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9-07-20

1989-07-20新闻联播 文字版

九裂枫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九裂枫<br/> 郭建英<br/> 我不知道是否有“九裂枫”的名称,反正它比常见的叶为三裂的香枫美妙得多了。<br/> 此刻,我面前正放着一片叶为九裂的红枫,色泽极为艳丽,像刚从沉酣的醉秋中摘来,似乎还滴淋着深远的醇香。但是,它像个手捧的梦,轻轻地碰一下就会粉碎。望着它,就像望着一个故事。是的,“九裂枫”是一个梦,一个故事。<br/> 战争中,人的生命要一段路程一段路程或一个钟点一个钟点来计算的。刚才还一面欢笑一面歌唱,忽然一枚炮弹落下,一群年轻人中竟有人丢失了,永远找不着了。因此,战争中人的生命意识是格外警惕而清醒的,自己都可以谛听和触摸。这样的生命总在热爱着,感应着。那时,我十六岁,刚过了少年时期,什么也不曾到来,但我在等待着,在我的记忆中那年龄是一朵晨曦中的喇叭花,正朝着阳光呼喊。那时,我最爱伏在观察所的望远镜上向黎明的战场瞭望。不知为什么我喜欢黎明的战场。一夜吼哮的大炮此刻沉寂了,硝烟消散了,面前那焦味浓烈的泥土里包含着广阔的宁静,但太阳会从这宁静中升起来,弹坑累累的泥土上会泄下一条阳光的大河。这就是一切,但是太阳与战场的对比与反差以及阳光的灿烂和永恒都使我那么感动。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一只飞鸟不顾生死地落下来,吐出一阵急雨似的歌又旋即飞去。不过,这一天心中都响彻着透明的鸟歌,大炮也不会淹没。多年以后我才懂得,这是一种眷恋,从生命的奥秘中涌出的冥冥的眷恋。我与鸟都有这种情愫。<br/> 这里,原来是九裂枫的世界,每当秋霜初降,满山岗重重叠叠的九裂枫就全染红了,晨光一照,枫叶下到处喧响着鸟歌,天空里也溅落着一叠一重浑圆的声音的红玛瑙。现在,这一切已成为被弹片切碎的梦。<br/> 但是,大宇宙既冷峻又热诚,不管人类遭受怎样的灾难,照样日出日落。<br/> 就在这天太阳初露的时候,我突然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丛枫叶。这一丛红枫像一只炽灼的手在我的眼睛以及我的心上都重重触摸了一下,既热又痛,而且成为记忆的烙印,每瞅见九裂枫就隐隐升腾起这种热痛的感觉。可是,这里一日要被炮弹耕耘数次,已经耕耘两年多了,哪里还会生出枫叶?我知道这里还兀立着一棵树,已经沐浴了两年多的弹雨,浑身嵌满了弹片,就是孤独地兀立着不倒。谁料想那烧焦的躯体上还能生出一束枫叶!<br/> 战争要扼杀的是生命,但最不能扼杀的还是生命。这枫叶像一团从枯树重重年轮里涌出的鲜血,宣告着生命的强悍。从此,许多战士都涌到观察镜上向那丛枫叶瞭望。一次次夜战后,生还的战士都要透过望远镜送去黎明的问候。但是,每次出击都有人不能归来,而每天望枫叶的时候,又少了许多双年轻的眼睛。当我最后一次眺望时,它像火一样,从战坑累累的背景放射着光芒,传递着一闪一闪的喊声。<br/> 一天,一位来阵地演出的女文工团员正从它身旁经过,带路的通讯员从烧焦的树杈上为她采下了那束枫叶。人们说那女文工团员已经十九岁,是通讯员崇拜的女神。但是战士们还是向天空鸣放数枪,对生命的杀戕者执行自己的意志。从此,我再来向黎明的战场瞭望,我只愿在心中留下灼痛的烙痕。<br/> 停战后,我与那位十九岁的女文工团员都走出了这座死亡的山岗,而通讯员和许多年轻战士永远留给了那棵烧焦的枫树。<br/> 多少年后,我从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中发现了一本战地日记,枯黄的纸页中还珍藏着一束彤红的九裂枫……<br/> 这是九裂枫,这是一个故事。

