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说“痞气”
郝湛秋
“痞气”者,痞子之气也。痞子必有痞气,这是不用说的。但染有痞气者,比如喜欢起哄、乱串、滋事等,也未必都能说是痞子。只是长期有这种痞气的人,是不是会演变成痞子,这就难说了。
在街上,突然有两个人因为点什么而吵嘴,你看吧,不一会看热闹的人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个水泄不通,一些有痞气的人,就在旁助兴,或者乘机吆喝;在公共场合,如果偶然出点小毛病(或放映电影片子断了,或文艺演出话筒不响了),马上就会出现非常刺耳的口哨声、起哄声,有的口出污言,骂骂咧咧……
每每见了这些情况,我都摇头唉叹。总觉得这种人精神太空虚了,好像没有什么正经事可干,遇到可以起哄的事由,不哄它一下,把事情哄大就不过瘾,就憋得慌。真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心态,他们是否知道这种坏毛病对自己的危害?
染上痞气,有个人素质和修养问题,也有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好,尽管有些人有些痞气,也难以形成气候。如果社会环境发生问题,这种患有痞气的人,就会如鱼得水。今年五六月份,在北京发生动乱和暴乱之时,这种人就来劲了。本来没自己什么事,更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可非要凑个热闹不可,似乎不跟着上街转转,起起哄,心里就不舒服。有个别痞气十足的,正是因为上了少数动乱和暴乱策动者的当,跟着起哄,传谣,喊反动口号,拦车、砸车而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道路。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有关部门作过一次统计,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痞气引发的。
可悲的是,有些痞气患者不把有这种痞气当耻辱,加以改正,反而自以为荣耀,自以为是一种英雄之气。常言讲,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痞气,是一种极没修养的表现,是一种愚昧、落后的行为。一个人沾染了痞气,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时间久了,真成了痞子,不是犯罪,就是犯错误,总不会从正面得到什么益处;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患有痞气的人多了,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就要遭灾。
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一个有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一个自豪的中国公民,是不会有这种痞气的。有这种痞气的人,缺乏的也正是这种上进心和自豪感。我劝这些有痞气的人,多学学自己周围那些好同志,加强自身修养,改掉这种坏习惯,这对自己终生都将有极大的益处。


第8版(副刊)
专栏:

雪域的吊金钟
杨景民
央拉来到我家时,就捧着这盆吊金钟。花盆是陶瓷的,上边有栩栩如生的藏族图案。花树根很粗,深深扎在原本是西藏的泥土里。枝杆呈黑色,如铁铸。疏朗的叶片下,一朵朵橙黄的花儿像一个个倒吊着的小金钟,如果有风,它们像会发出叮叮当当的美妙韵律似的……
我很熟悉这盆吊金钟。
20年前,我由关中参军到了西藏。一到高原,我就到处寻找雪莲花。那个长着胡子的甘肃老兵就笑我,告诉说雪莲花只是雪线上才有,拉萨城郊不生长,倒是送给我这盆盆景,说它一样好。它是用大号的白铁皮菠萝水果罐头筒盛栽,花正好,橙黄的吊钟儿,像由金子雕成。后来,这个甘肃老兵在修筑拉萨附近一个电站时,不幸因公殉职,长眠于拉萨西郊陵园。当时我几乎天天都给这盆吊金钟洒水,滴滴水珠像我的点点眼泪。看到这盆吊金钟,我自然也就想起了我的藏族老师平措。
我是带着一把小提琴到西藏的。那时师、团演戏,需要管弦乐。部队首长就给我联系到地方歌舞团学习,求师于平措老师门下。当时他有四十五六岁吧,高原的紫外线恩赐给他一身红黑的健康色,干练,富有学者气质。他是个孤儿,父母亲在十八军进藏前就死于饥饿线上。他少年很苦,是随着西藏的新生而新生的。十八军到拉萨后他就被收入孤儿院,以后被分到一个新成立的文工队,文工队又送他到内地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就被任命为歌舞团的小提琴演奏员。他的琴在拉萨和西藏颇有影响。师母玉珍在市政府工作,有儿女四个。大的就是央拉姑娘,下边三个全是光葫芦,最小的那个叫达瓦,老师很爱他,称他“达达”。
当然,老师也很爱我这个部队学员。他总是手把手教我,善于诱导,耐心启发我的心智。还给我很多当时极难找到的如《贝多芬传》、《泰戈尔传》、《达赖六世诗选》那样的书看。我每个星期六到歌舞团学习。一次,因为白天国防施工要赶活儿,没去成。平措老师下午竟骑着自行车赶十几里的土砂路,到我们的北郊工地,等我下工后给我补课。授完课,已是繁星满天,月辉满地。因为有事,他又骑着车子回歌舞团去。那高原夜色下的行车人的背影在我脑海中是永远抹不掉的。那一年军区搞文艺调演,我们受到了嘉奖。为了感谢老师,我给他送去了我所喜爱的这盆吊金钟。
以后,我被调到大军区搞文化工作,便离开了拉萨。一别竟十年之久。但我魂绕雪城,梦里常回高原,还和西藏的藏族亲人保持经常的书信联系。人生无常。不幸的是,我离开高原不久,平措老师在一次演出途中因车祸遇难。所幸的是,老师的几个儿女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都已长大成人。央拉已经26岁了,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4年,现在是西藏歌舞团有一定影响的独唱演员。长子在西藏报社当编辑,次子在广播电台作技术工作,最小的那个可爱的“达达”,也在西藏大学读书。师母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这一切,如果平措老师的在天之灵得知,我想他也会十分高兴的!
央拉这次是到内地参加一个音乐活动的。她说我有好几年没到西藏了,他们家的人都很想念,所以母亲叫她坐飞机出来时一定要把这盆花带给我。我当然也很想念他们。金灿灿的吊金钟,把我带到了西藏高原……


