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巴拿马三方开始对话解决国内的严重危机
据新华社巴拿马城7月16日电 巴拿马军方、执政党和反对党16日开始举行三方对话,以寻求适当途径来解决由于巴拿马5月7日大选结果作废而加深的国内危机。
三方对话是在美洲国家组织驻巴拿马办事处里秘密举行的。参加对话的有:以巴拿马警察首脑胡利奥·欧扬上校为首的国防军参谋部3名代表、以恩达拉为首的公民反对派民主联盟的3名代表和以杜克为首的全国解放联盟的3名代表。此外,政府方面还派出了一名代表。
参加对话的政府代表、巴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的顾问贝坦考特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巴拿马三方第一次接触仅仅是为了正式建立对话,以便在有各方领导人参加的情况下就工作(对话)程序问题达成协议。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提高竞争能力 适应社会需求
捷完成企业结构改革
新华社布拉格7月16日电 (记者刘天白)捷克斯洛伐克根据新的国营企业法原则迄今已改建2248个国营企业,完成了国民经济中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
据捷国家计委负责国民经济企业组织结构工作的专家普拉希和哈沙最近向记者发表谈话说,完成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工作为明年在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全面实施新的经济改革原则奠定了基础,这是捷在改革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捷迄今的企业单位是按指令性管理体制原则建立的。全国有129个按专业组成的经济生产单位,每个经济生产单位平均有职工3万—4万人。国家通过这些单位的总经理处进行管理。机构庞大,管理重叠,企业缺乏活力。新的经济改革原则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取消中间管理环节,提高竞争能力,灵活适应社会需求。从去年上半年起根据这些原则逐步建立起来的上述2248个国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管理环节,它同中央机构一起构成两级管理。这些企业将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改建的国营企业规模大中小不一。在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已通过民主方式选举了厂长和劳动人民的自治组织,它们将有效地促进捷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丹与苏联恢复关系
新华社科威特7月16日电 苏丹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巴希尔表示,他决心恢复自1980年政变以来一直处于滑坡的苏丹同苏联关系。
据科威特《政治报》报道说,巴希尔已经要求苏联驻苏丹临时代办向苏联领导人转达他的这一意愿。这位苏丹新领导人还表示希望苏联帮助检修苏联援建的工厂。
苏丹曾同苏联有着良好的关系,直到1980年苏丹发生了一起据称受到苏联支持的企图推翻苏丹前总统尼迈里的政变为止。自巴希尔将军于今年6月30日发动政变推翻前总理迈赫迪以来,两国关系开始好转。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孟加拉国总理号召控制人口
新华社达卡7月16日电 孟加拉国总理穆杜德·艾哈迈德今天号召全国掀起一个控制人口和提高识字率的运动。
他说,如果现在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孟加拉国的经济就不可能有所突破。
目前,孟加拉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9‰,死亡率为15‰。结果,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4%。
孟加拉国政府计划到1990年将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8%以下,使全国人口保持在1.1亿左右。目前孟加拉国人口为1.05亿。
艾哈迈德要求政府各部门协调一致,掀起一场全社会的计划生育运动。
孟加拉国政府已制订出到2000年实现人人受教育和享受保健服务的计划。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日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
香港没有失去自信
本报东京7月17日电 日本《每日新闻》今天发表社论,题目是《香港没有失去自信》。摘要如下:
现在实际地倾听一下香港各种各样人的意见,人们并不是那样萎靡不振。香港仍然十分繁荣,并且人们对维持繁荣抱有信心。
例如反映香港经济敏感的不动产价格,尽管有跌落的传言,实际交易也处于低潮,这是因为近两三年来不动产交易过热,使买卖双方都已赚足,现在自然没有急于交易的理由。
办公楼写字间的空室率为3%,近乎满员,还有价格上涨的趋势。面向居民的百万港元住宅也全未跌价。购买这种住宅,银行可以贷款90%,最长可20年还清借贷。对7年后的香港归还大陆全不在意。
地铁仍在扩建,开掘新海底通道、建设新机场等大规模投资仍在继续。香港上海银行摇身变为现代化超高层建筑。与此试比高的中国银行大楼正在建设之中。
香港像是对经济生命力具有自信。在香港岛西部商人集聚的地区,他们有代表性的意见是,做买卖在香港是无可比拟的。移居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的一些人开始出现回归现象。
对香港经济的信赖,英国方面大企业集团的经营者们也有共识。香港经济富有弹性,出现低潮,也能迅速回升。机场、港湾、集装箱码头、仓库、道路和通信设备等经济基础条件齐备,经济行政限制宽松,这是来自投资环境良好的自信。
中国经济现代化,香港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方面也认识到香港的重要性。动乱发生后,中国多次表明对香港政策没有变化。
日本自不待言,亚洲、欧美的自由经济诸国,应该以协助香港维持经济活力的行动,维护香港今后的地位,并且也能间接地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致函密特朗表示
苏联愿加强与西方经济合作
