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我们是人民的儿子”
——戒严部队某红军团“三热爱”纪事
章立品 柯明
50年前,陈毅同志在给某红军团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是人民的儿子,人民是我们的父母,天下没有儿子不孝顺父母的道理。”50年后,该团在执行首都戒严任务中,牢记陈老总的教诲,热爱首都,热爱首都人民,热爱青年学生,用行动谱写了“我们永远是人民的儿子”的动人篇章。
“危急中仍要保护群众”
6月3日晚,该团在开进中遭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阻拦,少数暴徒借机疯狂袭击。一时间,石头、瓦块、啤酒瓶雨点般飞来。团长被打了,政委受伤了,80%的干部战士相继挨砸。战士们攥紧了枪杆,捡起了石块,只要还手,再凶狂的暴徒也绝不是对手。但是当听到政委高喊“危急中仍要保护群众”,一双双紧攥的手又松开了,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误伤群众。政治处顾主任带着宣传组迎着飞石向群众宣布:“父老乡亲们,我们是人民子弟兵,进京执行戒严任务是为了维护首都秩序,不要让坏人混在你们中间。谁打解放军,谁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几名群众围在方副团长旁边,一名暴徒趁乱将一根粗大的木桩没头没脑扔过来。方副团长见群众就要挨砸,猛一用劲把他们推开,木桩砸到自己头上,坚硬的钢盔竟凹进去一个坑。方副团长被砸得站不稳脚摔倒在地,几名群众却丝毫没有受伤。
部队刚驻市区那两天,少数暴徒烧军车,打黑枪,仍在猖狂地进行破坏活动,群众没有安全感。为了保卫群众的安全,让他们能睡稳觉,该团组织夜间巡逻,许多干部战士都是带伤带病坚持执勤。一营营长罗仁华在开进途中曾被暴徒打昏,身上多处受伤,团首长要他休息养伤,他说:“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群众,现在群众的安全面临威胁,我怎么能休息呢?”他坚持晚上带领部队巡逻,先后抓获了十八名暴徒,保证了所负责的地段没有一起暴徒的破坏活动得逞。
“越困难越要维护群众利益”
该团进驻市区后,生活上一时遇到许多困难,干部战士表示“越困难越要维护群众利益,做到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部队驻地紧挨着一片桃林苹果林,林间的荫凉,水果的浓香,对置身烈日暴晒、水源缺乏中的战士是多么的诱人。为了保证群众的果子一个不丢,该团作出了任何人不准进入果园一步的规定,并在果园四周派了岗哨。团营连各级还成立了群众纪律检查小组,经常检查执行群众纪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一次卡车通行时不慎挂断了一根桃树枝,团里马上要求今后车辆进出一律绕道,团领导还找到管理果园的同志赔礼道歉。
该团三营因执行任务曾暂住崇文门饭店,为了不影响营业,维护饭店的利益,他们谢绝了饭店让出的客房,全营挤住在餐厅里。干部战士自觉遵守饭店的有关管理规定,爱护饭店的设施,上下楼不乘电梯,卷起地毯,各连还成立了服务组,帮助饭店打扫卫生。短短12天,干部战士同饭店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部队转移时,饭店工作人员纷纷拉着战士们合影留念,有的流下了眼泪,有的动情地唱起了“我们相见又分手”。“再累也要为群众做点事情”
该团自6月4日起,连续4天4夜单衣露宿,没吃上一顿热饭,第5天刚有安顿的地方,征尘未洗,又开始了重整市容的劳动。北京市路灯管理处部分工人住在郊区,那几天因交通不畅无法上班。该团二营得知后,立即抽调100名干部战士顶上去,每天早起干到深夜,一连干了3天,协助工人修复了全市被暴徒破坏的路灯,并把十里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所有的路灯逐一擦拭干净。路灯管理处领导心痛地说:“你们这样太累了。”战士回答:“再累也要为群众做点事情。”
