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功夫在画外”种种
钱海源
文学界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美术界也流行一句“行话”,叫做“功夫在画外”。其本意是,一个画家,除了必须刻苦锤炼绘画技艺外,还必须注意提高思想、道德和情操的修养。大凡中外古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努力这样去做“画外的功夫”。
但是,近几年来,美术界一些人所理解的“功夫在画外”,似乎并不是笔者在上面所说的这些“画外功夫”。他们把“画外功夫”的含义理解到邪门歪道上去了。在他们看来,一个画家只要善于看风向行情,善于抓住机遇,善于搞关系学,善于“上下求索”和钻营,就能在艺术上求得功名利禄。据笔者观察,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有几种人的人品和画品,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他们有才能,人品高尚,作风正派,在艺术创作方面态度严肃,不断有佳作问世。但由于其缺乏或者不愿做时下所说的那种
“画外功夫”,因此,他们很难出名,更难于出大名。甚至要等他们死后才能出大名。如近几年来大家谈论最多的,死后才名扬中外的中国画家黄秋园和陈子庄先生便是。前者死前连江西美术家协会分会会员资格都无权取得,后者竟穷困潦倒到只能买三分钱一张的毛边纸作画。
第二种:他们才能平平,但由于他们善于做“画外功夫”,善于搞“公关”,善于抓住有利于自己的机遇。尽管在艺术上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但却能出名。可是,在实际上他们的功名往往是名不符实。因为,这种“名”是一种虚名,无价值的“名”。
第三种:他们既有才能,又善于做时下所说的那种“画外功夫”,对“关系学”颇有研究,为了追名逐利,不惜采用一切手段。这种艺术家,中外的历史上也不乏其例。如近年来被国内某些美术报刊神化宣传的,号称为“世界艺术大师”的毕加索,就具有两面性。他很有才华,但也很善于搞“画外功夫”。香港天风出版社出版的、由毕加索妻子法兰雪丝·姬罗写的《我与毕加索》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披露毕加索功成名就的“秘诀”,证明毕加索怎样为了使自己出名,挖空心思进行投机钻营,做大量的“画外功夫”。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某些起劲对毕加索进行造神宣传的美术报刊,对于毕加索这方面的事却只字不提。
事实上,毕加索这一套洋“秘诀”,在中国美术界不仅早已没有保密的价值,而且,有迹象表明精于“画外功夫”“秘诀”者,早已超过了毕加索,使九泉之下的毕加索大师要自叹弗如。
于是,在当代中国画坛,也出现了如经济领域中的那种假货、假冒商品充斥市场的混乱情况,名不符实的“画家”、“雕塑家”和“装修艺术家”几乎到处都有;假画,质量低劣的画被吹捧为“伟大的艺术杰作”骗人事例时有发生。这种歪风,造成了画坛的不良风气,造成了平庸的、质量低劣的作品大量涌现,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却难于产生的困境。所以,笔者认为,在美术界,也存在有一个煞歪风、扶正气的严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迅速予以解决,我国的美术事业就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六盘山下的“军乐队”
孤野
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在六盘山的脚下,在曲曲黄河贯穿的乡镇村舍,常常活跃着一支成立不到一年、仅有20人组成的文艺队伍。他们便是来自宁夏青铜峡解放军某部的“拂晓文工团军乐队”。
为了能更好地活跃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支由战士演出队改编成的拂晓文工团,从去年年初,就走出军营,来到回族人民中间。他们先后途经银川、吴忠、小坝、固原等近10个市县,在金鸡、峡口、左营、西祥等20多个回民集居的乡、镇、村巡回演出数百场。他们有良好的军人素质,不讲吃、住,不图名、利。在一些贫穷、偏僻的乡村,往往是搭起一个简易舞台,就开始了一场丰富多采的文艺演出。当他们将令人惊叹的杂技、幽默的相声、小品、带有浓郁回族特色的器乐独奏,以及反映回家丰收景况和血与火战场的舞蹈献给数千名观众时,那爆发出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使人很难相信他们是一支曾连续两届在青铜峡市百花大奖赛中获一等奖的普通文艺团体。
今年2月,冬寒未尽。军乐队来到宁夏最贫穷的西祥县开发演出。这个联合国曾投资兴建的地区,条件相当艰苦、简陋,加之旅途劳累,队员有的感冒了、有的病倒了。由于寒冷,一些铜管乐器冻上了冰,有的手指冻得伸不直。但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连续演出多场,受到群众的欢迎。
当人们赞誉他们,为他们备好了酒席和热乎乎的饭菜时,这支普通的文工团军乐队,又乘上汽车,消失在群山层岭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诗画览古今
——读李俊琪《中国历代诗家图卷》
孙美兰
黑龙江画家李俊琪,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以3年半时间、10年心血创制的巨幅人物画——《中国历代诗家图卷》。全画长170米,高2米,包括自先秦始,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到近代的诗家510人。
图卷取中国传统绘画长卷形式,用简约的线描兼以写意泼墨塑造人物,略施丹彩,撷取富特征性的背景、道具、自然环境点染时代氛围,烘托主题。画家以他坚实的书法功底、造型奠定全画的构架基础,融入文学、史学、哲学和美学多侧面的思考,实现超越具体时空的纵览宏观式艺术构成。
画家少年时代即崇仰民族爱国诗人,尝试画像。多年来日积月累,深研历代重要诗家生平、精读其诗作,立志于中华民族精神、浩荡品格的弘扬,为杰出诗人、思想家、革新家造像,先后作素描草图凡千百数。在处理近代诗家心理活动时,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戏剧性冲突、内心和形式的张力,掀起了全画高潮。谭嗣同狱中题壁的刚正铁骨,秋瑾苍凉的侠义雄风,以生命为祭的悲壮激越旋律,得到酣畅的抒发表现。
画家的创作构想的实现,无疑是一步险棋:其一,无论从哲学、史学角度,还是文学、美学角度,远自老庄孔孟,近至王国维、苏曼殊,历来存在着争论的歧异点。其二,今日画坛,趋向着纯绘画性,一反思想内容负荷过重。其三,名诗家众口皆碑,读者各有其理想之心像,难以思议和捕捉,今转而以视觉语言求造型的完满实现,难度倍增。明鉴者言,诗人对造型艺术来说,有两“象”存在,一是其诗文唤起的对诗人向往中的形象,二是诗人本身的形象。两种形象时而统一,时而分离,给造型艺术家带来巨大难度。其四,以我国历代诗家气质而论,大体上分抑郁型和豪放型两类,作画人气质与之暗合者易胜,不合者易殆。李俊琪笔下的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之“像”似胜于岳飞、文天祥、曹丕、曹植之“像”,在于某些心理气质的语言通神吧。
李俊琪以其胆识,完成一部诗画巨卷,扣响了传统文化心理的门扉,其成败得失之处,尚有待观赏者评点。