漫议壁画

第8版(副刊)<br/>专栏:文化雅俗谈<br/><br/> 漫议壁画<br/> 米祥友<br/> 壁画对建筑来说,犹如在极其普通衣服上别了一枚珍贵的胸花,虽然有时人们不太注意它,但这装饰艺术形式和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艺术效果,必定会给人们生活增添绚丽的光彩。<br/> 壁画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幅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深度的壁画矗立几百年,其艺术欣赏价值会不改初衷。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的山西大同城内高8米、长45.5米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壁画。这幅由特制琉璃砖组成的九条大龙图案,飞舞在浩瀚波涛之中,神情雄健,姿态活泼,栩栩如生,加之龙的颜色分别为黄、蓝、赭、紫、白,五彩缤纷,参差有致,九条大龙在池水的照映下,如同在海中遨游一般,富有浓厚的神话感。几百年来,人们都将其作为巨大建筑艺术和文化作品来进行欣赏。<br/> 北海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相传是仿大同九龙壁而建造的,该壁高5米、长27米,壁的双面均由七彩琉璃雕制成的蟠龙九条,戏珠于波涛云气之间。这一琉璃杰作点缀了皇家“御苑”,并使中国园林与建筑和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风景优美和现代人们的流连欣赏游憩胜地。<br/> 我国早期的壁画大多用于府门的照壁,随着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壁画慢慢开始成为建筑物上不可缺少的艺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设计师们采用壁画、墙用美术陶瓷和浮雕装饰各种建筑的内部或外表,增加了建筑物的层次,一改以往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之具有较强的美感和多姿多彩的面孔。<br/> 在被誉为是立体交通的典范、建筑艺术与使用功能融为一体的东四十条地铁车站东西侧墙面上,两幅赫然醒目的巨型陶瓷镶嵌壁画《华夏雄风》和《走向世界》,将车站装点得异彩绚丽。前幅高3米、长62米,画面上近百名中华健儿挥刀劈杀、挺矛冲刺、跃马扬鞭;后幅高2.99米、长70米,分别为各类体操、游泳、射击等竞技画面和体态优美协调、色彩独特精美的图案,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华体育健儿顽强拚搏、走向世界的雄姿,寓意着中华民族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使壁画艺术效果与站台建筑装饰完美地结合起来。<br/> 联邦德国于尔根先生在多特蒙德市电讯大楼墙面上设计以两张邮票造型为基础的壁画,画面在光秃秃的墙体上呼之欲出,耐人寻味,壁画上花花绿绿的导线连结着邮票,左右呼应,相映生辉,象征着邮政连结四面八方。这一建筑物上的艺术,不仅看上去美观,而且与建筑风格保持完美的和谐一致。<br/> 邯郸市峰峰矿区落成的大型陶瓷浮雕壁画,由976块陶瓷方砖拼制而成,高2.8米、长42.7米,壁画取材于滏阳河源头黑龙洞的民间传说,画面为“龙洞珠泉”、“茉莉姑娘”和“二郎担山”三幅图案,细致的刻画了23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具有神奇的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壁画的落成,不仅增加了矿区环境的美感,并使壁画与新型矿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浑然一体,真可谓别具匠心,使人目不暇接。<br/> 艺术家们认为:镶嵌在建筑物上多姿多彩、五花十色的艺术壁画,恰似人们加在食物上的佐料,是满足人们对建筑美感上的高度要求和增加城市的诱惑力,将人们艺术欣赏从美术馆的画廊,引上车站、街头和公共场所,创造条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融艺术。

致军旗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致军旗<br/> 顾联第<br/> 你像军人<br/> 自豪的脸颊<br/> 闪烁着战士们<br/> 如火的<br/> 光华<br/> 你像军人<br/> 向往的鲜花<br/> 不惜用血<br/> 忠诚地<br/> 浇洒<br/> 你像军人<br/> 举起的山峰<br/> 显示着<br/> 无坚不摧的力量<br/> 和不朽的<br/> 生命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云<br/> 卞中洲<br/> 湛蓝的天宇<br/> 像碧绿的大海<br/> 你 是海的背景下<br/> 衬托的帆影<br/> 你向我驶来<br/> 夏天是一片绿叶<br/> 垂下一片荫凉<br/> 送来一丝情意<br/> 你向我飘来<br/> 春天是一只蝴蝶<br/> 你的色彩<br/> 叫人想起她的青春的倩影<br/> 昨夜 我做了一个美好的梦<br/> 羞成你一个鲜红的黎明……

南翔寺砖塔

第8版(副刊)<br/>专栏:山川风物<br/><br/> 南翔寺砖塔<br/>  赵春华<br/> 南翔寺砖塔被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赞誉为国宝,理由有三:一是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历史久远;二是全部构件为砖制,无一木一石;三是砖塔成双,古朴秀巧,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br/> 南翔寺砖塔坐落在上海市郊南翔镇上,塔形七级八面,每级有壶门,整个塔身酷似江南木结构楼阁式宝塔。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无不显露出浓郁的唐宋建筑风格。<br/> 南翔寺砖塔原峙立于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侧,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六六年)一场大火将古寺烧得荡然无存,唯独砖塔劫后余生。千百年来,砖塔饱经风雨剥蚀,已是面目疮痍。塔基淹没于地面一米深处,塔身面砖酥成粉末,斗拱、腰檐等所剩无几,塔刹相轮已无踪影。<br/> 一九八三年底,上海市文管会与嘉定县博物馆专业人员对砖塔进行了艰苦的测绘工作。他们摸遍了塔上的每一片残砖碎瓦,根据尚存的零星构件以及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点滴实物,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精心研究,反复修改,终于构画出了古塔的复原方案。一九八五年底,开始了南翔砖塔修复工程。经过二年多的努力,耗资二十余万元,于一九八七年南翔古砖塔重展雄姿。如今,络绎不绝的游人到南翔古镇游览,总要在古砖塔前流连徜徉,以一睹我国砖塔中的珍品为快!

