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一些国家和政党领导人致电函
祝贺江泽民任中共总书记
泰总理表示要加强泰中友好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今天收到尼泊尔首相马里奇·曼·辛格·什雷斯塔和波兰、意大利友人致江泽民同志的贺电和贺信,祝贺他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什雷斯塔首相的贺电说:“值此你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之际,我谨向阁下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祝你成功,相信业已存在于尼中之间的令人愉快的友好关系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得到发展。”
此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还收到了波兰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首席院长亚当·沃帕特卡、意大利—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维托里诺·科隆博参议员分别于6月26日和6月30日致江泽民同志的贺信,祝贺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近日来,江泽民同志又收到了一些外国政党领导人给他发来的热烈祝贺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贺电贺信。
发来贺电贺信的有:印度共产党全国委员会总书记拉哲斯瓦尔·拉奥、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中央总书记阿里
·亚塔、斯里兰卡共产党总书记K·P·席尔瓦、秘鲁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阿尔维托·莫雷诺、秘鲁革命左派联盟全国执委会主席罗兰多·布雷尼亚。
本报曼谷7月11日电 记者刘爱成报道:泰国总理差猜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泰中友好及经贸关系。
差猜总理是今天在此间会见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汪锋率领的中国友好代表团访泰时说这番话的。
差猜总理说,“目前,泰中两国关系正处在一个高度友好时期。今后两国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促进科技交流。泰国对中国的投资将还会继续,这一点不会变化。”
差猜总理还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中国友好代表团是应泰国正大公司的邀请来泰访问的。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札记

双刃剑
中国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有那么几个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了所谓经济制裁。它们或是禁止向中国出售军用物资,或是中断对中方的银行贷款,或是推迟执行新的合作项目,如此等等。这些国家的意图不外乎借此施加压力,妄想迫使中国就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然不会向外界压力屈服,制裁者的意图当然不可能实现。
其实,所谓经济制裁正像有些西方报刊说的,犹如一把“双刃剑”,受损害的不仅是被制裁者,对实行制裁的一方也将带来损失。何况,当今世界的经济关系已大大扩展,东方不亮西方亮,这里不卖,那里卖。譬如,过去有的北美国家对某一国实行“粮食禁运”的制裁,但别的产粮国很快即填补了空缺,使制裁成了泡影。
一般说来,正常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使各方从中得益。做买卖总要能赚钱,贷款能收取利息,借方有资金可用;投资办厂总要收回成本和获得利润,总之要使双方都有利可图。10年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是一个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市场。
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一个比较富裕和稳定的中国比一个贫穷和不稳定的中国好”,它至少说明,把中国排除在世界经济之外,将对西方国家有害无益。何况,时代不同了。动辄以制裁来对别国内政横加干涉的强权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还是要切实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好,这才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做法。 ·立中·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朝党报文章纪念朝中友好条约签订二十八周年
朝鲜决心加强朝中友谊
本报平壤7月11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就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28周年发表文章指出,28年来,这一条约为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团结,促进两国经济建设,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条约的生命力。
文章说,条约签定后,朝中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协作,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人民积极贯彻党十三大和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改革开放,正在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文章说,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正在努力争取全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
