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联代表团团长声明
常规裁军谈判有进展
双方尚需努力 争取明年签约
新华社莫斯科7月17日电 (记者盛世良)苏联对维也纳常规裁军谈判的进展感到满意,认为双方尚要作认真而大量的工作,争取明年签订协议。
这是参加这一谈判的苏联代表团团长格里涅夫斯基今天在这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的声明。
格里涅夫斯基认为这轮谈判有3大进展:一是,双方同意应对飞机、直升机、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兵员这6项进攻性军备进行削减;二是,未来的协议已有了相当清晰的具体结构,取得了今后对各类军备的共同限额应比目前各方水平低得多的谅解;三是谈判的工作机构已开始工作,对个别问题已着手草拟条文。
这位苏联代表团长对北约在如下问题上坚持原先立场表示不满:削减包括纯属防御性军备的歼击机在内的所有作战飞机;只削减苏美在欧洲的国外驻军,而不涉及英、法、加、荷等国驻西德的15万兵力;北约拥有的2000辆轻型坦克不列入削减的范围,在装甲战车和火炮上也想留下漏洞。
格里涅夫斯基认为,谈判前景并非一片光明,双方尚需努力。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根廷外长表示希望与英国复交
新华社伦敦7月17日电 据英国《独立报》17日报道,阿根廷外长多明戈·卡瓦略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阿根廷希望尽快实现与英国关系正常化。
卡瓦略说,阿根廷“准备清除阻碍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的所有障碍”。
阿根廷新总统梅内姆也一再呼吁,在不讨论马岛主权的条件下恢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
卡瓦略说:“我们准备宣布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但我们希望完全恢复邦交还意味着消除英国对阿根廷的不信任态度。”
阿根廷担心同英国的关系继续恶化将不利于它同欧共体的关系。但是据报道,阿根廷政府内部也存在分歧,一些政府官员认为,阿根廷应继续在外交上压倒英国,以表明马岛主权问题依然存在。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国一些旅游公司负责人认为
中国安全 局势稳定
本报记者 仓立德
美国国务院上月初曾发出警告,为安全计最好暂勿前往中国,这使不少想去中国旅游的美国人改变了原定计划。但事实上目前仍有一些美国旅游公司正在积极筹划访华团,记者采访了其中两家。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麦金托什旅游公司总裁艾维塔·麦金托什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她的公司今年下半年将至少组织两个团访问中国,首批定于9月17日启程,由她亲自带队,预计在华停留14天。这位在耶鲁大学研究过中文的女士说,她认为目前中国局势是稳定的,几个月后她的中国业务会恢复正常。她希望美国国务院在下月取消对前往中国的“警告”。
麦金托什已先后42次访华,去的地方之多简直数不清,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她表示,自10年前开始从事中国旅游业务以来,她目睹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内地城镇也越来越多。她以兴奋的语调说,去年此时她带领一批美国教师游历了古代“丝绸之路”,行踪远达甘肃天水、新疆喀什等地,“尽管我们用了3个星期,还觉得太短,有许多东西还没来得及看呢!”
