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开放在大连(上)
陆振华 沙秀敏
大连市充满着开放城市的特有生机。
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和新兴的开发区,许多富有现代色彩的国际酒店、国际博览中心、银帆宾馆、高架桥等建筑物映入眼帘;数百个外商投资企业坐落在各街区;开放已使大连走上国际舞台。最近,日中经济开发研讨会、大连国际经济合作研讨会和中国东北地区暨内蒙古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大涉外经济贸易和学术活动相继在这里召开,成千上万名宾客纷至沓来,一项项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构想在这里成了现实。
大连的起飞靠的是什么?
把开放的基本点放在增强全市经济实力上,引进来,打出去,再引进来,再打出去
大连对外开放比南方率先开放的地区起步晚三四年。但是大连人不攀比速度,着重求实效。市领导和一批实干家把改革开放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上。在改造老企业,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建设开发区,增强出口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大连有数千个老企业需要技术改造,市委、市政府决定首先在改造老企业上做好文章。5年多来,全市拿出数亿美元购买先进技术设备或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生产、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引来了上千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使600多个企业得到改造,有些企业出现了“跳跃式”的提高。
大连人建议我们看看那些经过改造的老企业。果然,这些老企业厂房虽不如合资企业那样洋气,但厂房内几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有90年历史的大连造船厂,近年来吸收了国外技术,使自己的造船技术提高到80年代水平,先后建造了数十种具有“全国第一”之称的新船舶,出口成交额超过3亿美元,国外订单应接不暇。建厂于1914年的大连重型机器厂,原来产品落后,全厂职工都为“吃不饱”犯愁。1984年以后,他们紧紧抓住开放契机,先后与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家公司发展合作生产,走出了一条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创新的路子,很快把六大类产品提高到先进水平,为上海宝钢、山东石臼所港、秦皇岛港等国家重点工业建设提供了一批原准备进口的设备。去年还被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
像这样变化大的企业还有许多。开放使大连一大批老企业发挥了经济支柱的作用。近年来,全市自营出口创汇能力每年递增1亿美元。
利用外资是大连开放中的另一个轮子。到今年6月底,全市已批准利用外资657项,合同金额达14.5亿美元。全市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91家,许多是不可多得的好项目。它们不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创汇能力强,而且在经营管理、技术进步方面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近年来批准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的中日合资企业大连华能——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多万美元的日本独资企业万宝至马达有限公司,以及制造先进阀门、不定型耐火材料、一次性医疗器具等,就是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佼佼者。当它们投产后对这个城市90年代以至下个世纪的经济起飞产生重要作用。
开放把大连推向国际舞台。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机遇和竞争孕育着新的机制,激发出新的活力
去年底以来,大连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遇到了资金、原材料紧缺的压力,但是今年前5个月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效益增长高于速度增长。对此人们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种意见趋于一致:得益于开放后孕育的新机制。
开放,使大连市的各种优势获得充分发挥的机会。作为东北“窗口”的大连,不断为腹地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腹地为“窗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于是,大连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迅速增加,参与的国际交换领域越来越广泛;开放,又把市内众多的企业推向世界市场,企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旺盛活力。大连冷冻机厂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当今国内同行业有70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他们认为在国内市场“争饭吃”,不算真本领,参与国际竞争,这才算真本领。这个厂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完善经营机制,使企业生机勃勃。现在,该厂产品已出口日本、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制冷设备系统工程国际招标中,以质量、价格等优势击败美、日、丹麦等国的世界强手,一举中标。
大连过去没有外贸权,今天已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外贸口岸,世界上70多家贸易机构在此设了办事处,每年成千上万名各国厂商前来洽谈生意。大连的老企业、新兴企业和乡镇企业在这新的世界里寻找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实行“一改三提高”,现在一个适应外商投资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大连市改造和完善自身条件的主要思路是:从长期开放出发,实行“一改三提高”,即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文明程度,提高服务态度,建立一个比较配套的投资环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打破旧模式,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国际资本生存、发展的小环境,使生产和生活保障系统优于老市区。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市领导把眼睛盯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他们首先在机构上动了一刀,打破政府各部门分兵把口的旧格局,把有关审批引进项目的单位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有职有权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管理中心,让外商在一个楼里迅速办完所有审批手续。在改革先走一步的开发区,成立“集权式”的办事机构——项目推进中心。过去外商在开发区审批项目,需要经过工商、税务、财政、银行、规划、城建等20多个部门、30多道工序,现在外商只进一个门,就可以办成许多事,所花时间比过去节省许多倍。法规的健全,资金、生产资料、人才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开发区管委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新局面。
在采访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去年11月,应李鹏总理的邀请,日本通产省曾组织90多名企业家来华考察主要开放城市的投资环境后,对大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评论说,大连的投资环境配套实用,是个放心投资的地方。这同我们听到的许多外商的反映几乎完全一样。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我们怎样做消费者
王清宪
这几年,作为一个消费者,不少人都有些茫然。过去说王麻子的剪刀好,一好就是几十年,永久、飞鸽也是独领风骚数十年;可如今,有些商品,今日还是名牌,明天就可能名落孙山。过去,主妇不出门,就可以把要买的东西价格算得清清楚楚;可今天,许多商品随行就市,价格不断变化,有升有降;产品花样翻新,夹克衫、T恤衫、派克衫,跟都跟不上趟儿……眼花缭乱的市场!