崇文门过街天桥是崔国政烈士牺牲的地方,这段时间,到这里送花圈挽联、凭吊致哀的群众络绎不绝。从早到晚,人们都能看到一名军官带着两名战士在这里维持秩序,扶老携幼。他们是榴炮二连的学雷锋小组。像这样的学雷锋小组,该团共有二十多个,热忱地为首都群众服务。
一天傍晚,一位来自吉林的中年妇女下车后没找到旅馆,又怕遇上坏人,焦急地在哨兵旁边徘徊。“杨根思连”学雷锋小组问明情况后,护送她走了两站多路,找到了一家旅馆。后来,这位妇女写来感谢信,信中说:“遇到解放军,我心里就踏实了。”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情洒京都
——戒严部队遵纪爱民散记
新华社记者 曹国强 陈焱
六月的北京,风过雨霁,万木葱茏。在这里执行戒严任务的部队官兵以严明的军纪,文明的举止,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他们对首都人民的殷殷深情,浓得正像这满城绿翳。
(一)
“抗日寇打蒋匪援朝抗越老子无坚不摧,卫首都爱人民荷枪挨打儿子一拳不还。”这是戒严部队某部驻地营门前的一副对联。
这个1931年成立的红军部队,6月3日下午5时,奉命从南苑机场向城里进发,遇到少数暴徒和不明真相的群众阻拦。尽管战士们排着队,齐声高喊“热爱首都”、“热爱首都人民”的口号,但石块、汽水瓶、木棍和铁棒还是雨点般袭来。许多战士的衣服被撕破,甚至连钢盔都被砸裂了。出发仅半小时,一批伤员就被抬了回来。十几公里路走了7个小时,到达就位点时,数千官兵几乎人人负了伤。有的被打得昏迷不醒,有的将成为终生残废。特务连排长彭湘安被一伙人从队伍中拉出来,他没还手,被打倒在地,他又爬起来,仍没还手;直至被一根铁棍打断脊椎骨,他再也没爬起来。战士们说:“要在家,爹妈这么打我,我都不干;只是眼前多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啊!”
多么好的战士啊!面对不明真相群众的辱骂、殴打,他们忍住了。眼看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们也忍住了。但当各界人士前来慰问时,他们淌下了男儿泪。
(二)
入夜,长安街上车水马龙,繁华商业区购物人群熙熙攘攘,街心花园、林荫道上对对情侣相伴依依……正是子弟兵的殷殷深情,拂去了群众心头的疑云,刚刚经历了反革命暴乱的首都夜晚才有这般温馨,市民的生活才这般安宁。
6月4日上午,某“红军团”进入建国门立交桥执行戒严任务时,许多疑云未散的群众把在桥上执勤的官兵团团围住,问这问那。突然天下起雨来,人们仍不愿散去。官兵们立即跑到车上抱来70多件雨衣分发给群众,他们自己却站在雨里。
某部“红军团”的宿营地就在一座露天舞场旁,战士们不出帐篷就能摸到舞场的围栏。暴乱中,舞场停止了营业。暴乱平息后,舞场负责人想恢复营业,但又怕影响官兵们休息。正为难时,部队领导找到他们,说:“跳吧,战士们的鼾声能和枪炮声合奏,还怕这舞乐不成?”
舞场又营业了。华灯初上,舞乐合着欢声笑语,传遍座座帐篷。官兵们照常站岗执勤,学习开会。与往常不同的是官兵们很少到帐篷外去了,而且把帐篷的“门”、“窗”关了个严严实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出现会破坏舞场那特别的气氛;担心自己穿着太少会影响军队的形象。其实,官兵中“舞林高手”并不少。
(三)
6月4日下午,被烧毁的军车还冒着浓烟,某部数百名官兵就走上街头清理路障。他们冒着危险与酷暑,干了一下午,将天坛东门至崇文门的路障全部清除。一次,30名官兵参加助民劳动后,被请进一个单位的浴池洗澡。当官兵们脱去衣服后,工作人员发现,人人身上都有被打伤的痕迹。他们感动地说:“解放军不愧是人民的好子弟啊!”