第8版(副刊)
专栏:

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赞歌
洪军
吴德铭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未完成的交响乐》,新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描述了云南省乃至全国各地群众伸出友爱的手,自发援救一名病危女中学生的感人事迹,生动地展示了许多普通人纯真、善良、美好的心灵。它是一部爱的交响乐,是一曲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赞歌。同时,它围绕这场救援活动,勾画了当今社会的种种世态人情,揭示了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思维方式。本书还以犀利的笔锋针砭时弊,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失衡,干群关系方面出现的某些矛盾等。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并存对峙的善与恶、美与丑,大声疾呼:这部充满爱的旋律的交响乐是未完成的。
该作品内容时代感强,不时闪现激越的诗情,在结构上也有特点。它借鉴交响乐曲的创作格式,将纷繁的人物事件和多色彩的“音乐形象”,按照一定的思想层次和艺术逻辑组合起来。除了“序曲”和“并非终曲的尾声”外,全书共分四个“乐章”。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生活素材,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实;他不是以作家和记者的身份去作事后的采访、调查,而自身就始终参加了这场救援活动,宛如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因此,字里行间流动着真切的感受和深挚的情思。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共产党万岁(剪纸) 林荣久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为何走向谷底
——调查手记
王前海
中国交响乐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作曲的不如抄谱的。这当然是指经济收入而言。
据说,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3月初,中央乐团交响乐队自动停止了一切排练和演出。这是建队30余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乐队队长陈汝棠先生说,“我担任队长六年以来,已经是第五次感觉到乐队走向低谷,但这一次恐怕是走向谷底了。”
不合理的体制和经济的匮乏,两方面相互影响,使交响乐队陷入令人困惑的谷底而不能自拔。
文艺团体中的各种弊病,在中央乐团内几乎应有尽有。譬如机构臃肿,譬如大锅饭,谈起来叫人摇头不已。中央乐团下辖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音乐队、创作组等单位,这些不同性质的单位长期被捆绑在一起,没有灵活性。全团500人,而闲散人员却将近1/5。更有大量的“五号干部”,只领工资不干事,给乐团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更何况,乐团本身就缺乏人事权、财权和对外权,这个臃肿的机构难免行动不便。
国家每年给中央乐团的财政拨款,工资占去70%,余下的连办公费也不够维持。今年头两个月,中央乐团财政赤字已经相当大了。
为摆脱经济困境,他们奋斗过。1988年,交响乐队办起了录音公司。但这些艺术家实在不善经商,录音公司半年之后便流产了。他们也曾争取企业赞助,而且有一些公司答应赞助他们,只是他们不能接受附加条件,因为他们不愿意中央乐团改变名称。
中央乐团财会科科长抱怨说:“我们不演出,心里过意不去,可越演出越赔钱。”
乐团一位著名指挥家说,“我们一方面要自我完善,一方面要去实干。我还要去做报告,讲学,去做普及交响乐的工作,争取领导对交响乐的关心,让更多的人理解、热爱交响乐。”但是交响乐队没有普及交响乐的条件。他们没有地方排练,买不起所需要的乐器,没有钱去普及演出,送货上门。
在艺术与金钱面前,队员们只能选择后者。交响乐队既然不能给他们完成艺术使命的条件,走穴现象已成为交响乐队涣散的力量。
究竟怎样走出谷底?大家都在那里耗着,有所期待。虽然都很惶惑,但并不怎么害怕。有些人作好了最坏打算:“最多不过乐队解散而已。”
这种状况怎么办?值得深思。


第8版(副刊)
专栏:

《天津小说18家论》
《天津小说18家论》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所论述的作家,大都在现、当代文学创作方面有较突出的成就。其中有老一代的作家,也有年轻一代新秀。虽然所评的是个别创作,但从对这些生活于不同历史跨度的作家群的评述中,不仅看到了作家的创作历程、文学业绩,也看到了他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历史背景、时代风貌。
(刘宗武)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幅战场全景画
经过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等四单位二十多位美术工作者两年多的努力,我国第一幅全景画将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完成。画高十七米、长一百二十多米,在灯光和音响的配合下,展现了闻名中外的辽沈战役解放锦州的激战场景。图为锦州某部新入伍战士正在参观。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