本报巴黎7月16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昨天致函本届西方7国首脑会议主席、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苏联愿意加强与发达国家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他在信中说,以往的传统思维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矛盾,只需要以自己国家利益达到平衡为满足,而今天看来这种平衡是不牢固的,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过程意味着多边经济合作需要达到一个新水平,我们高兴地注意到,最发达的西方7国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所作出的努力。
他认为,东西方在经济合作问题上还落后于双边和地区间关系的发展,这种状况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全人类所承担的责任是不相符合的。
他表示,苏联的公开性与全面参与世界经济事务的政策是不可分割的,这一包含在政治新思维中的政策,同时也是由于苏联本国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在第三世界债务问题上苏联愿与各国合作,这对第三世界国家能平等参与世界经济事务是一个巨大的物质保证。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巴解向美提交备忘录美
证实美在巴以谈判中充当中间人
新华社突尼斯7月16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驻突尼斯大使巴拉维昨晚在这里向美国驻突尼斯大使佩莱特鲁转交了巴解组织致美国政府的一份备忘录。
备忘录批评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翰·凯利13日向美国国会外交委员会的讲话企图对美、巴对话作出错误的解释。
凯利声称,美、巴对话并不是无限期的,并认为6个月来对话未获得任何结果。
备忘录指出,美、巴对话从去年12月14日在突尼斯开始时就被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对话,其目的不是要用来掩盖以色列的政治阴谋和镇压政策。
巴拉维在同佩莱特鲁会谈时表示,巴勒斯坦领导人对以色列对被占领土居民的镇压的升级感到忧虑。他批评美国政府对以色列占领当局不断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无动于衷。
新华社华盛顿7月16日电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今天证实,在以色列和巴解组织之间有关在被占领区举行选举的谈判中,美国担任了一个非正式的中间人的角色。
斯考克罗夫特是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透露这一情况的。他说,美国目前正在努力做的就是要推动选举进程,“因此,很自然我们正在同以色列人谈,也在同巴勒斯坦人谈”。
斯考克罗夫特说,这一做法有别于“只传递信息的中间人”。
早些时候,美国方面还证实,美国驻突尼斯大使佩莱特鲁曾同巴解组织的第二号人物阿布·伊亚德举行过两次秘密会晤。
美国方面表示,这些会晤只是为了探讨在被占领区举行选举的可能性。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增拨经费 营造监狱
以在占领区强化镇压
新华社开罗7月16日电 据今天来自以色列的消息报道,以色列内阁今天召开周末内阁会议,讨论了国防部要求政府增加镇压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起义的约2.16亿美元的经费问题。
据以色列官方的估计,去年一年以色列用于镇压巴勒斯坦人起义的费用为8亿美元。
另据以色列电台今天报道,以军方和监狱当局明年将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新建一座大型拘留营,并把安萨尔第3号拘留营扩建成能够容纳5000人的拘留营。
目前以色列监狱和拘留营中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已超过了1.8万人,加上这两个新建和扩建的拘留营,将可关押犯人2.5万人。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横跨南极探险
本报华盛顿7月16日电 今年7月16日,一支由6名探险家组成的国际探险队从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出发,飞往南极州的乔治王岛,并将从8月1日开始,进行一次横跨南极大陆的旅行。这次探险旅行将历时7个月,行程6400公里。
探险队的组织者是美国明尼苏达人威尔·斯蒂格,探险队的另5名成员分别来自中国、法国、苏联、日本和英国。他们为这次南极探险募集到1100万美元,得到许多方面的赞助,美国广播公司(ABC)也将播放5次探险特别节目。
探险队为跨越南极进行了两年的训练。他们的胆略为人惊叹,因为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高达2300米,最低气温在零下40度以下,风速可达每小时160公里。
在支持探险行动中,苏联也出了力。上周一架苏联运输机到达明尼阿波利斯,把探险队员和器材以及42条拖雪撬的狗运往南极基地乔治王岛。探险队从基地出发后,预计在12月1日抵达南极中心地区,1990年3月1日到达终点苏联境内的米尔内。
斯蒂格今年44岁,原为中学教师,1986年曾跨越北极。他说,南极探险更为广泛的目的是引起公众对南极的重视,使这次探险活动成为世界性大事。
(张启昕)
(附图片)
横跨南极探险示意图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加将进行宇航试验
新华社华盛顿7月16日电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90年代初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共同进行轨道机动飞行器的飞行试验,以测定太空无线电波的性能和高层大气的性能。
据美国航天局近日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这个轨道机动飞行器是一个遥控的、可多次使用的“空间拖航器”。它的首航将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操纵在轨道上的其他宇宙飞行器,以便为1993年“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升天作准备。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贝·布托访英法获得成功
本报记者 任毓骏
从7月5日至15日,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对英法两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她今年继沙特朝觐、正式访华、参加日本天皇葬礼、出访土耳其和美国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