某部战士宋承文不幸患了胃癌,胃被切除3/4。5月20日部队接到赴京执行戒严任务时,小宋正在医院接受治疗。6月2日,他终于找借口“磨”出医院,只身赶到北京,找到了部队。领导望着他瘦削的面颊,命令他回去,小宋含泪请求道:“我热爱美好的人生,但我更爱伟大的祖国。”
胃痛折磨得他头晕眼花,但他忍着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出操、站岗、参加助民劳动。6月15日,小宋随部队到朝阳区参加助民劳动,正干得欢时,胃痛发作了,额头上布满豆大的汗珠,他一连几次把药片吞下,仍未能止住。在场的群众得知他患着癌症,说什么也不让他干了。小宋却恳求说:“我的时间不多了,请让我再多为首都做点事情吧!”
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在共和国这页非凡的历史上建树的功勋,洒下的深情,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抓贼能手
——记苏州市联防队队员杨靖彪
李德合 顾新玉
一个凉风习习的中午。苏州市南门长途汽车站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不动声色地监视着一个人。
年轻人叫杨靖彪,是苏州市联防队专门从事反扒工作的队员。刚才,长途汽车站里连续发生了十多起划包行窃案件。
此时,一名年逾花甲、戴着老花镜、双目微闭的老妪坐在候车室内。阴天凉爽,她怎么手执阳伞?
五号门检票进站了。老妪快速拥向人流,一眨眼又像发觉排错队似的退了回来。小杨深知,此举是老扒手惯用伎俩——“投石问路”,也叫“试探军情”,反扒新手往往容易在这个时候打草惊蛇,而他却按兵不动。
不一会儿,三号门检票放行。老妪又起身排队。小杨估计,她要下手了,便佯装旅客尾随其后。正当一旅客至检票口抬手举票的一瞬间,只见老妪一侧身,以右手中的阳伞作遮挡,左手迅速挨近那旅客口袋,尔后猛一回缩。小杨眼疾手快,紧紧卡住老妇左手。这时老妪右手滑向裤带,抽出锋利的尖刀猛刺过来,杨靖彪左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擒住。看,前面旅客的口袋已被划破,钱包正捏在老妪手中……
今年三十八岁的杨靖彪,是位退伍军人。在部队他当过侦察兵,一九七八年从解放军退役后,被安排在苏州橡胶厂工作,一九八一年参加苏州市联防队,从事专门反扒工作。他酷爱本职业务,如饥似渴地钻研反扒技能,先后拜五十年代的反扒老将孙明智、陈东权、杨富荣为师,眼看、耳听、嘴问、潜心探索识别和擒获、制服扒手的方法。平常一有空,他就仔细回忆、分析扒手作案时的举止神态和活动规律,从扒窃人员的行动特点、暗语、活动场所和他们作案前后的眼神、手势、体姿、位置以及同伙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注意归纳总结,积累经验,然后运用到反扒斗争实践之中。此外,他还经常走访公共汽车驾驶员、售票员、农贸市场管理员、商店营业员、查阅扒窃案件登记簿,了解扒窃犯罪的活动情况,确定反扒的重点场所、部位和主攻方向,努力提高抓获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刻苦演练,小杨不仅从路人讲的“地道战”、“斩皮子”、“开天窗”、“摸地沟”、“盼龙头”等黑话里,发现混迹人群的扒手,而且能从扒手特别的眼神和一抬手,一投足、一低肩的动作中识别出罪犯。一九八六年底,他参加江苏省公安厅在南京举行的全省“反扒能手现场表演赛”,一周抓获扒手十八名,名列第一。一九八七年初,杨靖彪应邀到徐州参加江苏省“反扒能手大会战”,六天擒获扒手十七名,再次荣登榜首。