秋游住在大嫂家

第8版(副刊)<br/>专栏:世纪风<br/><br/> 秋游住在大嫂家<br/> 曾莉<br/> 站在光秃秃的旷野边缘,深秋的风掀动着军大衣的衣角。坐火车、搭煤车、挤汽车,我们11个人花了一天半才到了这个当地人叫“大滩”的地方。<br/> “哎——快过来,找到住处了。”L在村头大声招呼着我们。<br/> “那大嫂可热情啦,我只是试着问问,她就说行呀行呀,赶紧收拾屋子,别提多干净了,还说他们晚上找别处去住。”L喜形于色。<br/> “太好了,那咱们走时也得留些钱才好。”<br/> “那当然。”L仍兴奋地止不住口,“一开始我还问人家:小姑娘,你们家大人呢?其实她儿子都好几岁了。”<br/> 没走多远就到了,那大嫂正抱着儿子站在门槛外,怯声地让我们进屋。母子俩的脸都是红红的,我们轻步进去,依次不住声地谢她。<br/> “不管怎么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嘛。”无论到哪儿,G总忘不了这套话。<br/> 进了屋,G就连忙掏糖果给那男孩,L一直满脸感激地跟大嫂聊着,C忙不迭地为母子俩“照个像”,还非要把屋檐下晾的玉米取上不可,说这样有气氛,J又忽然发现男孩脸红得异样,一摸是在发烧,便急急地翻包找药,嘱他吃了。<br/> “我们还是去外面埋锅造饭,别给大嫂添麻烦了。”大嫂听了,只是半解不解地点头应着。<br/> 在野外,灶搭好了,柴拾好了,菜捡好了,就是火总也烧不好,风太大了,但我们似乎没有一丝焦虑和失望。<br/> “哎——人家又要钱了,每人一块。”S愤愤的声音忽然传来,他是刚才回去取东西的。“说了半天,才答应总共八块。”<br/> “啊?这人怎么这样呀?”“嗨!既然这样,咱们何必还在这儿将就?”<br/> 于是,收拾了东西又回去。J一直恨恨不平:“真恶劣!早知这样,我也不把药给她了。”<br/> 大嫂仍是半解不解地看着我们进屋,那孩子正懒懒地躺在炕上,似乎脸不像先前那么红了。<br/> 我们憋足了劲,一桶桶地接水洗菜,手洗冷了便换个人接着干。一筐筐地取柴烧火,把大嫂说是喂牲口的草垛拦腰掏了个大洞。要架火烤鸡,便拆了枝条编的羊圈门,边拆边对在一旁劝阻的大嫂说:再编个新的多好。就是灶间半油半水的油瓶也用了个底光。“谁遇上咱们算是倒霉了。”J调侃了一句。“许他不仁就许我不义嘛。”Z振振有词。<br/> 折腾一下午,我们自己也诧异了!怎么做了这么多的菜,把大嫂的盆、碗、碟用尽了还是盛不完?又怎么会忽然想起来馒头炸了更好吃?“这回可值了!”<br/> 天黑下来了,最后一锅水却总是不开。大嫂拿了油灯点上,终于作声了:“还没弄完呢?”<br/> “早啦,这灶太不好烧了。”Z有点没好气。<br/> “俺来烧吧,你们这样到半夜也吃不上。”说着她蹲到了灶前,“灰都堵满了,还咋烧?”便麻利地熄火,“把做好的端走,一落灰就没法吃了。”不一会儿掏完了一大盆草灰就又点火,灶膛里顿时红红的。见我站在一边便说:“先去吃吧,水开了俺招呼你们。”手拉着风箱,头也没抬。<br/> 大嫂临走进屋来算店钱。“俺也不容易,娃儿又病着,算算还是每人给一块吧。”“咦,怎么绕了一圈又回来了?”炕上炕下都争,没几句,最后还是凑了个整数。<br/> 天刚亮就早早地起来,背包出门。大嫂仍是站在门口,我们依次说“再见”,她送出来竟忙不迭地说:“这回来得真不是时候,等你们放暑假了再来,那阵子草滩上全是花儿,啥色儿都有,好看着呢……”

归途(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归途(版画) 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