文章强调说,加强同兄弟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是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意志,朝鲜人民今后也将继续珍视传统的朝中友谊,并将为这种友谊世代相传,不断巩固和发展而竭尽一切努力。
新华社平壤7月11日电 (记者黎能清)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蒋正才10日晚上在此举行宴会,庆祝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28周年。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金永南,政治局候补委员、政务院副总理金福信应邀出席。
蒋正才代办在讲话中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以来,我们两国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为推动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了巨大作用。他祝愿中朝两国传统的友谊世代相传。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富汗双方发动火箭战
游击队袭击总统府和苏使馆
美特使要求苏停止对阿军援
本报伊斯兰堡7月11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据当地报纸及外电消息,继数日前贾拉拉巴德城郊争夺战之后,阿富汗游击队频频向喀布尔发动火箭攻击,喀布尔政府军也向游击队发射火箭还击。
据报道,连日来阿富汗七党联盟游击队已向喀布尔发射了近百枚火箭,仅7月10日一天,喀布尔就受到19枚火箭的袭击,造成大约30人死亡,多人受伤,喀布尔政府军的一个弹药库被炸起火。这一天是数月来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是长时间以来第一个军事目标被击中。
另据报道,阿富汗游击队7月6日袭击了喀布尔总统办公室达鲁拉曼宫和苏联大使馆。有消息说,在袭击中,有22名喀布尔政权官员和8名苏联大使馆工作人员死亡。
喀布尔政府军也向游击队方面发起火箭反击。近日来,政府军向游击队发射火箭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游击队的根据地的阵地,另一个是七党联盟临时政府在阿富汗境内的办公地点。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11日电 美国驻阿富汗抵抗力量总统特使汤姆森10日呼吁苏联停止对喀布尔政权提供军援。
美苏两国专家将于7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讨论解决阿富汗问题。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布什访问波兰宣布援波措施
本报柏林7月11日电 记者许宏治报道:正在波兰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7月10日宣布了美国对波兰提供援助的一些措施。
布什是在波兰议会发表讲话时宣布这些措施的。这些措施包括:请求国会批准向波兰提供1亿美元贷款,作为支持波兰私营企业的基金,并在本周末在巴黎召开的工业国家经济高级会议上要求其他西方伙伴也提供类似基金;通过世界银行向波兰提供3.25亿美元贷款,以帮助波兰提高工农业生产;呼吁西方债权国与波兰协商,大幅度地将短期贷款改为长期贷款;请求国会同意提供1500万美元贷款,用于帮助克拉科夫地区治理水域、大气污染;同意在华沙建立美国文化信息中心,并建议波兰在华盛顿也建立这样的中心。
10日下午,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同他进行了会谈。
昨天,波兰外长奥热霍夫斯基和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一项短期贷款改为长期贷款的协定上签了字。该协定涉及波兰欠美国的两笔短期贷款。
布什昨天还在波兰议会发表演说。在谈到东西方关系时他指出,彻底改变东西方关系的办法是在欧洲大幅度裁减常规武器和部队。他希望维也纳裁军会议取得真正进展。
(附图片)
7月10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波兰外交部长奥热霍夫斯基在华沙签订了波兰延期向美国偿还100万美元的协议。贝克是随美国总统布什一起访问波兰的。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伊朗产生两名总统候选人
新华社德黑兰7月10日电 伊朗总统选举将在28日举行,除议长拉夫桑贾尼外,目前还有1名合格的总统候选人。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0日援引伊朗总统选举委员会负责人亚兹迪的话说,另外77名总统候选人没有竞选的资格。
拉夫桑贾尼的这位挑战者名叫阿巴斯·沙巴尼,今年58岁。他是法国培养的医生,目前是议会议员。
分析家认为,沙巴尼对在此之前一直是唯一总统候选人的拉夫桑贾尼不构成威胁。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根廷愿重开马岛谈判 英国政府发言表示欢迎
新华社伦敦7月10日电 英国今天对阿根廷新总统梅内姆关于准备恢复英阿两国谈判的讲话表示欢迎,认为这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开辟了前景。
英外交部发言人说,英国政府正在研究梅内姆的讲话。
梅内姆昨天表示,阿根廷准备同英国在不讨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主权问题的情况下,同英国重开谈判,以便恢复两国关系。1982年,英阿曾为马岛主权问题进行了为期10周的战争。英国目前占领该群岛。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以军入侵黎巴嫩
新华社贝鲁特7月11日电 据当地电台报道,以色列军队今天上午乘13辆装甲运兵车,借口追击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入侵黎巴嫩南部。
报道说,以色列军队袭击了它宣称的“安全地带”以北5公里的一个村庄,并向丛林中开火。在这一次入侵中有三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被打死。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菲总统不参加下届竞选