林德布拉德旅游公司在东部康涅狄格州威斯波特市。公司副总裁西特维尔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国务院的“警告”还未撤销,但仍有许多人想去中国。他说,“我相信去中国是安全的,那里的局势是平静的”,公司组织的两批约60位游客将于今秋访华。他还告诉记者,该公司已接到中国旅游当局的通告,现在去北京可享受八折优惠。他估计明年初中国的旅游业将恢复正常。
林德布拉德公司早在1978年即开始组团访华,是美国最先开始中国旅游业务的公司之一。“我们公司一直同中国方面保持着友好关系”,西特维尔说,1978年以来他们已组织了成千上万名美国游客前往中国,仅去年便有2000人。他去年10月游了广西桂林,不但赞赏它的优美,更为那里的机场设施得到改善而感到高兴。这位副总裁至今已访华约10次,尤其钟爱四川成都。
在谈到中国的吸引力时,他说,比较去欧洲某地或加勒比群岛,去中国是一项“高质量”旅游,因为美国人可以领略一种与欧美迥然相异的悠久文化。从生意角度而言,他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旅游市场。
据悉,去年共有约30万美国人访问了中国。目前,太平洋际国际旅游公司、凯莫伦旅游公司等都在积极筹划访华团组。   (本报华盛顿7月17日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联领导人致函罢工工人
呼吁立即复工
新华社莫斯科7月17日电 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16日联名致函西伯利亚库兹巴斯正在罢工的煤矿工人,呼吁他们立即复工。
本月10日,库兹巴斯矿区的梅日杜列钦斯克煤矿工人举行罢工。14日,罢工蔓延到这一矿区的9个城市。目前罢工人数为11万人。
雷日科夫宣布,一个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斯柳尼科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沃罗宁和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沙拉耶夫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已前往矿区解决一系列有关问题。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奥地利正式申请加入欧共体
声明将继续维持中立地位
本报布鲁塞尔7月18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17日奥地利外交部长阿洛伊斯·莫克在这里向欧共体部长理事会现任主席、法国外长迪马递交了奥地利要求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书。
奥政府在申请书中表示,奥加入欧共体后,“将能履行一个成员国的法律义务,并继续执行对维护欧洲和平与安全作出特别贡献的中立政策。”
当日下午,在欧共体总务理事会上,11个成员国赞成就奥地利的申请立即开始审查程序,但是比利时外交大臣伊斯更斯建议欧共体应安排一个“思考时期”,以研究奥的加入所带来的政治问题。
奥地利国民议会曾于1955年通过一宪法性法律,宣布奥永久中立,奥申请加入欧共体的同时,声明仍将继续维持其中立地位。比利时认为奥的中立地位与欧共体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目的是不相容的,所以主张谨慎从事。
奥地利与欧共体诸国关系密切。它的2/3的外贸出口是向欧共体的。据欧共体统计,1988年奥向欧共体的出口1670万欧洲货币单位,从欧共体进口达2240万欧洲货币单位。奥申请加入欧共体的原因之一是害怕欧共体大市场建成后,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欧共体早已声明,在1992年大市场建成前,不接纳新成员。因此,即使奥地利能够成为第13个欧共体成员国,也是90年代的事。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哥伦比亚和平又有新进展 政府与游击队签和平协议
本报加拉加斯7月18日电 记者朱满庭报道:哥伦比亚政府和游击队组织“四·一九运动”昨天签署了一项关于解除这支游击队武装问题的一项新和平协议。
协议规定建立一个由游击队和政府双方代表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研究使游击队放下武器,变为一支合法的政治组织的具体步骤。这些步骤是:对游击队加入平民生活的司法和政治保障以及游击队成员今后从事政治活动的安全措施;游击队非军事化的技术细节;大赦的条件与期限以及对“四·一九运动”放下武器后组织政党的支持等等。
签署这一协议的“四·一九运动”领导人皮萨罗在其驻地同时发表声明,重申了这支游击队支持国内和平进程的立场。
哥伦比亚和平进程近期又有了新的进展。除了政府与“四·一九运动”之间的谈判已告一段落外,政府已决定同哥伦比亚武装部队等另外几支游击队进行直接谈判。目前坚持武装斗争,不愿参加和平进程的只有民族解放军一支游击队了。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印巴改善关系的契机
