑文
我们的灵魂又被点燃


第8版(副刊)
专栏:

图为法国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


第8版(副刊)
专栏:

砥柱中流(国画)  吴明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