第8版(副刊)
专栏:世纪风

街头一幕
雪耕
曾经目睹过这样的一幕,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着,无法数计的孩子们,那些穿着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滑雪衫和鸭绒服的孩子们,南极企鹅般地从小学的大门口涌出,覆盖了整个公路。来往的车辆一辆辆悄没声儿地自动停住,排起两列长龙般的车队;正值热闹高峰的城市,陡地静穆。同时,又仿佛有亿万支车笛亿万种声音,在胸腔内齐声鸣唱,向这共和国未来的公民热烈致礼。
时间过去了很久,不想,今日黄昏,深秋叶落之际,又遇上更加壮观的一幕。
四位女教师拉着两根缀满红白两色小旗的长绳,疾迅地横穿马路,挡出一个安全港般的通道。汹涌稚嫩的生命之潮,那些胸前佩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再度从学校的大门涌出,经由这爱的安全港,奏起眩耀而又辉煌的归家乐章。两列长长的车队,和两排宽宽的自行车潮顿然静伫,形成慈爱而深厚的背景。
潮的中央,有一位瘦弱的戴着眼镜的女教师,她还是个孩子呢!如三军指挥般镇定而利索地指挥着她庞大的军队。让向左的左拐,向右的右转,走快的慢点,掉队的跟上。整个场上,只有她清脆的号令声。而也正是她的号令,指挥了所有的车队和行人,指挥了整座城市。
我身边的一个小伙子,也许真有什么急事,抬腕看看表,终于耐不住性子了,就伸手撩起彩绳,想强行穿越。几乎同时,女教师的高跟鞋已急急地敲过来,紧紧攥住他的车把,使出全身的劲儿,硬是把他连人带车推了回去。她诚恳而又激动地说:“等等,别急,马上就完了,前两天才轧死一个孩子,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哪!”
一刹那,我感到这位根本不漂亮的女教师,是天下最美的女孩;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她,其实是最强大的力量的化身。她那尚属稚嫩的胸怀,已蕴含了无限的师爱和母爱啊!看着她镜片后面热烈的目光,我想说:小老师,您真美!然而,忍住一阵强烈的冲动,说出来的却是:朋友,等一下吧,这是好多个家庭无上的财富啊,将来,你也会有的。
潮落了,孩子们散尽了,对面的女教师便赶紧撒手,这边的两位也急急地将绳往回拉。然而,自行车潮开始冲淹了。看着那两根彩绳,在轮下、脚下被肆意地践踏,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我唯一的表明自己态度的办法,就是静静地等待。我觉得,那不是普通的绳子,而是很神圣的什么。


第8版(副刊)
专栏:

焦菊隐的一封信
陈中宣
在我翻东西的时候,翻出了焦菊隐先生的一封信。关于这信的来由还得从头说起。五、六十年代我与剧作家有不少联系,其中杜峰同志就是一个。他到人艺来读他写的《英雄万岁》,读时很激动,有时流出热泪来。听读剧本的演员,也一样受感动。读完后,大家都鼓掌,女演员胡宗温说:“这个戏虽然没有女同志的戏,但我们也支持上演。”随后我向焦菊隐先生征求意见,他当着我写了一封颇为精采的信,也主张排练这个戏。但那时别的领导同志对这戏的兴趣不太大,于是我便以读剧本时的情景连同焦的信向领导反映,在我一再催促下,才答应排练这个戏。后来演出得到好评。
焦菊隐先生的信是这样写的:山尊、夏淳同志:
剧本我一口气看完了。觉得很好,我很兴奋。战士们写得不错。指挥员也写得不错,指挥员们的战略战术思想、判断、果断和依靠党、依靠“诸葛亮”的优良性格和品质,也都写出了。党的领导在部队的作用,也写得好。只是战士的语言,一些人物还多少“知识分子化”了一些。团长的性格,简单化了一些,应当也有他的勇敢与智谋,应当也表现一下他的战略思想,他只是有了一点骄傲。但这些都好修改,而且不太费力。我个人主张排这个戏。请你们作最后决定。匆匆
即致敬礼!
焦菊隐
五月二十日上午


第8版(副刊)
专栏:

共和国卫士
程幸福
鲜血渗透军衣
你用生命捍卫了首都尊严
短暂的二十多个春秋
太阳和月亮一起
记载着你走过的路
你也是血肉之躯
你也有父老兄弟
面对暴徒的围攻
你想到的是人民的安危
为了共和国的明天
临危不惧浩然正气
人去了
精神长在
无数的心猛涨大潮
广场再大
也盛不下人民对你的敬意
花圈如林
也诉不尽无限哀思
恶梦终要结束
岁月忘不掉共和国的英雄
你的墓志铭上
将永远刻着不朽的名字


第8版(副刊)
专栏:

湖……
周培礼
最美的风景
本应在你心的湖
也应在我心的湖
可是——
是日之隐露无常
是月之阴晴圆缺
还是风风雨雨蒙蒙雾的缘故
你我心的湖面
不是朗丽阴晦交错
便是明媚而又模糊
你的波,流不进我的境界
我的浪,涌不进你的领域
愿时间之流
流出一条清亮的小河
流通你的心湖
所有的湖汇流一起
融成一汪晶莹透明的海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欸乃一声山水绿〔摄影〕 胡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