本报记者 任毓骏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日前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尽管双方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只在联合公报中强调两国将在“后撤军队以避免军事冲突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全面解决锡亚琴争端问题”,此间评论界人士仍把这次访问称之为“印巴改善关系的良好契机”,有的还使用了“突破”和“转折点”等词。这是因为拉·甘地此行是印巴领导人年内实现“正式互访”的第一步;是30年来第一位印度总理正式访问巴基斯坦;是南亚两个大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又一次重要会晤。
自贝·布托上台执政,特别是第四届南亚国家首脑会议期间,贝·布托和拉·甘地首次会晤以来,两国领导人都表示改善双边关系的良好愿望并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继两国总理签署了《互不攻击对方核设施》、《避免两国贸易双重征税》和《两国加强文化交流》等3个协议之后,两国外交、内政和国防等部的秘书级会谈又举行多次,在锡亚琴争端问题上已取得进展并可望得到全面解决。两国在反毒品走私和反恐怖活动方面已开始合作,在工业、农业、科技特别是民间贸易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也有进展。
拉·甘地今年面临大选,国大党的对巴政策将是一个争论焦点。此间舆论认为,印度有大量的穆斯林选民,他们的选票对拉·甘地至关重要,而这些选民的态度又取决于拉·甘地的对巴政策。今年以来,印度和北邻尼泊尔,南邻斯里兰卡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纠纷,这无疑有损印度政府的国际、国内形象。这些国家都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和巴基斯坦都有良好的关系,而贝·布托又是本届联盟执行主席,能起斡旋作用。拉·甘地采取主动,迈出实现印巴政府领导人“正式互访”的第一步是明智的。
贝·布托组建人民党政府以来,一直把对印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贝·布托政府已在改善印巴关系方面采取了一些主动行动。据估计,年内贝·布托和拉·甘地还将有一些重要的会晤机会。作为回访,贝·布托可能下月正式访问印度;9月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0月的英联邦成员国会议,以及年底在科伦坡举行的第五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都将为贝·布托和拉·甘地提供再次会晤的机会。此外,作为执行主席,贝·布托将在近期遍访南亚其他六国,为首脑会议作准备。如此看来,这两位年轻的政府领导人将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讨论双边关系问题并取得进展。
当然,由于历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印巴两国在领土、种族和宗教等方面的矛盾较深,在克什米尔问题、地区限制核扩散、停止军备竞赛和阿富汗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分歧。但是,改善印巴关系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两国人民乃至南亚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这两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希望看到,在两位新一代领导人执政期间,印巴关系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本报伊斯兰堡7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日本报纸民意测验表明社会党支持率超自民党
新华社东京7月18日电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选民们对在野的社会党的支持超过了对执政的自民党的支持。
该报今天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一民意测验结果。这次民意测验是在参院竞选活动开始后的7月8日至11日期间,以全国1万名选民为对象,采用电话询问方式进行的。结果表明,社会党的支持率为27.8%,自民党的支持率为25.8%。这在自民党长达30多年的执政史上是少见的。
据该报分析,自民党如此不受选民欢迎主要有下列原因:强行实施消费税制度;党内权贵涉嫌利库路特公司行贿案;宇野首相用钱买艺妓作情妇的丑闻曝光。此外,农林相堀之内有关妇女不应参政的讲话也使自民党的威信大大下降。
该报认为,如果这种形势继续下去,24日参院选举的投票结果有可能是自民党败北而社会党获胜。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中断关系四十余年后
波兰同梵蒂冈互派使节
本报柏林7月18日电 波兰与梵蒂冈昨天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并立即生效,双方将互派使节。波兰政府的公报中说,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考虑到波兰人民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关系有数百年的传统,波兰愿意发展双方的友好关系。
波兰在1945年断绝了和罗马教廷的关系。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根廷政府与企业签约