到目前为止,杨靖彪已只身抓获扒窃犯七百五十八名,其中有称王称霸、气焰嚣张的地头蛇,有来自东北的扒窃团伙“管子帮”,有怀抱婴儿的少妇,还有衣着入时、花枝招展的“阔小姐”。为此,小杨连续八年被苏州市评为治安积极分子,去年七月被苏州市公安局授予“反扒能手”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反扒小组也连续七年受到苏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一身正气

厌恶敬香的“财神”
——记即墨县农行党员干部拒礼拒贿
胶东半岛上的山东省即墨县这几年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是农行立了大功。许多企业和农民个体户在资金紧缺的紧要关头找到农行的同志,都能得到热情的支持。然而,这些“财神”厌恶“敬香”,不该贷的你给好处也不贷,该贷的你给谢礼也不要。
近几年来,全系统拒收谢礼和贿赂达1000多次,折合人民币约10万元。该行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中国农业银行授予“企业整顿先进单位”。
这里记叙的是几位党员的事迹。一箱对虾
一天晚上,某县办企业派人开车给县农行负责人韩天良、王建淑送来了一箱价值千元的对虾,说是让他俩尝尝鲜。他们一听,顿时严肃起来,当场对送礼的人进行了批评,并让他们把东西带回去。两个送礼人一看不好,怕完不成领导交给的特殊任务,回去不好交差,相互递了个眼色,便拔腿就跑。待韩天良和王建淑追出门去,他们已跳上汽车走了。
“怎么办?”两个负责人商量了一下:清正廉洁必须从领导做起。第二天一上班,他们便派人把对虾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一千元钱
县农行原办公室主任(现为工会主席)黄树衍,分管全行的基建工作。有一天下午,他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人一进门,便向老黄的爱人作了自我介绍,声称是某建筑公司的,当来人发现屋里没有其他人时,便从提包里神秘地掏出1000元钱,放在桌子上,说“黄主任给我们介绍了一项承包工程,我们收入不少,今日特来表示一点谢意。”尔后说要急着赶车,便急匆匆地走了。待老黄爱人追出门去,来人已不见踪影。老黄下班回家听说这件事,批评爱人不该留下钱,第二天,老黄来到了建筑公司,找到了送款人,当面把钱如数退回。一台彩电
王村镇一个体户,近几年在农行办事处的贷款扶持下,生意越做越红火,年收入数万元。为表示谢意,这个个体户几次带着礼品到农行办事处主任韩正达家,都被一一拒绝。有一次,他听说老韩要买彩电,很快便买了一台送了去。老韩多次向他要发货票,他总是说,帐以后再算。
“如你再不交出发货票,请把彩电搬走!”老韩发火道。
个体户一看老韩变了脸,只好交出了发货票。几天后,老韩按照彩电发货票上的金额把钱还给了买彩电的个体户。一盒“香烟”
一天,有一个养虾专业户打发孩子给丰城营业所主任张作芳送来一盒高级香烟,老张打开一看,里面装着400元现金。他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支持群众致富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谢礼”一文也不能收。于是,他马上把钱退了回去,并向送款人讲明了道理,使这个专业户很受感动。
(兆强 清世 兆香)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纽布”亚崩和她的女儿
本报记者 刘伟
“纽布”亚崩洗净双手,披上绛红色毡袍,赤脚立于木板上。她默诵咒经,很快进入另一境界。
随她微张的眼看去,密林覆盖的江嘎山山腰有一丛挂白色经幡的木杆,那是山鬼常来往之地。
“纽布”是珞巴族中最具活力、亦人亦神的大巫师。
我们到南伊珞巴乡采访,巧遇“纽布”亚崩念咒驱鬼、杀鸡看肝纹占卜仪式。