在计划经济下生活惯了的消费者,一下子走进带有商品经济色彩的市场,着实有些头晕目眩。可是,既然进入市场,你就得适应市场。
消费也要动脑筋
过去,我们走进商店,看好了就买,用不着讨价还价,因为同一个商品,大小商店一个价。如今则不同,一条威狮牌罗卜裤,在这个摊儿21元;那个摊就是23元,再换个地方可能是25元。人们抱怨:个体户的东西没实价儿还可以理解,国营商店的商品怎么也高低不一呢?这种心理却是基于过去对国营商店的认识。其实,如今,流通渠道多了,有些产品的价格又是放开了的,所以,就是同一种商品,在国营商店也可能出现不同价格。再说,如今的国营商店,有的是租赁的,有的是承包的,也很难用过去的眼光认识它了。
既然很多商品已经不像过去有一个统一价格,而且有其合理性,那么,消费者就得多动脑筋了。假如你高价买了低质商品,那么,很重要的是自己要总结当顾客的经验,而不应该把抱怨一味地抛向社会。
今年3月15日,是“世界消费者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宣传消费知识并出售《如何鉴别伪劣商品》一书。一位群众对此很反感:不用宣传,你们别让厂家造伪劣商品就是了。过去人们不懂消费,不是一样生活吗?应该提醒,那时是纯粹的计划经济。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消费者为保护自身利益必须具备必要的商品知识。
如何根据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是一种学问。据经济学家的调查,低收入的家庭,消费大部分用于吃;中等收入家庭,吃的比重下降,用的比重加强;而在高收入家庭,用的比重下降,娱乐的比重加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总体上是低收入。可是,即使是收入平平的人家,也纷纷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既造成了自己家庭“财政”的紧张,也造成了市场某些商品的紧张。
健全消费心理
为什么低收入却可以买高档消费品?那是因为,我们的城镇居民享受了大量的住房、医疗、交通、水电、若干食品的补贴。使得人们在这方面的支出相对减少。在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这些方面的改革仍是十分艰巨而敏感的问题。
一位要出嫁的姑娘,当看到郎婿来迎她的竟是一部面包车时,大为恼怒,说什么也不肯上车,上前一问,答曰:别人出嫁都乘轿车,我就比别人低一等吗?已经债台高筑的新郎官不得不出高价现雇一辆出租轿车。
消费是分多层次的。最低层的消费首先是为了生存,但越是高消费,越注重享受与心理满足。固然,消费有时代特征。比如,骑自行车接新娘的时代过去了,也许现在是新娘坐轿车的时代。可是,对每一个具体消费者来说,都有自己不同的经济条件,在追求某一种消费水平时,就必须考虑:你的经济前提使你的这种追求能否得到真正的享受和心理满足。为了给别人比,结一次婚,发一次昏,有何享受与满足呢?再说,看别人穿什么衣服自己就买什么穿的人,永远只能是个俗气的人。消费上也要讲个性。不应比谁钱花得多,而应比谁钱花得妙。“高消费者”未必全是“高水平的消费者”。
消费攀比,是人们对自己的经济收入不敢正视或有意掩饰的虚荣心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花自常开水自流
——访纽约“国际产品展示咨询中心”董事长姚楚克
本报记者 计泓赓
天空飘浮着一团乌云,什么经济制裁呀,中止贷款呀,喧嚣、鼓噪了一阵。长期为中美民间贸易浇注着心血的纽约国际产品展示咨询中心董事长姚楚克,他是怎么想的呢?
