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札记

美国制造业“兴”不逢时
孙毅
曾经被称作“生锈地带”的美国制造业,三年前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复兴”,再次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这为当时处在金融市场混乱、房地产市场不振形势下的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时的美国贸易代表尤特曾颇为兴奋地指出,美国的制造业正处在新生的边缘,在今后的十几年中,它将成为美国获得最大成功的经济部门之一。他甚至断言,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美国将在不远的将来改变贸易逆差国的地位。
然而,形势并未完全按尤特的良好愿望发展。日前,美国全国采购经理协会发布的一项数字表明,到七月底止,制造业生产已连续三个月下降,制造业的订单亦降至一九八二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然,这是一个不祥的讯号。
不错,此次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并非短期的偶然因素所致。美国自一九八二年以来摆脱经济危机之后,即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产业复兴计划:一方面加速工业部门内部的结构性调整,积极发展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又全面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经过近四年的调整,自一九八七年开始,美国的制造业重现了复苏的生机。
但是要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繁荣,仅仅依靠制造业本身的内部调整是不够的。事实也是如此,美国制造业的“景气”未能较长时期保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部的经济环境”未能提供保证制造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条件。从国际方面来看,近几年西方其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重了美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困难;第三世界国家中,拉美债务负担沉重、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停滞,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从国内看,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消费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个人消费下降;联邦政府为削减庞大财政赤字而减少或取消大批军事定货;货币当局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紧缩政策,这都为制造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人们认为,今后美国制造业能否迅速扭转下降趋势,避免再度衰落,取决于美国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能否延缓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威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为了“绿色金子”重放光芒
——加纳可可业一瞥
本报记者 申明河
加纳黄金世界驰名。而它还有一种可与黄金媲美的物产,那就是被称为“绿色金子”的可可。作为加纳经济的主要支柱,可可出口收入一般占这个国家年出口外汇总收入的65%,可可出口税占政府财政收入的30%。加纳有一支庞大的可可生产大军——全国1450万人口中就有360万人从事可可业。
加纳种植可可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本世纪20年代起,加纳在相当长时期内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可可最高达60万吨。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世界上的巧克力糖每三块中就有一块是用加纳可可制作的。加纳因而有“世界可可之乡”美称。
在加纳采访期间,记者不时看到这样的景色:碧绿柔软的草地、争奇斗艳的花卉、笔直高耸的椰树、苍翠欲滴的蕉林、硕果累累的油棕树。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遍野丛生的可可林……。加纳朋友不无自豪地说:“在这些生机勃勃的绿色生命中,唯有‘绿色金子’可可给我国带来更大的财富和希望。”在加纳城乡,无论是国营商店还是传统的市场,用可可制成的可可油、可可粉、可可酱、可可脂和各式包装的精美的巧克力糖举目可见。
加纳朋友对我们说:“在加纳只看金矿而不看‘绿色金子’那将是件憾事。”于是,在加纳新闻部的安排下,一天下午在参观阿散蒂金矿后,我们驱车来到库马西市的一个可可种植园。好客的女主人听说我们是中国记者,脸上露出纯朴的笑容,热情握手欢迎。种植园内,可可树排列整齐,枝叶蔽天,沉甸甸的可可豆荚挂满枝头,有的金黄,有的嫩紫,煞是好看。女主人边介绍边用刀割下一个可可豆荚并破开取出比蚕豆稍大的可可豆给我们看。她说,剥去豆荚后的可可豆集中堆放,用树叶覆盖发酵三四天,并翻腾两三次,然后放在席子上晒干。当然,规模大的种植园往往采用更先进的方法加工。她带我们参观了在晒席上晾晒的可可豆。那些经过发酵后晾晒的棕色可可豆,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她说,发酵后的可可豆经过研磨、加工,最后制成可可粉,就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可可粉配上牛奶、糖、果仁等原料就可制成美味香甜的高级巧克力。陪同我们的新闻官员说,由于可可粉营养丰富,不仅一般人喜爱,还是宇航员、飞行员等的重要食品。
加纳的可可园分布极广,有些地方可可园绵延百余公里。据介绍,全国可可种植面积达16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7%。可可种植季节是每年3至4月,头4年一般与粮食作物间作,5年后开始产果,7—10年进入盛果期,能连续采收40多年。我们在加纳采访期间,正值收获季节后期,不时看到在浓荫覆盖的种植园内,妇女头顶萝筐往返运送可可豆荚;村边一片片晒席上铺满了可可豆。
但是,7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消费国压低可可价格,又由于政府收购价格偏低,有的可可园荒芜或被改种其他作物,可可种植面积减少,加之有些可可树老化、病虫害蔓延和市场管理失当,加纳可可业有所衰退,国家的收入大受影响。