西藏的珞巴族生活在喜马拉雅东南山区,1959年以前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生产方式是刀耕火种,结绳刻木记事,有语言无文字。珞巴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逢上生、老、病、丧、婚和盖房、出猎、耕种、收成,都要祭神跳鬼或杀鸡看肝纹占卜凶吉。
去年秋天,我在拉萨观看了一台歌舞节目,其中获西藏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的双人舞《古老的主题》,给我印象极深。编舞并主演的珞巴族演员亚依解释说,该舞蹈的语汇,大都取材于她母亲亚崩祭神驱鬼的跳巫动作。
南伊村外草坡上,有几户珞巴族居民,亚崩家门前,树枝上高挑着一只死鹰。
在整个占卜仪式中,亚崩不停念咒。两根竹棍呈弓形插在地,上面并置六根代表附近六座山山鬼的细竹签。求凶吉的病妇亦净面净手,坐在亚崩身旁。
亚崩接过病妇杀死的小鸡,在竹签上,滴鸡血沾鸡毛,六根竹签逐一念咒,然后熟练地剖开鸡膛取肝,观其纹路。
给我们当翻译的达嘎乡长说:“亚崩以神的身份召鬼,请鬼不要缠住病人,问鬼是否要猪或牛,第一个鸡肝纹路不吉,再杀第二只鸡,直到鸡肝呈现吉纹。”
病妇叫亚嫫,42岁,是3公里外才召珞巴新村居民。今年2月,她腰腿疼卧床不起,请亚崩占卜,杀了50只小鸡看肝纹,病情好转后,杀了2只狗、3头牛、6头小猪送鬼。到4月底,亚嫫脚踝发烧肿大起来,她又背着鸡笼专程来请“纽布”亚崩占卦。
那天我们看到,亚崩占卜用了4个钟头,杀了8只小鸡,至于许愿多少牲畜送鬼,亚崩说还没看到满意的鸡肝纹。
我问:“每年仅是占卜跳巫,就要宰杀大批牲畜,对乡民生产生活有影响吗?”
达嘎乡长苦笑一下:“当然。甚至有人为占卜倾家荡产。现在牲畜分到户了嘛”。
就在亚崩杀鸡看肝纹为病人占卜凶吉之时,远在千里的拉萨,她的女儿亚依正在宽敞的练功房集训,亚依不久将随艺术团出国演出。
谈起她母亲,亚依脸上充满自豪:“母亲非常了不起,无论跳神还是占卜,都是全身心投入。可惜珞巴族没有文字,不能记载母亲置身幽灵世界的感受。如果说我母亲是珞巴族信仰的代表,体现了珞巴族对世界的认识程度,那么我父亲则是珞巴人的代表。他是猎人,曾猎过喜马拉雅虎,会木工活儿,也会编织竹器,家里的牲口和耕地也是父亲照料。”
亚依13岁被西藏歌舞团招生,送到北京中国舞蹈学校学习5年。1982年毕业回到西藏。除了跳舞,她最喜欢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平时自己也写点小诗。刚从北京回家探亲,强烈的反差使她震惊,尤其晚上目睹了母亲如醉如痴的跳神。亚依回忆说,从那以后她淡忘的民族意识复苏了,第一次有了责任感,有了目标,那就是用现代舞蹈艺术形式介绍珞巴族文化。
“《古老的主题》表现嗜杀成性的珞巴族祖先阿巴达尼在太阳母亲召唤下,人性复苏,放下战刀,迎接和平。同时也表达我对本民族的期望:告别愚昧走向光明。”
亚崩说她从小就可进入鬼神世界,11岁做“纽布”,从一狂犬咬伤病人的伤口吸出两只手指长小狗。直到现在,63岁的亚崩仅去过数公里远的米林县城。她感伤地说,现在信“纽布”的珞巴人多是中老年,年青人稍有小病便去县里的医院。
亚依刚结婚半年,丈夫嘎玛是四川甘孜藏族,曾在印度学习5年英语,现在是拉萨旅游公司导游。亚依请我喝咖啡,笑着说:“要在过去,珞巴人和外人结婚是绝不可能的。现在当然不同了,重要的是我们感情很好,观念相近。”
不久前,亚依回家探望父母,母亲对女儿说:“你在外面许多年,也该回南伊了,我给你几头牛。”亚依只是笑,因为她早已下决心献身舞蹈艺术。
采访亚崩母女,我似乎瞬间经历了社会发展的漫长路程。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太康“大碗菜”
郭伟亭 王友恭
6月9日,记者到河南省太康县常营镇采访,正遇上县委书记王庆丰到这里检查工作。该吃晚饭了,王书记和乡干部一起拿了碗、筷和餐票到食堂里排队就餐。炊事员给他盛了一碗烧豆腐,又递给他两个馒头一碗粥。