“我不是政治家,但作为一个美籍华人,作为一个商人,希望中国长治久安,尽快富裕。中国富强了,在海外的人才光采,才被人看得起。北京事件后,很多美国客商打电话问我们:中国是否继续对外开放,我们订的货能否按时交来?我想,贸易哪能中断。这次我在北京特意向国务院有关领导探询,向经贸部副部长李岚清和其他人士打听。我心里明白多了。我马上就要回纽约。我将向美国客户大声说:“中国政策不变,而且将开放得更好。”7月31日,姚楚克在北京饭店对记者谈了这番话。
奇人奇思
被誉为纽约华埠商界奇人的姚楚克,祖籍广东揭阳,一口潮州官话,洒脱干炼,富有活力。60年代中在香港从商,70年代初移居美国。1975年就和大陆做生意。当时好奇的西方人迷恋中国武术,姚楚克便在自己商店推出中国练武的十八般武器,还配以大陆出产的“功夫鞋”,自己设计的“功夫衫”。大爆冷门。姚楚克为中国有关部门委任的“功夫鞋”代理商,商品不仅畅销全美,还远销南美和欧洲。再加上他最初在美国成功推销中国膏丹丸散,真是春风得意,大发利市。1981年,他又在经贸部的纽约中国贸易中心里边,创办了中美商品交易中心。8年间,我国十多个省市在这里举办过展销会。姚楚克对发展中美贸易屡有贡献,美国报纸称他为美国实业界的“怪杰”。
“怪杰”确有独特的思维与胆识。
“做生意不光要盯着买卖、市场,精髓还在于:别人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你去做了。”姚楚克的经商思维胜人一筹。
他不满足于已张罗办了多少展销会,促成了多少笔买卖。他了解到,美国商人一般对发展中美贸易信心很足,但由于中美相距万里,他们对中国商品、中国厂家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仍知之甚少。展销会虽好,可惜时间短,忙乎一阵过去了,留下的仍是不少空白。
“为什么不能让中国商品较长时间在美国亮相?为什么不能办一个综合的、长期的商品展示?”姚楚克的脑子又转开了。
办一个国际产品展示咨询中心的构想形成了。
“商品图书馆”
几经努力,今年1月这个全新的机构在纽约开张了。半年来,中国已有23个省市的500多个厂家,在这里租用300多个展位,较长时间地展出产品。中国商品的展出,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鲜花常开了。
有人把这里称之为“商品图书馆”。可不,美国商家来到这儿,就像进入图书馆一样,可见到样品,要到资料,查询多种问题,事先即可充分研究与中国如何开展贸易。中心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代你提供咨询服务;还可代参展单位承接订单等。
“你们联系的美国客户有多少?‘商品图书馆’创办以来实效如何?”记者问。
哗啦啦,姚楚克向我们展示了几米长的电脑资料:“看,我们输入电脑的美国主要大客户即有3000多家,有业务往来的则达四五万家。美商不断来到中心看产品,做记录。贸易洽谈有时能谈至深夜两三点钟。他们要求订购重庆的玻璃杯,江苏的鞋类,无锡的面料,佛山的灯泡,江门的门锁等等。参展以来,中国厂家至少已与美国客户达成9000万美元的贸易额。”
大型的、短期的展销会仍照样承接,有的短期展销后还转入长期展示。今年以来,汕头、河南、广西、深圳均来纽约办了大型展销会。
正是时候
姚楚克特别兴奋地谈起7月15日刚刚结束的深圳特区的展销会:“北京6月事件后,我们中心业务不能说不受一点影响。有人甚至劝我不要搞了。但是我相信不正常的现象是暂时的。而且,这正是中美民间贸易渠道可以更好发挥作用的时候。7月初,深圳特区组织了18家很有创汇实力、工贸结合的集团性公司来展销。12天展期共成交了2000多万美元。深圳还租了18个展位长期展销。他们还准备在中心搞一个深圳馆呢。这就使不少美商和外商增强了信心。”
水流不因石而阻,花自常开水常流。
纽约一家贸易公司的总裁对姚楚克说:“我的生意70—80%在中国,和中国的生意怎能不做?”另一家公司通过姚楚克创办的“中心”,用3天时间即与广东谈成了一笔生意,而且在6月22日开出了首批货品的信用证。相信,国际产品展示咨询中心这个发展中美贸易的新窗口、新通道,必将更放异彩!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奖金并非多多益善
墨村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这样一件事情:山东省有两家机械厂,一家职工干劲足,企业兴旺,经济效益好;一家职工“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奖金越来越高,可企业的生产反而不如以前了。后一家企业的厂长到效益好的企业取经,得知这个企业职工的奖金只有自己企业的1/3,感到很惊讶,自己企业奖金高,为什么职工干劲反而不如人家足呢?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视职工的劳动表现,发一定量的奖金是完全必要的,对鼓励职工努力生产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奖金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是像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因为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好比一架双轮车,如果只重视一边的轮子,另个轮子偏废了,车子仍然没法前进。
做为企业的领导者,思考问题应当全面些。发奖金是为了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它不同于对职工的生活贴补。因此,其重点是奖金真正起到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离开了这个原则,把奖金当作福利费,不做思想工作。一味在奖金的量上做文章,逐步升级,人的胃口就会越吊越高。奖金的量上去了,人的思想觉悟却下来了,那就适得其反。
注意奖金的度,注意把物质奖励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企业领导有许多工作可做,如严格考核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确定奖金发放,不攀比,等等。工作做得好,就是奖金不多,也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到手的粮食为什么“飞”了
——盐城市夏粮生产剖析
严季哉
今年夏熟又是好收成,盐城的麦子生产水平在江苏冒了尖。该市收夏粮166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减产约20万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1季夏粮中,产量居第4位。
也有人对夏熟收成不尽满意,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说:今年麦子是前所未有的好长势,有大丰收的基础哩!