正在波恩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10日在波恩的德国工商大会发表讲话,表示她在1992年任期届满时不再竞选总统。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赞要求解散南非保安队
赞比亚外交部长姆瓦南希库10日说,南非保安部队在纳米比亚的驻扎是实施联合国关于纳米比亚独立计划的一大障碍,应该要求南非保安部队“立即解散,并撤离纳米比亚。”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又从波撤走一批部队
苏联10日从波兰西南部的弗罗茨瓦夫省又撤走一个营的部队。据波通社报道,这支部队是苏军北方集群的一个防化独立营。 (据新华社)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英国宣布增加对巴援助
英国政府11日宣布,在今后几年内增加对巴基斯坦价值超过5500万英镑的援助。其中,2500万英镑用于教师培训,改善贫民居住、卫生条件和农村地区的供应状况。
(本报专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科·阿基诺总统访问西德
呼吁西德加强对菲投资
本报波恩7月11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今天结束了她对西德的三天访问。
阿基诺夫人在昨天和今天先后会见了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和总理科尔,双边经济关系和菲律宾的债务问题是双边会谈的主要议题。魏茨泽克总统表示,西德将尽一切努力继续支持菲律宾的民主发展。今天上午阿基诺夫人同西德经济合作部长瓦恩克会谈。瓦恩克表示,西德将增加对菲律宾的发展援助,侧重支持菲律宾国内经济,保护热带雨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能源生产。
阿基诺夫人昨天在西德工商大会呼吁西德经济界加强在菲律宾投资。她说,菲律宾政府是稳定的,经济正在继续发展,外国投资的条件已有极大改善,菲律宾经济的大门对外国伙伴是敞开的。西德工商大会主席施蒂尔表示,菲律宾经济正在健康发展。西德经济界准备同政府一道,为减轻菲债务作出努力。据报道,双边贸易额去年为15.5亿马克,西德在菲投资自1980年以来仅为1900万马克,西德经济界表示对扩大投资有兴趣。
阿基诺夫人还访问了西柏林和亚琛。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印巴军事代表团会谈讨论锡亚琴争端问题
新华社新德里7月10日电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军事代表团今天在此举行会谈,以讨论锡亚琴领土争端问题。
会谈将举行两天,主要议题是,讨论设立一个联合军事委员会,为在锡亚琴冰川的两国军队划定界线,以避免武装冲突。
锡亚琴冰川位于克什米尔北部,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印巴双方都声称对这一地区拥有主权。自1984年起,印巴双方在这个地区经常发生武装冲突。迄今为止,双方就该地区争端问题举行了5轮国防秘书级会谈。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国丑闻不断 道德战再度爆发
两党互斥腐败 原本是一路货色
新华社华盛顿7月10日电 (记者黄泳)美国新闻机构最近连连披露前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官员、共和党要人和房地产商内外勾结、营私舞弊的丑闻,使美国的廉政问题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简称住房部)是专门负责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的部门。但在里根政府时期,住房部成了一处“政治交易所”。房地产商人为了争取到兴建和维修低收入者住房的有厚利可图的合同,纷纷雇用或指派所谓“路子硬”的人物,如里根的竞选功臣、前内阁成员和共和党议员等,到住房部游说,而住房部则为这些掮客大开方便之门,有求必应,把大批的项目承包给了他们所代表的地产商。
不少掮客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轻而易举地为雇主赢得数以亿计的美元的合同,同时自己也从房地产商那里得到“慷慨”报酬。如前内政部长瓦特,仅打了8个电话,再约住房部长面谈半小时,就拿到了近30万美元的“酬金”。国会议员们虽不便直接、公开地接受“酬谢”,但是接受过他们帮助的房地产商会通过捐赠竞选经费之类的方式予以报答,这是不言而喻的。
据揭露,通过政客们说情而批准的项目往往浪费惊人,超支严重。另外,住房部内部管理混乱,帐目不清,贪污挪用公款成风。这两者合计,据说已给纳税人带来至少4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就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迄今已立案630起之多。因此,从其规模和涉及的人数来看,住房部丑闻不亚于去年轰动一时的国防部军火采购人员受贿案。
住房部丑闻被揭露后,使美国政坛趋于平静的道德大战再度爆发。民主党指责说,住房部的问题反映了共和党执政的腐败;而共和党则反唇相讥道:10个皮尔斯(前住房部长)也抵不上一个赖特(民主党人,前众院议长,因违反有关道德法规,今年5月被迫下台)。双方互相揭短,煞是热闹。
普通美国人对这一丑闻感到气愤的是,在美国一方面无家可归者队伍不断扩大,而另一方有权势的政客们却同房地产商狼狈为奸,大发“低收入者住房”财。难怪《华尔街》一篇文章称之为“名副其实”的丑闻。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埃塞俄比亚外长表示
政府准备同反政府力量和谈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7月10日电 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伯哈努·巴耶赫今天说,埃塞俄比亚政府不久将就结束长达28年的厄立特里亚战争,同反政府武装开始举行预备性会谈。
巴耶赫对非统组织秘书长伊德·奥马鲁和驻亚的斯亚贝巴的外交使团说,有关举行拟议中的和平谈判基础现在正在着手准备中。
他证实,政府已经得到了厄立特里亚反政府武装对和平谈判的积极响应。但是,他说,会谈的地点和日期仍在讨论中。他否认有报道说,美国前总统卡特或埃及官员将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谈的说法。他说,和谈将根据国民议会6月初提出的和平倡议举行。