加纳“全国临时保卫委员会”执政后,为改变这种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可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业部长在会见我们时说:“1983年以来,政府6次提高可可产品收购价格,使每吨4000塞地提高到目前的14万塞地。另外,政府还给可可种植者每吨1万塞地的补贴,同时,恢复了15万英亩被烧毁的可可种植园。”政府还给可可农颁发各种物质奖励,以激励他们提高可可产量。近来,加纳还发展自己的可可加工业,兴建一些可可加工厂,产品远销欧美数十个国家。
为进一步提高可可产量,加纳政府从去年开始实施一项五年可可振兴计划,为此,将投资8910万美元。在谈到目前可可生产存在的问题时,农业部长说:“一是缺乏资金,二是西方国家压价给我们带来困难,仅1988年一年就减少了一亿美元的出口。”但他深信,只要实现振兴计划,“绿色金子”终将在加纳重放光芒。
(附图片)
图为座落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市内的加纳国家贸易公司大楼。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南斯拉夫扶持居民自建住房
本报记者 严正
南斯拉夫采取公家建房与鼓励私人建房并重的方针,在住宅建设方面取得可观的成就。据统计1953年至今共建造近400万套住宅,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7平方米。为了加快住宅建设,南强调住房改革,主要方向是减少公家建房,增加私有住房,通过发展居民自建公助或自购公助的形式逐步实现每个家庭1人1室的目标。
以南斯拉夫最大的共和国塞尔维亚为例。今年5月议会批准出台的新住宅关系法规定,从9月起,除特殊情况外,各企事业单位停止建造和分配公有住宅,居民一般要靠自己的资金建、购房屋,政府将以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例如原来的法律规定,还没有达到合理标准(每人1室,每室不小于8平方米)的缺房居民建房、购房时,居民本人需具备房价35%的资金,余下的65%可向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同时还要承担贷款保值的全部数额。如今新法律规定居民只要具备房价20%的资金(如是出售外汇所得的资金还可减少到15%)其余的费用均可向银行贷款,期限延长到40年,年利率减少到2%,居民只承担70%的贷款保值额,有3个以上孩子的家庭还可免付利息。新的法律还规定,缺房户建造和购买合理标准内的住房时,所需建筑材料全部免税。政府还计划把占房价40—50%的地基整理和市政公共设施建设费用逐步从房价中剔除。
与此同时,继续住公房的居民必须在5年内支付住房市场价格5%的资金,实际上等于购买5%的产权,并且最迟至1992年全部实行“经济房租”,把年房租提高到造价的2.5%,其中1%用来维修房屋,1.5%作为折旧费,满66年房价折旧完时,住房归住户所有。企事业单位可把上述收入和出售公房款作为给自建自购住宅的职工贷款的资金来源。
为了便于居民自建自购住宅,南政府还批准他们建立各种互助性质的住宅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统一的市政建设规划,为居民筹集资金、寻找地皮、采购建筑材料、组织设计和施工。合作社的工作都是服务性的,不准形成收入和利润,政府也不征税。合作社仅收取占房价3%的资金作为业务活动和行政管理费。居民可委托合作社完成住宅的全部建设工作,也可以只完成基础结构建造,然后由自己按照本人爱好进行内部装修,甚至也可以由合作社准备好地皮和材料后,自己建造(大多指农村),以减少建造费用。通过合作社建房平均便宜30%,时间缩短一半,因此深受居民欢迎。目前南斯拉夫共有530多个住宅合作社,55万社员。居民在公助下自建自购的私房数已占住房总数的65%以上。在贝尔格莱德新出现的住房绝大部分是由居民自己出资建造或购买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拉美钢产量增加
今年1至6月份,拉美各国钢产量达2130多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
据巴西全国钢铁公司提供的数字,今年头6个月,巴西粗钢产量达到1229万吨,占整个拉美钢产量的57.5%,名列第1位。墨西哥产量为413万吨,名列第2位。第3、4位是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其产量分别为195万吨和179万吨。
与去年同期相比,阿根廷钢产量增长幅度最高,达25.4%,其次是墨西哥和巴西,增长幅度分别为5%和3.4%。
整个拉美1至6月份的钢产量与美国相比,仅占美国钢产量的45.9%。
美国1至6月钢产量为4651万吨。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昔日办公楼 如今作住宅
本报记者 许宏治
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上,一座楼房门旁原来挂着某部一个下属单位的牌子。在机构改革中,这个单位被撤销,这块牌子也被摘下了,腾出了整整一层楼,包括12间办公室、一个会议室以及其他房间,共230平方米。有关部门决定将这些办公用房改建为住宅,使一些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精简机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减少了,一些单位被撤销或合并。机关的办公用房可以腾出来不少。捷共中央提出,将精简机构腾出的房屋改作居民住宅或服务设施、医疗机构。这一措施很受群众欢迎。
在首都布拉格,原设有近百个联邦及捷克共和国管理机构,47个总管理处。与此同时,市政当局收到的住房申请达3.7万份。大批办公楼的腾出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给缺房户带来了新的希望。
捷克共和国政府成立了常设委员会负责这项工作。有人对办公楼能否改作住宅表示怀疑。但布拉格市政当局对此很有信心。即使一部分房屋难以改建为住宅,也可用作服务设施,或把目前占用着住房的一些机构搬进去。例如,仅布拉格第4区,现在就有170套住房被门诊部、医疗所占用。把它们搬出住宅楼,就能为170户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布拉格市民也积极参加讨论,对如何具体利用每一座办公楼提出建议。例如,“格拉德昌期卡”地铁站附近有一座新建楼房,本打算用作电机工业部的办公楼。但从去年起,该部和其他部合并。新办公楼用不着了。关于它该作何用途,人们正在进行争论,但有一点已经明确:第一层应为服务行业敞开大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北爱尔兰古老的收获节集市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毛毯织品颇受游客欢迎。
新华社记者 许如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