实收下来,人们大失所望。据初步统计,除射阳县平产略增外,北部的滨海、响水、阜宁等县,麦子均比上年少收,减产幅度在1—10%之间。南半部的其它县份减产幅度还要大些。全市平均水平与上年比,减产幅度有一成多。
丢失在何处?基层干部几乎众口一词:主要被病害拿走了。三麦白粉病、赤霉病齐发,交互危害。“两病”肆虐,致使麦子粒重大为减轻。滨海县千粒重下降2克多,抵消了亩增2万穗的好苗脚。据农技人员分析,今年“两病”给夏粮造成的损失,将在10万吨至20万吨之间,“烂麦场”又损失9万吨左右,这样增产也就变成了减产。
其实,“两病”并不是不能防治的,适时施药,就可以防止流行,免遭危害。
盐城市各级政府也确实狠抓了防治工作。急电、通报一个接着一个。上面尽管喊破了嗓子,到了村组一级就打了噎。对不显眼甚至不露形状的白粉病、赤霉病,农民则不予理会。少数广播不通的偏僻地区,有些农民根本不知道。今年农药价格仍在上涨,农民惜本不愿治。
对病害防与不防、怎么防,结果大不一样。射阳县各部门协同作战,宣传、发动、组织、服务有成效,总产比上年增5%。即使在邻居之间,防治病虫与否,单产悬殊大的也有200多公斤。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关于油和水的“幻想”
——记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陈鸿章
本报记者 梁小琴
十年前,他就幻想,幻想有一天,水能代替油。
多么天真的幻想!
谁想到,他竟把幻想变成了现实。他研制的水基清洗剂、水基润滑剂、水基防锈剂,结束了我国工业生产靠用油对机械进行清洗、润滑、防锈封存的历史,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银奖。
他,就是48岁的高级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陈鸿章。
有人说,科学=幻想+勤奋+运气。陈鸿章可以说是三者兼备,他爱幻想,又很勤奋,还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使他有机会充分运用、施展聪明才智,去拚搏,去耕耘,去奉献。
1966年,陈鸿章从天津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一家工厂接受再教育。他了解到,我国机械加工业,由于没有理想的清洗、润滑、防锈材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和质量,一年还要消耗几千万吨石油产品,用来清洗、润滑、封存防锈……他突发奇想:要是水能代替油,该有多好?
他太天真了,一个小工厂的技术员,要把幻想变成现实,在当时的条件下,谈何容易!
1978年,科学的春天给陈鸿章的命运带来了转机——他归队了,被安排到天津市机床研究所。一天,他在洗衣服时,发现了一个人们早就熟知的事实:洗衣粉加水,可以去掉衣服上的污渍。他想,能不能用某种化学添加剂加水来代替油,清洗掉机床上的污垢呢?
他开始了苦苦的探索。在图书馆,他孜孜不倦地查阅各种资料;在实验室,他着了魔似地化验、分析。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有人说他痴,有人笑他傻,好心的朋友劝他“别做梦了”。他没有理会,锲而不舍,再去图书馆,再去实验室……终于,他成功了。经过上万次试验,陈鸿章筛选出3000多个配方,发明了IS—A常温重油垢化学清洗剂。
“X+水=油”的猜想得到证明。
随即,他又从一种工业废料中精炼配制出TF—J型水基防锈剂,其防锈性能和技术指标超过美国的MIL标准,优于美、日、英的名牌产品。他还研制成功了JH型水基润滑剂,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高级切削润滑剂依赖进口的难题。水基“三剂”系列产品,实现了机械清洗、润滑、防锈的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生产中,用“三剂”代替各种油料使用,一年就节油2万多吨,节电700多万度,节支上千万元。
他成功了。他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可陈鸿章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他决心作出更大的努力,把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他又开始了艰苦的跋涉,致力于“三剂”的推广、开发和应用。他走遍了天津市机械行业80%以上的厂家,传授“三剂”的应用技术。还竭尽全力指导全国“三剂”生产厂家生产优质的“三剂”产品。他先后扶植黄石、无锡、廊坊、天津几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投产“三剂”产品,使这些厂家迅速扭亏为盈,起死回生。他帮助山东、齐齐哈尔、辽宁、云南等地发展“三剂”,获得成功,创造社会效益5000多万元。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用修路钱买的车 徐鹏飞 原载《讽刺与幽默》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南京有关单位以秦淮河水为泮池,在市内新建了一座古朴典雅、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宾馆,为来宁旅游的中外客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报记者 刘振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