在访问英国期间,贝·布托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了两轮会谈,随行的外交部长、工业部长等人也和英国官员举行了相应的会谈。贝·布托访英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首先,这次访问为巴基斯坦重返英联邦铺平了道路。巴基斯坦独立以来,曾是英联邦成员。1972年,因南亚次大陆形势激烈变化,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随着形势的发展,巴基斯坦也于1974年承认了孟加拉国,1975年两国正式建交。巴基斯坦重新加入英联邦的障碍已基本消除。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巴基斯坦有重返英联邦的必要。贝·布托访英期间,英国政府支持巴基斯坦重新成为英联邦成员,英联邦秘书长也向贝·布托政府发出参加今年10月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英联邦年会的邀请,这表示48个英联邦国家一致同意接纳巴基斯坦。至此,巴基斯坦重返英联邦的道路已经畅通。
在巴英经贸关系方面,贝·布托也取得了进展。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两项协议。按协议规定,英国政府资助巴基斯坦从事能源与电力开发的私营企业。英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教师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改善贫民区住宅和农村自来水等项目提供援助。预计巴基斯坦加入英联邦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贝·布托和撒切尔夫人还重点会谈了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英国政府表示完全支持巴基斯坦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双轨政策”,即在继续支持阿富汗游击队的同时,积极寻求政治解决途径。
7月12日,贝·布托飞往巴黎,与法国总统和总理分别举行了会谈,两国政府签订了一项关于两国私营企业联合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协议,法国政府还承诺帮助巴基斯坦发展核电能,以解决巴基斯坦电力紧缺问题。在出席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庆典期间,贝·布托还会见了前来参加这一盛会的其他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半年来,贝·布托的数次重要出访都取得了成功。在国际上,巴基斯坦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承认;贝·布托为发展中的巴基斯坦经济争取到数量可观的外援,提高了人民党政府的威信,缓解了去年以来出现的财政困难,这对巴基斯坦的政局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报伊斯兰堡7月16日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重“东西”轻“南北”
——谈第十五届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本报记者 张启华
本届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刚刚闭幕,会议发表的《经济宣言》以及其它几项政治声明,反映了各国领导人在东西关系、环境保护和第三世界债务等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这并不出人预料。但会前,原来有人认为,七国首脑同20多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一起参加法国国庆,想必会有南北对话的议题,却没有成为事实。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帮助,同样的,发达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法国迪马外长语)大量事实证明,南北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是无可替代的。此次会议前夕,巴黎成千上万群众集会游行,还组织了七个贫穷国家的讨论会,特别是印度、埃及、塞内加尔、委内瑞拉四国领导人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尽快召开定期磋商的南北会议。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引起此次会议必要的重视,洋洋万言的宣言没有南北会议的字眼。从坎昆会议提出这个问题迄今已经8年了,贫穷国家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这不能不说是西方首脑会议的一大憾事。
事情的另一面是,此次会议竭力提高东西关系的地位。在美苏实现缓和、东西欧两部分日趋接近情况下,会议从各个方面突出西方与苏联、东欧的关系,特别是与波兰、匈牙利的关系。会议委托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采取措施,召集一次有18个西方国家参加的会议,具体落实对东欧援助。人们由此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次重东西、轻南北的会议。
这届七国首脑会议之所以重东西、轻南北,同美国的态度有关。会议前夕,美国高级官员还明确表示,不应被南北对话冲淡目前在环保、债务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美国还说,南北对话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不应使它“政治化”。会议的东道国法国领导人曾表示支持印、埃、塞、委4国领导人发出的召开定期磋商的南北会议的倡议,但美国还是坚持要把西方共同对付苏联、东欧的立场放在会议的首位。
当然,在反对共产主义制度、推行自由、民主、人权等方面,西欧同美国有许多共同之处。西欧从其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也盼望发展东西欧关系。因此,在此次会议中,尽管有的国家对南北对话表示热情,但这并不影响它们迅速地就东西关系达成协议。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美国是把苏联当成竞争对手,而西欧却只要求不受强大邻居的威胁就行了。
法国舆论十分重视此次会议在东西方关系达成的一致协议,同时对会议没有提到南北会议也相当敏感。有人写道:此次会议“迷失了方向”。
 (本报巴黎7月17日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摩加迪沙发生骚乱 总统号召维护和平