这项和平倡议包括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地同持不同政见者开始举行和谈等内容。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菲总统出访乘班机
本报波恩7月11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9日早晨抵达西德访问时,乘的是一架菲律宾航空公司班机,而非专机。
菲律宾驻西德大使解释说,这是为了节约经费。因为国事访问一向耗资不少。今天下午她仍乘班机前往巴黎。其实,菲律宾经济目前已有相当好转,从马科斯时代的停滞状态已转为连续3年6%以上的增长率。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孟通过宪法修正案
据新华社达卡7月11日电 据孟加拉国通讯社今天报道,孟加拉国国民议会昨晚一致通过1989年宪法修正案,授予孟加拉国选民直接选举副总统的权力。
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还明确规定,每届总统和副总统的任期为5年,连任不得超过2届。
这项宪法修正案是孟加拉国总理穆杜德·艾哈迈德2天前向国民议会提出的,它得到包括反对党议员在内的所有272名议员的赞成。
这项宪法修正案将于1991年3月1日正式生效。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古巴国务委员会批准
判处奥乔亚四人死刑
本报加拉加斯7月11日电 记者朱满庭报道: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国务委员会星期日晚上一致批准了对卷入贩毒案件的4名军人的死刑判决。
古巴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昨天报道说,国务委员会的29名成员一致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军事法庭审核的判决。
对从事贩毒活动的奥乔亚等4名军人的死刑判决是上星期五由古巴特别军事法庭作出的。与这项判决同时宣判的,还有对另外10名军人监禁10至30年的判决。
据认为,在以古巴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主席的国务委员会批准判决后,奥乔亚等人将在近期内被枪决。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综述

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上升
新华社记者 强玉才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趋于平稳、油价趋于坚挺,重要原因之一是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在80年代初期急剧下降后,从1984年开始回升,每年平均递增2.5%,到1988年第4季度,石油需求量的增长达到5%左右。今年第1季度,经合组织的石油日需求量为3800万桶,比去年同期增加1.6%。
据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苏布罗托估计,西方国家对石油的日需求量今年将达到4970万桶,1995年达到5500万桶,本世纪末达到5800万桶。
美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1988年其日均需求量达1700万桶,比1987年增3%,今年的需求量将上升2%,达每天1746.4万桶。这是自19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的石油需求,包括原油和石油产品,近几年一直呈上升趋势。按财政年度计算,1986年度上升2%,1987年度上升4.7%,1988年度上升7%。
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上升,缓解了世界石油市场多年存在的供需矛盾,使供需失衡趋向供需平衡。特别是今年以来,欧佩克实际生产量仍每天约超过其定额100万余桶,但超产部分被市场吸收,从而为欧佩克在今年6月份将今年下半年的日产量由上半年的日产1850万桶提高到1950万桶提供了市场条件。
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油价偏低,二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增长。
1986年“油价战”引起油价暴跌后,油价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虽有升有降,但截至今年初,始终没有达到欧佩克所追求的每桶18美元的目标。去年10月份,油价曾一度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低油价刺激了西方国家石油需求量的膨胀。据国家能源机构说,近几年石油消费每年以每天100万桶的速度增加,部分是低油价的刺激造成的。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是石油需求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据经合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1988年经合组织24个成员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4%,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最高,达到5%。因此,它的石油需求量增长也最多。据英国《石油经济学家》报道,1988财政年度上半年,日本石油需求量比上一财政年度同期猛增6.4%,达每天307.76万桶,比原计划高4.1%。
据经合组织预测,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今年仍将增长3.5%。在一般情况下,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量的上升同其经济增长是同步的。预计今年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量将上升3.2%左右。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

图为金日成主席7月6日在平壤参观参加世青节的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俱乐部。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