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论坛

80年代南北关系的新特点
谈世中
进入80年代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东西矛盾开始缓和,南北矛盾却有所激化,南北关系出现了以下新特点:
1.南北差距拉大。80年代初,发达国家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它们为摆脱危机,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迅速恶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86年初级产品的实际价格比1980年下跌30%,达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1981—1986年间发展中国家因此而损失了93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石油除外)。同时,发达国家还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也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另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利率政策,使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猛增,由80年代初的8410亿美元上升到1988年底的约1.3万亿美元。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无力按期偿还,在80年代初终于爆发了“债务危机”。上述这种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甚至连年出现经济负增长,人均收入下跌,使南北之间差距拉大。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由1955年的1∶30.8扩大到1980年的1∶40.8,1985年的1∶43.7。这种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的趋势已成为南北关系的核心问题。它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2.南北矛盾的重心已由生产、贸易领域逐渐转向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独立初期主要在生产领域为维护经济主权而斗争,突出表现在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掀起的国有化高潮。随着生产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愈益卷入国际市场,逐渐从单纯的生产领域进入交换和流通领域。80年代以来,尽管贸易问题在南北关系中仍占重要地位,但金融问题日益突出。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发达国家为此大量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开发援助,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到国际金融市场筹措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但是,80年代初美国实行的高利率政策,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终于爆发了“债务危机”。目前,以债务为中心的金融问题仍然是南北关系中的热点。
3.发达国家在南北关系问题上态度趋于强硬。70年代,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起了主动进攻,取得了辉煌胜利。最突出的是1973年的石油斗争以及1974年联合国六届特别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等文件。但是,进入80年代,形势发生逆转。首先,南北双方的经济实力对比朝着更加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相应减弱,而发展中国家却在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更求助于发达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增加,相互间的凝聚力削弱。这使发展中国家难以用一个声音讲话,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谈判地位。此外,发达国家的协调活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态度趋于强硬等等,都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南北斗争中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应付,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如果说,7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那末80年代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
4.加强南北对话,缓和南北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只要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只要发达国家继续利用它们在国际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反对国际垄断资本,要求改善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的斗争就不会停止。但是,南北之间既充满矛盾,也相互依赖。南北双方如果一味对抗,既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也不利于双方各自的经济发展。以勃兰特为代表的开明人士曾把这种关系概括为“南北双方在同一条船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不予理睬。但是,8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停滞,也使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难对发达国家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不可能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危机之上。因而,进入80年代后半期,它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开始作出某些让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在南北关系中的立场有根本转变。实际上,“南北对话”于1977年中断以来,至今仍陷于僵持之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学者和有识之士认为,为了打破僵局,改善南北关系,发达国家应该改变错误立场,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在调整斗争策略的同时,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总之,只要本着求实的精神,南北双方是可以突破僵局的。当然,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居于优势,在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进程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企业的应变能力
东海林清
过去日本经济曾遭受过两次石油危机的猛烈冲击,1985年下半年起又由于日元汇率急剧轮番升值,给“贸易立国”的日本带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严峻困难,但日本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全面性的结构调整,减少巨额外贸顺差,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88年日本《经济白皮书》对此予以肯定,并强调指出:日本经济结构调整顺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民间企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活力。它们不失时机地将经营重点转向国内市场,向新的高技术领域进军。
那么,近年来给日本经济以强大活力,表现出灵活应变能力的日本企业究竟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奥秘?世界各国的经济界人士曾从各个角度探索欧美各国所没有的纯日本式经营法,如终身雇佣制、日本式决策方式和企业内工会机制等。这些因素的确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下述几个较有普遍意义的因素更值得提出来加以进一步探讨。