新华社摩加迪沙7月16日电 据索马里警方人士发布的最新数字,索马里穆斯林教徒同警察14日在首都摩加迪沙发生的冲突中有23人死亡、59人受伤,其中包括双方人员。
这个数字比内政部两天前发布的数字增加了一倍。
索马里国家通讯社今天说,警方号召当地人民对捣乱分子保持警惕,支持警方以确保安全。
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号召索马里人民维护和平,避免做有害于和平的事情。
据报道,摩加迪沙市今天上午除有零星枪声外,已基本恢复正常。但从14日开始的宵禁仍在继续。外交界人士说,大约40名意大利人由于担心安全没有保障已乘一架军用飞机撤离该市。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宇航员纪念登月20周年
专家慨叹能登月却不能解决地球问题
本报华盛顿7月15日电 20年前的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空军上校首次登上月球。为纪念登月20周年,他们和另一名“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空军中校于7月15日开始在美国作一周旅行。
三人从阿拉斯加州的亨茨维尔宇航中心出发,16日抵达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航中心。当年这一天,“阿波罗11号”就是从这里发射升空的。在华盛顿的国家宇航馆,他们将参加一个招待会并于20日同布什总统一起出席登月20周年的庆祝仪式。
但在纪念往日成就之际,“阿波罗11号”机长阿姆斯特朗不无遗憾地说,回首当年,我们对现在不再有所作为而感失望。乔治·华盛顿大学宇宙研究所主任约翰·洛格斯登说,我们以怀旧心情回顾20年间,不禁自问为什么一度能把人送往月球的国家,现在却不能用它的技术与财富解决地球上面临的问题。(启昕)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哥伦比亚改组内阁
任命4名新部长
本报加拉加斯7月17日电 记者朱满庭报道:哥伦比亚总统巴尔科昨天任命了4位新部长,结束了从上周末开始的内阁危机。
新任命的部长是:内务部长奥尔兰多·巴斯克斯、国防部长奥斯卡·博德罗·雷斯特雷波将军、司法部长莫尼卡·德格雷夫和矿业部长玛加丽塔·梅纳。
据报界分析,哥伦比亚议会几天后将讨论修改宪法问题,新内务部长巴斯克斯为众议院负责宪法事务的第一委员会的成员,是巴尔科总统力主修改宪法的重要支持者。他就任内阁职务,将有利于议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国防部长的更换则正值国内一些游击队准备与政府对话之际,而矿业部长换人可能与另一支游击队以撤换原部长为中止袭击石油设施的条件有关。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高尔基州遭飓风袭击
新华社莫斯科7月17日电 16日晚,一场飓风袭击了苏联高尔基州,致使三人死亡,国家和居民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据塔斯社17日报道,这场飓风伴有暴雨和冰雹,风力达到每秒24米。飓风所到之处,树倒屋掀,庄稼毁坏,电力中断。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保加利亚机电工业发展迅速
据新华社索非亚7月16日电 (记者王金柏)保加利亚机器制造和电子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创汇最多的骨干工业部门。
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材料表明,截至1987年,机械和电子工业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当年国家出口总额的60%以上,绝对出口值达到83.6亿外汇列弗,合97.2亿美元。
据报道,目前机器制造和电子工业在保加利亚各工业部门中已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两个拳头,发展速度也最快,保证了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去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完成结果表明,机器制造和电子工业的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29.4%,而电子产品在整个机器制造业中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伊士运河去年创利13亿美元
本报开罗7月17日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沟通欧亚航海运输的苏伊士运河1988年财政年度创利13.4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纪录。
苏伊士运河1987年度收入12.89亿美元。去年,运河收入迅速增加0.51亿美元。记者电话采访运河管理局获悉,1988年度运河过船总数为18190艘次,日均49.7艘次;各类船只过河运载量为3.57亿吨,日均96.7万吨。
据运河管理局介绍,提高普通海轮过河税、降低超级油轮过河税,是苏伊士运河增加收入的主要调节手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著名音乐指挥大师卡拉扬病逝
本报波恩7月17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当代最著名的音乐指挥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昨天下午13时30分因心脏病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的家中去世,享年81岁。
卡拉扬1908年4月5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个医生之家。1938年当他只有30岁时,在柏林国家歌剧院先后指挥演奏贝多芬的《菲德里奥》和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1955年他就任著名的柏林交响乐团的终身首席指挥。他还同时担任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指导、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指导。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七月十七日,印度总理拉·甘地(左)访问巴基斯坦。图为拉·甘地与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会谈以后,双方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