决定冻结物价90天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7月17日电 阿根廷政府17日同国内最重要的300名企业家签署了一项“冻结”消费必需品价格90天的协议。
根据协议,企业界领导人接受自7月15日以来的现行价格政策,保证在今后3个月内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作为交换条件,政府方面则不再变动兑换率和利率幅度,不对公共服务项目增加征税。
经济部长拉帕内利在协议签署后指出,“维护工资购买力的最好方式是保证价格的稳定”,并说这项协议仅仅是朝着梅内姆总统倡议签订社会契约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据认为,这是梅内姆7月8日就任阿根廷总统以来在克服国内严重经济困难方面采取的又一重要措施。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民族形式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哪咤闹海》获国际大奖
本报讯 记者陆燕报道:中国10位画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组织的第六届日本野间儿童画书插图国际比赛中获得10项奖,(该奖共设34项奖)。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于大武创作的《哪咤闹海》获比赛的大奖。
这次比赛有38个国家参加,238位各国画家的作品参赛,日本有关方面,及儿童美术评论界和新闻界给予我国获奖作品高度评价。评委是在毫无异议情况下一致通过大奖的,并认为《哪咤闹海》的创作既有较强的民族形式又吸收了现代艺术手法,绘画风格突出。这届比赛我国是获奖最多的国家。中国画家的作品获得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很高赞誉和喜爱。
应亚洲文化中心的邀请获大奖的画家于大武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了颁奖仪式和国际儿童读物插图展览的开幕活动。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欧空局将发射天文卫星
新华社伦敦7月17日电 据《自然》杂志报道,欧洲空间局将于7月27日在法属圭亚那用阿丽亚娜—4号火箭发射一颗天文卫星。这颗天文卫星名叫喜帕恰斯,以希腊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的。
这颗卫星的计划寿命为2年半,任务是测定约12万颗恒星的位置,精度为2—4毫弧度秒。此外,还要测量40万颗恒星的天文参数。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室内电磁场对人体有害
新华社波恩7月17日电 西德科学家认为,室内电磁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据西德《星期日世界报》报道,所有电器和导线都放射出不同强度和波长的电磁波,并在其周围形成电磁场。这种电磁场会使人头痛、早上疲乏、神经质、睡眠不安、精神不集中或消沉。巴伐利亚建筑生物研究所近来对2000套住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电磁场减弱或完全消除,人的上述症状在几天内也随之消失。
科学家们对电磁场的影响做了一系列试验,得出的结果是,电磁场会影响对人体生物钟起重要作用的激素和传递神经信息的激素;会影响遗传体细胞质素;会破坏细胞膜。
为此专家们建议:当电热毯变暖后应切断电源;使用交流电的电闹钟应尽量离床远一点;人与彩电之间的距离应保持4—5米,离含有发光物质的灯管的距离应保持2—3米;应测量工作间和卧室的电磁场强度,如强度过高,就采取措施。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民德发现史前文物
新华社柏林7月17日电 民主德国的一些青少年考古爱好者日前在这个国家西南部的图林根地区发现3件2100年前的青铜首饰,包括一枚很大的耳环和两枚衣服装饰夹针。
据德通社报道,这是在民主德国境内首次发现上述文物。
来自苏尔、爱尔富特和德累斯顿等专区的一些9岁到15岁爱好考古的学生,是在图林根参加史前和古代史夏令营活动时,在专家的指导下发现这些珍贵文物的。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保加利亚小麦丰收
新华社索非亚7月17日电 保加利亚目前对麦粮的收割即将完成。今年小麦、大麦普遍丰收。
据保通社报道,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日照充足,加之农业部门重视了扩大良种小麦和大麦的播种面积,新品种抗倒伏矮秆小麦今年喜获高产。据专家估计,今年的大麦每公顷至少比去年增收1500公斤;而每狄卡尔小麦(1狄卡尔=1.5亩)的平均单产约比去年高50—60公斤。去年,保加利亚的小麦总产是470万吨。今年将会超过500万吨。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泰将建五十一个国家公园
新华社曼谷7月16日电 泰国农业部计划在近几年内在森林地区再建51个国家公园,从而使泰国的国家公园总数达到110个。
泰国目前国家公园的总面积为336万公顷,51个新公园建成后,国家公园总面积将为512万公顷。
泰国政府已确定了20个新公园的地点,并正在选定另外31个园址。