首先,日本制造业的巨大技术潜力促进了繁重而复杂的结构调整。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于产量与产值,更重要的,还要看科技水平的高低及其应用。这次的日本经济的繁荣,制造业仍然是主要的牵引力。去年上半年以来,半导体元件、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机、传真机、多程序数控机床、汽车以及乙烯等13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创战后最高纪录。众所周知,日本的众多产业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有的技术如新材料、机械加工和电子技术等早已名列前茅。一系列高档机床如数控机床以及各种产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产量,自1982年以来一直居世界首位。号称产业粮食的半体导也是如此。日本既然有这一系列高技术,也就不难应用它来迅速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出饮誉全球的一流产品。
其次,日本各类产业中拥有一大批当代优秀企业家。他们善于发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熟练地运用市场机制,并具有经营者顽强追求的精神。日本的经理、厂长多是在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知识水平较高,在终身雇佣体制企业中已勤奋工作二、三十年,从普通的办事员、技术员和推销员经过长期实践锻炼和厂内外培训后提拔上来的。因而他们善于掌握企业内情,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善于与一般职工打成一片,形成劳资“命运共同体”,提高凝聚力。
从1985年下半年起日元急剧升值,许多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普遍亏损。面对这种情况,厂长、经理们便大刀阔斧地采取果断措施,实行全面合理化,积极推行“减肥消肿”经营,使企业行动更灵活,轻装上阵。结果,从1987年至1988年期间即开始扭亏为盈,收益逐月提高,有的已超过日元升值前的水平。回顾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我们便发现差不多每数年或十年进行一次“减肥大手术”,由于“减肥”有方,曾成功地克服了两次严重的石油危机,这次又较快较顺利地摆脱了日元升值所带来的极大困境。
最后,日本企业具有灵活而良好的劳资关系。在日本,经营者与职工上下一心,都将厂内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齐心合力地去克服。治厂之道乃是治人之道。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日本企业基本上做到了:经营阶层能了解职工,尊重职工,因而取信于职工,能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大胆调动和使用职工。为克服日元升值带来的困难,他们精简了机构,调整了部署,有时甚至让从事生产的技术工人或中层干部调到销售公司或到子公司做服务性工作,而被调动的人却能毫无怨言地勤奋从事陌生而艰难的工作。日本的职工们深知:怠工或罢工貌似勇敢,富于斗争性,但企业如果亏损衰退,到头来连他们自己也蒙受损失,而且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他们一般不会因工资比别人稍低,奖金少,或工作安排不顺心,就去找厂长的麻烦,而是依厂规社章办事。
每个国家的国情各异,日本式经营方法虽可借鉴,不能照搬,但是,这的确是日本企业增强应变能力、渡过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带来的困难的普遍做法。(附图片)
日本“兄弟”牌打字机组装线上的女工正在紧张工作。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西方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威胁
顾玉清
通货膨胀如同一条难以制服的七头蛇,到处兴风作浪,破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长期与这个怪物打交道的西方国家,在经历了70—80年代初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目前愁云再起,面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的威胁。
今年以来,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通货膨胀明显上升。据统计,1988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为4.1%,预计今年可能升至4.7%;意大利去年的通货膨胀率为5%,今年1月份上升到6.4%,2月份升至9.5%;法国去年通货膨胀率为2.7%,今年1、2月份升至3.7%至4.4%;英国1988年通货膨胀率为4.9%,今年1月份上升到8.6%;加拿大1988年通货膨胀率为4%,今年1月份上升到7.2%,2月份降为6.3%;一向被人们誉为“物价稳定世界冠军”的西德,去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2%,而今年物价上涨速度明显加快,估计今年西德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上升到2.5%至3%;日本正在设法使最近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4%范围内,然而,不久前还一直稳定在1%以下。经合组织前不久已把该组织24个成员国今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的预测数字由原来的4%提高到4.5%,大大超过1988年3.8%的水平。有关专家担心,倘若这种通货膨胀增长的势头不能有效地遏止,可能会给西方经济发展前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西方国家今年通货膨胀率普遍上升,压力增加,乃是世界经济体系中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西方国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所以能保持低通货膨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低廉的油价帮了大忙。由于世界石油需求量增加以及欧佩克限产协议得以较好的执行,油价从去年底开始迅速上升,使产品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近年来,世界贸易形势好转,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欧共体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为建成1992年统一大市场竞相投资,亦由此带动了欧共体以外工业国的投资,这种状况难免会造成国际市场原材料需求旺盛,物资紧缺,价格上涨。1988年美国中西部和北美一些地区的特大旱灾,亚非不少地区的水灾和蝗灾,使世界粮食严重减产,导致食品价格不断升高。以美国为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处处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市场上一些食品的价格正在上涨。
西方国家目前面临着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这是与它们试图在今年降低通货膨胀的愿望相左的。为了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卷土重来,西方国家已采取一些通常措施,如上调利率、紧缩货币和削减财政预算等。然而,令西方经济学家们感到头痛的是,利率这个武器必须小心使用,掌握不当,不仅会把经济导入衰退,而且将造成外汇市场不稳,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另外,由于目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程度差别较大,各国的利害关系不同,且多从解决自己的问题出发,很难采取一致的行动,这无疑增加了治理通货膨胀的困难。但是,西方国家的目标则是,既要制服面临的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出现经济衰退。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这种两全其美的想法固然好,但在事实上却是很难办到的。(附图片)
由于西方国家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可可价格不断下跌,图为加纳出口公司的职工在丰收的可可树下发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大公司总经理均为百万富翁
美国《商业周刊》今年五月一日一期上公布了该杂志每年一次的美国各大公司总经理年收入调查统计,数据令人吃惊地表明,各大公司负责人一九八八年的平均薪金和额外奖金第一次突破百万大关而达到一百一十三万美元,比一九八七年增长百分之十七;股息和长期工资收入平均为二百零二万美元,比头年增长百分之十四。
这次接受调查统计的大公司共有三百五十四家,其中以“米老鼠”出名的沃特·迪斯尼公司执行主席米歇尔·D·艾斯威尔名列榜首,他一九八八年的总收入高达四千零九万美元,第二名是他的同事,迪斯尼公司总经理弗兰克·G·威尔斯,总收入为三千二百一十三万美元。《商业周刊》共列出了一九八八年总收入最高的十位大公司负责人,其中最后一位的年收入也有一千一百四十四万美元。  ·郭济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