1987年6月初,镇党委做出了“对上不请吃,对下不吃请,用大碗菜招待客人的决定”。从那以后,他们硬着头皮不再摆宴席。“决心创造一个为政清廉的小气候”。事也凑巧,就在镇党委做出决定不久的7月1日,地委书记朱德勤到常营镇检查工作。县委的一位领导特意叮嘱他们:“要用六菜一汤,铁盒啤酒招待”。可是,党委书记老朱和镇长万进城毅然商定:“仍然用大碗菜招待朱书记”。没想到,饭后受到朱书记的高度赞扬。后来,省农委主任、省纪检会副书记、副省长来时也是吃的大碗菜。各行政村和镇直机关纷纷效法,仅招待费一项,全镇每月节约万元以上。
用“大碗菜”招待客人,也招惹了一些风波。1987年12月全县统一组织水利工程,常营镇任务完成早,质量好。然而由于检查到常营镇时,仍然吃的“大碗菜”。名次排列靠后站,应得奖金未拿到手。1988年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常营镇任务完成名列前茅。可是干部的奖励升级指标未给常营镇一个。任务完成不好的乡照常升级。可镇党委一班人,用大碗菜招待客人坚定不移。两年来,没有摆过一次宴席,没有用公款招待一次酒。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人到故乡处处亲
——记舟山市定海区台胞接待站
杨建国 蒋光辉
人称“小香港”的东海明珠——舟山群岛,正以她独特的海岛神韵,吸引着海外同胞。前来这里观光、游览、探亲和投资建设的海外同胞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中旬,仅定海区台湾同胞接待站,就接待来自台南、台中、高雄等地台胞400多人。
3月4日,一位年过6旬的老人,手上拎着3只大旅行包,随着匆匆人流,步履艰难地从上海开往定海的“南湖轮”上走了下来。一阵揪心的喘咳,使这位老人在码头边直不起腰来。
这位老人来自台南,前往岱山探亲。接待站得知这事后,立即派人租了一辆三轮车,将何先生接送到东港饭店。接待站的同志热情为何先生倒开水、喂药片、打洗脸水。何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二天,接待站办公室主任孙义明,放弃星期天休息时间,专程到饭店探望慰问何先生。这时,何先生因为严重感冒,支气管炎急性复发,病情严重。孙义明立即将何先生送进了医院。从医院回到办公室,孙义明花了5个多小时,才接通了何先生亲人的电话。当何先生的亲人从岱山县赶到医院,何先生病情已明显好转。
临行前,何先生为了感谢小谢和孙主任的热情关照,特意买了一些高级礼品送到对台办,恳求收下台胞的一片心意。孙义明耐心说服,婉言谢绝了何先生的馈赠。
3月10日,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台胞,带着满腔喜悦和希望,走进了定海区台胞接待站。
这位台胞9岁离家进城谋生,10岁被抓去台湾当“童子军”。到了台湾后,一直过着戎马生涯,尽管思乡心切,思亲情浓,却难圆“故乡梦”。直到去年脱下戎装,他的“故乡梦”才得以实现。
今年3月,这位台胞接到台湾当局准回大陆探亲的通知,喜得三天三夜没合眼,急忙踏上了“寻根”的归程。然而,40多年过去,他对家庭情况的记忆是朦胧的。
他的家在何处?一个个询问电话都令人失望。孙义明带领接待站的同志来到了石礁乡走东村跑西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访问老人60多人,花了一个星期,终于找到了这位台胞的亲人。
返回台湾时,这位台胞悲喜交加,感慨万千,只留下了一句话:“我将报答祖国亿万亲人!”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天柱县邮电局侗族投递员杨家堂17年来投递报刊、信函从未出现差错。图为他送信上门。
陈兴华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