泰国增加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是发展旅游业。这个国家正在现有国家公园兴建旅游设施。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将向阿游击队提供尖端武器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17日电 美国赴阿富汗游击队特使彼得·汤姆森今天在这里说,为了抗衡苏联向喀布尔政权提供大量武器,美国准备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尖端武器。
汤姆森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将向圣战者提供现代化的防空武器。”
他说,自今年2月以来,喀布尔政权发射了50枚苏制飞毛腿导弹,苏联还向喀布尔提供了300辆坦克。他说,喀布尔政权现在不是依靠自己的实力,而是依靠苏联先进的军事技术过日子。
汤姆森还说,阿富汗游击队现在处于优势。虽然游击队的军事进展缓慢,但自2月份苏联撤军后,他们一直在前进。
他说,巴基斯坦与美国正在为和平地政治解决阿富汗危机而合作。“纳吉布拉在解决阿富汗危机中必须下台。”
汤姆森在巴基斯坦会见了游击队临时政府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官。他敦促他们为了祖国的大局利益,团结一致。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巴西总统表示
不中止偿还外债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7月17日电 巴西总统萨尔内今天表示,巴西不会中止还债,但还债必须以保证现有外汇储备水平不下降为前提。
萨尔内是在参加在巴黎举办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活动返回巴西时对《环球报》发表这番讲话的。他说,巴西“没有任何要中止还债的意图,但必须保护自己的外汇储备。一旦有了美元收入,巴西就履行其还债义务”。
萨尔内在法国期间曾同巴西的主要债主讨论了还债问题。但他认为,巴西在谈判债务问题上不会有新的进展,因为“债权银行没有同一个国家即将任满的政府进行谈判的传统”。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为解决黎巴嫩危机
阿盟又制订一项新计划
新华社贝鲁特7月17日电 阿拉伯外交界人士17日透露,阿拉伯联盟副秘书长易卜拉希米本周晚些时候可能将携带一项解决黎巴嫩危机的阿拉伯新计划访问贝鲁特。
这些人士说,这项计划包括:在黎巴嫩实施全面停火;停止向基督教贝鲁特东区运送武器,并组成一支阿拉伯观察小组检查开往黎巴嫩港口的所有船只;解除海上和地面的封锁;邀请黎巴嫩议会议员参加在黎巴嫩之外召开的讨论黎巴嫩政治改革的会议。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B—2隐形轰炸机首航成功
本报华盛顿7月17日电 记者张启昕报道:美国最新式的战略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今天在加州首航成功。
这架B—2隐形轰炸机大部分用轻质复合材料制成,形似蝙蝠,机身长21米,机翼跨度52米,可载25吨重的核炸弹或常规炸弹,可以避开雷达而不被发现;即使中途不加油,也能飞行16000公里。但B—2隐形轰炸机造价高昂,每架5.3亿美元,成为国内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军方认为,虽然花钱,但很值得,美国需要这种飞机,国防部要求国会在今后6至7年内拨款500亿美元用于生产。而国会人士则认为这种飞机造价太高并对其性能提出疑问。有的议员主张继续拨款研究,而不急于花大笔钱用于采购。
(附图片)
B—2隐形轰炸机。   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非统部长理事会议开幕
非洲统一组织各国外长17日云集亚的斯亚贝巴,召开该组织一年二次的部长理事会会议,讨论非洲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波兰美国签署两项协议
波兰与美国政府17日在华沙签订两项协议,其中一项规定,美将向波无偿提供11500吨高粱作为饲料和4500吨黄油。另一项是,两国将建一人道主义援助事务联合委员会。
(据新华社)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古巴著名诗人纪廉逝世
古巴国家诗人尼古拉斯·纪廉因病于7月16日在哈瓦那逝世,终年87岁。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西德警方查获大宗毒品
西德联邦刑警局17日宣布,本月14日警方在曼海姆附近的一个高速公路休息站上一次查获了92公斤走私的海洛因,逮捕了两名贩毒的土耳其人。与此同时,荷兰警方在阿姆斯特丹查获了25公斤海洛因,逮捕了4个案犯。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日本山崩造成15人死亡
日本福井县越前海岸公路旁16日发生一起山崩,一块大约千立方米、重约两千吨巨石下落,冲破隧道型护路栏障,砸毁一辆路过公共汽车,车内15人全部身亡。(本报专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7月18日,法国一架用于扑灭森林火灾的直升机在马赛附近失事坠毁,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伤。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